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秦问(历史同人)——十四四十

时间:2020-07-08 15:17:46  作者:十四四十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注1
  “此皆为古之贤者所为,然自商纣以来,天下纷扰,难觅圣人,白帝不忍,便每逢五年,托四人为大义之行,寡人不才,堪堪觅全,特在此嘉尚四人,以谢帝神。”
  毫无疑问,这些话引起极大的震动,潮水般的纷议在人群之中涌开,盘古、燧人、伏羲……这活在些在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间的人物是刻在人们骨子中的血脉,这些名字能够引起跨越国籍的共鸣,所以,无论是来自哪个地方人,此刻都抱着传承至远古的信念,抱着不敢置信的态度打量着祭台上的神迹:天下纷扰太久了,他们渴望出现一个圣人终结这一切,哪怕仅仅是一点点希望。
  而这个希望,嬴政给他们了,第一个奖,非攻奖,他发给了曾经的韩王,韩然。
  就像甘罗说的,和平奖这种东西为政治服务是最好不过的,而这次嬴政便抓了主动投降的韩王为典例。
  说来有些讽刺,就是这个为了自己老年安逸主动放弃韩国的刻薄的韩非父亲,竟然是最符合和平奖的人选,他无条件的投降避免数十万人的战争,韩国的大部分领土得以安稳地归入到秦国领域,接着秦国的大船,稳步地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韩然不是一个好君主,但是他对得起他的人民。
  负责管人的墨斗提醒韩王:“发什么愣啊,快上去吧。”
  韩王被墨斗的声音吓得全身一抖,看得墨斗有点心惊胆战的,对方不会被吓得脑溢血吧?
  不过很显然,韩王还是很坚挺的,他战战兢兢地起身,哆嗦地向鄜衍走去,之前嬴政确实跟他提过这件事,但是他哪知道对方会搞出这么大动静,原本觉得对方是为了羞辱他而产生的不满瞬间消隐在在心中,甚至还真的觉得这是天神借着他的手向秦国投降……
  颤颤巍巍的形态在扩大的效果下,越发显得秦国的稳重威严,嬴政就像是皮影戏中负责将军的老师傅,而韩王的操持着却如同得了帕金森,墨斗看了两眼便扭过头,免得自己再笑出来……
  他转头看向出神的李斯:“接下来是李廷尉,请做好准备。”
  里面嬴政负责的授予仪式很简单,就是将印有秦国图腾的铜牌转交给人就行,说话间便已完成。
  李斯心不在焉点点头,看着从祭祀台下的韩王,以及自己金光闪闪的大名,定定神,抬步拾级而上:他刚刚在干什么,庆幸师兄没看见秦国发非攻奖给韩王干什么?
  他应该高兴自己得了这足以载入史册的明鬼奖才对……
  不过要是让他知道嬴政原本是想发给韩非的话,说不定并不会这么想了——韩非不愿出笼,嬴政便只好选了李斯,虽然历史上也有诺贝尔奖颁布给无法到场的人,但是这毕竟是第一届,还是人到齐为好,况且李斯也确实有这个能力拿到。
  虽然和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相比,李斯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比不上对方,但是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是颇有份量,到现在为止,到千金阁参详观摩真迹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而接下来便是天志奖了,其实这个奖项是最令墨斗和嬴政纠结的,嬴政的想法是墨斗上去,但是被墨斗一票否决,本人不愿上,嬴政再怎么强迫也没用,尤其是对方还那他‘强迫’后的后遗症找借口,说自己身体不适,爬不动阶梯……
  嬴政看着适应良好早就不再发炎的墨斗表示沉默,最后叹了口气只能尊重对方的意愿,然后在木头和伞之间抉择,要是没出意外的话,这个奖项应当是归属伞的,但奈何在这个时候,木头利用玻璃和银镜发明出了显微镜,并且大致弄明白了光的折射与反射原理。
  就像墨斗说的,这个奖项是奖励给化学或是物理发现和研究的,而不是发明创造,伞参与研制的火药本就无法公布,而他擅长的锻炼玻璃也只是一个发现,不知其原理,若是木头只是提出小孔成像,那么伞还有一战之力,但无奈对方有的是对光线的全部研究。
  墨斗拍了拍木头的肩膀:“不紧张吧?”
  木头憨憨地摇摇头,要说一点都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相比与别人来说,木头要好很多了,毕竟这个鄜衍祭台还是他利用哈哈镜原理造的。
  见木头稳步上前,墨斗松了口气,然后看向最后一个兼爱奖得主姜榆,轻松笑道:“接下来是您,应该没问题吧。”
  姜榆面无表情:“有,你说的拿笔钱真的给我?”
  不会骗他,只发那个韩王手里的铜牌吧!
  墨斗:……
  高冷如你,什么时候这么市侩了?!
 
 
第128章 
  姜榆的要求当然是被满足了的,甚至相比于其他三人,姜榆更是多拿了一样东西——显微镜。
  相比于后世的显微镜,木头造出的就比较简陋了,无论是目镜还是物镜还是略显混沌,水银镜制成的透光镜也并没有那么明亮,玻璃片更是因为技术原因厚地有些粗苯,但是当墨斗按着高中的实验手续将树叶的表皮放到显微镜底下时,一个个矩形状的植物细胞还是模糊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要说墨斗没有指导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个微观世界正是墨斗亲手调试出来的,嬴政是世界上第二个亲眼看见植物细胞的人,说实话,有点毁他的三观。
  这时候讲究的是什么?是内外调气,阴阳协调之说,他们相信远古时期的人拥有几百年的寿命,而长寿之道就是看人体内部精气神的运转,结果墨斗指着这些小方格说这才是人体的组成部分?
  对于嬴政的质疑,墨斗表示,你说对了,这小方格还真不是人体的组成部分,这些小圆球才是……(详见初中生物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有那么一瞬间,墨斗似乎听到了某人的什么东西碎掉了。
  看着嬴政焉头巴脑的样子,墨斗慈爱地撸了撸对方的脑瓜子,亲爱的,以后还是不要玩嗑药了,乖~最后,这个击溃了一代帝王的物件被送到了姜榆的手里,相比于嬴政的崩溃,姜榆在认知崩塌后却进入了异常兴奋的状态,墨斗甚至怀疑姜榆会不会忘记拿奖金,当然,这只是墨斗的怀疑,事实上,姜榆物财两不误,全部都给带回了医馆。
  这个样子的姜榆让嬴政也有些奇怪,他脱掉被汗液浸湿的冕服,怀疑地问:“寡人没拖欠他研究费吧?”
  墨斗肯定地摇头,前两天甘罗还跟他哭诉秦国每年投在医疗的费用太多了,像别国哪有养这么多人的,都是在王宫里留点御医够治病就行……
  嬴政也懒得深究下去,真说起来,姜榆原来那样子视金钱如粪土才奇怪:“罢了,随他,反正这钱本就是他的。”
  是姜榆研究出来牛痘,他有权享用这笔钱。
  ……
  相比于因为嬴政主持的祭祀而显得热闹非凡的咸阳城内,咸阳城外的某一处医馆就显得清冷很多,甚至连空气中都散发着悲伤的味道——就在刚刚,他们的病人死了。
  这是一场由人类和病魔之间拉开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在这个战场上和病人并肩作战,在经历了孤独、背叛、绝望之后,最终还是迎来了死亡的宣判。
  最初的源头是一位自私的母亲,她将染了天花的孩子藏在地窖之中,在被周游秦国传播医疗常识的熊艾发现之后以死相逼,最后孤注一掷地将孩子送到了咸阳。
  熊艾欺骗了这个母亲,她的孩子并不是被过来诊治的,而是被当作病原体来测试牛痘的成效的,但即便如此,这位母亲依然还是得到了她想要的——一群秦国最好的医师聚集在一起为他治疗。
  这或许是在秦国最幸运的一位病人,为他诊治的是由一群由姜榆挑选出来的医师,他们可以没有高超的技术,但拥有对医学的痴迷,但这也是医师的不幸,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身染天花的病人。
  天花病毒即便是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依然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具有有高度传染性,即便是有了相对基础的隔离措施,但还是有医师相继染病,后悔、恐慌逐渐在人心中弥漫,医师的身份逐渐被病人这个名词替换,惨烈而又悲壮。
  这是他们失去的第一个病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即便是牛痘的成功,也无法抹平所有的悲痛,但好歹没有让所有的努力白费。
  姜榆赶回到医馆时,大部分医者已经离开了,他们成功了,也失败了,不愿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在自己的面前……仅剩下了那个年轻的医者,他此刻仍在趴案俯首,想要在古籍中寻找治疗的方案。
  姜榆将显微镜放下,冷声道:“若是以前有办法,那天花便不会还在这人间肆意。”
  这是他研究至今得出的一个结论,古籍或许可以参考,但若是真想解决现在的问题,能够相信的还是只有自己。
  医师一顿,感觉姜榆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他思考了一下,好像自己也没别的办法了,于是点点头表示赞同,然后打开了下一卷竹简。
  姜榆沉默了一会会,继续说道:“而且古籍中也不尽然是对的。”
  比如说今天他就被毁了三观。
  医师深以为然,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他小时候最烦家长让他背《黄帝内经》了,顺手,将上一条竹简好好地卷了起来,轻轻地放在了一边,古籍的竹简脆,要轻拿轻放。
  姜榆咳了一声:“我好像能见着天花的样子……”
  医师、医师表示自己不能再认同了,因为他听不懂姜榆在说什么,他疑惑地抬起头问:“姜医师是何意思,什么是能看见天花的样子?”
  为什么病气还能被看见?!
  姜榆摆弄着显微镜,冷声反问道:“我为何要告知于你,你又不是我弟子。”
  医师懵逼:哈?不是你先提起这件事的吗……
  姜榆:你是不是蠢,怎么就不懂我的意思呢!
  ……
  秦国的祭祀暂时告一段落,不过对于这四个人,秦国上下保持了非常大的热议,无论是从嬴政的威信,还是从他们本身的成就来看,他们都是服气的,甚至有不少人希望白帝能托身到自己身上成就一番功名,这些人大多是不知事的少年,而实际的成人还是将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工作上,比如说姚贾。
  热闹都是秦国的,他什么都没有,对于李斯的成功,他随意地祝贺了对方一番,然后又将心思放在了怎么赚取利益上,全然不知他也是有机会得奖的,毕竟他确实为了秦国的和平做出了不少贡献。
  而嬴政就曾提议姚贾,却被墨斗一票否决,对不起,他看姚贾不顺眼好久了,这件事是不可能的。
  不过对于姚贾来说,要是让他放弃齐国,千里迢迢赶回秦国那也是不乐意的,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捞油水的机会,怎么能让他轻易放弃?
  相比于楚国和魏国,齐国是最好商议的一个国家,自从齐王建在位以来,就没跟秦国打过架,虽然地理原因很重要,但是齐王本身的避战思想也决定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中间少不了来自秦国的蛊惑。
  齐国一大部分的宾客都是来自秦国的说客,再将上黄金做的糖衣炮弹,姚贾有理由怀疑,哪怕他不贿赂齐王,对方也不会有任何和秦国对抗的意思……
  不过还是要走一下形式的,于是姚贾当着燕国使者的面,成功地将齐王拉拢了过来,算上前两个国,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燕国使者咬牙切齿:这家伙还有完没完了?有本事你来燕国,看你成不成功!
  姚贾表示,他又不傻,秦国下一目标就是燕国,他去那里干什么~
 
 
第129章 
  公元前231年,在两年前,不知是何种原因,以秦国为中心,各国不约而同地暂停了外战纷争,将精力逐渐转移到了内政之上,而秦国便趁着这个时机,一边恢本国的经济,一边由王翦领军,威逼加利诱地逐步地收复了韩赵的最后一块叛地,随着成蟜被押入咸阳,大地彻底地陷入了安宁之中,但这不代表百姓迎来了梦想中的世外桃源,事实上,对于某些君主来说,没有了战争,意味着他们可以抽出大笔的经费用于享乐或是徭役身上,比如说齐王,比如说魏王。
  不过相比于往年的战乱不断,人们还是过得稍微安慰了一些,至少能够填饱了肚子,从而让人们有那么一点精力去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音乐是人类精神永恒的追求,周朝甚至将乐理和自己的统治秩序结合了起来,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从最原始的嗓音,到借助器具的演奏,而到了后世,乐器的演奏方式更是层出不穷,吹啦弹奏不尽相同。
  而借着历史的痕迹,我们大概能了解到演奏乐器最原始的形式——敲击。
  无论是时隔两千年的重见天日的曾侯乙编钟,还是史书中记载的秦王击缶的典故,都证明着这个理论的可能性,当然,还有最最著名的高渐离和他的筑。
  不过,现在的高渐离就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乐师,在燕国首都蓟的某一处酒馆里常常与狗屠和荆轲喝酒厮混喝酒,喝到开心的时候就直接伴随着自己的乐器引喉歌唱,甚至还唱着唱着就哭了起来,引来路人的阵阵嫌弃。
  没办法,高渐离后世的名气虽大,但还并没有那么有名,况且他也确实没有认真唱,都是脑子里来了什么旋律就唱了出来,在旁人听来确实有点乱,而行为就更加显得神经起来——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是常人不能理解的,据说贝多芬的邻居也还嫌他吵呢。
  不过高渐离并不在意那些事情,他只要顺心而为便是,其他的有他的好兄弟荆轲处理,说来你可能不信,虽然荆轲行为方式有些豪放,但其实这家伙有着一颗老妈子的心……
  高渐离拨弄着筑,守着一大瓮的酒等着荆轲的到来,这可不是一般的酒,是他辛辛苦苦从秦国弄来的白酒,据说一杯就可令人酣醉一日,今日他倒是要试他一试,就是可惜狗屠有事远行,品尝不了这个白酒了。
  荆轲很快就到了,他绕过高渐离,直接往瓮坛里一嗅,惊叹道:“这酒好烈,莫不是秦国的白酒?”
  高渐离朗笑点头,从坛子中倒出满满地一碗递给荆轲:“来,试试?”
  荆轲接过碗,吞下一口,直接辣到嗓子眼,他哑着嗓子问:“这酒如此醉人,若是真醉了,如何回家?”
  他们之前喝的酒真跟这个比不了,以前醉了也就是酣,现在醉了估计就真躺下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