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王没有搭话,而是目光锐利地盯着崔景行,仿佛对方若是不进去,他就要直接吃了崔景行。
崔景行心中微沉,慢腾腾地迈进了墓室中。
就在这时,墓室底部的砖缝里突然伸出密密麻麻触须,这些触须好似植物的根系一般,它们飞快地顺着崔景行的脚腕缠上去,并且不断攀爬。
“浩然!”慕疏风突然喊了一声。
慕疏风话音未落,地上的触须已经将崔景行的半身都缠住,触须的根部正在试图刺破崔景行的皮肤。
崔景行本能地抓着触须,咬牙道:“阁下到底有何目的?我们不妨来谈一谈。”
顺王撸着手里扑腾的花猫,笑道:“你吃鸡的时候,鸡也是这么说的吗?”
这话听来是将崔景行当成食物了。触须已经穿破衣服,崔景行睫毛微微抖动,正欲想办法和顺王沟通,突然周身一阵绿光大作。
“嘭!”突然爆开的绿光将周围的触须全都震断,连带着崔景行也被这震波撞得飞了出去。
慕疏风脚尖轻点,跳起来接住崔景行。
顺王扶住门框才勉强站稳,他眉头微皱,嘴角渗出一丝血迹。
绿光散去后,顺王这才看清一个体态修长的男人身影抱着崔景行,正站在自己面前,对方墨绿长发飞扬,绿色长衣的袖子在震后余波中浮动,看模样和方才崔景行一起进来的那个同伴一模一样。
“你是什么人?”顺王后退半步,他真是在墓穴里住的太久,脑子都不灵光了,还真以为这人方才眼高于顶,只是一个娇惯的二世祖,没想到竟然也是个妖怪,而且法力不在他之下。
慕疏风慢慢将崔景行放在地上,负手垂眸看着顺王,脸色冰冷的和朝堂上人人唾弃的慕狗一模一样,只是那双本应该带着淡淡琥珀色光辉的眼睛,此刻却如同墨玉一般碧绿。
崔景行觉得慕疏风现在这幅表情既熟悉又陌生,毕竟慕疏风已经很久没在他面前做这幅表情了,可他现在却一点也不觉得害怕。
慕疏风眼皮一抬,回手将顺王隔空抓来,“区区灵芝也敢在我面前放肆。”
“你,你到底是什么人?”
慕疏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但神色却愈发冰冷,“我乃当朝宰相......”
“咳咳。”崔景行捂着胸口咳嗽了两声,身为一个妖怪,慕疏风的权力欲望到底有多重啊?
慕疏风看了崔景行一眼,见他没事才松了口气,然后顺便气得踢了顺王一脚。
顺王挣扎了一下,没有挣脱慕疏风的手,只好无奈地说道:“大家都是妖怪,吃人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你又何必多管闲事?”
慕疏风皱着眉头,“我不吃人。”
顺王想骂人,但人在屋檐下,他咬了咬牙道:“你不吃鸡肉,难道全天下一起跟着你不吃?”
慕疏风挑了下眉,“有何不可?”
崔景行掩唇笑了笑,慕疏风的确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权利。
“你......”
慕疏风踢了顺王一脚。
顺王急了,“要杀要剐随便你!再踢我我就骂你了。”
慕疏风又踢了他一脚。
顺王气得直喘粗气,可又不敢真说话。
慕疏风手里绿光一闪,将顺王变成了一颗肉色灵芝,“我把它禁锢原型了,这墓室里没有其他危险的东西了。浩然,你想看什么书就去看吧。”
第54章 青史评说
墓主的藏书很丰富, 而且每一本书的价值都是有价无市的。可惜这间墓室里的许多典籍, 如今都已经被先皇付之一炬了。崔景行将没有读过的书都默背下来,他自小便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如果不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话, 想要快速默记下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慕疏风跟在他身后,随后拿起一本书册翻阅。还没等他看完, 崔景行就揉了揉太阳穴, “可以了。”
“你小时候背书都没有这么快。”
崔景行道:“小时候字没认全, 记字形比记句子费力。”
慕疏风垂眸看着手里的书,若是穆平生没有出事,想必球球现在应该是一个受尽天下学子崇敬的人。
崔景行心思通透,他见慕疏风没有接话, 便知道对方是想起了以前的事情,笑道:“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更何况我并不以为年龄会影响我做事情。少年时未能修的史, 如今不也正在修吗?”
慕疏风闻言将手里的书放回书架上, 认真地说道:“以后没有人能阻拦你做任何事情。”
崔景行心里听得羞耻, 他揉着脑袋往门口走,“我们再去其他墓室转转?”
“好。”慕疏风跟上他。
顺王的地下墓穴并不小,但大多都是空室, 随葬品没有多少, 书册典籍居多,可见顺王本人是很喜欢收藏书的。
崔景行看罢道:“临河县也曾流传过顺王为人好奢,可如今看来, 流言未必不可信。”
慕疏风道:“所以我从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崔景行闻言了调侃道:“史官的评价也不在乎吗?”
慕疏风微微低头与他对视,“如果你是史官,那我便在乎。”
“.......”崔景行若无其事地转头看向另一个墓室,两个人都没有再出生,暧昧的气氛充斥着墓穴,让人手脚发热。
过了半晌,慕疏风忽然道:“但你已经被通缉了,当不成史官了。”
暧昧的氛围瞬间被打破,崔景行听完想踹慕疏风一脚。
“所以我做什么也没有人管得了。”慕疏风忽然来了这么一句,不知在表达什么。
崔景行的脚步顿了下,若是换做油嘴滑舌的方齐说这话,那崔景行必定会以为自己被调戏了,但他知道慕疏风本质是很简单的人,除了在讽刺别人的时候阴阳怪气,其他时候都是有一说一,不会暗暗调戏别人。
所以慕疏风这是要有什么动作?而且还是不小的动作。崔景行立刻和朝廷联系起来,结合慕疏风前一段时间的行为,片刻功夫他便推断,慕疏风这是打算反了,谋逆叛国自古都是青史之耻,但慕疏风此刻不怕那群人怎么落笔了。
猜到这个结果,崔景行倒是一点也不惊讶更不觉反感,他和慕疏风本质上都一样不是什么忠君之人。
崔景行说话间不经意流露出几分无奈,“我所修撰的前朝史,时间一直截断到现在,肯定也会把你写进去的。”
慕疏风问道:“如果我有不臣之心,你要骂我吗?”
崔景行道:“我写的是史书,不是演义传奇。我只负责将事实写上去,并不负责评价。”
“可只要是人就逃不了七情六欲。”慕疏风道,“再秉笔直书的史官,也难免会带着几分偏见。浩然,我知道你天资很高,希望你保持相对的公正。”
崔景行轻叹一声道:“慕大人说了这么多,是想让我在史册上少骂你两句吗?”
慕疏风震惊地看着他,“我是想让你在史册里少夸我两句。”说完,他的表情有点难过,原来是他自作多情了,还以为球球会夸他,原来球球只想骂他。
崔景行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玩笑罢了。如今朝局混乱,你能挺身而出算不得谋逆,算是.......拨乱反正?”
慕疏风闻言板起了脸,负手道:“但写史册的时候倒也不必吹嘘的太厉害,我毕竟也有污点。”
崔景行看着慕疏风,忽然想起他们在史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慕疏风让他修改史稿,说是要秉笔直书,可他真的把骂慕疏风的话写进去以后,对方反而恼羞成怒了.......还真是口是心非。崔景行掩唇笑了笑,眼睛都弯了起来。
肉灵芝听这两个人的对话,听得一直在心里翻白眼,我呸,道貌岸然的老妖怪。
作者有话要说: 久等了,本文从30章到53章已全部修改完毕,么么哒^3^
第55章 叛军
日暮西山, 晚林城外的荒林里驻扎着安平王的叛军大营, 大营里升起篝火。安平王将身上的铠甲扯开,看着行军图一阵烦躁。
营帐里众人一时之间也没有出声,本以为他们会一路势如破竹攻入京城, 哪曾想刚拉下去慕疏风,结果有碰到了慕疏风以前留下来的这些铁钉子, 区区一个晚林城居然攻了七日还没有攻下来。
“主公。”一个谋士上前一步道, “若要硬攻并非不可, 只是如此一来损兵折将得不偿失。更何况我等还不知道其他关卡有没有这样厉害的守将。”
安平王的食指敲了敲行军图,“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那谋士笑道:“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问题出在朝廷里,自然也要由朝廷解决。”
众人立刻明白了谋士的意思, 这是打算让京城的内线挑拨离间,将这些慕疏风留下来的守军将领都撤走,届时别说是晚林城, 就是其他关卡城池也就是一盘散沙。
“可小皇帝也不是傻子。”赵将领脾气有些急, 快言快语道, “现在这晚林城受守的这么好。小皇帝能撤掉守将?莫说小皇帝不想撤掉,就算想撤掉,那太后和朝中的一群老杂碎都不能同意。”
那谋士并不着急, 继续不急不缓地说道:“靠天吃饭等同于等死, 机会是人创造的。”
赵将领这急脾气可听不得他这慢悠悠的说话,一拍桌子道:“老方,你有话直说, 拐歪磨脚听的人心急。”
安平王笑着拍了拍赵将领的肩膀,“听方先生把话说完。”
方谋士对安平王行了个礼,笑道:“那在下便长话短说。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明日我等可以撤兵到三十里外的荒山,留下数百兵卒攻打晚林城。晚林城中有二万守军,届时攻城的兵卒必定会大败,此刻朝廷也会放松警惕。这个时候再让内线趁虚而入,在朝中离间,将慕疏风留下的各个城池的守将调走,我等便可高枕无忧了。”
旁边一个将领冷笑一声道:“朝廷的那群狗官都是卸磨杀驴,打仗的时候想起来我们这群武将,等到仗打完了又恨不得我们立刻消失。还是王爷仁厚。”
安平王笑了笑没有接话。
次日大半的叛军悄悄撤离,林子里只剩下一堆空空的营帐、一个将领、数百兵卒,这些足够迷惑晚林城的守军了。当天那位将领带着兵卒一轮又一轮地前往晚林城攻城,在多次的车轮战中,晚林城守军彻底筋疲力尽。这时那位将领带着剩余的几个兵卒逃走,倒也没有人有心思留心太多异常。
只是守将还是觉得不对,“乱贼数日前嚣张得很,今日怎么会就这么收手了?”
旁边的副将抹了把脸大笑道:“再打下去可真就守不住了,谁知道他们咋想的?赶紧往朝中发捷报,再催催增援。”
那守将神情不定。
副将累的瘫坐在墙根下,脸上没有多少胜利后的喜悦,“唉,你想的再多,咱不也得叫增援?不管乱贼有没有阴谋,如今我们能走的路只剩下这一条了。如果过两日叛军卷土重来,你我怕是要以身殉城了。这城里头的粮食早就不够了,兄弟们也都好几天没有睡过觉了。”
那守将望着摊成一堆一堆的兵卒,张了张嘴,最后妥协了,他不妥协也没有别的办法。副将说的没错,此时守军已经没有力气和精力再守下去了。
晚林城的捷报传回京城,其他县城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点消息。
崔景行和慕疏风带着假胡子去书铺买书,听到了街上再说这件事,崔景行有些纳闷道:“虽然我对安平王了解不深,但他能有造反的决心,恐怕不会就这么放弃吧?”
慕疏风挑眉道:“晚林城的守将可是我提拔的。”
“.......”崔景行顺势夸赞道,“佩服。”
“过奖。”慕疏风顿了下道:“除了晚林城,还有其他几个关卡的守将都是能人,只要朝廷里的人脑子还清醒,不把这些守将换掉,再多增派一些援军,那安平王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崔景行拿着书静默片刻,“我似乎知道安平王的打算了。”
慕疏风突然骂了句脏话。
“霁清,你打算何时出手?”
慕疏风气得绷着脸,将书放回了书架上,“时机未到。”
第56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随着安平王撤军, 大兴似乎恢复了一些往日的安宁, 但崔景行心里清楚,这一切不过是表象,在平静的海面之下, 依旧是暗流汹涌。
和老修撰了解完前朝之事后,崔景行和慕疏风在临河县停留两日便回深山了, 他想抓紧这段安宁的时间将搜集到的史料整理一下。而慕疏风每日就陪着崔景行一起整理, 偶尔出去办点事, 但也很快就回来了。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崔景行才得出空闲,和慕疏风在深山里散散步。
山林间的野风卷着树叶,空气中夹杂着湿气。
“山雨欲来风满楼。”崔景行抬头, 透过交叉的树枝望向有些阴沉的天空。
慕疏风道:“不破不立,很快就会雨过天晴。”
崔景行没有继续说话,而是抬头望了一会儿天, 忽然道:“霁清, 权利和决策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并非好事。”
慕疏风私下里的性格还算不错, 但在朝堂上做事也的确超乎寻常的独断。能力出色的宰相也有许多,喜欢专权的更是数不胜数,但能做到想慕疏风那样事无巨细的独断, 什么事都不信任下面的人, 根本不听下面的人的意见的还真是少之又少。崔景行都替他活得累。
如今大兴国风雨飘摇,一部分原因可以说是皇帝昏庸无道,安平王包藏祸心,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慕疏风把权利把得太死。即便慕疏风没有私心,也没有滥用权力,但他独断专权一天,那么有决策能力的官员就一天没办法出头,只剩下一群“听话”大臣,等到慕疏风出了事,下面就立刻乱套了。
慕疏风原本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妥,可经过了这么多,他可能也发现自己有些问题。他沉默一瞬道:“当年我只是想用最快的方法实现那个盛世,却没想到操之过急反而求之不得。”不但把小皇帝教育成那样,就连朝廷中央的官员也一个比如一个,还不如被他外派的那些武将。
35/37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