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夫郎是个恋爱脑(穿越重生)——闻醉

时间:2020-09-09 09:22:29  作者:闻醉
  裴栖这下满意了。
  也没觉得借着孩子的名头给自己谋福利有什么不对。
  吃完早饭,赵疏桐带着裴栖出去散步消食。
  没走多远,就看到昨日的那群小儿又在田野外放风筝。
  “栖栖,你在这里等我一下。”
  赵疏桐话刚落地,裴栖就见他向那群小儿那边走去,和他们交谈了片刻,为首的孩子将手中的风筝给了赵疏桐。
  赵疏桐带着风筝回来,将风筝线塞到了裴栖手里。
  “夫君,你怎么想起来放风筝了。”裴栖顶着一张大大的笑脸问道。
  “今日早晨因为我的疏忽,害得未曾出世的小宝宝和宝宝他阿姆挨了饿,因此我特意花了一百文巨款给宝宝还有宝宝的阿姆买来一只风筝赔罪。希望宝宝和他阿姆开心点儿,不要老想受委屈的事情了。”赵疏桐摸了下裴栖鼓鼓的肚子道。
  为首的那个孩子玩的正开心并不愿意将风筝卖给他,还是他和他们讨价还价以一百文的高价才将风筝买了下来。一百文钱可以买下十个风筝,让那些小儿人手一个。他身上没带这多铜板,让他们一会儿去庄子上找他拿。
  “宝宝让我告诉你,你这么有诚意,他原谅你了。”裴栖道。
  “那请栖栖代我向宝宝道谢,多谢宝宝善解人意。”赵疏桐一本正经地道。
  裴栖也认真严肃道,“宝宝说,你是他的父亲,这是他该做的,不必道谢。”
  “多谢宝宝的阿姆替我们父子俩传话,我才知道宝宝是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栖栖辛苦了。”赵疏桐对裴栖作了个揖。
  裴栖心虚地扭过头,“夫君,咱们还是放风筝吧。今天的风筝是个花蝴蝶的,我记得他们昨日放的是一只大蜈蚣。”
  “春日里有放飞风筝放走疾病晦气的说法,等你玩累了,咱们就把风筝线掐了将风筝放走。”赵疏桐道。
  “夫君,你这样太败家了,咱们还要给孩子攒钱呢。”
  赵疏桐扶住裴栖的胳膊,“夫郎,你还是别得了便宜再卖乖了。”一百文钱连他们家宅子糊窗户的纸都买不够。
  裴栖吐了吐舌头,专心地玩起手中的风筝。
  赵疏桐陪在裴栖身边,等天上的花蝴蝶要往下掉的时候,赵疏桐就从裴栖手中接过,将他送上天后再交到裴栖的手上。
  要回庄子的时候,赵疏桐将风筝线给掐了,和裴栖一起目送这只蝴蝶风筝被风吹走,希望他把疾病危险意外统统都给带走。
  “夫君,你家宝宝告诉我说,他上午玩的很开心。”午休的时候,裴栖依偎在赵疏桐怀里道。
  “开心就好,等他出来了,我再带他玩其他的。”裴栖斜了赵疏桐一眼。
  赵疏桐马上改口,“到时候,我肯定会带他阿姆和他一起玩耍的。”
  裴栖满意了,赵疏桐拿出一本书,准备给裴栖读书解闷,顺便给孩子做个胎教。
  裴栖看到书名,两只手放在赵疏桐的手上,阻止了赵疏桐打开书本的动作。
  “夫君,咱们成亲后你都没有再给我读过诗,也没有给我写过情诗了。”裴栖幽怨地道,这就是夫君上次说的,得到了所以就不珍惜了吧。
  他好惨,怎么喜欢上这样一个人,还嫁给了他,还要给他生孩子。
  “孩子还在呢。”赵疏桐提醒道。
  “他睡着了。”
  赵疏桐一个停顿,“真是输给你了。”
  裴栖展颜,期待地望着赵疏桐。
  “就想听情话是吗。”赵疏桐问。
  裴栖点头。
  赵疏桐想这是自己两辈子唯一的小夫郎,多宠点就多宠点吧。于是他清了清嗓子道,“万水千山,在我心中不如栖栖你嫣然一笑。”
  裴栖心砰砰跳,“然后呢。”
  “我想修一条通往你心里的路。”
  “已经有了,不用再修了。”
  赵疏桐见裴栖羞涩的小模样有些情动,但是碍着裴栖的大肚子并不敢做什么,狠狠地亲了裴栖一口。
  然后在裴栖的纠缠下,赵疏桐给裴栖说了好些土味情话。
  裴栖开心过后,就开始赖账了,说赵疏桐刚刚念的这不是诗,一定要赵疏桐念情诗给他听。
  赵疏桐无奈,天大地大,孕夫最大,于是赵疏桐背诵着诗经哄裴栖午睡。
  田里的事情,赵疏桐吩咐下去就不再亲力亲为,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裴栖。
  在赵疏桐和裴栖呆在庄子上的这段时间,赵贵回过一次石台村。他回去的时候,石台村中恰好有一只牛伤到了腿无法再干活,村民向官府申请了宰杀令,正在村子中宰牛。牛肉难得,赵贵为赵疏桐买回一只牛后腿。
  赵疏桐就带着裴栖烤了一次肉。
  吃完烤肉,他们就回了京城。
  赵疏桐去撤销了请假,到翰林院庶吉士馆报道。
  此次考上庶吉士的有五十四人,两年前那批占了此次恩科的光,提前散馆考试授官了。赵疏桐去报道的时候,已经有三十人报道了,他是第三十一位,老熟人谢启早就来了。
  庶吉士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史子集处理政事如何办差都要学习,有时候还会带着他们去六部观政,翰林院那边偶尔也会给他们一些写文章或者校勘的任务。比起正式的官员来,他们其实也并不轻松。
  庶吉士是六部官员的预备役,教导他们的夫子都是翰林院中的博学之人。
  “谢兄。”赵疏桐上前和谢启打招呼。
  “赵兄,你可来了。”
  谢启和赵疏桐寒暄后,又给赵疏桐介绍起身边的另外两位童年,“这位是李修,浙江常熟人,是这次恩科的二甲头名。这位是王崖,直隶人,二甲五十六名,未来三年咱们都是庶吉士馆的同学了。”
  “李兄、王兄久仰久仰。”赵疏桐和两人打招呼。
  “赵兄,久仰大名。”
  几人互相认识吹捧了一下,李修和王崖知道赵疏桐是发现红薯的人,对他十分热情。赵疏桐也习惯了别人知道他是发现红薯的赵举人后对他的态度。双方都有意交好,气氛很快融洽起来。
  因为人员还没有来齐的缘故,夫子们给他们授课都是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讲,并不会就着哪一门功课深入开展下去。如今讲授的东西,等人来齐了,可能还会再讲一遍。
  翰林院的博士对经史子集的理解更加的深入,大部分人都获益匪浅。赵疏桐也觉得,这些翰林学士们,不愧是站在这个时代最顶尖的那一批文人。
  今天课程结束后,赵疏桐作为新人,邀请这些同年去酒楼小聚了一会儿。
  三十一个人摆了八桌,每个桌子上赵疏桐叫了四个招牌菜和一壶梅花酒。赵疏桐叫的菜不多,大家也不相熟,菜又很贵没几个人好意思加菜,等将席面上的东西都吃完了,大家再谈论了一些政事,就各自散了。
  一些菜没有吃尽兴酒也没有喝尽兴的,在赵疏桐走后,嘀咕赵疏桐小气。
  但大家都知道赵疏桐不小气,相反赵疏桐还很重视他们。比如他叫的菜都是酒楼里最贵的,当然,这些菜都是价钱好看吃不饱这些人就不必知道了。酒也是老板珍藏了二十年的梅花酒,一小壶就要半两银子,就是味道寡淡了一些,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缺点。
  赵疏桐为了买通上菜的小二配合他,悄悄给小二打赏了半两银子。
  酒桌文化,一旦嗨起来,想要回家就难了,赵疏桐为了按时回家看老婆孩子,也是拼了。
  作者有话要说:昨晚的二更,晚到了现在,捂脸逃走。
 
 
第74章 
  赵疏桐在翰林院待了一段时间, 慢慢地就和周围的人混开了。
  他和谢启李修王崖等人经常聚在一起谈论民生政事, 又交往了几个不善言辞埋头做事的人。
  王崖对赵疏桐极为热情。
  经常和赵疏桐感叹, 许多百姓没有土地, 只能租种地主家的地成为佃农, 无法将全部的力量都用在生产上, 导致生产过少,苛捐杂税又多, 每遇到天灾人祸百姓往往活不下去者居多。而富户已经十分富有了还隐匿土地,窃取国家财富,实在是长在国家身上的毒瘤, 不拔除不足以平心头之恨。
  赵疏桐发现的高产红薯, 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 却也只够活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赵疏桐也没想过红薯能解决这么多问题,土地兼并在封建时代的代表人物为大小地主, 在现代表现为各大房地产大型企业,据说这些大型公司兼并的土地比历朝历代的地主官僚都要多。一直到末世前, 土地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末世后,秩序崩坏, 土地虽然暂时不能种植了,但等科学家找到了解决方法, 土地必然是握在各大势力手中的。
  王崖有时候还会下帖子给赵疏桐,和赵疏桐讨论荫官捐官导致朝廷官员队伍臃肿,为百姓要出更多的银子供养这些人叹息。
  “恩荫制让许多尸位素餐之人占据了高位, 真正有才华的人或要屈居他们之下,听他们的调遣。或者,终生困在市井乡野郁郁不得志。”王崖道。
  “王兄,反过来想,官员为朝廷百姓做出贡献,朝廷允许他们用功劳庇佑子嗣,这也是对全心为朝廷为百姓付出之人的嘉奖,能激励各位大人勤于政事,造福百姓。”赵疏桐道。
  “赵兄,你糊涂。若是有了一定品级就可以为子嗣谋官,就算是虚职,也会出现官员恋位的情况。官宦之家本就比咱们寒门学子拥有更多的资源,他们再占据了朝野之中的位置,寒门学子何时能有出头之日。朝廷取士,若只看家境,不看学识能力,国危矣。”
  “王兄深谋远虑,在下不能及。”赵疏桐对王崖认错。
  王崖好几次和他谈论这些敏感话题,赵疏桐知道这人真是在忧国忧民,而官场上的利益分配博弈,必然会有人获益有人受损。王崖为寒门鸣不平,但寒门金榜题名进入官场,却都自发地选择进入了这场利益分配里追逐名利,少有人会为寒门争取利益。
  赵疏桐心情有些微妙,王崖似乎太信任他了。
  “赵兄昨日可是赴王兄的约了。”次日,谢启碰见了赵疏桐问他。
  “正是。”
  “王兄可是和赵疏桐谈论了恩荫的问题。”
  “他也找你了。”赵疏桐问谢启。
  “王兄有意效仿王参知政事,为大齐开新篇章。”谢启道。
  参知政事,本朝没有这个官职,赵疏桐还是思索了片刻才想到,这不就是拗相公王安石变法时神宗给他副宰相权利时加封的吗。
  赵疏桐这下明白了,王崖是想效仿王安石变法。
  “谢兄可是被王兄说服了。”赵疏桐想问问谢启的想法。
  谢启摇头,他虽然想要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但自己虽出身汝阳侯府旁支,却也是制度的受益者,没有自己出面攻击自家人的道理。再者,变法是得罪人的事情,一个不留心就会家破人亡,和汝阳侯府行事作风不符。谢启要是敢冒这个心思,还没有做出行动,就会先被主家的人给处置了。
  “赵兄殿试险些落入三甲之事,有不少人知晓。”
  谢启来找赵疏桐就是为了告诉他这件事,王崖之所以找上赵疏桐,是因为赵疏桐殿试时那篇写的光鲜亮丽的文章,想要拉拢赵疏桐。
  当时主考官户部尚书以文章华而不实为理由想要把赵疏桐放到三甲里。
  皇上思考了许久说这是大同社会的景象,才把赵疏桐给放入到二甲里面。
  王崖大概是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这件事,才以为赵疏桐可以理解他的抱负,想要游说赵疏桐和他一起谋划变法的事情吧。
  “多谢谢兄提醒,我恐怕要辜负王兄美意了。”赵疏桐道。
  仅仅是土地兼并一项问题,就会得罪全国的权贵和富贵之家,而荫官问题更严重,得罪的会是这个社会的最顶尖的这批人,甚至包括一些消散的宗室。赵疏桐就算是末世来的,艺高人胆大,也没有那个自信自己能在天天刺杀中护住家人。
  而大齐没有弱到迫切需要变法自救的程度,赵疏桐也没有从皇帝的政策中发现他有变法的想法,变法的事情如果不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没有强权的维护新法不可能施行下去,也就是一场一厢情愿,害了自己的性命不说,对百姓来说说不定又是一场折腾。
  “如此,赵兄还是远着王兄一些好。”谢启从不在人背后说人坏话的,但却忍不住提醒赵疏桐一句。
  赵疏桐感念谢启的好意,向谢启道谢。
  末世让他惜命,他也过了血气方刚的年纪,不会因为别人几句话就去做这些流血流汗又流泪的事情。
  朝代兴兴亡亡,土地兼并一直存在,官员一直在贪,这已经是刻在封建社会血液里的毒瘤,随着王朝交替周期性地从轻微到眼中,从清廉到贪腐,然后被人推翻再重建。没有人看到这个弊端吗,必定是有人看到的,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雍正皇帝为了推行官民一体当差,就招来无数骂名讽刺,赵疏桐不觉得当今皇上有那个魄力做这些事。
  赵疏桐觉得他岳父能看出他行为下的不安分赵疏桐不奇怪,但如今都有人凭着一点蛛丝马迹猜测他心中是不是有变法的苗头了,赵疏桐觉得自己还是谨言慎行低调做人吧。
  他没想过变法,但是他的想法反动,而且和这个时代不可和解。赵疏桐权利心不重,他觉得自己能装模作样过完这一生,再做出一些实事就可以了。
  一日,给他们庶吉士讲课的侍讲学士单独叫了赵疏桐,说皇上点了赵疏桐三日后侍讲,让赵疏桐做好准备。
  侍讲都是正式的翰林轮流担任,很少有选庶吉士的,皇帝这一点名,赵疏桐又出了一些风头。
  好几个同窗都在私下说起赵疏桐的坏话。
  “有些人真是好命,发现个红薯就能让皇上记在心里,什么好事都想着他。”
  “他连自己的学生都能勾引,说不得使用了什么妖法欺骗了皇上呢。”
  见这几个人犯蠢,周围的庶吉士同窗都纷纷开始疏远他们,连劝都懒得劝他们一声。
  发现红薯是多大的功劳,这些蠢货心里没点数吗。
  不光赵疏桐和他夫郎的事情是怎么回事,皇上给赐了婚,这就是金玉良缘,你就算心里看不惯,嘴上也得夸他们天作之合。
  红薯娘娘的名声在民间已经十分广,要是让百姓知道你们诋毁红薯娘娘,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你们。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