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二 (快穿)——雷兽小白

时间:2020-08-29 18:26:08  作者:雷兽小白
  就算死了,反正家人还隐着姓埋着名在别处生活呢,也连累不着。
  又过了一年,威国公世子贻误战机,致使五万大军惨败,威国公府全族下狱,威国公世子嫡长子的家将魏洪,拿到了朝中户部侍郎沈战故意拖延粮饷的证据,一状告到了大理寺,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要会审。
  周安觉得机会到了。这些年他也是密切关注朝中一些重臣和外戚的消息。
  周安立刻派族长的三儿子周进远带人乔装改扮进了京城。
  周进远带人赶到京城的时候,正好案子开审。
  只是,没想到,在开审前一天,几名关键证人相继被害。
  证人没了,审案就审了个虎头蛇尾,威国公府世子不能证明自己的怨屈,威国公被判满门抄斩,族人流放。
  周安这些年筹谋,在京城总是有些关系的。再说,底下也控制了不少官员,总有人在京城有个仨亲两好的。周进远先是走了关系,让威国公族人赶在主枝斩首前先被流放。
  这个流放时间,倒没什么拘气。早一点晚一点都没什么区别。
  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先斩首主枝,然后旁枝族人给主枝收尸,下葬后,再流放的。断头前还给吃断头饭呢,这种事,也不会有人为难。
  但是有不少人使了银子,让这些族人没有收尸的机会,有钱的话,刑部的官员们也不会不赚。
  于是,族人全部早早流放了。
  待族人出了城,周进远安排了人接应,再用城里的人手劫了天牢,把威国公府人救了出来。-------------这是周安的意思,尽可能把威国公府救出来。
  倒不是说周安圣母,只是,威国公府自开国以来,一直驻守边疆,家族不少子弟都十来岁就去了边关,最后马革裹尸还,说是大庆朝的保护神并不为过。
  周安实在不愿意看着这样一门为国家流血又流泪的家族死于小人陷害。
  当然,还有就是,他都要造反了,也缺大将呀。威国公世子就挺勇猛的,他也很惜才啊。
  有了救命之恩,他收拢威国公府也很顺利,威国公也没有不寒心的,他们家族世世代代忠良,没想到,朝堂上有人放冷箭,上来就要灭他们全族。
  不造反还等着死吗?
  威国公府族人已经在路上被分散藏了起来。这几年周安在路上也早早安置了几个庄子,防备着有这么一日。
  威国公众人则被藏在京城一个宅子里。
  接着,周进远在京城撒了铺天盖地的传单,意思就是,威国公府被奸人陷害,而陷害威国公府的人如今就是在龙椅上坐着的那位。他觉得威国公府功高盖主,想除之而后快,这才让户部侍郎沈战下的手。
  --------------------------这话半真半假。威国公府有人陷害肯定是真的,但幕后之人是谁周进远并没有查出来,只是,证人在开审之前全都死亡也确实蹊跷,能做到在刑部天牢里不声不响地死人的,也不多。
  当然,关键是,这事最起码疑点很大啊,威国公府世代忠良,满门的性命 ,有三百多口人呢,押后再审也成啊,哪就直接抄斩啊。
  就算不是皇帝干的,他也知道幕后是谁,有心帮着遮掩 。既然如此,就背锅好了。再说,他们都要造反了,可不得给对手抹点黑锅。
  威国公这一归顺,也算是给大庆朝的老臣们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只要你降了,我这里可能有你一席之地。
  同时,周安在南夷起兵,打得是“清君侧”的名义。
  不知道是不是攻心战术使得好,还是这位皇帝太不得民心,大家对皇帝这几年的表现太失望,还是大家对威国公府的遭遇兔死狐悲,还是威国公府威望高,还是因为他们的武器技术先进,反正吧,周安就顺利地一路打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的时候,皇帝已经从宫里逃跑了。周安顺势登基。封他爷爷周建成为太上皇。
  前朝末帝已经失势,周安找人查了下威国公府的事就容易了,还真让周进远猜对了。前朝末帝对威国公府忌惮,觉得他们功高盖主。
  周安有些无语。
  瞧瞧,现在不盖主了。就是主跑了。
  至于刘枫的事,周安没管,如今,威远侯府风流云散,想必刘枫知道怎么做。
  周安登基后,大封了各位有功之臣。
  威国公改成了镇国公。
  周进远封的晋王,老族长封的周王。。
  其他几个族人也都按功劳封了国公到伯爵不等。
  老族长做了宗正。
  族人也都挺高兴的。他们成宗室啦,以后没人欺负啦。
  虽然没得爵位,但是身份就不一样了,再说,老族长再德高望重不过的,没事多去老族长家里和各位封了爵的族人家里多走动走动才是聪明人呢。
  周安又过继了周进远正室刚生下来的小儿子取名周凌墨,养在宫中。
  周安亲自教养孩子,等周凌墨二十岁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周安退了位,把皇位传给了周凌墨,当起了太上皇。
  周安又观察了两年,周凌墨行事还是比较稳重,做事有决断力,周安很满意 ,离开了这个世界。
  “谢谢你啊。”原主道。
  “你确实得谢谢我,直接上来就能享清福啦,记住,不作死就不会死哦。”
  “放心吧,我以后就只享福,不理朝政就是了。”原主答道,对这块,他确实不太熟,还是不干预比较好,也省得伤了父子情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7-27 22:31:29~2020-07-28 22:54: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于紫忆 5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1章 嫡子的归家路(一)
  周安这次穿的是一个名叫周安的少年, 今年十五岁了,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一个九岁,叫周栋,一个七岁, 叫周远。
  周安并不是父母的亲生儿子,是四五岁的时候被人在野外捡到的。
  当时有一个猎户去山中打猎,在一个河边上遇到了晕迷不醒的小周安。
  周安身上衣服虽然脏得不成样子, 但能看出来, 料子特别精良。猎户叫醒了周安, 给他喂了点吃的,问他从哪里来的。
  按理说, 四五岁那时候应该记点事了,只是, 周安特别茫然,是一问三不知,以前的事他是什么都不记得了。
  猎户一看这样, 没办法, 就好心地带他去报了官。
  县官周浩然也觉得,搞不好这是哪家富贵人家的孩子被拐卖的。只是, 孩子又不记事, 二来身上也没什么信物,县衙里也没人来报案说丢了孩子的。
  周浩然看周安长得机灵,很是喜欢,给了猎户十两银子,带着周安回了家, 当亲儿子养了起来。
  他们夫妻成婚四年,一直无所出。民间一直有招弟的说法。反正家里是不缺一口吃的。这孩子长得又玉雪可爱,招人喜欢,索性就养在身边吧,万一哪一套要是能遇到这孩子的亲生父母,没准也能结一个善缘。当然了,这种希望很小,一个不记得事儿的四五岁孩子,再长上几年长开了,和小时候就不是一个样子了,就算是父母到了孩子跟前,也未必能认得出来。
  果然,父母收养周安没两个月,周安的养母,县令夫人就怀孕了。
  夫妻两人都觉得,这两个儿子可能真是周安招来的,虽然后来两人又生了两个儿子,父母对周安也是视如已出。
  周老爹寒门出身,也没什么门路,自从中了进士 ,就来这做了县令,一做有好几年了。好在他也没什么大志向。
  好吧,就是有,也是白有。反正,周老爹还是挺看得开的。办案之余,没事就看看庭前的花开花落,窗外的云卷云舒。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周安十来岁的时候,周老爹牵涉进了一桩案子。
  这个案子,其实和周浩然没什么大关系。他上任后,不能说多克已奉公,兢兢业业的,但是最起码手脚还算干净,平时只拿一些分例内的孝敬,不该拿的没拿过,不该办的事没办过。反正吧,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贪赃枉法的事没干过。
  只是,有时候在官场上,有些事吧,吃瓜落是难免的。
  这个案子办下来,菜市口咔嚓了不少脑袋,周老爹还算幸运,上下打点后,只是官职被人撸掉了,好在命保住了,一家子就收拾收拾回了老家。
  周浩然的老家在京郊的一个村子里,周家本来就是寒门出身,周家整个宗族最有出息的就是周浩然了,他当上县令后,也攒了一些家业,虽说后来打点用了不少,好在老家也有几十亩地。,一家子在老家也算是安居乐业吧。
  不管怎么说,人没事就比什么都强。
  他爹平时在家里,亲自给三个儿子讲学。一家子过得乐乐和和的。
  今年,周安还中了秀才。家里自然要请族人和村中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辈过来吃酒。
  席上,周安就被人多灌了几杯,回屋的时候,不小心在门口磕了一下头,结果,以前的事儿全想起来了。
  他被养父母捡到的时候已经五岁了,开始记事了。他还记得,他是安阳侯魏谦的嫡长子魏阳,他娘是礼部侍郎杨权的嫡女杨佳霖。上面还有一个舅舅,杨佳泽。
  他是八月十五的时候,跟着爹爹去看烟花,被爹爹的长随长贵打晕的,长贵找了人牙子卖掉了他,中途被他跑了出来,结果,跑的时间脑袋磕在石头上了,以前的事儿就都全忘记了。
  但是害他的人是谁他是知道的。
  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反派都话多啊。
  长贵把他打晕后,交给了一人,这人把他装在了麻袋里。在麻袋里没多久他就醒了,听见这人说,“唉,小子,你可别怨我,怪就怪你挡了你二弟的路,碍了人的眼了。我们也是拿钱办事。”
  他的二弟是他爹的姨娘郑姨娘生的。
  郑姨娘是一名良妾,是外地一名县官的嫡女。有一年他爹去外地办事,路过这位郑姨娘的爹当官的县上,不知怎么地,就和这位郑姨娘看对眼了。然后他爹回来的时候就带着新妾回来了。
  后来,郑姨娘生下了一子魏煜。
  再然后,就是他被拐的事了。
  周安连忙跟老爹说这个事。
  周浩然一听,眼睛眯了起来,这是事涉后宅阴私啊。告诉儿子,不要冒然去侯府认亲,先打听一下。
  他从小把周安抚养长大,一直都是把周安当亲儿子看的,父子感情深厚,他自然是站队周安的。
  “你外公,在咱们回京之前就没了。”周老爹先给儿子打了个预防针。礼部侍郎,在朝中也算重臣了,他的消息,在官场自然传得快。
  结果,这一打听,没什么好消息就是了。
  他娘在他失踪两年后就没了,舅舅杨佳泽只有秀才功名,连个举人都没考中,本来靠着外公的关系,在礼部做一名小吏的。结果,在他外公没后不久也被撸了,如今,舅舅一家也去了京郊。不过和他们周家是一个大吊角,他们在西郊,舅舅家在东郊。
  当初的郑姨娘,如今已经被扶了正,成了继任安阳侯夫人。郑姨娘的娘家妹妹,被选入宫成了宫妃,如今生下六皇子,被封丽嫔。
  周安的二弟魏煜,也在去年,被封为安阳侯世子。
  周安一听就懵了,这可算怎么办呢?
  这时候,周安就穿过来了。
  原主的心愿是为自己讨回公道,收拾那些对不起他和他娘的人。
  “爹,我准备去舅舅家一趟,再好好地细问一下当年的情况。”周安想了想,道。
  “去吧。”周浩然想了想,点了点头。
  从种种证据表明,周安失踪后,得利的就是郑姨娘母子。也只有这对母子买通安阳侯身边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但是也许还会有其他的隐情,先和周安的外家通通气,把仇人先确定下来。
  周安带着小厮墨柳,去了东郊的杨家庄。
  “老伯,小子有礼了,打听一下,原来的礼部侍郎杨大人家是住这块吗?”到了村里,周安拉住一个老伯问道。
  “那,就是大柳树那那家就是。”老伯望了周安一眼,楞了一下,道。
  “你是他什么人啊?”老伯问道。
  “我爹以前和杨大人认识,和杨大人请教过文章,得过杨大人指点,我们也是才回京,听说杨大人过逝了,我爹让我来看看。”周安微微一笑,答道。
  “唉,杨家自从杨大人没了以后,也是惨呐。”老伯摇摇头走了。
  周安心里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呢。
  “说起这家,唉,子孙也是不成器。”看着一脸伤感的周安,一个过路的大妈解释道。“他们家,本来是和安阳侯府联姻的,知道吧,现在的安阳侯,是杨大人的女婿来着。”
  周安点了点头,心说我知道啊。
  “安阳侯府,可是开国侯府,传承多少代了,多少代的侯爷,都是皇上的心腹呢,一般人家可攀不上!知道吧?”大妈又道。
  周安点了点头,用眼神示意对方,请继续。
  老实说,对方说话非常不中听,但是,里面应该包括一些新情报。
  “你猜 怎么着,后来,杨大人没了以后,没多久,杨大人的女儿,也就是安阳侯夫人也去了。可按理说,就是他女儿没了,两家也是亲戚不是?杨大人没了,杨大人的儿子又不争气,就是个小吏,这在帝都城能够看吗?老话怎么说来着,在帝都城,就是一块板砖砸下来,都能砸着一个三品大员。”
  周安点点头。这句话确实没说错,是这么回事。
  “要是聪明点的,不就得把两家的关系维好了吗?你说说的,那个杨佳泽不成器啊,混!直接上了安阳侯府的门,拿着嫁妆单子要回了姐姐的嫁妆。是嫁妆要回来,不就是断亲的意思嘛,这一下子,就和安阳侯府断干净了。唉,好好的一门亲戚,就让他作没了。”大妈摇了摇头。
  周安心说,不把嫁妆要回来,难道还要留给别人花不成?舅舅要回来留给自己家的孩子不香吗?
  外公在世的时候,杨家正如日中天,想也知道,给女儿的嫁妆必然丰厚,可杨家后来落魄了,可以想见,进钱的路子就少了。舅舅又被撸了官职,家里没了什么进项,肯定是要把这笔大钱要回来的。
  从舅舅的角度来说,外甥不明不白地没了,姐姐也死在后宅,难道,安阳侯府对他们杨家还有什么情份不成?
  还不如双方撕掳开,也叫人知道两家特别不知,对方行事的时候也会稍稍有所顾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