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春风度剑(古代架空)——苍梧宾白

时间:2020-10-05 11:00:47  作者:苍梧宾白
  闻衡接到他飞来的眼风,眼角立弯,心里没来由地一软。
  薛慈这等江湖散人都是三三两两地入内,或前去恭喜主人,或与故交旧识交谈,等到几大门派先后到来,才真正热闹起来。
  各派遣来道贺的使者,少则五六人,多则十余人,由一到两名门派前辈带领,依次进入剑气堂,唱名弟子在旁接礼单,高声通报:“还雁门张冲、刘吉长老,率弟子八人,莅临观礼!”
  “博山派林彻掌门,率弟子六人,莅临观礼!”
  “五云寺玄空,玄净大师,率弟子四人,莅临观礼!”
  “招摇山庄韦星杰长老,率弟子四人,莅临观礼!”
  “褚家剑派六位高手,莅临观礼!”
  ……
  别家方可,听见褚家剑派的唱名,闻衡顿时来了精神,凝目看去,只见褚家众人穿着绛色长袍,身背长剑,拾级而上。
  六人都是陌生面孔,清一色壮年男子。长老继任毕竟不同于掌门继任这种大事,虽然也是庆典,却少有这么郑重的,别家随行的大多是年轻弟子,唯独褚家不知抽哪门子风,竟然一次性派了六个内家高手过来。
  数年前闻衡曾指点范扬击败过褚家门人褚柏龄,三年前因他之故,褚家外门的李直又被赶下了越影山,闻衡怀疑自己与褚家剑派天生犯冲,因此格外留心这一队,一直目送他们走入剑气堂,才收回目光。
  下一刻,身边议论的私语骤然嘈杂了起来。
  一阵香风扑面吹来,六名穿蓝白两色轻纱衣裙的美貌女子款款行至近前,纵然脸上蒙着轻纱,亦不掩其楚楚风姿。美目流盼,莲步轻盈,直将满峰尚未婚配的年轻弟子勾得双眼发直,连剑气堂的宾客都停下了寒暄。
  “这是谁家的弟子?谁家有这么多女弟子?”
  “是浮玉山庄,她们这一派全是女流,向来不收男弟子,往年从没来过咱们越影山,不知今年怎么突然到访。”
  闻衡看脸完全认不出,一听“浮玉山庄”倒是想起来了。这一派创始人是两位奇女子,其中一位苏绣娘是明州官宦人家的女儿,因缘巧合下结交了密州长真派女弟子甄飞琼。两人意气相投,又有生死之交,情分日深,竟结下金兰之契,约定终身不外嫁。不久之后,苏绣娘之父欲将其许配人家,苏绣娘抵死不从,被家人关在深闺,不许与外人往来。苏绣娘几次寻死未果,成亲当日,苏家人干脆将苏绣娘绑了强塞上花轿,就在仪仗行经长街时,甄飞琼从天而降,当着全城人的面抢了新娘子,将人带回了密州。
  两人私情暴露,既不为世俗所容,亦见逐于长真派。甄飞琼是个刚烈脾性,竟毫无悔意,一怒之下叛出门派。苏绣娘虽不会武功,却有满腔痴情,肯放下一切,与她远走天涯。
  两人浪迹江湖数十年,晚年在回到明州,在浮玉山自立门户,即是今日之浮玉山庄。甄飞琼原本天资过人,历练多年,心境开阔,已是宗师气象。她与苏绣娘收留了不少孤女,悉心教授武功,逐渐将浮玉山庄壮大。浮玉山庄弟子不同于僧尼女冠,没有终身不嫁一说,可以外嫁,亦可与同门结好,只不许有强娶迫嫁之行,更要习武自强,以免沦为他人掌中之物。
  浮玉山庄因其特立独行,在江湖中一时称绝,虽然曾被许多人指斥为离经叛道、罔顾人伦,在武林中名声却还不错。盖因江湖中人行侠仗义时常顾头不顾尾,情仇恩怨一通厮杀后留下孤儿寡女,无处安置。浮玉山庄愿意代为抚养这些无处可去的孤女,倒不失为一桩功德。
  不过这些都是早些年的事了。甄飞琼苏绣娘去世后,二代掌门没有甄飞琼那样的胆识心境,只能算不功不过,三代掌门资质也平平,无心发扬本派武功,浮玉山庄失却立足根本,必然江河日下,沦为三流门派。
  到如今不知她们是第几代掌门,肯与纯钧派来往,也不知是做什么打算。
  浮玉山庄是最后一个到达的门派,待他们入席后,所有弟子退回剑气堂,分头落座。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们自然共坐一席,各派弟子合坐一席,其余像薛青澜这种既无法入正席,也不好与别派弟子混坐的药童随从之流,便与纯钧弟子坐在一起。
  薛青澜是他们玉泉峰的客人,自然安排在闻衡这桌,与他对面而坐。闻衡风寒初愈,吃药伤了胃口,不大吃得下饭,无意间抬眼,正巧留意到薛青澜捏着汤匙,恹恹地拨弄碗中竹荪芙蓉汤,看似专心吃饭,实际上一口也没喝下去。
  闻衡低头扫了一眼自己面前的那盅汤,没瞧出什么问题,探手一摸,触感微温,又看了看周围的菜肴,这才明白过来。今日客人太多,天气寒冷,很多菜从后厨送到席上时已散尽热气,变得温凉。这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讲究,然而就闻衡这几日的观察来看,薛青澜似乎从来不碰凉了的食物。
  前些天他替闻衡煎药,连水也要放在炉边温一温才喝,恨不得抱着炉子过一整个冬天。闻衡只当他是南方人,格外怕冷,但现在看他这模样,又觉得这不是个小问题——五谷养人,他又不是修仙,怎么能一天到晚粒米不沾、纯靠喝热水度日?
  这场宴饮宾主尽欢,一直持续到深夜才散场。众弟子送宾客回住处,薛慈喝了不少,虽不至于大醉,却歪歪斜斜不走直线,玉泉峰山路陡峭,薛青澜和温长卿两人合力搀着他,费了不少力气,好容易才将人抬回了客院床上。
  薛青澜一天没好生吃饭,胃里隐隐作痛。送走温长卿后,他回到厢房,拎起桌上茶壶欲给自己倒杯水,然而倒出来一看,却只有半杯凉透了的酽茶。
  薛青澜顺手将茶泼了,杯子掷回桌上,发出“咚”地一声闷响。
  屋里只点着一盏灯,除了桌子旁边,其他地方都隐在茫茫黑暗中,像蛰伏的怪兽,随时要扑上来噬人。薛青澜坐在半明半暗之中,灯光铺开的阴影将他的轮廓涂抹得越发瘦削孤峭,肤色苍白如雪,被层层黑衣裹着,好似一把被夜色缠绕的剑,有摧金断玉之利,却最终窒息于缠绕蚕食。
  明明还不到十五,他周身却阵阵发冷,无孔不入的寒意顺着门扉窗缝悄然肆虐,玉泉峰的冬夜原来并不比宜苏山的更好捱——
  咚咚咚。
  窗户被人轻叩三下,窗纸上映出一个挺拔的影子,薛青澜第一眼没有认出是谁,僵着声音问了声“是谁”,对方却不答话,又敲了三下。
  他勉强站起来,推开半扇窗户,冷若冰霜地道:“大半夜的……是你?”
  闻衡没带剑,空着手站在窗前,眉目沐浴在薄薄的月光下,竟令清冷皎洁的月色也陡然温柔起来。
  “你怎么……”他不由自主地哽了一下,“你来干什么?”
  闻衡不慌不忙地答道:“今日席上没吃饱,方才煮了一锅清汤面,薛师弟要来分一碗吗?”
  以他二人的交情,闻衡深夜亲自前来邀请似乎有点突兀,可他们初见以摔门收场,再见时闻衡一头栽在了人家身上,每一次都不合常情,也不多这一次。更何况薛青澜毕竟照顾了他三天,闻衡受人恩惠,不还一点,总觉得心里过不去。
  薛青澜不想拒绝他,又迈不开步子,整个人仿佛被两边拉扯,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好呆呆地望着他——
  那表情全无素日冷漠,看上去甚至还挺委屈。
  闻衡在心里暗叹,不知第几次把“怎么这么可怜”的感慨咽回去,屈指在窗台上叩了叩,道:“走吧,再不回去,面就凉了。”
  这句“凉了”像一只手,在薛青澜背后推了一把,在脑子跟上之前,他已单手撑着窗棂翻了出去。
  闻衡微不可查地笑了一下,很快假装正色道:“走了。”
  当年廖长星给闻衡安排这个院子,看中的就是它带了一个小厨房,能让在孝期的闻衡自己做点吃食。三年来,逆境逼人,闻衡早就从不会生火的大少爷变成了十指沾遍阳春水的老手。他不追求口腹之欲,但毕竟聪明,跟着厨子学了几天就摸清了关窍,填饱自己的肚子不成问题,现在看来,糊弄薛青澜也不难。
  闻衡说是煮好了面,其实只在灶上滚着水,他把薛青澜领进门,才自去洗手下面。薛青澜也不嫌烟气大,跟着他在厨房转悠。等暖烘烘的灶火驱走了一身寒意,饥饿感也随之复苏,他坐在桌边捧着一只粗瓷碗,在蒸腾的热气里小口啜饮着面汤。
  厨房里一灯如豆,薛青澜的额头被热汤面催出一层细汗,过于苍白的脸颊透出一点鲜明血色,从冰雪变成了暖玉,更显莹润光洁。
  直至此时,他身上才终于露出这个年纪该有的样子,专心吃饭的时候有点呆气,像个深夜饿醒来厨房找吃的的半大少年。
  而厨子陪坐在一旁,吃不了几口就撂了筷子,等薛青澜放下见底空碗,又招呼他到灶边来,从灰堆中扒拉出几枚烘熟的大栗子,用湿布包好递到他手中:“我这里不能开荤,没什么可招待的,委屈你了,好歹还有几个栗子,拿着暖暖手罢。”
  薛青澜跟他头对头地蹲在炉灶旁边,任由闻衡将布包塞入自己手中,表情明显已经懵了,就好像他捧着的不是不值几文钱的栗子,而是一包滚烫的飞来横财。
  他低头复又抬头,怔怔地望着闻衡。
  不知是不是错觉,某个瞬间闻衡捕捉到他眼底一闪而逝的光彩,宛如初春冰消雪融之时,枝头怦然落下的第一颗水珠。
  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都如洪流撞上堤坝,卷起滔天巨浪,在他胸腔中隆隆回荡。薛青澜张了张嘴,最终说出口的,却只有一句轻轻的、撒娇似的抱怨:“多谢师兄……你们山上真的好冷啊。”
  作者有话要说:  闻语嫣无意间破除了“多喝热水”的直男魔咒,可见弯是天生的。
  给大家拜个早年,下周入v!
 
 
第22章 夜斗
  两人相处这些时日来, 闻衡常称薛青澜为师弟,这是从薛慈与秦陵处论的辈分,他自觉只是个寻常称呼, 与叫旁人的“师兄”“师姐”并无不同。薛青澜却从未正经地回应过他, 谁知这崽子的第一声“师兄”竟在此情此景下叫出, 闻衡猝不及防,心中一荡,陡然觉出一注热气从胸口窜上颈侧,烧得他耳际略微发红。
  薛青澜太好哄了, 他想,怎么他总是遇见这么好哄的小孩。
  “北方气候寒冷, 的确不如明州宜人, 觉得冷怎么不早说?”闻衡搀着他站起来,哄道,“今夜暂且忍忍, 明日我找师兄,叫人替你们院中多加个火盆。”
  薛青澜用栗子焐着手,仰起脸来看他,分明畏冷得厉害,嘴上却道:“不用了, 客居在此, 怎么好意思再给主人家添麻烦?”
  闻衡垂目与他对视,眸中泛起层层笑意,粲然生光,那表情虽不明显,却是他少有的、不加掩饰的真情流露。
  他语带揶揄,含笑道:“难为师弟这么懂事, 那就不要火盆了?”
  薛青澜垂死挣扎:“北方天气属实难熬……”
  明明是他自己怕冷,非要怪天气,闻衡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顾及他的面子,还要强装正色,道:“好,好,那这么着,我这屋子里可以生火,师弟要是不嫌烟气大,就屈尊常来坐坐,如何?”
  这人一边拿话逗他,一边恨不得把台阶铺到他脚下,可恶是真可恶,温柔也是真温柔,薛青澜玩不过他,只好闷闷地“嗯”了一声。闻衡屈指替他掸去衣袖上沾的一点灰,道:“时候不早,今日忙了一整天,该回去睡了。”
  薛青澜梦游似地点了点头,脚下却生了根一般不肯动弹。
  冬夜清寒,此际万籁俱寂,唯有灶中木炭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烛火摇晃映出两人的影子,天地之间,满山遍野,好像只有这一间狭窄陋室充溢着温暖,令他如扑火飞蛾,在炽热的灯芯旁恋恋不去。
  闻衡看懂了他的眼神,又好笑又可叹,温柔地推着他的肩膀转了个方向,低声妥协道:“外面天黑,路不太好走,我送你回去。”
  薛青澜今年十四岁,初次登门就敢孤身一人同一院子的纯钧弟子杠上,可见其人天不怕地不怕,胆大包天。可在闻衡眼里,他好像是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小孩子,怕黑怕冷还娇气,认生时张牙舞爪,一旦被顺毛摸一摸,就露出了家猫的本来面目。
  他握紧了手中布包,找不到推拒的理由:“多谢师兄。”
  长夜风紧,两人并肩而行,走过满地泠泠月色,薛青澜一边强忍着五脏六腑因寒气侵袭而紧缩的疼痛,一边又觉得这一刻当真是他一生中至为难忘之时,不枉他在越影山上受了这许多苦楚折磨。
  闻衡目送他小心地揣着那包栗子,从窗户翻进去,与他挥手道别,又如来时一般悄悄离开客院。
  他没急着回房,而是走向了后山。
  玉泉峰后山与纯钧门禁地临秋峰相连,闻衡常在这里练剑,对地形很熟悉,走夜路也驾轻就熟。这纯属一时心血来潮,还是那包栗子给了他灵感。见薛青澜实在怕冷,闻衡想起从前在王府时,北方冬季严寒,家里总少不了手炉脚炉。只不过自打他上越影山来,所见都是练武之人,身体强健、寒暑不侵,自然没有这东西,闻衡许久不用,一时也没想起来。
  本门弟子不得随意下山,托人从山下城中捎一个最快也要半个月,闻衡记得他从前练剑时曾在后山林中见过一种半透明的石头,大概是云母之类的矿石,块头不大,硬度尚可,用匕首能挖得动,刚好可以拿来打磨一番,做个手炉。
  他借着不甚明亮的月光走入松林中,一边分心留意着周遭大小石块,不知不觉走出好远,直入山林深处。茂密树木渐渐遮掩了小径,闻衡走到路的尽头,抬眼一望,赫然已至临秋峰界碑前。
  惨白月色里,碑上“门派禁地,不得擅入”八个大字似以利剑刻就,戾气森然,分外肃杀。
  闻衡自然听说过临秋峰是本门禁地,也听过弟子们私下里的议论传言,不过他天生缺乏好奇心,尤其不爱作死,并无窥探秘密的打算,见到界碑转头就走。可是一步刚迈出去,他忽然听见头顶树梢风声掠过,界碑后随即传来双足踩在落叶上的一声闷响。
  这么晚了,谁会来禁地?
  他脑海中念头电转,脚下却不敢动,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惊动对方,只能屏住呼吸,俯下身体,透过树丛缝隙悄悄向外看去。
  有灌木和界碑阻挡,他看不清那人全身,只能凭借一个模糊轮廓,判断出此人个头中等,肩膀略窄,惯用右手。那人起先背对闻衡,后来不知怎么回头望了一眼,正好让闻衡看到了正面。
  他脸上蒙着黑色布巾,包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阴冷的眼睛,一看就是个做贼的打扮。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