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长公子除夕之夜无视祭祖传统,独自跑出来花天酒地,这样传出去,岂不是更好?”戚琅抬眼看他,笑道,“我又不能光明正大地请你到我府中去,只能挑了这么个地方,还望殿下不要嫌弃才好。”
风歇叹了一句,好看的眉微不可觉地蹙了蹙:“无妨。”
“其实也没有旁的事,叫你过来,不过想说句新岁安康,”戚琅慢慢地饮着手边的酒,觑着他道,“马上就入夜了,殿下不在太子府,也不进宫,何必把自己折腾得这么累?”
“多事之秋,我也不得已。”风歇表情淡定地取了桌上的杯子,嗅得有些甜香,便又不动声色地把杯子放了回去,“你如今不插手政事,也不管戚氏家事,让父皇放心了不少,自为我解决了许多烦恼。我要多谢你,均永。”
“陛下在定北一战后召我进了一次宫,”戚琅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啊,也不必谢我,我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罢了——比起这个,你好不好奇皇上召我进宫干什么?”
“就算我不好奇,你不还是会告诉我?”风歇抬眼去看他,笃定道,“我才不信你费尽心思在除夕邀我见面,只为了和我说一句新岁安康。”
“太子殿下何必这么聪明?”戚琅哈哈大笑着起了身,之前他该是在和周身的男男女女调情,身上的衣服松松散散地敞着,哪有半分从前那个才动中阳、风度翩翩的长公子的样子,“陛下召我进宫,解了我的禁足,要我许嫁我长姐——”
“你这一辈,戚氏嫡出的女子唯你长姐一个,身份可谓是尊贵,父皇要你许嫁,也是在拉拢中阳贵族的心。”风歇毫不诧异地道,“不过她的婚事可会让许多人头疼了——既不能有结党营私之嫌,又不能家世门第太低,还需得我父皇信任,我父皇想必也是左思右想后,才给你长姐定婚事的。”
“说得极是,所以我也很好奇皇上要把我长姐嫁给谁,”戚琅转过身来看他,笑道,“结果你猜是谁——”
风歇看他表情莫名,便觉得心下一颤:“谁?”
“皇上说,待宁远将军带好了湛泸军营,擢了上将军,便即刻为这二人赐婚。”戚琅走近他,直视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你该明白他直接寻我去的意思——”
当然明白——戚琅没有往下说,风歇却清清楚楚地明白他要说什么——倾元皇帝没有与他商量,直接松口给戚琅说要给戚琳和楚韶赐婚,说明这场婚事在倾元皇帝心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管当事人同不同意,都需得如此了。
太合适了,没有反驳的理由——楚韶虽为新贵,但毕竟受出身所限,不可能自成庞大的势力集团。且倾元皇帝十分清楚地明白楚韶对他的绝对忠诚,赐婚戚琳,无疑是把戚氏和皇室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无数理由从心头涌过,但风歇依旧惨白着一张脸站起来,什么都没想地脱口道:“此事不妥,我不同意!”
戚琅深深地与他对视,似乎能看清他心里想的什么一样。风歇意识到自己失言,略微低了低眼眸,干巴巴地道:“阿韶……宁远将军的性子我最清楚,倘若让他去娶素昧平生的女子,他定是千百个不愿,你长姐得姻缘如此,也不会幸福……”
戚琅勾着嘴角笑了笑,笑意带了点莫名的敌意:“他年满十八,又没有功高震主的威胁,这门亲事,怎么想怎么圆满……只要他不是个断袖,总归要娶亲的,我长姐文武双全,相貌也算是一品,中阳女子除了公主露,难道还有比得上我长姐的不成?”
不知是话语中究竟哪个字刺激了风歇,他皱着眉盯着戚琅,因为莫名的情绪气得嘴唇都在发抖:“当初如雪执意要嫁给他的时候,照样如此,不是女子品貌的问题,实在是他……”
他没有说下去,戚琅也敛了笑,仔仔细细地盯着他,直到风歇先放弃,一言不发地转头就走,朱红的袖子在空中一荡,房门摔得震天响。
戚琅重新坐下来,为自己倒了一杯酒,眼神中所有的情绪逐渐归为一派冰冷的淡漠,还带了些危险的狡黠。
“果然如此啊……”
*
中阳城北郊,玄剑大营。
楚韶窝在军帐里,翻来覆去地看手中那一块璞玉,啧啧称赞道:“真是极品,今年南境上供的玉料不多,陛下说赏我的时候我还没当回事,不想是这么一块极品。”
“确是极品,”方子瑜刚才已经细细品玩过,“虽然我没怎么见过太好的玉料,但据书中所载,好玉触手生温,色如凝脂,净白无瑕,如此不假了。”
“这玩意儿不就是块石头吗,有什么好看的,”沈琥珀在一旁擦拭着自己的铁枪,鄙夷道,“你都看了一晚上了,就算它值钱,你难道还缺值钱的东西不成?这样看来看去的,你打算拿它做什么用?”
“去去去,你懂什么,”楚韶瞪了他一眼,看着手中的玉料笑道,“上元节是我太子哥哥生辰,如今快要到了,我琢磨着,他生辰我也得送点别出心裁的礼才好,恰好有这块玉……”
“今岁十二月初一你不在中阳,太子殿下送了你什么东西?”方子瑜很好奇地问道。
“他写了副书法送我,阴阳怪气地说是要我挂到将军府去,”楚韶想了想,扬着头笑道,“可我才不搬出去呢,就叮嘱秦木挂到他书房里去了——反正他书房就是我书房,也没什么区别,哈哈哈。那书法内容我倒还记得,仿佛是什么《六州歌头》的上半阙……”
“太子殿下亲自写了副书法送你,那你打算亲自刻块玉佩送他?”沈琥珀端详着手中的炽阳枪,似乎是在看它够不够亮,“得了罢,不要异想天开了……”
“天哪,小虎兄,你简直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楚韶不等他说完,便啧啧惊叹道,“我正是这么打算的,要不我为什么除夕都不回中阳,非要窝在北郊这个破地方,不就是为了给他一个惊喜嘛。”
沈琥珀:“……”
“你认真的?”方子瑜从他手里接过那块玉料,叹道,“雕刻工艺繁杂得很,这么短时间能学得会么?别白白浪费了这大好的玉料……”
“我已经请了工匠师傅来教我了,”楚韶得意地回道,“放心,我小时候捏泥人刻木雕都很有一手,再说是送给太子哥哥的,怎么能失手呢。
一晃便是上元节,这天清晨,楚韶一早便策马回了中阳。雕刻玉石的确没他想象中这么简单,玉料坚硬但脆弱,稍不留神便可能会彻底毁掉,他小心翼翼地雕了半个月,终于有了成品,虽然不甚完美,但总算能拿得出手了。
只是为此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中阳养了这些日子,身上的伤都快要好全了,但这件小事又给他双手添了许多微小的伤口。
楚韶把雕好的玉佩揣进怀里,拉着缰绳的手一个不留神,便痛得他龇牙咧嘴。楚韶心想,待把礼物送出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在他面前哭诉哭诉这玉佩的来之不易。
上元节祭祀仪式繁杂,琐事又多,风歇一大早便被府中的女官妙儿薅了起来,开始一层一层地套祭祀礼服和各类首饰,折腾了足有一两个时辰。楚韶下马回府的时候恰好碰见刚收拾完打算上马车的风歇,不由怔住。
大印的祭祀礼服以皇族的浅金色和紫色为主调,并领口、衣襟的大红,极为衬人,同时又繁复无比,行走之间还能显现出衣角之下绣的银色织锦蟒蛇暗纹。
风歇今日冠束得极高,簪着象征身份的明珠九颗,点红金簪在发间熠熠生光。耳间珠珰与发间明珠同色,行动之间光彩折射,薄唇与眉间都轻点朱砂,尊贵艳丽,却让他一时看得呆了。
“你愣着干什么?”风歇见是楚韶,皱眉问了一句,心下又因他除夕至今未曾露面有些生气,“太阳盔甲在书房挂着,你让妙儿随你去换上便是——你看看你这头发,毛毛躁躁的,像什么样子,让父皇和臣民们看见了,又要说你……”
“你今日太美了,多看一会也不行?”楚韶冲他眨了眨眼,飞快地打断了他,“好啦好啦,我知道了——你在门口等我一会,我马上就好。对了,陛下今年还是午间设宴吧?那今夜霜华祭之后不许有旁的安排啊,我有惊喜要给你。”
第45章 难势·四
风歇实在拿他没办法,只得无奈道:“好,我知道了。”
倾元皇帝午间为太子歇设的生日宴为流水宴,从前楚韶都不得进宫参加这个宴席,但今年与往年不同,他如今是大印军中地位最高之人,又是太子近臣,终于得了机会。本是高兴的,但他只在席间坐了没几个时辰,便开始觉得无聊。
他百无聊赖地看着风歇端坐在倾元皇帝和后宫掌权的梅夫人之间,接受每一个朝臣的贺礼,再说几句合适的话回礼,看得他哈欠连连。
风歇朝他看了好几眼,楚韶冲他嘿嘿一笑,伸手摸了摸自己怀中那块玉佩,心中暗暗得意道,他如果收到了,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宴席从正午一直到黄昏,黄昏之后,风歇便从皇宫直接上了前往春洲台的马车,去准备晚间的霜华祭。楚韶在他身边昏昏沉沉地睡着,他只在那干巴巴地坐了一下午都觉得疲累无比,真不知风歇是如何保持到现在依旧神采奕奕的。
霜华祭月出之后才正式开始,楚韶揉着眼睛醒过来,却发现马车早已空了。
他跳下马车,恰好看见风歇走上春洲台。
“我朝风调雨顺,洪福更胜从前,尊倾元皇帝之命,特行新令——”
风歇跪在春洲台正中央,向面前的祭碑郑重地叩首之后,便展开了手头浅金色的懿旨——那是他呕心沥血几年之久终于拟出的变法条例。
声音微冷,带着沉沉不可置疑的威慑。
“其一,改发全国货币,更改铸币工艺,严禁私自铸币,违者斩首弃市;另向淘金人之首增税十一,严禁‘黑金’进入商业流通……”
“其二,中阳内外八部施行考核制改革,去亲王头衔,荫庇不过三世,官职凭才录用,杜绝卖官鬻爵……”
“其三,增修《定法典》,严禁政商勾结,朝官私产需上报朝廷……”
“其四,改革军制,凡入行伍家中增发‘亲养金’,收五方将军虎符合为湛泸令,仅听令于天子……”
“其五,修筑双关城墙,西方凡自愿前往筑墙者,朝廷给养妻子、落户西北;东方增发‘棠花令’,商贾凭此令招募流民做工者,商税下调数额不等……”
“……”
春洲台下设雅座中的贵族无不面面相觑,一时不知作何情态,倒是围观的士人学子等议论纷纷,表达了十足的赞同。
风歇收了手中的懿旨,起身转向众人:“大印积弊已久,自今年上元节之后,此例开行。诸位若有异议,可递帖于太子府寻我,我必虚左以待。”
围观的民众们不知是谁开了个头,高呼“陛下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声音此起彼伏,风歇的目光缓缓流过端坐着没有动的贵族们,目光一冷。
却是戚琅先站了起来,他紧紧盯着风歇,微微一笑便跪了下来,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在座众人都能听清:“我等受令于太子殿下,必然全力拥护倾元改革,为朝廷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风歇目光一松,带了些感激之色示意他起身:“长公子言重了。”
周氏掌权的年轻人跟着戚琅跪了下去,真心实意地叩首道:“戚公子所言极是,我周氏必然同样拥护倾元改革,为朝廷尽心竭力。”
卫叔卿今日并未现身,中阳三大世家有两大世家都表了态,其他世家如何不明白他们的意思,纷纷跟着起身下跪。风歇略一迟疑,顺着春洲台长长的台阶向下走了过去。
楚韶连忙跟上他,低声说了一句:“想不到戚长公子说话这么有用。”
风歇扶着他的手,语气松快道:“他是戚氏如今掌权者,虽然戚氏自白玉如意案之后有些没落,但毕竟是当之无愧的中阳第一世家……戚琅愿意出来表个态,对改革形势大好,我要谢他。”
楚韶点点头,没有多言,风歇顺着春洲台的台阶走了下来,亲自俯身去扶戚琅起来:“长公子,请起。”
“你欠我一个大人情啊,”戚琅在他耳边轻语道,语气带了些慵懒,“如何,何时请我喝酒?”
“你有时间便好,只是说一条,我可不再去春风楼了,”风歇回道,“府中有陈年佳酿,改日我启了与戚公子共享。”
戚琅起身,又向他行了一礼,笑道:“一言为定。”
“太子哥哥,春洲台之下人多眼杂,不要过多逗留,”楚韶环视了一圈,低声说道,“上元佳节之际,中阳人实在繁杂,我怕……”
“无妨,有鹦鹉卫散在四周护卫,”风歇看了他一眼,安慰道,“此时我还不能走,不过我会小心,再说有你在我周围,不必过于担忧。”
楚韶只得无奈地跟着他穿梭在中阳众多贵族之间,贵族们心中对于改革条例颇有不满,方才碍于形势不敢多言,如今他亲自下来,怎能不倒些苦水?楚韶看着风歇一个一个耐心地为众人解释着改革相关的事宜,围观的民众纷纷散去了,上元佳节各地灯会诸多,也无谓在此长久驻留。
春洲台四周皆悬着红色明灯,多至百盏,直映得周身亮如白昼,周边又多有樱树,有些早开的樱树已经长了粉白的花苞,在灯光映射下美得不似人间景色,倒像是仙京盛景。
为行动方便,楚韶早已脱了那繁杂碍事的太阳盔甲,此时只着深青常服,跟着华服的太子贴身护卫。
中阳的贵族早闻他声名,只是苦于不得见,此刻有了机会,便把他团团围了起来,周边簇拥上来的人你一言我一语,楚韶听得昏头转向,本不喜与他们来往,但此刻为了应付他们也不得不一时放松了警惕。
32/80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