“白大人所为万民敬仰,更是我等的楷模。先不论因白大人之故整个大裕朝受益的学子多少,就说白大人以一己之力造福万民也足够我等敬仰了。”
“大人尽管放心,菖蒲兄在学院之中有我等照顾绝对不会出了什么差池。”
这已经算是直接表忠心了,白苏笑意中带着几分哑然。连忙拱手回礼,嘴上也是说着客气的话。“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陛下信任我,给与我诸多支持,如果不能做出一番成绩岂不是枉费陛下对我的信任。”
白苏这话,让那两个官家子弟的眼睛更亮了几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也许寒门子弟对白苏能产生纯粹的敬仰,可对于官家子弟而言更看重的恐怕是白苏身后的势力。
这是从小学到的本能,也是家庭教育还有周遭环境影响之下的格局观。只要白苏是个好官,那么石菖蒲在寒门子弟之中就不会遭受什么不公。
只要白苏在皇帝面前的地位稳固,想来那些官家子弟也没几个疯狂的会想要拿鸡蛋和石头碰去验证到底谁是鸡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就是现实。
第107章
石菖蒲在书院读书的事情, 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在报名处报名之后,也算是了解到了这个学院的制度。
上五休二。
和后世的学校上学时间差不多,上五休二。早上七点左右开始上课,早上两大节下午两大节,中午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到了夏季,中午休息时间再多半个时辰用于午休。
学院有自己的学生宿舍,也可以选择走读。课程除了以前白苏和石菖蒲熟悉的那些之外, 也多了君子六艺的正式课程。
看着那些课程安排,白苏差点都忍不住想要进来深造一番了。
毕竟对于一个真正的华夏人而言, 就算是未来时空, 时不时想要学习一些毛笔书法, 或者琴棋书画什么的, 都是克制不住的。
白苏当年还想要学二胡的,可惜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倒是可以空出来时间, 学习一些这些乐器了。
因着白苏的情况特殊, 本来学院是想直接安排石菖蒲住宿的。岳麓书院这边毕竟是大书院, 里面自然也是有哥儿的。
就算不想和人同一个宿舍, 也可以选择住宿费稍贵一点的单人宿舍。对于怀揣着两百多万两银票的石菖蒲而言, 一个月三两银子的单间住宿费是真的不贵。
不过, 石菖蒲没住。
白苏来之前就已经说了, 要在苏州置办房屋的。所以石菖蒲自然是想都不用想的, 要和白苏一起住在自己家里的。
至于白苏已经是陶良州州同,要回去上任的事情——没看每周还有两天的休假时间吗,休假的时候回去就行了呀。
每过五天就回去当班两天, 白苏可比前任还要认真呢。
白苏两人买的房屋并不大,就是一个一进的小院子。总共就住三五个人,实在没必要买的太大。
房子就买在城门口,出门不远处就是去书院的道路。每天早上起床洗漱,然后十五分钟不到就能走到书院,一点都不耽搁石菖蒲偶尔睡个懒觉。
虽然石菖蒲从来不睡懒觉。
主屋住着白苏和石菖蒲两个主人,门房那边住着看门人和车夫,负责做饭洗衣打扫的厨娘住在厨房隔壁的单间里。
一个院子里四间房,还省出来一间做了石菖蒲的简易书房。和望江府的时候没得比,和陶良州那个海景房里的大书房自然也没得比。
但一般的学习用具还有书籍什么的,还是置办齐全了。好似第一天入学就被学子两方势力五个带头人迎接的事情给刺激了,为了不给白苏丢人,石菖蒲上进的积极性再次暴涨。
那种恨不得一头钻进书海里的精神头,看的白苏一愣一愣的。这一次倒是不论白苏再怎么让石菖蒲放松都没成功了,【不给白苏丢人】这个念头甚至比求知欲还有上进心更加深刻的印在石菖蒲的心头。
尝试几次失败之后,白苏也只能任由石菖蒲动作了。好在这些事儿也算得上积极向上的一面,也就暂时性的听之任之了。
这一次白苏没将自己的东西放到书房,而是在院子里弄了一个小小的试验工坊。随意搭建起来像是柴房一样的地方,里面放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
虽说人不在陶良州,但白苏还不想死,所以陶良州那边的事情他还是有放在心上的。
陶良州地理环境就恶劣,没靠上什么能吃的山,靠的水还是吃不成的恶水。海岸线上都是暗礁,就连出海打渔都困难重重。
土地更是大范围的盐碱化,地处南方所以陶良州的人也都习惯种水稻。可惜了,盐碱化那么厉害的土壤上面还想要种出来大米,基本都是痴心妄想。
改善盐碱地在后世基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最直接的洗地,俗称泡田法。用干净的水源灌溉盐碱地然后不停的换水,直到土壤里面的盐碱含量变少。
可惜这个方法在陶良州完全不适用,陶良州靠海,海水本身含盐度就很高,根本算不上什么干净的水源。就连陶良州百姓喝的井水都带着一点点苦味儿。
白苏是没喝过陶良州的水,但白苏手里有陶良州具体情况报告书呀。
最大的水源不能用,就近打井也不现实,所以泡田法第一个就可以放弃了。
第二种方法算得上中庸,就是深耕。顾名思义就能理解的方法,耕种的时候翻地加深本来只用于地表十几厘米的土壤用于种植,深耕到三四十厘米,将更下层还带着肥力的土壤翻上来耕种。
也许第一年,可能第二年也有用,但到了第三年想来还是会恢复原状。而且陶良州不是突然变成盐碱地的,根据史料记载那边的盐碱地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所以深耕什么的,基本是不现实的。陶良州的土壤盐碱化,是深刻到‘骨子’里的。就算劳民伤财的深耕到了半米,都不见得能翻出来有肥力的土壤。
更何况,那只是一时的解决方法。也许一两年之后白苏已经调任到了别处,再次变得颗粒无收的场面不需要他继续负责。
可白苏受不了那种烂摊子,在他的眼中解决问题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一劳永逸,要么一开始就不管。
半途而废时效甚短的事情,都不是他的选择。
所以白苏最终的选择只有一种——生物改良。
简单的来说,就是给上面种植东西,通过植物本身的能力恢复土壤肥力处理掉盐碱化不能种植的问题。
以后可能还是不能种水稻,可只要能种东西就不会饿死不是吗。
身为一个立志要成为老中医的人,白苏对什么不熟,对中药还是很熟的。身为一个木系异能者,白苏对什么不熟,对植物还是很熟悉的。
在盐碱地上,就算不通过他的超自然能力,本身也是可以种植东西的。只不过那些东西对于南方人而言有点遥远,对于穷的都快要饿死的人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就好比粮食作物里的高粱,在大部分南方人心目中甚至都没有高粱的具体形象存在,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白苏当初所在的星球也是有基本的南北区域划分的,身为一个北方老爷们白苏一直以为西瓜就是在旱地里种植的。在听到南方同袍说西瓜种在水里的时候,整个人生观都开始动摇。等听到南方同袍们询问他们,小麦是不是也种在水田里的时候,还怀疑过西瓜种在水里是开玩笑的。
殊不知在南方很多地方,人家的西瓜就是种在水里的。南北区域的种植问题,就算是在后世科技那么发达网络那么方便的社会都存在盲区,就更不要说古代的封建王朝了。
北方可以种植大米,但南方并不怎么适合种植玉米甚至小麦,更不要说在北方重种植量都不怎么高的高粱了。
起码就种植的生存空间而言,白苏一直觉得北方比南方能好一些。但架不住南方水稻可以一年两季,气候温和环境安全,所以在古代的产量大户一直都在南方。
说的有点远了,目光拉回来还是先想办法改变一下陶良州的情况比较现实。
白苏来之前就已经让人开始开垦海景房周边的土地了,自家房子周围种植的东西自然是美观第一。
所以白苏选择了月季还有向日葵,月季花绕着庄园种植一圈又一圈,向日葵规整成一整片种植。想象着以后月季花开还有向日葵成片开放的场景,光是想想就觉得漂亮。
石菖蒲第二天上学刚走,武亮那边亲自追了过来。什么话都不说,直接当起了白苏的门房管家。
对于武家,白苏越发的刮目相看了。
“帮我租上一千亩的土地,就按照望江府那边租地的价格。现在就先优先我宅院那边吧,如果原来那些农户愿意接受雇佣的话,也按照望江府那边雇佣的价格将人雇下来帮忙打理土地。给你五天时间,先将那一千亩地全部翻耕一遍。至于种什么等五天之后我回去再说。”
白苏直接给了武亮一万两银票,将租地的事情交代了下去。武亮一点都不掩饰他惊讶的表情,拿着银票站在白苏面前没走。
“大人,你不会是想要直接补贴陶良州的百姓吧。”武亮不是无的放矢的,什么租地,还雇佣原本的农户。在武亮看来这和直接给钱也没什么差别了,毕竟陶良州那边的大片耕地都是荒芜的。
百姓就算名下有土地也是荒着的空地,不是人懒不种,而是种不出来任何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白苏还租地,那不就是白给钱吗。
白苏挑眉看着武亮,表情似笑非笑。“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我像是那种不求回报的大善人吗?”
武亮很是诚恳的重重的点了一下头。“您是。”
想了想,又加强了几分语气。“在整个望江府的人看来,您可是堪比菩萨一样救苦救难的大善人啊。”
“……”白苏难得的嘴角抽搐了两下,无语的看着武亮。“别人怎么说也就算了,你身为武家人还能不了解实情吗?我在望江府,可是赚了上百万两银子的。”
就一年的时间,赚了上百万两。最关键的是,基本都是无本的买卖。说白苏暴利,就算是大裕朝最大的商行都不能否认这一点。
能被皇帝和皇后派到白苏身边的武家人,白苏可不信这一位气度非凡有勇有谋的武家人就是一个普通的武家人。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武家至今还没称王称霸也是忠心耿耿了。
所以对于这种人,白苏一点都不觉得亮个家底有什么问题。说不定,人家比自己还要清楚自己的家底呢。
果不其然的,武亮对于那上百万两银子的话没有一点多余的反应,好似本该就如此一般。神情越发恭敬了几分,腰身都微微弯了下来。
“能赚那么多钱那是大人的本事,望江府百姓的生活富足了多少那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的。所以对于大人心善的事情,没人会有异议的。”
白苏好笑的扶额,不在和武亮纠结这个问题。不管武亮这话是真心实意的还是场面话,不可否认白苏真的有被愉悦到。
第108章
“再调派一些人过来, 要机灵的。回去租地翻耕的事情你亲自负责,这件事儿还是有点重要的。”白苏轻笑着瞥了武亮手里的银票一眼。“毕竟这可关乎着我今年能不能赚到第二个一百万两银子的。”
武亮恭敬的告退,没一会儿就进来两个二十来岁的精神小伙充当白苏的门房。白苏直接修书一封,让其中一个带给望江县商会的副会长王员外。
掐着点计算,这两天应该就是望江县那边田地里收获的时间了。白苏要王员外将望江府那边所有剩余的秸秆、水稻杆儿什么的直接打包送到陶良州去。
按照每十斤一文钱的价格收购,在不影响望江府本地使用的情况之下收购剩余的所有田余。
五月份儿的桃花还没有彻底凋谢完毕,望江县那边属于白苏的桃花也还在持续接收之中。所以这份儿收购任务, 也只是让王员外那边的人工作量增加了一点而已。
田地里剩下的糟粕,往年除了在地里焚烧之外也就剩下拉回去喂牲畜和当柴火使用了。可是望江县背靠着大青山, 更好的柴火更多, 烧秸秆的事情反而还显得麻烦了几分。
今年白苏教导整个望江县造纸术, 秸秆的使用范围多了一些。但是和整个望江县的产量比起来, 能被利用到的秸秆数量甚至不足两成。
毕竟水稻这东西望江县那边一年两季,是一种持续产出的东西。而造纸需要秸秆, 可也不是只需要秸秆。
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望江县那边已经有了造纸厂的基本雏形, 除了商会成员弄出来的三家比较有规模的造纸厂之外, 剩余的零星小作坊现阶段主要是满足自家使用。
所以起码在今年, 望江府的田余还是很多的。
白苏不仅要地里的田余, 像是郊外的杂草什么的也按照每十斤一文钱的价格收购, 不过这个收购任务直接出在【助学基金会】的任务里面, 直接表明了是给所有求学的贫困学子的赚钱机会。
对白苏而言, 这是另一个满足自己需求的渠道。可对于望江府的人最关键是望江府的那些贫困学子而言,这就是白大人就算离开了望江县还不忘照顾他们的证据。
白苏没有等到人走茶凉的景象,反而在望江县又狠狠的刷了一波威望, 在全部望江县百姓的心目中越发的高大了。
不过这些对于白苏而言,都不是什么值得他过分关注的事情了。为了加快陶良州那边的进度,白苏再一次用上了老办法——请军队的人帮忙翻地。
这一次不能按照时间给钱,而是选择给总数。雇佣了一百个人,翻一千亩地。每个人一两银子的工钱,什么时候地翻完了什么时候拿钱。
你一天翻完是一两,五天翻完也是一两。至于你是想要赚快钱还是将五天都浪费在地里,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别说,这样一来效率真心提升了不少。本来原计划五天结束的工作,硬是两天就结束了。
白苏在苏州购买了不少种子,毕竟是大城市,很多乡下买不到的东西在这里的粮行还是可以买到的。
一部分的高粱种子,但更多的是中药种子。像是什么枸杞、白蜡、沙枣、红麻,本身就适应各种严峻的种植环境,在盐碱地里种植更是没有丝毫问题的好东西。
白苏将种子买回来之后,还用稍微科学的手段进行了继续培育还有温养,最关键的异能改良也是必不可少的。
等石菖蒲第一个五天学习周期结束,两个人连夜踏上了回陶良州的道路。
来的时候四人一马车,回去的时候四十人十辆马车。除了白苏和石菖蒲乘坐的是豪华包厢马车之外,剩下的九驾马车都是拉东西的。
96/108 首页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