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三国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0-07-11 10:33:47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曹营诸君的家眷,都被荀彧分批迁入许都。
  将一切事务安排妥当,荀彧和郭嘉一起布置卧房,准备同居。日用品都买双份,齐物格出品的情侣抱枕、茶杯,颇有趣味。
  郭嘉总觉得屋子里还少点什么,想了想,从随身空间中取出一盆兰花,摆在紫檀花架上。这是他从徐州移植回来的野生兰花,如今总算安顿下来,可以好好照料它。
  荀彧:“奉孝,朝见天子的礼仪,你还记得吗?”
  郭嘉摇头,他最讨厌那些繁文缛节。
  荀彧温和地提议:“彧教你。”他先优雅地示范了一遍。
  郭嘉:“记不住。”
  荀彧很有耐心,又手把手示范一遍。
  郭嘉耍赖:“文若,不学了好不好?”
  荀彧亲他一口,又亲一口,再亲一口。
  郭嘉:“我投降,我其实看一遍就会,真的。”他取出一把空白的折扇,研墨提笔,用行云流水的草书写下一行字,送给荀彧。他字迹潦草,要是换一个人,估计根本就看不懂。
  荀彧盯着看了一会儿,耳朵唰地红了,这浪子写得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欲知此事要躬行。
 
 
第80章 
  每次都是被荀彧撩,今天扳回一局,郭嘉得意地扬起唇角,修长的手指在荀彧的耳垂上轻轻一按。随着笑容绽开,郭嘉原本就十分明亮的眸子里,好似有细碎的光芒在跳跃。
  荀彧只觉得身上被郭嘉触碰到的位置,就像让火灼了一下,莫明发热。
  满室阳光都落在郭嘉的眼底,荀彧忍不住靠近那团炽烈的光,近一点,再近一点,直到那双灵动的眸子里,只映出他一个人,装不下别的东西。
  荀彧突袭深吻,将人扛起来:“彧要躬行了。”
  又怕疼又贪恋美色的郭嘉:“别啊,天还亮着。”他心情矛盾,又想推拒又有些期待。
  荀彧把他放在胡凳上,用绢帛蒙住他的眼睛:“奉孝就当是夜晚。”
  郭嘉:说好的端方君子、温润如玉呢?磨人的小妖精,你还我文若!
  由于看不见,听觉、嗅觉、触觉都异常灵敏。从前忽略的,那些细微的妙处,都被感知捕捉并放大。郭嘉以前也容易颤动,这一次,颤得格外无法自持。
  某人生得风流,平常说话做事放浪不羁,温存缠绵的时候却敏感又生涩,是个摸几下就会发抖的,这种强烈反差,让荀彧的眸光又幽深了几分……
  撩拨荀彧的后果很严重,郭嘉完全承受不住,甚至有点怀疑荀彧是要把他拆开来、再揉碎了,细细深入探究。
  难得的休沐日,郭嘉享受着吃饭被喂,下床被抱的“残障”人士特殊待遇,原因有点难以启齿:他没力气,全身都是软的,不想动。
  亲手布置的新卧房,帘钩上还悬挂着精致的香囊。胡凳、玉几、按照后世家具打造的双人大床……一片狼藉。
  都说两个人刚在一起的时候情热,随着时间流逝,热情就会慢慢减退,转为平平淡淡,细水长流。他们在一起有一段时间了,荀彧怎么还跟个小火炉一样,而且有越烧越旺的倾向?
  郭嘉抚着手腕上、朱砂痣周围、一圈胭脂似的印记,认命地蹬开被子,艰难地翻个身,趴着玩床头的小圆脸偃甲人。
  荀彧把郭嘉的脚塞回被子里,替他揉着腰,力道不轻不重,恰到好处。说:“公达(荀攸)这两天就到许都。”侄子要来了。
  郭嘉顿时有种要见对方家人的怪异感觉:“公达知道我们……嗯?”
  “他知道的。”荀彧不知想起什么,有些出神。
  荀彧加冠的那天,六叔荀爽赠他一把好剑,他给宝剑取名为“于嘉”,时时佩在身上。别人都以为“于嘉”是取自《周易》孚于嘉一卦:孚于嘉,吉,位中正也。(信守善良美好,吉,履正居中、以中正处尊位。)
  只有荀攸偷偷地打趣他:“知道叔和奉孝投契,同席读书还不够,这是要随身携带?”
  他那时并不明白自己的心意,只是忍不住对郭嘉格外纵容一些。
  许都的皇宫内苑、宗庙朝廷刚刚竣工。雕梁画栋,兽角衔云,九重石阶,巍峨壮丽。
  如果不去想这些上好的木料和石材,大多是摸金校尉从那些诸侯王的陵墓中拆出来的,可能就不会感觉有点阴冷。
  郭嘉拢了拢衣襟,走向尚书台。毕竟是来自后世,见过故宫的人,他对汉宫没太大的兴趣,只是公事公办,粗略巡视。
  亭台水榭烟霞生,青松翠柏的掩映之间,一处宽敞明亮的建筑物。这就是尚书台,荀彧将来办公的地方。郭嘉对新皇宫的环境十分满意,除了御史台的柏树上乌鸦有点多,几乎完美。
  皇宫中的器物摆设,少不得也要用些出土之物,郭嘉把摸金校尉王休祐叫来,让他提供鼎、樽、壶等等器物,由礼官大夫(九卿之一太常卿的属官,主管礼仪。)刷选出符合御用标准的,依照礼法陈设。
  当然明面上必须这么说:这些器物都是从市集上买来,或者大族捐赠的。
  王休祐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他能凭借着盗墓的手艺当官,这也算是前无古人。他将郭嘉视作伯乐,总想感谢一番,但郭先生不爱财,他思来想去,大约只有弄些古籍,最符合郭先生的喜好。
  刚巧修建皇宫缺乏木材,王休祐奉命掘开梁王墓,挖出来不少竹简典籍,他把这些竹简清理干净,装了十几车,亲自送到郭嘉的府邸。
  郭嘉看到这些典籍,甚是开怀,非要请王休祐喝酒。
  时下百姓基本都是文盲,出生在贵族、士族、地主之类的家庭才有机会读书识字,主要原因就是书籍无法普及。纸张很贵,竹简传播不便,家学轻易不可外传。像颍川那样私学兴盛的地方,整个大汉也找不出第二个。
  有了这些书籍,就可以找人誊抄,重开书院。师资力量都是现成的,当年颍川书院的先生,除了司马徽在荆州另立炉灶,其他几位都赋闲在家。
  听戏志才说,韩夫子尚能开弓,估计再挥舞几年手杖,敲打培养出一批人才,完全没问题。陈先生的戒尺也还在。
  郭嘉是不会承认,重开书院最大的乐趣是:会有无数少年,被罚抄他们当年抄过的书,领教着韩夫子的手杖,或者陈先生的戒尺,秃头地吟诗作赋。
  前段时间,荀攸收到好几封信。
  曹操邀请他加入曹营。荀彧唠家常,郭嘉最可恶,就寄来一行字:公达再不来阿骛就要嫁人啦。
  小叔要把阿骛嫁给谁?郭嘉一个字也没提,一定是故意的。
  荀攸想起那个擅抚琴、喜欢穿绯衣的温柔的女郎,笑起来眉眼弯弯,左颊有一个浅浅的梨涡。他喜欢阿骛,是个秘密,连小叔也不知道。
  诸侯割据,世道艰险。荀攸走走停停,今天才到许都。
  荀彧驾着马车去接人,看到一个容貌改变很大、衣着习惯完全不同的荀攸,几乎有点不敢确定,眼前这个人是不是荀攸?
  只一瞬间,荀彧敛去眼中的惊诧之色,温和地牵着侄子回家。
  五个月的牢狱之灾,在那种被负面情绪充斥的狭小阴暗的空间中,听着酷刑,保持着谈笑自若,一切如常的状态。数次外调任职,风餐露宿的艰辛跋涉,让三十多岁的荀攸额头和眼角出现细纹,看起来有些显老。
  他身上的直裾浆洗的次数太多,已经有些褪色,人也不复昔日的颜色。不过,就像是经过苦寒的梅花,反复磨砺的宝剑,荀攸的气质更加出彩,但几乎不说话,就像戴着面具一样,拒绝任何人窥探。
  一向眼神最好的郭嘉,仿佛完全没发现荀攸的变化,大咧咧揽住他的肩,坏笑着,问他是不是还惦记着荀彧的侍女阿骛,还说:“阿骛十八了,文若准备给她找个好人家,风风光光嫁出去。”
  荀攸那张一直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的脸,终于起了变化,嚅嗫说:“攸可以吗?”
  这年头,女郎十五岁及笄,就可以出嫁。阿骛及笄以后,就没有继续在荀彧的房中服侍,而是放到前院,担任一个女管事。
  荀攸说话的声音太小,荀彧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想纳阿骛为妾,是的,纳妾,荀攸的妻子是颍川阳翟辛氏的嫡女辛五娘。辛评、辛毗和辛韬都是他的小舅子。阿骛只是一个小侍女,荀攸再喜欢她,也无法娶她为妻,荀氏家族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果然,就算是缩进壳子里,也会被郭嘉撬开一条缝。
  荀彧微笑:“这要问阿骛。”
  天子的銮驾向着许县前进,已经能够望见远处恢宏霸气的城池,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许县,印象中破破烂烂的小县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一座宏伟都城?
  说是天子的仪仗,其实很寒碜,皇帝刘协乘坐着曹操进献的马车,百官大多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破衣烂衫,吃了一路尘土。这些人落魄乞丐的形象,和朝廷官员的威仪,混合出独特的风景。
  刘协今年只有十三岁,颇为聪慧。他先后被董卓、李傕和郭汜当成傀儡,非常善于隐忍,言行举止,很有几分少年老成。
  这些官员在刘协的身上,看到了汉室复兴的希望,所以哪怕吃树皮,啃草根,他们也没有离开。二十年朝堂风云转眼即散,此身虽在堪惊。他们中很多人都垂垂老矣,但壮志不改。
  曹操也一度怀着这种希望,但这一路行来,洛阳系的官员对他的态度,并不友善,冷嘲热讽挑毛病,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说:你曹孟德,和董卓是一样的。
  也有个别试图拉关系的老臣,司徒赵温暗示:他可以举曹昂为孝廉。
  曹操没有表态,他更在意刘协的态度。
  曹操对刘协毕恭毕敬,哪怕敬献器物,也考虑到刘协的颜面,以归还御赐之物的名义上表,说东西是先帝赐给曹腾和曹嵩的,本来就是皇室的东西,请天子笑纳。
  刘协并不是自愿移驾,迁都许县,他甚至怀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希望立刻重建东都洛阳。但曹操不可能在洛阳停留太久,那样容易被诸侯围殴。现在也没那个人力和物力,发动数十万民夫,重建洛阳城。
  最终,刘协迫于形势,无奈妥协。可能是年少的原因,虽然他掩饰的很好,曹操还是能感觉到他的戒备和敌意,
  这让曹操有些忧虑,这种忧虑,在荀彧一丝不苟地按照迎接天子的礼仪迎接刘协的时候,终于变成一种深深的恐慌,压得曹操喘不过气。
 
 
第81章 
  刘协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并没有立即让曹营的一众官员平身,而是审视着他们。
  这么一来,在一众恭敬垂首行礼的官吏中,就有一人格外显眼,那是穿着黑色文官袍服的郭嘉。
  只看脖子以下,郭嘉行礼的动作也堪称标准,但他没有垂首,而是抬头直视着小皇帝的龙颜,神色淡漠,没有半点臣服的意思,就好像,无论是颇有威仪的少年天子,还是乞丐一般的百官,对他来说,和街头随处可见的布衣百姓,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曹操仿佛受到了某种安抚,忽然镇定下来。
  郭嘉这种行为十分无礼,可以治他不敬之罪。偏偏他的位置还排在前边,连刘协都注意到他了。
  刘协静静地打量郭嘉两眼,晦暗不明的目光转移到荀彧的身上,又明亮了几分。他维持着帝王的风范,缓缓抬手:“众卿平身。”
  曹营的官吏,也有心向汉室的。
  郭嘉行军打仗爱出奇谋,设计的城池也是前所未见。
  许都的街道很宽,可以并行十余辆马车。道路中间设有分隔线,道路两边还有凹槽,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白虎街两侧的民宅,多是奇怪的砖瓦结构。这年头木房子、土房子、茅草屋等居多。砖头都是拿去修墓,或者铺地,很少用来盖房子住。就算用,也是砖木混合使用,像这种高大的砖瓦房,曹操还是头一回看见。
  洛阳系的官员已经开始小声议论。
  郭嘉:砖瓦房成本低,盖起来也快。真要都盖木房子,三个月也建不成许都。
  曹操悬着一颗心,将小皇帝送进皇宫,才松了一口气,郭嘉办事还是很有分寸的,皇宫里并没有出现什么奇怪的新建筑,宫苑殿堂、亭台楼阁,全都使用上好的木料、石料和瓦片搭建而成。铺地的青砖上雕着吉祥纹,个别还有字,诸如:长乐未央、千秋万岁。
  天子的銮驾继续移动。反正这一套繁琐的礼仪,有荀彧主持,不会有任何疏漏。曹操不着痕迹地落后几步,用胳膊肘轻轻地撞了郭嘉一下。
  郭嘉微微勾起唇角,声音压得很低:“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传说,凤凰非梧桐树不栖,曹操已经把刘协这棵梧桐树挖到许都,那些在各地徘徊、无枝可依的凤凰,当飞来筑巢。毕竟,良禽择木而栖嘛。
  曹操也是博学多才的人,当然知道凤栖梧桐的典故,闻言会心一笑:“也不必非要凤凰,乌鹊若思南枝(这个南枝指故国),肯飞来许都,孤也愿意效仿周公,吐哺握发,礼贤下士。”
  (吐哺握发,出自《史记》。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郭嘉:主公以周公自比,看来他仍然心存汉室,目前只想当个权臣。
  中常侍扶着小皇帝刘协下车,步行走上九重石阶。刘协站在最高处,转身,当众封曹操为武平侯、大将军、加节钺(象征生杀大权),录尚书事。
  大将军、录尚书事,这就意味着,曹操可以从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作为最高军事长官,同时还可以参与尚书令的奏章审核工作,审核哪些奏章可以交给皇帝,哪些不能给。
  集文武大权于一身,可以说是一个权臣的巅峰了。
  曹操身躯一震,照例辞让了三次,还上了一封辞让表,刘协坚持,曹操才虎目含泪,领旨谢恩。
  郭嘉:这么容易就被感动?刘协现在还有什么?除去名义一无所有,能不大方一点吗?
  曹操明摆着还想匡扶汉室,某人不得不收起锋芒,继续伪装纯良无害的小幕僚。
  然而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曹操一封表奏,把荀彧和郭嘉一起推上风口浪尖。
  这是一封安排官职的奏章,曹操请求:任命袁绍为太尉。荀彧为尚书令、兼侍中。荀攸为汝南太守、兼尚书、中军师。戏璕为左中郎将、左军师。钟繇为御史中丞、前军师。程昱为东中郎将……毛玠为右军师,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
  郭嘉为军师祭酒。
  尚书令的俸禄只有一千石,但权利非常大,直接对皇帝负责,居中持重,总揽朝廷大权,相当于主宰许都政务的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