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科举日常(穿越重生)——岛里天下

时间:2020-08-07 09:34:52  作者:岛里天下
  沈长年就此便说了自己的想法,阿喜眉心一动,若非沈长年提议,他还从未想到这层上去。
  现今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腊月里大哥去了一趟省城,那边的生意已经进入正轨,省城的人多消费也高,福禧斋不仅是铺子还是糕点都做的好,舍得花钱光顾的客人也多,赚钱可比这边要快多了。
  杨晔现今又是举人了,不管今后是否还能往更高的位置去,杨家在文阳县也已经颇有名头,若是多做些善事,名声会更好些,到时候不管是于官场还是生意场都是极有裨益的。
  义诊可不失是个好办法,知道百姓的需求再做善事,才能让百姓更好的记住。
  阿喜道:“沈大夫的想法极好,不、不过这阵子年节,县城里的人比平日里多许多,您一个人必然是忙、忙不过来的,既然是要做善事,那便好好做,我、我让卢圆去请位大夫同您一道,让卢圆给两位大夫打下手,到时候也忙得开。”
  见其答应,沈长年十分高兴,同时又不得不暗赞阿喜聪慧,其不说不信他的医术,直接再请位大夫与之一道,两位大夫互看方子,也就不怕出错,简单的几句话滴水不漏,挑不了错处,果然这高门之中的人没有简单的,也难怪堂堂一个举人会娶个说话结巴的小哥儿做正室,且还没有任何侍妾。
  阿喜对义诊这事儿很上心,福禧斋在云街的小铺子关了以后现在还空着,他便把义诊地点设在了铺子里,花了一两银子请了药堂铺子的陈大夫出来坐诊三天。
  两个大夫一起,只负责看病和拟方子,拿药得自行去药堂子,如此看病的百姓可以省下看诊的费用,药材的价格一般是有定价的,但是看诊的费用每个大夫收的都不一样,有的几文钱便可,有的则是十几文甚至几十文都有,因此许多贫苦百姓都很喜欢看义诊的大夫。
  准备就绪后,卢圆扯着嗓子在街上吆喝了几声:“义诊了诶!杨宅请大夫义诊,有需要看诊的病人到里头来,不收取任何费用!”
  云街来往的人原本就多,听此一吆喝,看诊不看诊的都跑来看热闹,大伙儿围在在铺子门口观望,只瞧见长桌前两个大夫面朝大街坐着,看诊的工具到真是有。
  大伙儿不认识沈长年,却是有不少认识陈大夫的:“瞧,陈大夫也在,这真是在义诊吗?”
  卢圆应声:“是,我们夫郎特意请了陈大夫来义诊的,旁边的是沈长年沈大夫。”
  “真一点银子也不要?”文阳城里还是第一回 有大户请大夫出来义诊,百姓们没有遇见过,这朝看见既觉得新鲜又不敢轻举妄动。
  在卢圆多番解释免费看诊开方子,不要一个铜板后,这才有人大着胆子进去。
  后头的人不敢进去,伸长脖子瞧里头的动静,不过一刻钟,进去看病的人挥舞这药方子跑出门,冲大伙儿道:“真不收钱,大夫说只义诊三天,要看诊的快去瞧,我要去药堂子拿药了!”
  这下是彻底放心了,陆陆续续有百姓跟着进去,起先人少,绝大部分人都是找陈大夫看,等着人多排起队后,逐渐便有人往沈长年那边去了。
  阿喜在铺子里待了一会儿,瞧着沈长年号了几个脉,一针见血说出看诊百姓的病状,本打算让陈大夫看药方的,现下却放下了心。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瞧不起病的穷人家难得碰上这种机会,闻讯都赶了过来,来看诊的人越来越多,人都排到了铺子门外。
  下午些时候杨晔同温寒李橙从城西的一处宅子出来,县城里的举人都是有联系的,人数也不多,按照惯例年下皆会一聚,他们三人是县城的后起之秀,受到老举人们的邀请,于情于理都得去拜访,见见人大家熟悉熟悉也是好的。
  然而县城里的老古董们比县学里的夫子还难缠,说话慢吞吞的不说,还三句话不离之乎者也。
  前两回的乡试县城没有中举之人,如此算来他们与这些举人最少的都隔了六年,举人们皆是四五十的人,早些年的考试十分侧重纲常伦理,早辈的举人在这般要求下,自然很是古板,现如今考试注重时事政治,皇帝逐渐注重实干,两方人自然是不太谈得来的。
  可又不能失了礼数,也就只能少说话多听老辈的教诲,这无疑是让杨晔和李橙受罪,倒是温寒,听的津津有味,不至于冷了场。
  出了宅院,李橙按住自己的太阳穴,呼呼道:“得亏这宴会一年一次,否则不是要人的命吗,我现在脑瓜子还嗡嗡嗡的。”
  杨晔和温寒皆笑了一声。
  三人相携着上了大街,刚巧进街迎面便碰上了两个粗衣百姓提着药包,乐呵呵的真正谈话,瞧见杨晔后客气的行了个礼:“谢杨老爷布施!”
  如此一路上还碰见了好些这般的百姓,不光是温寒和李橙迷惑,就是杨晔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章!
  最近发现大家的留言越来越少了~嘤~
 
 
第61章 
  拉着一个人问了话,杨晔这才知道家里请了大夫义诊,他听说阿喜也在那边,便想过去接人一道回宅子,顺道瞧瞧义诊。
  见来往去看诊了的百姓脸上皆是喜色,言语间感激赞叹,温寒和李橙也要求去看看,杨晔由着两人。
  阿喜在铺子里帮忙写了十几张药方后,见这边秩序挺好,他出门也有一个多时辰了,瞧着时候不早,还得回去早些准备晚宴,同卢圆交代了两声。
  正欲回去时,听见外头排队的百姓参差不齐的声音,探头一瞧,竟然是杨晔和温寒李橙来了。
  “一路上都在听说义诊的事情,这边当真热闹的很。”李橙摇着扇子道:“我爹正说要开仓布施,却是没曾想也请两个大夫义诊。”
  杨晔牵过阿喜,笑着夸奖:“倒是想了个好主意。”
  阿喜道:“这、这事儿我可不敢居功,是沈长年沈大夫提出来的。”
  沈长年闻声同几个老爷行了礼。
  温寒道:“路上听说沈大夫医术高超,如今一见竟觉十分眼生,沈大夫不是县城的人?”
  沈长年答话:“小人原是从南水小县城逃难到文阳县的难民,承蒙杨老爷的恩泽,这才有有机会来此地义诊。”
  温寒看向杨晔,颇有些惊讶,城门外的难民他自然是见到了,只是没想到难民里还有这般医术的大夫。
  杨晔道:“沈大夫确实是流落的难民,这几日我也正在为这事儿愁着,城外的难民足有一两百名,不知该如何安置,今日晚宴,正要和你们两个说道此事儿。”
  温寒和李橙听此神情都变得有些凝重。
  “那这便到你宅子去。”
  几人走后,等着义诊的百姓纷纷议论道:“咱们县城有了这几个举人老爷可真好,有才学让咱文阳城脸面有光不说,为人都还心善,向着咱们百姓咧。”
  “那可不。”
  温寒的宅子已经置办好了,位置在杨晔和李橙宅子的中间地段,宅子是一进一出的小宅子,虽然不大,但是刚刚落脚,倒是也不需要太出众,凡事慢慢来才踏实,杨晔当初买的宅子也才是个两进院子,近来才扩修大了些。
  谈起难民,杨晔便说了那日的想法:“如今你新置办了宅子,家里得有人打理着,若是要买奴仆,左右是要去牙行的,不如到难民群里去瞧瞧,能不能买两个年纪小些的,愿意沦奴籍的回去,权当是做好事了。”
  温寒应声:“宅子比村里的房子大的多,确实得买两个奴仆做事,否则我忙着读书,家里还得母亲操持,恐怕到时候没让母亲享福,倒是多让她老人家受苦了。”
  现下既然能行些善事,他自是愿意的,只不过外头难民如此之多,他这点也只是微薄之力。
  “就是我这里要两个,李兄宅邸里要上两个,那么多难民也只是杯水车薪。”
  李橙道:“主宅里要两个,别处倒是也还能要上三四个,即使如此,温寒说的也有道理,终究是不低事。”
  这一层杨晔早想过了,他道:“难民里都是些正经人家,逃难以前不少应当也都有自己的手艺营生,如今正值年节,县城里许多铺子馆子都缺人手,让这些铺子里的老板掌柜放开招揽人的限制,不准对难民歧视,这般难民也好找个差事儿供自己的温饱,再者让需要买仆役的富户都从难民中选人,如此可解决大部分难民。”
  温寒眼前一亮:“若是有耕种的乡野村民,那便分到村子里去。”
  “好主意!”
  只是温寒顿了顿又道:“可是这些都得知县出面才能办成,他如何肯做?”
  温寒和杨晔相视一笑:“咱们出面去请求他,知县会给些脸的,再者这天寒地冻的,若是难民们真在城外冻死了,此事传出去知县如何担待这事儿?恐怕现在他也正为难民的事情犯愁。”
  “南水县距我们文阳县远隔多个县城,他们会流浪到我们县城,便是因为别县的知县都把他们往外赶,他们被迫到了我们县城,咱们知县想必也是抱着此番想法,可现在天气恶劣,知县就是想赶,难民们觉着左右是个死,恐怕是死都不肯走。”
  杨晔道:“现在给知县想出了解决的法子,他只管出面去发号施令,到时候好人他也做了,县城里人丁兴旺,不都是他的业绩,他不会不做的。”
  温寒脸上有了笑意,身上总觉着有股热流,这朝是第一次接触书本外的时下政治,他受益良多,发自内心的给两人拱手:“还是杨兄和温兄想的周到。”
  “那我们何时去找知县?”
  杨晔道:“明日一早便去,原本今日去是最好的,也可早日安置难民,可惜现在时间不早了,马上到了用晚膳的时间,这时候去必然撞到饭点儿,恐是很失礼。”
  “好,那便依杨兄所言。”
  事情定了下来,三人的心情都很不错,作为读书人,从书本里走出来办实事儿是很重要的一步,往后若是在朝廷当官儿,此前有了些办政事儿的经验,那可是大不同的。
  许多乡野或是偏远县城出来的学生,即使在朝廷当了官儿也没有多大出处,很可能一辈子都在一个官职上磋磨,甚至是被贬,极大的一个原因便是不想官宦子弟一样有上一辈的言传身教,以及偶尔协助办政事的经验。
  三人愉悦的喝了一盏茶后,阿喜见谈完了事情,就让下人们布菜吃晚饭了,家里来的是很熟悉的人,一般是不会拘于礼数的,吃饭都很自在,摆出大圆桌就一起吃了。
  这也是李橙温寒爱来杨家吃饭的原因。
  夜里是余达给布的菜,今儿忙活了一下午,他把自己的拿手菜都使了出来,特别是那道松鼠鱼,很是受了大家的欢迎,不过杨晔最喜欢的是那道白斩鸡,调的酱料很是合他的口味。
  如今带回来的两个人都各自有神通,杨晔心里也就宽松了,一番功夫没白费。
  过年这几天他就把余达留在宅院里做菜,左右这些日子来往的客人多,等年过了以后再安排去馆子里,瞧其手艺,他倒是有些心思想把炒火锅底料和做冷串串的手艺交给他,年后便可把关了的小铺子用起来了,只不过传手艺的前提是许达愿意自降为奴籍,一直为杨家做事。
  次日,杨晔三人一早便相约着去了知县的府邸,这事儿方方面面都商量考虑好了,知县听了以后果然十分高兴,当即就把拟了诏令颁布下去,县城城门打开,放了难民们进城去,愿意在县城寻工的便留在县城,想去乡野的便分配去了乡野。
  值得一提的是,前一日三人在原福禧斋外说的话被百姓们听见,事情传了出去,很快便有大户效仿杨晔,纷纷行善事去难民群里挑了些家奴走,倒是不用知县说了。
  这事儿办的漂亮,难民们得到解决,知县博了百姓们喊青天大老爷,杨晔三人得了历练,富户们也得到了赞许,一举多得。
  三日后,义诊结束,竟然有些百姓提了鸡蛋和一些年货要送给沈长年,皆道沈长年开的药方管用。
  杨晔得知了此事后同杨晔说道:“原是打算让沈大夫去枣村里,却不知他医术如此精妙,若是让他去村子里,恐怕是屈才了。”
  “事情确实出乎意料,我、我们既不好安置沈大夫,那便问他的意思吧,他若是想去药堂子里当大夫便由他的意思,要、要愿意去村子里,也依他的意思。”
  “好。”
  两人找到沈长年说了此事儿,沈长年十分感激两人尊重他的意愿:“老爷,小人想去村子里,这前半辈子都在追逐医术上的卓越,遭了那么一通磨难,却是觉着这些乃都是身外之物,大半辈子都去了,再无所求,只想寻个安静的地儿,颐养天年。”
  杨晔点点头:“早年我在村子里,如今那边是空置了,沈大夫去了村子以后,便可住在那儿,我同村民们早有吩咐,沈大夫去了必然爱戴您。”
  “现下难民们都分了去处,也有去枣村的难民,说不定沈大夫还能遇见同乡,沈大夫既然要去村子里,我便再去难民群里领个小童,到时候也能帮着沈大夫捣药,做些别的事。”
  沈长年很是感激,眼眶有些湿润:“杨老爷思虑周全,小人无以回报,若是今后有用的着小人的地方,老爷尽管吩咐。”
  杨晔无所动,倒是阿喜听其一言,敛起了眸子。
  大年过后,少不了又是走亲访友,初三的时候刑槐一家过来了一趟,杨晔也好些时候没有见到小云野了,现在这小子两岁多了,长得可快,一小团的玩意儿走起路来已经颇有些他爹的模样了,刚刚见着小湘的时候,差点没把人吓哭,引得大伙儿一阵笑。
  其实杨晔原本是想把关了的铺子给刑槐做点小生意的,可是刑槐对做生意并无兴趣,即使不做生意,刑槐也是有本事的,成了家又有孩子后已经不像以前当单身汉那么野了,这两年带着人打猎又做些别的活计也挣了不少钱,现下在村里盖了个大房子,年前阿喜去住了两日,都说不错。
  如今大伙儿的日子都在奔着好的方向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6-1013:30:03~2020-06-1017:50: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浩浩30瓶;叶瑾的哥哥的段白月的5瓶;戳戳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2章 
  很快便过了正月十五,年也就算过完了。
  余达自愿降为奴籍一直留在杨家,得到了做火锅底料的手艺,日里精炼着做火锅底料和冷锅串串的辣椒油的手艺,杨晔和卢氏则在忙着把馆子改造成火锅馆,一系列锅具制作,菜品定购制作都得费心,忙的是不可开交。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