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细细想来,那顾君辞去祭拜完临阳王后是不是也就直接去了兰陵,那时的萧渊手握重兵,手下又有七员虎将。
而长安城呢,长安的朝廷里又有谁能够抵挡的了萧渊的人马呢?
单单一个顾君辞,就很难有人为之匹敌,能与他战城平手的,还是前朝的那位大将军谢绥云。
萧渊想也不敢想,连忙就转身就朝着皇宫而去,他不能让萧渊他们离开长安城,与其去往兰陵那个无人管束的地方,只要他们在长安城,在天子脚下,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造次。
萧伯绪在听得萧衍的分析后,也觉得他想的是对的,如今是萧伯绪还在,萧渊不可能做出造父亲的反这种人,可若有一天他不在了呢?
萧渊手底下人强马壮,借着奔丧的理由兵发京城,那萧衍不也就危险了么?
所以萧伯绪思来想去,为了能够保住几个儿子的性命,连忙下旨,让钦差追上萧渊,将他们诏回京城。
洛水河畔,以萧渊为首的一行人在此安营扎寨。
顾君辞在河边洗着手,望着河对面便是洛阳的地界,不由心生感叹。
严怀走到他身边,轻声道:“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逃出洛阳城,前来投靠二殿下的事,仿佛还在昨日。”
顾君辞笑着道:“这洛阳对我来说,也是有感情的。”
洛阳……
他的好些个故人都在洛阳,卢青玄,卢文渊,谢绥云,还有他义父,临阳王。
只可惜物是人非,往事故人皆化作尘土飞烟,被历史长河所掩埋。
“要不,咱们去洛阳走一遭,再去兰陵?”严怀笑着提议。
顾君辞连连点头:“我同意,这就去跟阿渊说,明日咱们就去洛阳,顺道去祭拜段庄主。”
严怀含笑点头,转身便与顾君辞一起回去了军营。
当初洛阳战败投降后,虽然段云天不愿投降大梁,最后与家眷在城外的农庄里生活,可这心里却始终饱受煎熬,终究还是病倒了。
元朔六年时便因病过世,那会儿天下还未安定,这些个兄弟们也都还在战场,等着他们在长安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半年后了。
虽然之前也有来祭拜过,可眼下已经到了洛阳,便也想再去祭拜一下,顺道探望故人。
萧渊倒是没有反对,还让霍司徒与杨君方带着军队赶往兰陵,他们一行人去洛阳,霍司徒与杨君方不依,正在热火朝天的跟着萧渊谈条件,却听得帐外传来钦差来宣圣旨的声音。
萧渊与顾君辞相视而笑,遂才出军帐,瞧着那传旨的钦差行色匆匆,相比也是一路紧赶慢赶,生怕赶不上了。
顾君辞轻声道:“我们都走的够慢了,他们怎么才反应过来。”
萧渊轻咳,顾君辞便立即默不作声,与所有人一道整理衣衫迎接圣旨。
而圣旨的内容,则是萧伯绪关切自己儿子,不忍分离,不过离开半个月,便思念成疾,盼萧渊及麾下大将速速回归长安。
这这其他人皆是一片哗然,十分不理解皇帝下此圣旨的含义,萧渊领过了圣旨,又与传旨的钦差道:
“大人辛苦了,不过我们眼下要去洛阳祭拜旧友,就由大人赶回长安先行禀告父皇,儿臣随后便回长安。”
钦差朝着萧渊回礼后,也没有在营中休息整顿,只是换了军营里的快马折返回长安。
第126章 128
钦差回到了长安,如实的说了萧渊他们提出的要求。
萧衍原以为萧渊不会听萧伯绪的话, 敢抗旨不回长安, 而直接回去兰陵, 没想到他们竟然还想再回来。
他抬眸瞧着萧伯绪放心的神色,想起了临来宫里前太子妃对他的嘱咐。
太子妃说:“既然萧渊他们是故意放出风声来,自然也就做好了再回长安城的打算, 殿下,此次他们回来,势必会不死不休,殿下的地位也会愈发危险, 所以殿下要提前准备, 一不做二不休,剪断他的羽翼,纵使他有满腹谋略, 孤身一人又有什么能耐与殿下你斗呢。”
萧衍想着, 觉得太子妃说的也对,此次萧渊再回长安城,身边又有位高权重的一群人相助,若是哪日萧伯绪再起易储的心思, 那他岂不是白费了这么多年的谋划了么?
如此一想, 萧衍忙朝着萧伯绪揖礼道:“父皇,儿臣觉得二弟手下的这些人实在是目无君上,从父皇下旨要阿渊退守兰陵,他们就十分迫不及待想跟着同去, 父皇,儿臣觉得若要将他们留在阿渊身边,只怕日后阿渊会听信他们的撺掇,行不轨之事。”
萧伯绪凝视着萧衍,神情严肃:“你说什么?”
萧衍道:“父皇,阿渊手下的那些人,仗着自己军功甚高,从不将父皇您放在眼里,阿渊与我们好歹是一家人,可他们呢,他们却是外姓之人,仗着自己的功勋就目中无人,父皇,若继续留他们在阿渊的身边,只怕阿渊会受他们蛊惑。”
萧伯绪搁下手中的御笔,心里十分烦乱:“那你说,该怎么做。”
萧衍想了想,随后才道:“不如这样,父皇,当初封爵的时候,本来就说的是他们是武将,可以不用上朝,现下不如就让他们回原籍,这样阿渊耳边少了些扇风点火的人,也就不会受人撺掇蛊惑了。”
萧伯绪眉头紧锁,略加思忖了半晌:“让朕考虑考虑,你且先下去吧。”
萧衍朝着萧伯绪揖礼,偷摸的瞟了一眼萧伯绪的态度后,这才定下心来,退出了殿外,回去东宫。
虽然萧衍如此跟萧伯绪建议,可在他却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在萧衍的心里,他还有自己的一番谋划。
元朔九年三月初。
顾君辞与萧渊他们一行人踏着暮色又回到了长安城,天色将暗,华灯初上,因着上巳节的缘故,街市上依旧热闹非凡。
一行人骑着马经过热闹的街市进入内城,然后又各自回去各自的府邸。
护国公府前,瞧着那紧闭的府门,顾君辞叹息着道:“早知道要回来,就不把他们送去道观了,虽然有常道长陪着,可就是不放心。”
他身后的萧渊近前来,瞧着紧闭的府门外道:“还是去我那儿住着吧。”
顾君辞回头瞧了他半晌,随后点头:“那我就跟你去了,我得吃肉,这几天风餐露宿的我都饿瘦了。”
“行,好在我提前送信回去了王府,让他们早早的备上了饭菜,现下回去,应该就能吃了。”萧渊说。
顾君辞与他相视一眼,似乎的在传递着某种讯息,随后才与萧渊一道,往庆王府而去。
“瞧见了么?这我们刚离开,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回去给主子报信去了。”
走到街头拐角,顾君辞就忍不住笑了出来。
萧渊笑道:“自打我们进城门开始,他就迫不及待想知道我们的行踪,只怕他要动手了。”
顾君辞勒了勒马匹的缰绳,侧首看了萧渊一眼,又回头望了望,随即暗淡下了神色,与萧渊一道驾马赶去了王府。
戌时一刻刚过,这宫里的圣旨便传了下来,圣旨上说皇帝于明日在宣政殿见萧渊,及他麾下公卿。
等送走了传旨官员后,这顾君辞眉头微蹙,疑惑道:“明日你不是本来就要进宫么,怎么突然又下旨召见,难道是有其他的事。”
萧渊握着圣旨轻笑:“不着急,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顾君辞自然不急,他急的是偏厅饭桌上的那盘粉蒸肉,这接完圣旨说了没事儿,他就忙不迭的回去了偏厅,拿起筷子便夹肉吃。
等着这顿饭结束,原本在自己府上的严怀余世爻他们此刻都出现在了庆王府正殿。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裴盛与柳书贤与韩延陵,这会儿正殿上热闹十足,却也遣散了伺候侍从仆役。
萧渊道:“想必大家都接到他的圣旨了,你们说说,明日会有什么样的变革。”
裴盛抱臂凝思了半晌后才道:“我跟你说,你们不在的这一个月,这东宫太子险些住皇宫里了,不过说来也奇怪,明明太子都不在,却还有不少朝臣去东宫,莫不是去见那位太子妃?”
许雁卿笑道:“我说裴兄,我当年怎么就没瞧出来你竟然精于查探呢。”
裴盛抿唇,似乎还有些骄傲:“我虽然是文臣,可我父亲是武将出身,我就是没跟你们过过招。”
顾君辞听着他们一来二去的斗嘴,正殿上的气氛倒也没那么局促紧张,可他却依旧凝眸不安,望向萧渊:“我觉得明日进宫的事没那么简单,我们得小心为上。”
萧渊也点头同意:“今夜召大家前来,是为了明日一早的事部署,我这里接到了封信,是禁军里的人传出的,说的是明早太子将会在入宫所经过的明华门设伏,要诛杀谋反的庆王及其部众。”
“什么。”
正堂上一片哗然,皆不可思议的看着萧渊从袖中拿出来的那封信。
萧渊道:“自建朝之始,我自问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对父亲,君上忠心耿耿,策马征战数载,才有得今日我朝安稳繁华,我为次子,从不越矩多事,可太子呢,却处处欺凌,处处强势,谋害我属下,如今却想以谋逆之名将我们处置了,试问,我还要忍么?”
萧渊的声音平静,且波澜不惊,听得在场的人皆神色凝重,一言不发。
柳书贤道:“太子今日之举,逃不过陛下纵容之责。”
韩延陵也附和道:“陛下心里偏私太子,这满朝文武谁人不知道,依照太子德行,他担不起储君之位。”
顾君辞却冷笑着开了口:“陛下偏心太子这是众所周知的,可若不是陛下也忌惮咱们庆王,他又怎么会纵容太子屡次陷害呢。”
如此一来,正殿上的人纷纷开口,表示对萧衍行事的不满。
说到最后,严怀突然起身朝着萧渊郑重其事的抱拳揖礼,道: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二殿下,太子之于我们,便是未来君上,可未来君上容不下我们,并非因为我们军功累累,为大梁的江山有付出多少血泪,损失了多少兄弟,而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是庆王属下,自那一刻起,我们便不仅仅只是大梁朝臣,而是与殿下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有些话,为臣者说起来是大逆不道,可作为一个人,我只想活着,我有妻有子,我若身死,他们便要受欺凌,所以我得活着。今日在庆王府,在正阳殿,我严怀誓死追随庆王殿下,马首是瞻,肝脑涂地,只为博得一线生机,还请庆王殿下保我等性命。”
严怀话音刚落,许雁卿,吴尧钦,余世爻与霍司徒还有杨君方纷纷起身,随着严怀一同行礼表忠心,劝他为自己,为兄弟们博出一线生机。
而后,包括裴盛,柳书贤与韩延陵,他们皆起身附和。
顾君辞沉吟半晌,最后也起身道:“殿下,兄弟们的未来全在你一念之间了,还请殿下慎重。”
萧渊手中握着信,视线从他们的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停在了顾君辞身上,他起身道:“我能做么?”
“史书工笔与兄弟们的性命比起来,我觉得,我们更重要一些。”顾君辞说。
萧渊敛眸一笑,可转瞬间,神情便凝重起来,他道:“既然你们对我寄予厚望,那我自然不能推辞,就算为了我自己,也得搏一搏,既然太子想在明华门对我们下手,那么明日,就看看到底鹿死谁手了。”
霎时间,整个正阳殿上士气高昂,听着萧渊的调派差遣,与明日途径明华门时所要做的一应事项。
事无巨细,就为了明日能够从明华门活着出来。
而在庆王府外,身着素衣的郑玄卿不停的徘徊踱步,几次停下往门内望去,却又摇头叹息。
忽然,角门打开后,顾君辞站在门前瞧着那素衣的郑玄卿,忙走近去,笑着道:“郑先生怎么来了,莫不是又有什么嘱托要我带给庆王殿下的?”
对于顾君辞的笑意,郑玄卿倒是郑重很多,他凝思半晌后才道:“我没什么嘱托要带给庆王殿下的,只是有一事想要告知护国公你。”
“我?”顾君辞有些疑惑不解。
郑玄卿点头:“我在东宫数年,很多事我可能比庆王与护国公看的透彻。”
顾君辞想了想:“以郑先生的能力,其实太子若听你的话,他也不至于如今会是这样。”
郑玄卿道:“其实这个中缘由,还关乎一个人,太子一直都被她利用了。”
顾君辞神色惊愕,听着郑玄卿对他的娓娓叙述,他只觉得十分震惊。
原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她竟然有这样的打算……
顾君辞朝着他郑重其事的抱拳揖礼道:“多谢先生能前来告知,我也会告诉阿渊,不过,先生真的不进去么?”
郑玄卿笑了笑:“若真的有缘,将来必定会在朝堂重逢,届时,我自会全心全意,鼎力辅佐。”
顾君辞抱拳,与郑玄卿揖礼相拜过后,这才目送着他转身离开,消失在了黑夜之中。
第127章 129
晨曦微露,薄雾消散, 天际逐渐明亮起的霞光将天地间照耀的澄净清晰一片。
进宫的街道空阔无人, 几匹马疾驰而过的声音也因着清晨的缘故而在街道回响, 清脆悠长。
宫门巍峨严肃,守在宫门前的禁卫军一如往常,在宫门前做好登记, 解下了进宫武将的佩剑。
“二殿下与几位国公这么早就进宫,实在是辛苦了。”守城的官员朝着萧渊揖礼,笑容满面的说道。
萧渊道:“原本要回兰陵,岂料父皇一纸圣旨诏回, 昨夜回来的晚, 故而今天一早来向父皇请安,昨夜几位国公也是接到了父皇的圣旨,让他们一早进宫的。”
守城的官员笑了笑, 遂见着厚重的宫门缓缓打开, 前方便是明华门,过了明华门才算是进入到了宫中。
萧渊瞧了眼那个向他行礼送别的守城官员,这才与严怀他们几个人徒步进入宫中。
岂料他们刚刚走过宫门,才行至中央, 便听见身后传来城门厚重的声响, 吴尧钦连忙回头,却见宫门已经关上了,就连明华门此刻也紧紧关闭。
“殿下。”余世爻惊慌的唤了一声,忙挺身而出, 将萧渊护在了身后。
严怀与许雁卿他们也将萧渊团团护住,总不叫他率先遭受到危险才是。
85/88 首页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