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急诊科观察病历(近代现代)——神经百战

时间:2020-07-03 08:39:08  作者:神经百战
  李盼秋喝着茶,对赵彬说:“我觉得,你很快也要带组了。你们那边新人也去了,据说九月份都还会来新人。陆续二线也要过去接管,医院工作要正式全面开展起来,你年资也不低了,正式聘了主治,该把你推上去带组了。”
  赵彬沉默不语,事情没有李盼秋想的那么简单。李盼秋还不知道主任决定让他过来时候说的那些话。如果今年没有那件事,也许他的职业生涯将会迎来李盼秋所说的向上转折,但是,今年之内,事情还没解决好,他的路会变得很长……
  九月份完全在忙碌中度过。微信里传来黄柏怀启程出国的消息,但他离开的那一天,罗铭遥没能抽出时间送他。朱珍珍应该也是忙碌不已,直到晚上才回复了消息,祝他一路顺风。十几个小时以后,黄柏怀再次发出消息,宣布平安到达,附带几张炫耀的照片,其他人都在睡梦中,无人回复。时间差和工作忙碌,使得群里回复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少。黄柏怀发过几天异国风景、校园风光、名人轶事,都得不到积极相应以后,逐渐也不再发什么到这个群里。
  医疗纠纷案开庭的时间在十月份,之前家属要求的医疗事故调查给他们评的是轻微责任,如果法院按照这个判,医院要赔付病人全被费用的10%。这其实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但为了避免法庭上还会出现新的东西,各相关科室还是要做好应对。赵彬在新院区忙碌的同时,还要抽空出来,接受医院相关领导和法律顾问的谈话。谈话的内容和之前差不多,还是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操作,每一句话。这一次更加细致,每一句话,说什么,哪些可以说,哪些不能说,哪些应该说,每一句话要怎么来说,都要一点一点记住。法律顾问甚至要求他们自己带上笔记本、录音机把这些要求完全背下来,每一句话都变成肯定准确的对答。
  医疗纠纷的事情已经过了快半年,还要反复回忆当时情况,把已经开始模糊的记忆翻倒出来,变成清晰的印记,对医生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虽然这急诊科和NICU两个科室的医生都是经常见大场面,经得住高压的,仍然耐不住这样反复折磨,赵彬看到过监护室的文真萍躲着流眼泪。他能理解文真萍的心思。当时处理病人都是用了心的,尽管病人家属多次无理取闹,都还是全力救治病人。病人的结局本来就不可避免,却被人曲解成失职,这种愤怒沉积很久了,却根本不能发泄,而每一次谈话都在把失误放大,仿佛自己没一点瑕疵都不能原谅。这种感觉实在太令人痛苦。更何况,无论做多少努力,最终结果都会是医院赔付。连律师都说过,有很多医生,经历过一次医疗官司,可能就失去继续行医的坚定信心。
  但是眼泪、软弱都是没用的。在工作疲惫之余,仍然要应付这场肯定要输的官司。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只要病人肯告,法院那边照顾弱势群体的原则,就会判医院赔。
  又一天下了夜班,经过约谈,下午六点过赵彬才心力交瘁地回到家里。罗铭遥今天是白班,但还没回来。心内科工作强度大,而且李盼秋带了他一周以后,他作为规培生也要单独管病人、单独值班了,所有事情都自己处理,罗铭遥更加忙碌。八点九点回来都是正常的。想着自己难得回来早一回,赵彬强打起精神,准备做个晚饭,等罗铭遥回家刚好可以吃上。走进厨房,拉开冰箱一看,里面竟然空的了。
  他才恍然想到,他们两个,已经两个多星期没有自己做饭吃了,也没有逛超市、买菜了。之前将近半年,罗铭遥不上临床,时间自由,把家里大利得仅仅有条,只要他回家,就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最近两周,两个人下班回家基本都在八点以后,回到家又都是疲惫不堪,全部是点外卖解决的。而周末除了上次和李盼秋聚餐出去过,再没过其他计划。
  现在时间也还不晚,赵彬想了想,去了一趟超市,简单买了点肉和菜。
  然而今天注定是不会太顺利。他刚买了菜回家,就接了个科室的电话。是分给他带的新人来的,急诊遇到一个不好处理的病人,打电话征求他意见。他在电话里指导了半天,新人毕竟还是新人,手忙脚乱一番,电脑操作又还不熟悉,赵彬简直恨不得跑过去现场指挥。讲电话语气颇为暴躁,新人的语气里都有些哽咽了。好不容易把事情解决好,一看时间,已经八点。再没过几分钟,罗铭遥也回来了。
  赵彬有些沮丧地叹了口气,把东西放进冰箱里,出来和罗铭遥打招呼,点了外卖。
 
 
第14章 主诉:反复意识障碍3+年
  医生的生活到底是枯燥还是有趣?这个问题他们自己也很难评价。说枯燥,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病人和病情,每天都是全新的挑战;说有趣,在各不相同的病人背后,是每天重复的繁复文书工作,消耗着每个临床医生的时间和精力。
  晚上八点的C大附院心内科,距离六点下班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每个组上除了值班医生,还有两到三个医生在加班。电脑的数量是一个组两台,现在这个情况,电脑数完全不够用,好几个医生把查房车也搬进来,疯狂打字写病历、办出院。
  这是罗铭遥在心内科的第二个月。他和其他新来的规培生都还不能完全适应心内科高强度的工作,只是适应了这种每天加班的节奏。好几次他因为事情太多,和科室其他人一起点外卖,没有回家和赵彬一起吃。今天也一样,本来事情就多,手上刚好有个麻烦病人,无理要求特别多。他的病人管理也没控制好,今天上午出了三个病人,今天下午就新收三个。出院病人要求三天内整理完成交病案科,心内科对一线要求是两天完成,最后一天上级签字。出三个病人只能倒霉地每天加班整理病历。
  罗铭遥整完一本了,想到今天是李盼秋值班,正好主治签字可以先让她签了,便抱着病历往值班室走去。
  李盼秋今天值班,她本来就是熟手,动作麻利,留下来的事情不多,想着今天呆在医院时间还长,这时候就不在办公室扎堆凑热闹,便一个人呆在值班室拿着电脑看文献。
  罗铭遥走到值班室门口,听到里面有人说话,犹豫了一下要不要这时候进去找人。
  值班室的走廊和病区走廊是分开的,中间有一道门禁,关上门,病区里的嘈杂就隔开了,让整个值班室环境都舒服了很多。在这片绿洲一样安静的区域中,李盼秋和另外一个人的对话异常清晰。
  另外一个人是内分泌科的老师,罗铭遥在内分泌呆过那么久,基本每个老师都熟悉。在内分泌一年,她也是老资历的一线,聘主治两年了,有时候组上上级有事,就是她带着查房。文章数量质量过硬,听说课题也申请了两三个,内分泌科主任还表扬过。临床和科研都很强的那种。
  李盼秋的声音带着笑:“那你这篇文章过了,课题就解题了吧。明年要带组了?这个表情……今年就要带组?”
  内分泌老师笑着说:“消息估计下周发出来,我们主任才跟我谈了。”
  李盼秋也笑了起来:“哎呀,恭喜恭喜,总算熬出来了。我说今天来找我说什么,是来请客的?”
  “消息出来就请!”两个人笑了一阵。内分泌的老师继续说:“说起来都是新院区带来的机会。我们主任对我们年轻人还是好,我前面的周老师啊,路老师这几个,好多年不发文章的,弄去新院区了,我才有这个机会。”
  李盼秋也忍不住感叹:“医院里头按资排辈太严重了,以前升职称哪要这么多要求,现在还不是位置不够,一个劲卡年轻人上来。以前熬十年怎么都升副高、带组、享清闲,现在熬十年,副高不一定聘得上,能不能带组更是问题,十年混来混去还是个一线,钱也没有,人也蹉跎了。”
  “能怎么办?”内分泌老师说,“年资高的守着自己好位置不让。”
  罗铭遥听不下去了,他走到门口,敲一敲门,面不改色地看向李盼秋:“李老师,病历签个字。”
  李盼秋笑着接过病历,心照不宣地面不改色说道:“你们内分泌的老师,你都认识的吧。”
  罗铭遥向着那边鞠躬:“老师好。”
  内分泌老师同样若无其事地笑:“小铭还是这么乖。好久没见了,心内科辛苦吗?比我们内分泌可是累多了。”
  罗铭遥胡乱点头微笑:“就是,我还欠了好多历练。”
  内分泌老师寒暄两句,向李盼秋挥手:“那我先走了,时间地方定好了我发消息给你。”
  李盼秋手上签字不停,只点点头,眼神示意“知道了”。
  值班室里恢复了沉默。这种沉默异常地尴尬难受。李盼秋却并没有出声解释什么。签几个字用不了多少时间,罗铭遥却觉得似乎用了很长时间。等到李盼秋把病历交给他时,他还有些恍惚。
  “好了。”李盼秋向他笑笑,“剩下的慢慢办吧。你赵老师该着急你怎么还不回家了。”
  罗铭遥艰难地向她笑了笑,拿回病历离开了。
  在回家的地铁上,他一个人靠在车厢相连的位置,在嘈杂的人群中默默想着。听到她们那样说周老师,他心里很愤怒,但这种愤怒里夹杂着其他复杂的情绪。只因为他也明白,李盼秋和内分泌老师说的是对的。周老师对他来说是个好医生、好老师,但他的下面,还有更多优秀的年轻人,等着向上的机会,对这些人来说,周老师是个难以去除的阻碍。当他遗憾周老师被调往分院的时候,也是其他人狂欢终于有晋升机会的时候。他觉得周宏斌老师的待遇不公,那周老师下面这些年轻医生又怎么想?
  回到家里,赵彬刚吃完晚饭,正在收拾外卖盒子。同样也是一脸疲惫。
  罗铭遥换了鞋子,挂好外套,瘫坐在沙发上:“今天忙吗?”
  赵彬把快递盒收拾近塑料袋,拿到门口,回身关了门,给他一个拥抱:“忙。”说完,他也瘫坐在沙发上,“病人开始多了。新院区九月份正式运营,医院派了几波特级专家,到新院区门口做义诊,办了两个星期,造势造得太好了。现在牌子完全打出去了,急诊科人多了不少。”
  两个人相视,唉声叹气一番。赵彬就坐了一会儿,还要给新院区写东西,收拾了桌子,拿出电脑开始做事。罗铭遥今天也忙了一天,累得不想多说话,早早洗漱了,坐到床上看了会儿手机,等赵彬也收拾了上床,两个人交换了晚安吻,很快就睡了。
  罗铭遥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医院。他的病人今天要装起搏器,他要先去看看病人情况。术前准备倒是昨天提前做好了的,但病人当天的情况必须提前了解好,还要跟病人确认,有没有听从术前指导,注意不进食、不饮水,等等。尤其这个病人,管起来非常麻烦。
  这个病人三年前就开始反复出现黑曚、意识障碍,当时在本院检查,确定是个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建议装起搏器。病人和家属强烈反对,坚决拒绝,要求只药物治疗。后来又住过院,诊断明确,但拒绝手术,三年前的出院证上这两句话重复了两次,还着重写了:“主管医生劝阻无效,病人签字自动离院。”病人反复出现意识障碍,在各个大医院跑了一圈,H大那边心内科也住过好几次,出院证后面那几句话各个医院都大同小异。病人和家属非常固执,认为心脏上面装东西太危险,装上总会出事。但是经过多次心脏短暂停博,这一次摔成了股骨颈骨折,需要做髋关节置换手术,否则只能长期卧床。外科医生评估,不装起搏器,根本不敢上台。几经权衡,病人和家属终于还是来心内科装起搏器了。病人女儿是一个社区医院医务科的,可能平时对自己医院医生颐指气使惯了,总有点莫名其妙地高高在上的态度,医生语气只要有点强硬,她就扬言要投诉。这次住心内科也是,办住院就用了令人无语的手段,在C大医务科闹了一圈,医院也是息事宁人,最后把她母亲住院时间提上来,差不多头天挂号看病,第二天就进来了。住院期间,罗铭遥本来脾气软还好,其他值夜班的医生,几乎都被说了个遍。
  这个病人罗铭遥收了之后,就来了几个上级跟他打招呼,要耐心一点,态度好一点,以防她胡搅蛮缠。罗铭遥本来就很细致的,这次做事更是小心翼翼。只是这家人大概也摸准了罗铭遥脾气太好,指挥医生来去,跟招呼佣人一样。查完了血立刻就要问结果,病人有一点不舒服就找来医生看看,罗铭遥有时候说一句“没什么,先观察观察”还会被批评没有认真给他们看病。至于其他空调冷了热了也要叫医生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
  还好手术顺利,病人和家属心情颇好,只催问他们什么时候转去骨科做手术,其他没有太多问题。带组二线老师直接在他们面前打电话给了骨科,问清楚手术要求,那边只说你麻醉没问题就能上,于是两边商量好,罗铭遥今天写好会诊,他们就派会诊老师过来看。
  一个组的人听说很快就能脱手大麻烦了,都相当激动,在走廊里压着声音表示此时的兴奋。二线老师故作严肃地拉着脸,示意他们小声一点。但临床一线多是规培的年轻人,这几天被折磨得差点崩溃,免不了此时发泄一顿。
  李盼秋笑着说:“我听说之前她们家来过我们急诊科。在急诊也不知道谁那么倒霉接诊的,把这个女儿惹到了,最后被强行按头道歉。”
  大家表情夸张地感慨了一番,推着查房车回去。组里人抢下一台电脑,伸手请罗铭遥坐下:“小铭,早点写,早点让外科把她接走!”
  二线也对他说:“写好就给我看,我马上打电话让他们来。这家人是名声在外了,都想赶紧把她弄完了早点搞出去。”
  罗铭遥这一天基本就扑在这一个病人身上。写好了会诊,又开始提前准备转科记录,整理病历。病人家属知道今天要来会诊以后,不停来催,罗铭遥在办公室里被提问“什么时候来”至少5次,中途去吃饭,家属还一脸不愉快,说“这么大的事情都没办好,吃什么饭”,气得同组值班的同事差点跟她吵架。罗铭遥及时赶回,低头认错,跟家属道歉。下午三点过,外科那边来了个二线老师会诊,是才下手术就先来看。病人家属都还不满意,说着“我们医院说会诊,那就是一两个小时就会了”,数落个没完。
  骨科老师都快忍不住了,说道:“老师,我是才下手术就来,你们心情着急,我们也一样着急。我理解你的心情,为了病人病情心急,你也理解一下医生,好不好?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才能让这个病治疗更好,是不是?”
  “你上手术,”家属还在说,“那还有其他医生嘛,其他医生来会就是了啊。”
  骨科老师既累又烦,吵架也懒得吵,挥手说道:“我过去写会诊记录,你听这里医生护士的安排。”
  于是把罗铭遥留在病房里听了好一阵抱怨,还得耐着性子解释,交代转科注意事项,又被按着头上下批评了一通,终于把病人和家属安抚住了。罗铭遥各个地方跑一圈,通知转科。全科如同送瘟神一般,以最快的速度,把人转了出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