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明显,王贲并不觉得这是个玩笑,他蹲下身,将自己的视线和桌面平行,用各个角度查看着对某些人来说眼晕抽象的沙盘,时而皱眉,时而抿嘴,仿若他置身其中,率领着军队搜捕着逃亡之人。
雨水在山脊处顺流而下,在山谷中汇聚成溪水缓缓流淌,王贲很快便将视线放到了山凹处——在山林之中首先必要找到河水,这样不仅能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更能确保不会在山林中迷路。
溪水集流成江,在带着泥沙在山口喷涌而出,在这里,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将带给人们源源不断的生机,零零碎碎的村落在这里自然形成:白茫茫的江面,细碎的屋舍,壮丽而让人眼花。
王贲给出答案:“就藏在这河边。”
嬴政挑起眉:“当真?山上地势复杂,那里才是藏身的好去处。”
王贲非常笃定:“当真。”
嬴政和尉缭对视了一眼,尉缭微微点头,像是在赞同王贲下的结论,嬴政点点头,爽快道:“既然如此,便由你去抓吧。”
嗯?什么抓什么?
王贲不明所以,还是墨斗好心地给出解释:“这里是襄平,你指的这条河是衍水,燕王和燕丹隐匿其中,秦军不知地形,找不到他们……刚刚大王这是答应你了。”
王贲恍然大悟,他想了想,指了指另外一个桌子,扶苏还正在捏制的沙盘:“那这又是何处?”
“这是魏国大梁。”沉迷手工无法自拔的扶苏听到这话,终于愿意抬头,说出来第一句话,顿了顿,无视了自家父王的尴尬,又补充了一句,“孤做的。”
手残的嬴政表示伤不起:儿子,打个商量,能别再老爸面前得瑟了吗……
燕国,襄平,衍水。
相比于秦国的阖家欢乐,燕国的父子就显得非常地悲惨了:秦军的攻势太过猛烈,无论他们躲到哪个城,都呆不过半个月,最后只能躲到衍水边暂避锋芒。
万幸,这样的方法是有用的,一个多月了,他们连秦军的影子都没看见,生命安全至少得到了保证,只是……身处的环境实在太糟糕了些……
先不提连麻布都没有的草床能不能睡着,就算睡着了,晚上老鼠能直接把人啃醒,搞得燕王心惊胆战的,秦国说瘟疫便是从老鼠上传来的,现在他没有医师跟随,万一得可怎么办?
不过,在得瘟疫之前,燕王估计得先得个伤寒——屋子漏水了……
若不是他落难了,就这破屋,别说住了,他根本不会踏入半步,那群刁民竟然还敢为此跟他拼命?难怪寡人的燕国将亡!
燕王躲在由士兵的衣物撑起来的‘雨篷’之下,越想越怀念从前的快活日子,但是腿上的伤痛却由提醒着他现实——这还是当初太子丹拉燕王太着急给磕的。
寡人的腿定是被弄伤了!
燕王咬牙切齿地看着屋外,他的‘好儿子’不顾他父王的死活,拉着军队说是要巡逻警戒秦军……就这破地方,连狗都不来,还什么秦军?怕不是要谋反!
等等……燕王停下思路,谋反两个字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不,不会的,他们父子才刚刚团聚,他的儿子不可能会如此绝情。
随着湿气的加重,腿上的刺痛越发地明显,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他当初太子丹拉他起来时的粗暴,对啊,他们父子团聚不过两年,对方又怎会真心待他,若是他真的为他的父王着想,当初就不该逃离秦国,最后牵累着他落得如此境地。
当初就应该直接把他送遣回去的,知道现在还来不来得及……
雨越发磅礴,仿佛要将世界上最鲜艳的颜色洗刷白一般,硕大的雨珠在江面上砸出一片白雾,在阴云下变得晦涩而阴暗。
第137章
王贲奔赴战场的速度非常快,天气正在逐渐转凉,燕国有又在北方,若是延期下去,拉开远距离战线的秦国会吃亏。
然而等他终于赶到父亲身边时,据说迷了路找不到人的王翦却正对着太子丹的脑袋发呆,看起来颇为苦恼。
“贲儿来得正好,为父有事与你商议。”
感觉自己来得并不好的王贲无奈地走到了王翦的身边,一屁股坐下:明明他已经很快了,但还是来得迟了,也不知道下一场的战事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翦无视王贲郁闷的神色,开口道:“燕王派使者送来了太子丹的首级,你说该怎么办?”
王贲叹了口气,说:“依儿子之见,便只能等了。”
王翦颇有些遗憾:“没办法了啊……”
说实话,无论是渴望军功的王家父子,还是秦国本身,其实都不太想要这个脑袋,因为哪怕是秦国拒收仍要攻打燕国,那也得经过嬴政的同意,军报一来一回间就得耗费数月时间,到时就得入冬了。
对于某些人来说,入冬仅仅只是暂停了生产,正好还可以窝冬休息一阵,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冬季意味着累死人的劳役和杀死人的兵役,所以战争大多都发生在冬天。
而秦国是职业化军队,他们全年三百六十五天在线,因此他们反而最不想在冬天作战。
一方面是人数优势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地理气候:冰雪导致道路越发崎岖,无论是行军作战还是补给配送难度都大大增加,与秦国迥异的寒冷气候不仅给士兵造出了许多不适,更让敌国的墙壁变得湿滑而坚硬,连火药都开始哑火了。
秦军终于停止了他们前进的道路,甚至开始往后边的城池退,燕王靠着卖儿子暂时逃过了一劫。
……
又是这个熟悉的一幕和这个熟悉的味道。
已经麻木了李斯非常冷静地别开视线,他掩住口鼻,发出沉闷的声音:“大王想要如何处置这燕丹的首级?”
或许是上天安排的剧情,由太子丹谋划的刺杀最后还是在太子丹身上结束,并且以樊於期的死状摆在了嬴政面前。
墨斗嘴贱地插嘴道:“用作收藏如何?”
燕丹的头盖骨啊,那绝对是让后世史学家疯狂的国宝级遗物……
李斯瞥了墨斗一眼,人都分尸了,还不让入土,这有点狠了啊——要知道,哪怕是喂狗,最后还是能回土的。
嬴政挑起眉:“那便送给斗了如何?”
“那还是不了……”墨斗讪讪一笑,他还没那么重口,“大王另作决定罢。”
嬴政摇摇头,他沉思片刻,最终还是道:“埋了吧。”
毕竟他曾与太子丹同为质子过……
骇人的头颅被拿开,李斯终于肯放下自己的袖子了,他拱手称赞道:“大王仁慈。”
嬴政看了李斯一眼,不说话,墨斗睁大了眼睛,如果他没看错的话……嬴政这是害羞了?
他忍不住地一直看着嬴政,连带着李斯也开始细细打量起嬴政来,搞得嬴政有些崩溃:“寡人一时听不惯罢了,旁人都是非议寡人残暴的。”
墨斗本想调笑嬴政几句的,但是当他听到后半句话时,忍不住皱起了眉:“是何人?”
和历史上因为生产力原因而坑杀俘虏的嬴政不同,现在的嬴政可以说对谁都仁至义尽了:士兵得到了良好的补贴,俘虏能够回归家乡,降地安稳度日,或许可能有地域冲突,但嬴政还是在低层百姓中竖起了良好的口碑,按理来说,残暴这个帽子应该能摘掉了才对。
嬴政咳了一声,岔开话题:“燕国那里便暂时不打了,麻烦李卿安排一下,龙虾甘罗那里也知会一声。”
李斯应声称是,墨斗见此也只好放弃追问,将注意力集中在今日要商议的事情上:统一文字。
在后世,汉字的总量大概是九万有余,常用汉字在4000--7000左右,在先秦时期,小篆的数量大概有一万左右,工程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难就难在李斯需要收集齐六国的文字进行汇合统一。
不过万幸有千金阁在,在素材方面,李斯并没有耗费太多的精力,在两年有余的准备时间里,他终于全部完成。
有了成品就是有了底气,所以李斯便直接找上了嬴政,将厚厚的一本‘字典’放在嬴政面前,并提出了统一文字的想法。
嬴政仔细地翻看‘字典’,李斯的确是个书法大家,扭扭曲曲的小篆在他的笔下拥有着无法言喻的美感,既有远古图腾的古朴,又蕴含着未来演化的勃勃生机。
嬴政放下书,笑道:“寡人还以为你会在秦国一统时拿出呢。”
“微臣本来却有此想,”李斯坦言道,相比于现在,在四海合一时拿出来绝对能收获更大的名气,“但此时拿出于秦国有利。”
提前拿出来不仅能让秦国有充足的适应时间,更能温水煮青蛙,先一个一个国家推行,最后全国统一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毕竟‘书同文’并不是一道简单的命令,对于很多家族阶级来说,否认他们的文字差不多就相当于否认他们历代记录下来的族谱与历史。
墨斗霂洛出声提醒道:“既然如此,度量衡也可统一起来了。”
同样,度量衡的统一也并不轻松,多少人趁着各地衡量的差异赚取利益,若是秦国就这么统一了,那就是在抢他们的饭碗。
一桩桩一件件罗列下来简直头疼,嬴政想了想,下令道:“将度量衡的事告知甘罗,让他定下标准,先统一文字,就从千金阁开始。”
千金阁是个好地方啊,若是运营地好,说不定可以直接把人潜移默化了。
于是,第二天,居住在咸阳的各个士人发现,他们的精神家园‘千金阁’竟然闭馆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一些人愤怒地回家呈咸鱼状,还有人不甘心地逗留在千金阁外游荡,很快,便有细心的人发现,原来贴示《谏逐客书》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公告,似乎是在招募人手抄写书籍,待遇非常丰厚,条件只有一点——要用新的文字。
简直荒谬!
不少人直接拂袖而去,甚至有当众辱骂者,当天的廷议上也有人提出了非议,但嬴政全部只用一句话堵了回去:“这是寡人的千金阁。”
我用我的文字,你管那么多干嘛?又没吃你家大米!
第138章
寅时,天还未亮,夜行禁军伴随着几分零碎的鸡鸣撤离了岗位,留下寂静的道路等待日出。不过,咸阳的街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寂寞,总归还是有愿意早起的人为自己的人生拼搏,哪怕他只是一个落魄地不能再落魄的闲人。
他走得非常小心翼翼,脚步轻地就像是怕被人发现了一般,但是他走得却快得惊人,一溜烟的工夫,他便来到了一个人人唾骂的地方——千金阁。
昨天的那份公告信息量太过庞大,直接把不少人气到原地爆炸,简直就是大型粉转黑现场。但是,与此同时,它所提供的报酬也被很多人看进眼里,只是他们大多是家族庞大的贵族,完全不屑一顾:不就是包吃包住还给一点工钱吗?谁稀罕!
然而,对于隗林这个‘秦漂’来说,还真的挺稀罕的。
隗林的出生其实还算可以,至少在楚国,他的家族还是能够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的,甚至还能提供他银财到处旅游。
而他的头脑也还算聪明,尤其是在算数方面,按理来说,在楚国他是能过得不错的……但也只是按理来说,再怎么有才的人也经不起自家的君王是个傀儡啊!
越看楚国,隗林便越越失望:君主无作为、国舅幕后把持朝、环环相扣的裙带关系,整个国家就跟陷入,不,这个国家本身就是一个烂泥,任何置身其中的人只能被拉着一起腐朽溃烂。
既然救不了了,那便离开吧,于是,隗林下了一个决心:他要去秦国。
然后,他受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与他平时旅行到处跑不同,这次隗林说得好听就各奉其主,说得难听点便是叛国了,先且不说亲人分离之痛,要是他这么走了,全族人受到打压还算轻的,要是一个不好同罪可就惨了。
隗林想了想,非常干脆利落道:“那便举家搬至秦国如何?”
他的父亲只给了他一个字:‘滚’。
于是隗林就麻利地滚走了,以近乎净身出户的方式,一路艰辛抵达了秦国,然后他发现,他连秦国的千金阁都进不去……
‘理科生’隗林看着千金阁要求上缴原版书籍的要求,留下了悔恨的泪水:为什么他不在离家钱多背几本书?
原本想多看几本书了解了解秦国行情的隗林最后只能直接开始著书立说,不过他天生不擅长文字工作,著的书于是说是学说,倒不如说是旅行散记,这也是他为什么先要多看几本书的道理。
然而,就算如此,他还是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困难:他要怎么活下去?
这个时代的的生产模式相当封闭,打工是不可能的,在秦国没有生存基础,家里又断了资金来源,隗林很快便陷入了极其窘迫的生活。
万幸,上天是公平的,当初给他绝望的千金阁此刻又让他看见了活下去的希望,文字的变化什么的,比得上一口饭吃吗?况且他常年游历四方,地域差异看得多了,不就是新的文字嘛,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于是,隗林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到千金阁报道了,在这个时间点,总不会有人会看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
一进千金阁,隗林就惊呆了,他以为他会是第一个,但万万没想到,还有比他更加急迫的人,在当晚便溜进了千金阁直接住了下来。
有一部分是只认识几百个字的小吏,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文字更迭的意识和觉悟,仅仅只是为了贪取外快;还有一部分曾是被嬴政打压下去的贵族,抛去身份阶级,他们也需要面对生活的威胁,然而他们根本不能适应低层阶级的劳动,因此,千金阁的工作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这些与隗林并没有多大关系,他来这里主要是为了讨饭吃,至于读书学习什么的,那不过是顺手的事。
太阳终于升起,李斯的原版‘字典’发放到了第一个人手中,几个人围成一圈照瓢画弧地誊抄下来,然后以此为中心,以几何的倍速转播开来,如同一场文化变革的演习。
76/90 首页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