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站在门口不敢进去,眼巴巴的看着的都是小天师。
小天师看了看四周:“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台阶,有九十五级。”
“九五之尊?”独孤浩炎立刻就猜到了为什么是九十五级了。
“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九者,数之极也,阳之极也,故九五者,处于中者也,即天子也。古代有九州,处中而理天下者,即天子也。”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者自然被诸位先贤在述着中引为天子。”王一水教授咽了咽口水:“这是《易经》上的说法,也是”九五至尊”的出处。”
“可是,导师,《易经》不是秦汉时期的着作吗?”陈长庚身边的一个学生不懂了:“这是周朝的古墓吧?”
相差的时间有点远,起码几百年是有了。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也叫易书。”小天师看向了他:“《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传自周朝的《周易》,一起称作称为”三易”,只是,《连山》与《归藏》失传,只剩下一部《周易》了。”
“不错,认真说起来,这《易经》其实并不完整。”王一水教授道:“《连山》是我国最早的易学体系,是三易之首。据古文献宋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连山》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连山》和《归藏》《周易》并称为占卜的三易之法。”
“失传了?”众人纷纷有些惊讶,又有些失落,对于考古的人来说,任何一部典籍的失传,都是他们最为痛心的遗憾。
“好了,大家不要沮丧,起码这台阶的数目,证明了一件事情,在周朝的时候,这《易经》还是完整的嘛!”王一水教授振作精神:“《周礼·春官》上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可见我们能确定,起码在东周时期,还是完整的,我们起码找到了佐证。”
众人这才重新振奋起来,看着台阶往里,竟然是一直往下延伸,劲头好像又是一个门。
“怎么还是门?”独孤浩炎皱眉了:“这里也没个陪葬品?”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才是墓门,这里是通向下面的墓道,这才是真正的墓道。”小天师往下看:“清理灰尘吧!”
独孤浩炎小声的跟他道:“我看他们来,每天就是负责清理灰尘了。”
说实话,这帮人清理灰尘都很认真,有的时候,不知道灰尘里含着什么东西,所以就算是灰尘,也要打好包,拿出去之后,还要过一遍筛子,万一里头有某个文物的碎茬儿呢。
像是青金石大门门槽里清理出去的东西,因为有小天师的背书,这才没有过第二遍筛子。
“这是必须的。”小天师吐了吐舌头:“哪儿那么容易就进入古墓啊?何况还是这种天子之墓,不过他们都是学术研究,不是那种盗人坟墓的土夫子,所以他们不会折损寿元,也不会损阴德。”
“是九十五级台阶!”清扫了一下午,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再次下去,已经清扫的很干净了,而且连电线都拉了进来,台阶两边都是巨石累积起来的,上头挂着冷光灯,将墓道照得犹如白昼,且数过台阶,果然是九十五级。
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整个墓道亮堂堂的,而墓道尽头的门,却是紧闭的,跟外面的青金石大门一样的造型,只不过,这个门小了能有一半。
这回不用小天师说,他们自己就清理出来了石槽。
小天师上前去,摸了摸门缝,有些皱眉:“到了这里还是没有任何危险,好奇怪啊!”
“没有危险还不好?”王一水教授没好气的道:“非得遇险啊?”他们考古最怕的就是遇到这种情况:“方新涵明天才能回来,这都耽误多少天了。”
“能回来就不错了。”小天师偷偷的吐槽:“总比没回来的强。”
“开门,开门去!”王一水教授不想跟他继续说话了。
什么人呀?诅咒是不是?
小天师照样跟独孤浩炎俩一起,将门拉开了。
里头又是一阵灰尘暴起,然后就是通风换气。
一直到第二天才算是通风完事,方新涵也回来了,他倒是恢复得很快,还感谢了道淼一番,虽然当时浑浑噩噩的,但是他还是有些印象,只是此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还敢下去吗?”王一水教授认真地看着他:“你要是觉得心里过不去那道坎,那就算了,我会给你找个别的工作,你修复文物也不错。”
“导师,原来我还有些犹豫,因为我家庭条件不错,不需要这么辛苦,也能生活得很好,但是这次之后,我反而想开了。”方新涵正色道:“有了这次的经历,我觉得,古墓也是有灵性的,它们也需要挖掘和保护,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那么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悄无声息的彻底沉入地下,永远都不可能再见天日。”
“所以,导师,请您放心,方新涵一定好好工作,争取早日成为像您这样的人。”
“好,好!”王一水教授激动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就穿戴上装备,我们下去!”
其他人也欢迎方新涵回归,就连小天师都觉得,这个人真不错,本来他可以回去不用再过来的,甚至独孤浩炎都知道,王一水教授给他报了工伤的,不仅可以带薪休假,还能有一笔不菲的慰问金以及报销费用。
结果他竟然迎难而上,第二次下墓。
不得不说,胆儿挺大。
他们再次下到墓里,借助现代设备,终于进入了墓中。
而这次他们进入门内的时候发现,这里是一个四方形的墓室,他们的正面,是一扇石门,跟进来的那扇一样的造型。
两边却有两个墓道,分别通向东西两侧。
当然,也有一扇门间隔,只是这次的门,不是用的石门,用的是土胚垒起来的,有好多白垩土块都掉下来了。
墓室中间是一个用白垩土垒起来的台子,台子上有一个巨大的石头台子。
石头台子乃是一整块花岗岩石,打磨的非常平整,两边各放置了六个半人高的陶罐,造型古朴,曲线优美。
“这应该是第一个墓室了。”小天师点了点头:“冲吧!”
“不要瞎说。”王一水教授嘴上这么说,但是已经非常口嫌体正直的冲了上去。
这可是折腾了这么久,第一次见到了墓室里的东西。
外头那些不算,不是人头骨就是骷髅架子,没什么可研究的,还有那些零碎的东西,一看就不高大上。
但是这里不同,这可是实打实的宝贝,那么大个儿的陶罐,绝对不多见。
能保存的如此完好无损,周朝啊,哪怕是东周末年的也是价值连城了。
照样是清理灰尘,这里虽然见到了东西,但是陶罐一看就是一套的,所以没敢动,只是清理了这里的灰尘。
就算是这样,也让众人看清楚了那陶罐的外形。
口小,肚大。
且罐子的瓶口有花纹,很奇怪,一共十二个罐子,每一个的花纹都不同,有点抽象。
“这是什么意思?”王一水教授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上头的花纹。
“也不知道这里头装的是什么。”方新涵也好奇的摸了一下陶罐:“这么大,该不是美酒吧?听说有从古墓出土的酒坛子里,还有几千年的琼浆玉液。”
“这里要是酒液的话,那可就是三千年前的美酒了啊!”陈长庚很想打开看看,里头到底是什么东西。
第126章 西边侧墓室
因为这些陶罐都是封口的,严严实实的尽管过了三千年,都没有一丝松动,他们也不敢动。
“小天师啊,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王一水教授自己没搞明白,只好询问小天师了。
“简单啊,这十二个陶罐,代表的是十二生肖。”小天师非常简单的一指那些花纹:“不信你把这些花纹都描绘下来,回去之后查一查就知道了,这里装的都是琼浆美酒,上面绘制的是十二生肖的花纹,这是迎宾酒,我劝大家暂时不要动,死人的迎宾酒,我可不想喝。”
“你这么一说,我都不敢碰了。”王一水教授收起了蠢蠢欲动的老爪子:“那两边呢?通向的是别的墓室?”
“应该是陪葬的墓室吧?”独孤浩炎看了看四周:“不是说,有那个什么,陪葬的陷马坑什么的?估计是那种。”
“是不是,去看看就知道了!”王一水教授一脸的跃跃欲试,但是这老头儿还知道问一声:“那个,小天师啊,没什么问题吧?”
“墓道的门都还没打开,我也不会隔着门看吉凶啊?”道淼乐了:“不过两边能有什么呢?无非是车马坑,一些粮食猪牛羊之类的东西,而且根据古代丧葬的习俗啊,活物一般都是在下葬的时候宰杀掉,这都过了多少年了?别说腐烂的骨肉了,估计都得成化石了吧?”
陪葬的车马坑等地方,是无法跟有着什么棺、什么椁的墓主人相提并论的,毕竟那种地方都是敞开了的,也没有密封的条件,能留下残骸,都是地理位置特殊,加上墓穴特别导致,一般的这种地方,能留下一大堆黄土,以及几根没有烂没的大骨头棒子,都不错了。
这样的地方,也不怕人偷盗,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是俗话说得好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王一水教授还是非常谨慎的请小天师先去看看。
“你不看过了,我不敢冒险。”这是王一水教授的原话。
“好吧好吧,我去看看,就知道欺负我。”小天师一边嘟嘟囔囔,一边先去了东边的门口,伸手摸摸,还敲了敲:“这边没有任何动静,应该是放置的粮仓。”
“没有危险啊?那我们开门进去。”王一水教授简直是活蹦乱跳的过来了:“你赶紧让开点。”
小天师这个气啊!
“好你个王一水老爷子,用得着的时候我就是大师了,用过了没危险了,就让我一边站着去啊?”小天师故意挡在老头子前面:“今儿不把话说清楚了,咱们没完。”
“让开,让开,现在用不上你,当然不用跟你客气,下次用上你了,你敢让我跟你客气?”王一水教授还挺硬气:“我跟你客气,你敢跟我不客气吗?”
“……不敢。”小天师吭哧瘪肚半天,没词儿了。
只好跑去找独孤浩炎抱屈:“你看看他呀!”
“我都看到了。”独孤浩炎只好摸了摸他的狗头:“乖,下次遇到危险,丢他出去,当个盾牌,挡一挡粽子。”
“哇哦!”小天师惊奇的看向独孤浩炎:“你竟然这么专业了吗?都知道粽子了?”
“我也是在学习呢。”独孤浩炎乐了:“说的还专业吧?”
“少臭美,差得远了。”小天师一撇嘴:“你知道僵尸分几种吗?”
独孤浩炎一愣:“这玩意儿,也分个一二三等?”
“当然了。”一看独孤浩炎的反应,小天师就有信心回銮了:“下回不要随便跟人说,你也是专业的,丢人呢。”
独孤浩炎更乐了:“我就跟你一个人显摆了一下而已。”
还被小爱人小心眼的给他来了一顿挫折教育。
好失败啊。
他们俩在一边公开秀恩爱,可惜没人看!
因为都在扒那个墓门,这个东边的墓门,基本上都是白垩土,木头板子混合封的门,如今三千年过去了,木头门早就烂成了灰尘,跟白垩土混在一起了。
拔掉很简单,然后是清理,用了半天的时间才清理干净。
里头是一个有着大大小小陶罐子的地方。
“这是个什么意思?”看到眼前的东西,王一水教授也有些摸不到头脑:“都是陶制品。”
这些陶制品,还挺有意思的,最大的有半人多高的大陶缸,在最里面,靠着墓壁而立。
然后是比它矮一点的中型陶缸,摆了两圈,大概是二十几个吧。
再小一圈的陶缸,然后是各种陶罐子,摆了满满一侧室。
“这应该是粮仓了。”小天师嗅了嗅空气里的味道:“这里挺安全的,连空气都很安全。”
他说的安全,就真的是安全了。
“这些东西里都装的粮食吗?”王一水教授搓了搓手:“我看过了,密封的都不错,也不知道里头都是些什么粮食。”
“就算没烂成糜粉,那也得丧失了活性吧?”小天师对他的反应有些目瞪口呆:“不论是你想尝一尝味道,还是想要种植一下怀旧的谷物,好像都不可能了。”
“这里干燥,又不潮湿,封口完好无损,只要在真空环境下,万一保不齐,有好的呢?”王一水教授却异想天开的道:“如今大家对古代的各种粮食,也很好奇的,不知道那个时候的人们吃的是什么,跟现在的有什么差距,这都是研究的资料。”
“那您慢慢研究吧!”小天师一摊手:“请!”
“西边的那个,你也要去看看。”王一水教授现在越发的觉得,有小天师在,就是方便快捷,还没有危险。
有危险他早就发现了!
“好,好,我知道了。”小天师任劳任怨的带着他男人,去了西边的侧室入口。
用手摸了摸门框,这里大概是为了防止塌陷,所有的地方都是用石头砌成,但是门就不同了。
这里的门用的也是木头的,但是已经成了腐朽,埋在土里,小天师只是捏了捏这些泥土,却皱了皱眉头。
87/212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