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霁儿的事情没有小事儿,而且这些对哥哥来说只是几句话的功夫,底下人如果连这些都办不好,卫国的商队也别出去了。”卫公揉了揉宝贝弟弟的头发,感觉他们在外面坐的时间有点长,起身又想直接将人抱进帐篷。
卫霁不想在这么多人看着的情况下被抱进去,之前在驿馆时是没有反应过来,现在已经看出了兄长的意图,自然不能再让他得逞。
披着厚重狐裘的少年人避开兄长的手,紧张兮兮的把自己裹在狐裘里面,站起来后赶紧说道,“哥,我马上回去休息,我自己能走。”
卫公有些不开心的把手收回来,看着走起路来差点儿把自己绊倒的宝贝弟弟,叹了一口气还是让他自己走到帐篷里面,“霁儿不喜欢哥哥了。”
“小孩子家爱面子多正常,来,看看寡人的手艺有没有霁儿好。”鲁侯笑吟吟说着,递过去一个茶杯,然后端着自己的杯子眯眼轻嗅。
清香怡人,入口醇厚,回味甘甜,果真是上好的饮品,比酒水滋味好多了。
卫公无甚兴趣的将茶杯拿在手里,看到不远处王诩老爷子和神医扁鹊坐在一起吃着小饼子不由皱起眉头,他知道那些炸出来的饼子是赶路时节省时间才会吃的,他们一起回帝丘总不会把人饿着,老爷子为什么不等饭菜做好依旧吃这些?
霁儿说过这东西不能一直当饭吃,不然对身体不好,老爷子一直和霁儿待在一起,不会连这些都不知道。
卫公和鲁侯说了一声,放下茶杯朝那边走了过去,毕竟人现在和他们在一起,就算身边有神医扁鹊也不能这么糟蹋身子。
自己多大年纪自己不清楚吗?怎么比小孩儿还不省心?
鲁侯饶有兴趣的跟着过去,他早听过鬼谷先生的名声,不过见面却还是第一次,这老爷子在帝丘隐居,即便去周边游历也都是隐姓埋名不会让人发现他就是鬼谷子。
老爷子对自己带着的食物很是珍惜,看见卫公和鲁侯一起过来也没打算分出去,将最后一口吃下去然后才拍拍手起来见礼。
他已经很克制没有主动去吵架,就算卫不逝这小子主动找过来他也不会还嘴,谁让他是个心疼徒弟的好老师呢。
话说回来,他在路上一直和老友聊天说话,似乎并没有闹出动静,所以卫公这是……没事儿找事儿?
第65章
卫公过来打算吵架, 只是看着老爷子的眼神满是不赞同,“饭菜很快就好,先生不必如此委屈自己。”
老爷子无辜的对视过去, “老夫就喜欢吃这个面饼,没人说有饭菜的时候就不能吃这个面饼。”
“霁儿说了, 这东西不能多吃。”卫公语气很是强硬, 看在老爷子不远千里从栎阳赶到大梁, 还带来了神医扁鹊的份儿上, 他也不会不给人饭吃。
“不能多吃不等于不能吃, 面饼若是不能吃, 那也没有做出来的必要了。”老爷子坚持捍卫自己吃方便面的权利, 说起卫霁的名字时才忽然反应过来,刚才明明想好的不还嘴,怎么又开始吵起来了?
一定是卫不逝这小子的问题, 他老人家向来说话算数, 在徒弟面前更是一字千钧, 绝对不会出尔反尔。
不会出尔反尔,那……那就不吵了?
王诩老爷子有些不舍的捏着没剩多少的布兜,到底是小徒弟的分量占了上风,嘀咕了几句将东西放回马车上,然后凶巴巴的看着卫公,“不吃了!”
卫公:……
老爷子今天怎么这么好说话?他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准备展开?
卫公惊疑不定的看着气呼呼坐回去的老爷子, 正好饭菜已经做好端了上来,摇了摇头也不再说什么。
鲁侯笑吟吟回到自己的帐篷, 身后的随从端着他刚泡好的茶水,不只是他,整个鲁国的权贵都很喜欢茶水的味道。
卫公让人将食案抬过来, 看老爷子的确没准备再吃那些面饼,然后才回去哄宝贝弟弟喝粥,扁鹊神医说了,霁儿刚醒,身子虚弱的厉害,在吃食上得格外注意。
*
第二天一早,车队继续朝着帝丘出发,卫国如今的地盘并不大,从边境走了半天就到了国都,鲁侯离国多天没打算在帝丘多待,道过别后连城门都没进便继续向东走了。
卫霁看着久违的城池,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大侄子这些天自己在家,听到他们回来后扔下书就跑了出来,边跑边哭委屈的不能行。
“小叔,你以后不出去了好不好?”太子熙抱着几次三番出事儿的卫霁不肯撒手,眼泪不要钱的往下掉,“外面太危险了,以后不出去了,谁敢来抢小叔熙儿就把他打出去,太过分了呜呜呜~”
“先回去休息,醒来后让扁鹊神医好好瞧瞧。”卫公将儿子抱到旁边,拍了拍他的脑袋算作安慰,然后让弟弟回去休息。
他请神医在帝丘多留一段时日,如果住在宫里不习惯,和王诩老爷子住在一起也行,老爷子住了十几年的宅子他没动,回来就能直接再住进去。
卫霁有些茫然的看着自家哥哥,想起和他们一路回来的那位疾医,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刚才听到的名字,“哥,那个疾医是神医扁鹊?”
路上的时候没怎么在意,只知道那位疾医的医术非常高明,不然也没法让他醒过来,可他一直觉得那位疾医的下针手法有问题,哪儿有那么疼的针灸?
他在心里悄悄吐槽了那么多天,现在告诉他人家是神医扁鹊,这打脸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卫霁有些懊恼,早知如此,他就该多和扁鹊神医说几句话,他现在是病人,可他也是个医者,见着神医后没有反应才是不正常的。
卫公不知道宝贝弟弟在想什么,将人送回寝殿歇息然后带着儿子去外边,熙儿年纪不小了,该知道的事情不能瞒着,不然将来看不出列国间纷乱复杂的关系怕是要吃亏。
*
大梁城在四国君主来朝是很是热闹了一番,然而只过了几天,边境便传来消息,楚国出兵伐魏,决河水以攻长垣。
不只楚国,河西那边秦兵出兵神速,龙贾率兵八千不慎中计深陷山中,最终逃出生天的只有不到五百人,更可怕的是即便损失了这么多人后,他们却连秦军的影子都没看着,在重整旗鼓想要反攻的时候,函谷关再次大门紧闭冲不进去了。
关外的营帐消失的一干二净,似乎前些天只是他们的错觉一般,龙贾被气的七窍生烟,然而只要函谷关闭上,他们就没法再找秦军麻烦。
河西守军将秦国堵在边陲之地没法进入中原,函谷关在那里卡着他们也不能奈何秦国,更何况楚国来势汹汹,能不和秦国打就不打,因此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魏王最不喜欢听到的就是魏军打了败仗,可这些天不光龙贾那边回大梁请罪,楚国更是连下楚国好几座城池,要不是他赶紧将庞涓派了过去,只怕楚国还能继续往南打。
熊良夫那家伙不知道发什么疯,楚国在南边好好当他们的山大王多好,冷不丁的又往中原打什么?
大魏王很生气,在朝堂上连发了好几天的火儿,勒令庞涓在两个月内把楚国夺走的城池再抢回来,不然他这个上将军也就别回大梁了。
有魏王这话在前面放着,庞涓就算想收兵也不能收了。
楚国沉寂数年忽然兵发中原,拿到手的城池不会轻易吐出来,楚王不是昏君,当然知道出兵第一战便毫无所得接下来会有多大坏处,所以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会死守着这几座城不放。
可魏王要他把城抢回来,君上之名不得不听,他好不容易才在魏国站稳脚跟,不能因为楚国捣乱而化为乌有。
因为魏王一句话,战事已经平息的魏楚两国再次打的不可开交,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中原的小国守着自家看热闹,北边的赵国却不想错失良机,趁庞涓在和楚国干架的时候也跟着像魏国进兵。
三晋对彼此太过了解,一旦打起来争的就是成片的城池,尤其赵国的胃口向来很大,没有大片的地盘他们也不屑于出兵。
公子卬早就不满庞涓独领大权,当即请命率军抵御赵国,魏王这些天忙的焦头烂额,索性就由着他去了。
魏卬虽然有时候不太靠谱,但是在打仗的时候还是靠得住的,即便比不过庞涓却也不是庸才,就算没法抵御赵国,撑到庞涓回来总不是事儿吧?
还好公子卬不知道王座上的兄长心里在想什么,不然的话,只怕宁可丢掉城池也不想给庞涓做陪衬,什么叫他比不过庞涓,什么叫他撑到庞涓回来就没事儿了,都是魏国的将领,凭什么他就要低人一等?
公子卬向来自视甚高,平日里在朝堂上就看不惯魏王事事捧着庞涓,如今更是巴不得庞涓收不回那几座城。
他哥朝会上众目睽睽之下说出的话总没有反悔的道理,收不回城池上将军就得换人做,魏国将领中有这个资历的除了他就只有龙贾了。
龙贾需要常驻河西,大梁城就只剩下他公子卬一人,上将军一位还不是非他莫属?
不过这事儿他也只能想想了,庞涓不会放弃在魏国得到的一切,所以不管用什么阴招儿,楚国夺走的那几座城池都必定会回到魏国手中。
几国之间的争端很快传遍诸国,卫公每天看着内侍送来的消息心情很是愉悦,如今只有楚国赵国两家出兵而已,这才到哪儿,魏罃再这么肆无忌惮下去,接下来打他魏国的就不只这两家了。
卫国是四战之地,他魏国一样也是,只是魏国强大轻易没人敢惹,所以不像他们这样一有点动静就紧张,强敌环伺之下,只要有一家比魏国更强,接下来魏国就只能缩着脖子挨打。
看现在这情况,接下来会收拾魏国的究竟是谁还说不准,其他诸侯国他不管,只希望秦国能尽快强大起来打魏国个措手不及。
卫公唇角带笑在竹简上写写画画,对如今的秦国很是看好,变法还没有正式开始就能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灭掉魏武卒七千余人,伤亡要看双方对比,这般大胜便是当年献公斩首魏武卒六万也比不过。
霁儿将孙伯灵带去秦国果然是个好决定,鬼谷子教出来的学生果真没有一个是寻常之辈,卫公将竹简放好,看了眼外面的天色然后伸了个懒腰朝朝会的大殿而去。
魏国现在忙着打仗,南氏那点事情对他们来说无关痛痒,再加上他之前和其他几位君主一起去大梁的行为让魏王的威望空前提高,南氏对他们来说就更不重要了。
这卫国终究还是他的卫国,南氏再怎么跳脚,没了外面的助力也只能被他踩在脚下。
神色温和的华服青年在君位上坐定,底下的朝臣却大气也不敢出,这些天的君上虽然和以前一样天天脸上带笑,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君上从大梁回来后必定会拿南氏开刀,这把刀一天砍不下去,朝堂就一天没法恢复如常。
是的,在卫国朝臣们眼中,天天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吵架是常态,正儿八经和别国一样讨论政事才是反常。
南氏因为祖宗公子郢的祖训,族中弟子为官者并不多,他们大部分也都在戚邑,鲜少会到帝丘来。
在戚邑他们和国君无甚两样,来帝丘头上压着个真正的国君,所以南氏弟子没几个乐意到帝丘来做官。
只是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在卫公派出宫廷侍卫前去逮人的情况下,南氏要紧的族人也都被强行带到了帝丘。
大殿之上,南氏族长的脸色极为难看,周围人看他的眼神让他以为自己就是案板上待宰的鱼肉,似乎下一刻就会命丧当场一样。
南氏一族有公子郢的功劳在,卫公就算知道他们私底下的那些小动作也不会做什么,最多只是罚些银钱,他们这般反应是觉得南氏以后起不来了吗?
南氏族长敛下眸中阴狠,将方才看向自己的那些人都记在心里,只待这件事情结束便要开始展开报复。
卫公撑着脸微笑着看着下方,待所有人都低着头看着脚尖不敢说话,然后才扬起下巴示意内侍宣读诏书。
“南氏一族勾结他国意图谋反,寡人念昔年公子郢恩泽,故饶其性命,自今日起,南氏贬为庶民,子孙不得进入任何卫国城池,违者,当杀。”
第66章
南氏族长震惊的睁大了眼睛, 不敢相信卫公竟然会真的将南氏一族贬为庶民,他们怎么说也是公族子弟,如此行为简直欺人太甚。
子孙不得进入任何卫国城池, 便是直接将他们逐出卫国了,他们乃公族后人, 和寻常无权无势的公族不同, 他们拥有卫国最富庶的封邑, 卫公这般难道不怕祖宗怪罪?
若非先祖公子郢, 你卫不逝怎么可能成为卫君, 这才多少年就开始忘恩负义, 迟早会遭天打雷劈。
外面的侍卫听见诏令后便进入大殿, 将颤抖着手想要争辩的南氏族长按在原地,除了衣冠然后直接把人带了出去,一点说话的机会也不给他留。
殿里的大臣们都不敢说话, 看着上面笑吟吟似乎很好相处的君主, 似乎又看到了这人当年继位时的惨烈之景。
不惹到他的时候一切都好, 一旦惹到他那是半点道理都不肯讲,南氏若是直接向他发难或许还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可偏偏对公子下手,这不是嫌活的太舒坦了吗?
但凡经历过当年继位风波的人都知道,他们家君上如果沉着脸扔出个问题让朝堂上唇枪舌战吵的昏天黑地不可开交,那问题牵扯到的人就可以不用担心了, 因为吵的越厉害,最后越可能不了了之。
可一旦他们君上笑吟吟让人宣读诏书, 得,也别想着能有回旋的余地了,能有命留下来就不错了。
南氏族人在朝堂上的不多也就算了, 这么多年了怎么一点儿也不了解君上的性子,不搞事就不搞事,一搞事就揭逆鳞,也不看看他们家君上是那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性子吗?
朝会上本就没什么正事儿,被卫公这么一吓就更没人敢说话了,南氏在卫国嚣张惯了,如今被贬为庶民,倒不如直接死了一了百了。
戚邑那么好的地方给他们做封地,老老实实待在那里不就行了,还不满足非得和魏国打交道,如今这般下场也不亏。
卫公撑着脸坐在上方,看底下人虽然神色各异却没一个敢给南氏求情,唇角微扬说道,“待公子冠礼之后,戚邑便留给他做封地,诸位可有意见?”
卿大夫们连忙回神,他们当然不敢有意见,这个时候只能高呼“君上圣明”,不然让君上不高兴,只怕自家封地也得跟着缩小。
公子霁的封邑即便不是戚邑也会是其他富庶的城池,以他们家君上宠弟弟的程度,如果不是因为帝丘是国都不能往外封,估计会直接把帝丘封给公子霁。
卫国如今城池不多,除了帝丘和戚邑两座大城之外,其他和这两处差不多的都归了赵国,剩下的城池虽然也不差,但是比起帝丘戚邑来说还是有些不足。
63/102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