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认为赵庶吉士言之有理。”裴侍郎站出来道,“四百万红薯是六个村民的村民一亩地一亩地种出来的,辛劳无人可替代,奖赏不该由人代领。”
“那爱卿认为朕该如何奖赏石台村众人。”皇帝问。
“皇上不如下旨褒奖石台村等人,赏赐粟米布帛,等将来推行农官时,优先考虑录用石台村的农夫或者多给石台村几个名额,将来想要做农官的人必定会好好种地争取能达到您的标准,比直接给村长们加封公平。”裴侍郎建议道。
皇帝颔首。
他本就打算给石台村一些财物赏赐,封农官纯属心神来潮,既然两位爱卿觉得不合适,赵疏桐甚至不让他爹封官都要拦着,皇帝也就不再坚持了。
“你小子鸡贼的很。”走出御书房,裴侍郎对赵疏桐道。
“岳父大人过奖了。”赵疏桐拱手道。
“别给我来这一套。”裴侍郎摆了摆手,先走一步。
赵疏桐拒绝农官之事,一来在皇上面前撇清了村民还有他爹献红薯完全是他们自发的行为,和他无关。他作为红薯的发现者已经得无数人感激,若再动员乡邻给西北献红薯,在民间必会名声大盛,这辈子怕只能作为皇家吉祥物了,这个时候撇清了,让皇上不至于怀疑到他身上。
虽然皇上手中的力量肯定能把事情给查清楚的,但是作为臣子,该表态的时候还是要表态,该演戏的时候就要演。
二来将功劳归为集体,把几个村长到手的农官给推了,这是给那几个忽悠威逼他爹的村长使绊子出口气呢。等到将来皇帝真的要推行农官的时候,这些村子必会有人中选,但这些经常不下地劳作的村长获得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而不管是皇上这次给的奖励还是将来要选农官,村民们不了解具体情况,说不得还要把这个坏小子当好人呢。
哥婿心思这么多,裴侍郎担心他家栖栖受委屈。
外孙快要满月了,他要好好给孩子选一份满月礼。
*
三日后,石台村等六个村落均收到了来自宫中的赏赐。
皇帝下旨褒奖了石台村等六个村子,亲笔为石台村题写了忠孝村的牌匾,其他的村子都有御赐的牌匾,石岭村题字忠义村,石磨村题字忠勇村等等。
皇帝不管他这一手给外面带来多大的震荡,和皇后夸奖赵疏桐的人品,“是个不贪功的,就是有群拖后腿的亲戚。”
“赵庶吉士肯用红薯为聘礼求取侍郎府的哥儿,人品瑕不掩瑜,不用再多说。石台村的人虽然献粮食上有些小心思,但他们的忠心都是经得起怀疑的。”皇后娘娘道。
“要不然朕也不会想给他们个农官做做了。”皇帝哼了一声道,结果裴侍郎这对翁婿都不领情。不过,赵疏桐说的慈善的是心不是钱财,皇帝还是认可的。等到将来大齐的百姓都富裕了,他也可以这么教导百姓。这样发生灾祸的时候,全国百姓都会去帮扶受灾的地区,朝廷的压力也能少一些。
“皇上您将来选拔的农官都是擅长种地之人,赵庶吉士或许是怕您现在封了农官,坏了将来的谋划。”
“就他想的多。”
皇上虽然抱怨,但是皇后娘娘从中听出几分亲近的意思。
“臣妾听闻赵庶吉士的长子生下来时,就像年画里的仙童一样白净,把咱们的皇儿都给比下去了。听说在赵夫郎怀孕的时候,赵庶吉士每日都会按时回家陪着赵夫郎散步,逗他开心,就为了孩子出生的时候能顺利一些。”皇后娘娘艳羡地道,已经将裴栖孩子生的好是怀孕的时候养的好。
皇帝偶尔会关注一下赵疏桐的消息,对这些知道一点儿。
尤其是在进入庶常馆后,赵疏桐基本上每天庶常馆散学后,就雷打不动地回去陪夫郎,同年的邀约十次有九次不去,那些庶吉士们都在私下传他惧内的事情。
皇帝也觉得他没出息的紧。
不就娶了一个侍郎府的哥儿,对方门第再高,他好歹是一家之主,宠爱夫郎搞得自己跟个舔狗似的,名声都赔进去了。裴栖哥儿不懂事,但的确是个会过日子的,降服了夫婿在内宅这辈子是顺心如意了。
皇帝对赵疏桐的不屑一顾在发妻面前很好的掩饰了起来。
发妻羡慕人家小夫夫的日子,皇帝出言安慰,“等这两年过去,国事不再那么繁忙,朕带着梓潼到江南修建的园子住一段时间,做一对寻常夫妻。”
“那臣妾等您。”皇后笑盈盈地道,也不去问皇上什么时候能实现这个约定。
皇帝回到御书房办公,来喜公公拿出一叠奏折,“皇上,轻车都尉又在上奏想要负责玉米的推广事宜。”
皇帝的脸色黑了下来,“搁置,不予发还。”
“是。”
*
石台村石磨村等得到皇上赏赐的村子,个个欣喜若狂地跑到村长家中观看牌匾,分皇上发下来的赏赐。
“村长当初幸亏听了你的话,咱们才能有吐气扬眉的一天。”
“皇上赏赐了匾,我现在走出去腰板都直了。”
“让那些城里人再瞧不起咱们乡下人,咱们乡下人好好种地就能得到皇上的表彰,他们住在京城也没见谁能让皇上赐匾给粟米布帛。”
“我现在觉得那个布庄掌柜家的公子也没什么大不了,还是让我家阿斓嫁给村里的小伙子吧,咱们村里人都争气。”
“娘,你说什么呢。”那个叫阿斓的小姑娘被她娘的话气的跑回家了。
村长懒得理会这些人的马屁,他当初求爷爷告奶奶的让这些人和他一起献红薯,这些人一个两个的都不愿意。现在事情办成了,都成了事后诸葛亮。
这边的喧闹声还在继续。
“皇上给的布料就是好,这是宫里出来的吧,我这辈子能穿一件宫里娘娘身上穿的布料制的衣服,值了。”
“去去去,怎么哪里都有你的事儿啊,就这么点儿东西,给家中的老太爷老太太做几身新衣服还不够呢。皇上刚封了咱们是忠孝村,咱们就要忠心孝顺。”
“中,就给老太爷老太太们做,老太太穿过了让我过过瘾就成了。”
村长见这些人没见识地为了宫中积压的东西争来争去,心中也觉得兴奋。上次大家这么高兴,还是红薯大丰收的时候,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能从地里收上这么多的红薯。
“村长,咱们石台村要不要直接改名叫忠孝村。”突然有人问。
“要我说当然要改了,不过还要看大家愿不愿意改。”村长征求大家的意见。
“该,当然要改,这是皇上给咱们村起的名字,让其他人都知道。”一些人起哄说。
“好,那就改。”村长中气十足地喊道。
村长不光想要改村名,还想号召村民出钱修一座祠堂,供奉皇上赐下的牌匾。因为得了好处,大家这次一致赞成村长的话,连出银子都不觉得心疼了。
其他几个村子也纷纷效仿石台村,给村子改名,修祠堂供奉牌匾。
赵疏桐得知村长的打算,让赵贵送回去二百两银子,算作是他和赵老汉修祠堂的份子。
*
石台村献红薯产生的巨大轰动,柔妃娘家人心动不已。刘珏上次请求负责推广玉米的折子没有批下来,又联和了朝中好几个大臣,向皇帝请求推广玉米的事情。
但皇帝的计划里推广玉米要在一两年之后了,再次拒绝了这次的上书。
京城百姓对忠孝村献红薯的事情也是议论纷纷。
“忠孝村才种了一年多的红薯,当初几百斤的红薯变成了四百万斤。”
周围的人纷纷吸气。
“这么多红薯说捐就捐了,大气。”有人竖着拇指道。
“一亩地就能产三千斤,这红薯多赚钱,你说我去忠孝村买些红薯回来当种子,他们会不会卖。”
“不会吧,现在西北还不够种的。”
“怎么不会,之前是西北不够种,皇上才没有让民间种植。我听我在禁军中的亲戚说,朝廷给西北那边陆陆续续送过去上千万斤的红薯了,西北只有六百万人,足够他们种的了。等再收获一两季,西北就不会再有人饿肚子了。”
“红薯推广靠朝廷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巨大,必然会允许买卖,让商人将红薯给带到大齐各处的。要是现在能买到红薯种植,还是有的赚。”一位颇有见地的先生道。
一些觉得有理的人纷纷点头,想去忠孝村哪里碰碰运气,买些红薯回来。
衣锦归京的裴旭刚进入京城,就听到城门口小摊上的议论。
“油墨,去打听一下什么事情。”
“是公子。”
裴旭的小厮不一会儿将事情打听清楚了报给他。
裴旭没想到,他只离开短短半年,他小叔叔不光当阿姆了,小叔父的乡亲更是联和起来干了这么一件大事。
不知道他小叔父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不过,裴旭现在没工夫理这些,他好不容易以倒数第二的成绩险险考上了秀才,急着回去把自己的素荷冠鼎还有牡丹要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来了
感谢在2020-06-17 04:15:21~2020-06-17 23:42: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苏苏苏 5瓶;李德、日更一万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4章
“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大哥、弟弟妹妹们, 我回来了。”
裴旭刚进入侍郎府的大门, 极有存在感地大喊了一声,表达自己归家的高兴。
侍郎夫人得了下人的回报,吩咐身旁的红缨, “咱们家的猴儿回来了, 红缨, 你快去接一接他。”
“是,老夫人。”
“旭儿考了好几年,总算把秀才这关给过了。”詹氏眼眶红红地道。
“都怪他祖父和老子要求的严,裴晗去考秀才的时候旭儿才十来岁, 还没有把四书五经背全, 他祖父就强硬地要他去考秀才。考了四五回,总算中了。十七岁的秀才, 说出去也是少年英才了。”侍郎夫人安抚詹氏道。
“多亏了公爹和老爷的教导, 旭儿才能专心进学。花草一道终究是外物,有功名傍身才是正事。”詹氏道。
詹氏是感激裴侍郎逼迫裴旭读书,让他没有时间沉迷在养花花草草上,才能在这个年纪得了功名。
“母亲, 二哥虽然喜好花草,功课从没有落下, 说不定明年秋天的时候一鼓作气给您考个举人回来。”裴吟怡道。
“大姐姐说的是, 到时候咱们家还能再出一个小裴探花郎。”裴吟兰跟着凑趣道。
曹氏这下不依了,“好呀,你也来打趣我。”
詹氏倒是难得站出来维护裴吟兰, “我觉得兰儿说的挺好的,裴晗是大裴探花,要是旭儿也能中个探花郎回来,就圆满了。”
侍郎夫人含笑开着他们闹作一团,然后对詹氏道,“旭儿如今有了功名,该考虑婚事的事情了。”
侍郎夫人提到裴旭的亲事,裴吟怡和裴吟兰都安静了下来。
詹氏十分赞同地道,“正是这个理。”
往日裴旭孩子心性,在亲事上他们也不急着寻摸,如今孩子都争气地考上秀才了,有功名在身,亲事也能好上一两层,往日不敢打探的人家也可以试着上门说一说了。
“二公子可回来了,这些日子老太爷和老夫人天天想着念着,总算把二公子你给盼回来了。老太爷大老爷和大公子都去上值了还没有回来,老夫人他们在慈心院等着二公子,让我出来迎二公子过去。”红缨见到裴旭道。
“有劳红缨姐姐了,只有祖父和祖母想我吗,其他人呢。”裴旭眨眼问道。
“家中的主子下人都想二公子你呢,大老爷不擅表达,但时时关注着二公子的消息,知道二公子考上童生的时候,大老爷高兴的多喝了几杯,第二日险些因为宿醉迟到。大夫人担忧二公子的安危经常夜不能眠,大公子大少夫人也都惦念着你二公子。”红缨一边为裴旭带路一边说道。
提起裴晗,裴旭就像撇嘴。
大哥没收他的花有一年了,从祖母院子抱的魏紫姚黄去年就枯死了,他连尸体都没有见着,大哥大嫂就让下人给处理了。新培育出来的牡丹,他再看都觉得没有自己原先的那两株好看。
素冠荷鼎虽然还活着,被大哥养的灵气都流失了不少。再不赶紧取回来,好好的花相都要降等了。
想到这里,裴旭迫不及待想要把素冠荷鼎讨要回来。
裴旭和红缨很快就到了侍郎府夫人的院子。
“祖母,孙儿给你请安了。”
“快起来,半年没见,瞧着精神多了,这次考试受不了不少苦吧。”侍郎夫人摸着裴旭的脸心疼地道。
裴旭见侍郎夫人神色有些伤怀,急忙安慰道,“祖母,这些年我回老家考了那么多次考试,老家的亲戚我都熟着呢,他们也都很照顾我,没让我受什么罪,我比刚离开家的时候还长高了一寸呢。”
侍郎夫人打量了下裴旭,“人的确长高了,也瘦了,让厨房给多做些好菜补补。快去拜见你母亲和大嫂。”
詹氏等人早就在一旁等着与裴旭说话了。
裴旭和詹氏还有曹氏、弟弟妹妹们一一都打了招呼,詹氏问了下裴旭的日常情况,打发他去休息。
“我儿一路奔波辛苦了,早些回院子梳洗,吃过饭食休息一下,晚些时候记得去拜见不祖父和父亲。”
“二哥,你脸色这么白,赶紧去休息吧。”裴吟怡跟着道。
裴旭看向侍郎夫人,侍郎夫人也让他下去。
“祖母,母亲,旭告退了。”
裴旭回到自己的院子,吩咐下人烧水洗澡的同时,还不忘记让他的小厮松烟去裴晗的院子将他的素冠荷鼎给抱回来。
曹氏知道裴旭是个痴的,没让人阻拦,还给裴旭送了一些她闲暇无事时培育出的花草。
裴旭照单全收了。
他对名花苛刻,但普通花草也爱。
55/96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