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霸气,师父总说些奇奇怪怪的话,蒋旭转过头懒得理他了。
第七十五章
宗人府的位置在靠近皇宫的北城区, 蒋旭来过许多次了,门口的守卫没有阻拦就直接放人进去了。
但蒋旭却没能如愿见到魏王的遗腹女,负责照顾孩子的人, 是个健壮的婆子, 人称马婆子, 赵霁对她印象很深刻的一点, 就是她的声音非常洪亮。
蒋旭没看到孩子,焦急的问马婆子, “小妹妹到那里去了。”
马婆子用几乎要震碎屋顶的声音对蒋旭说,“小姐几天前身上发热,王爷把她带回家去了,一直没有回来。”
“是九江王吗。”蒋旭软糯的声音问道。
马婆子皱着眉点头道,“没错。”
赵霁看马婆子脸上带着愁苦之色, 好奇道,“看样子九江王很喜欢那孩子, 你为什么不高兴呢。”
这马婆子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直接就把自己心里的苦闷告诉了赵霁,“赵公子您不知道,要是九江王把小姐接走了, 我就没活儿干了。像隔壁住的公主娘娘, 都有自己惯用的丫鬟婆子伺候,根本用不到我。”
宗人府这里虽然说是牢房,实际环境非常好,除了限制人身自由, 还可以带下人伺候, 可以看书娱乐,与其说是坐牢, 还不如说是圈禁更为合适。
像魏王的这个遗腹女,如果九江王愿意收养她的话,她就不用在宗人府呆着了。
所以皇亲国戚的待遇真的跟普通人不一样,他们享受着很多特权。
跟那个为生计所困扰的马婆子不同,蒋旭听说九江王可能会收养小妹妹心里很是高兴。
这个由她亲自迎接到人世间的小妹妹,蒋旭一直在她身上投注了很深的感情,如今她也算有了一个好前程,蒋旭由衷替她感到高兴。
马婆子听说过赵霁的名号,眼看活计保不住了,心里踌躇着,想求赵霁帮忙,推荐她去西郊工坊干活儿,听说那里的伙房正在招人。
马婆子犹豫了好久,眼看赵霁和蒋旭就要走了,马婆子才终于下定了决心,腆着脸对赵霁说,“赵公子,听说西郊工坊的伙房正在招女工,我可以去吗。”她说这话的时候,声音比平常起码低了五度,赵霁都有点不适应了。
西郊工坊要招女工吗,赵霁还不知道呢。
这也算是一种社会进步啊。只要妇女的经济地位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女性占据着一个国家一半的人口,利用好她们的力量和才智,一定可以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
赵霁停下脚步,微笑着对马婆子说,“西郊工坊招女工的事情我还不知道,你既然知道消息,直接去应征就好了,何必来求我呢。”
先前赵霁并没有特意关注招收女工的事情,不知道西郊工坊为什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招女工。
马婆子很快就替赵霁解答了疑惑,“西郊工坊招女工的事情,早就在我们这些出门赚生计的仆妇佣人间传遍了。听说先前西郊工坊的伙房都是男人,可是他们做事太马虎,饭里经常有老鼠屎,小石头,工人们本来就有意见。前几天还因为忘了把上午买的肉用井水镇起来,晚上肉臭了,不敢跟上头的人说,依旧做出来给人吃,有些工人因此闹了肚子。就有人提议请细心的女工去伙房帮佣。听说西郊工坊给的工钱很高,唯一的要求是,必须要有熟人介绍,我做菜的手艺很好,也爱干净,赵公子您推荐我去吧。”
听马婆子一说,赵霁很快就想明白了。伙房的地位很特殊,经过熟人介绍知根知底的人,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绝不轨之徒混入其中。
现在工人拉肚子的事情,应该是给工坊的管事提了一个醒,幸好这次只是伙夫没处理好肉,让工人拉肚子。如果让别有用心的人下了毒,全工坊上千号人,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还有那些正在研发的项目,看来必须要加强工坊的人员管理了。外围的手工活儿,谁都可以做,但是核心研发地带,必须要经过严格考核才行。
马婆子这个人,既然能够进宗人府干活儿,想来身家是清白的,赵霁跟她接触过几次,除了嗓门太大这个毛病之外,看得出是一个爽朗能干的人。
马婆子想去工坊帮厨,既然已经求到了他头上,赵霁也就笑着应允了。
他让蒋旭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铅笔,写了一个纸条子撕给她,“这是我写的介绍信,你拿去找工坊的管事吧。”
赵霁收起笔记本,心想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总是遇到求他帮忙的人。
然而令赵霁没想到的是,他今天的救苦救难之旅还没有结束,他带着蒋旭刚下马车,守在门边的黄芪就跑到赵霁跟前悄声道,“公子,您终于回来了,九江王正在客厅里等您。”
他来干什么,家里有人生病吗。
赵霁一边思索着,一边来到客厅,九江王今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常服,看到赵霁回来便抬起红光满面的脸对赵霁点头致意。
每次看到九江王,他都是这样一副高兴的样子,赵霁摸不透他的心思,先拱手行礼道,“我出门看病去了,不知王爷光临寒舍,失礼了。”
为了表达对九江王的尊敬,赵霁回来之后,又让黄芪和杨小二去端了新的茶和点心来。
像这样的排场九江王肯定是享受惯了的,安安心心的等人摆好一茶几点心,又开始跟赵霁寒暄,内容无非是些南城哪家的鱼羹好喝,前段时间哪家养出了上好的墨菊。
闲聊了十多分钟,九江王才终于说到了他来找赵霁的正题,“过两天本王就要过生日了,本王准备在寿宴上收个孤女当义女。这事情本王想提前找景和说一声的,可是本王连着两天去国师府,他都不在家,昨天本王特地挑了晚间去国师府,他还是不在家,听说是到小神仙府上了,本王今天就特意到小神仙这里来等他,非得等到他不可。”
九江王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一贯和善的笑容,赵霁思忖着,九江王心里应该是恼怒的,他是燕云开的长辈,多次登门拜访,燕云开都不在家,让他不得不追到赵家来。
听到他这话,赵霁含笑着并不回答,九江王虽然被燕云开冷待,但他毕竟有求于人,看到赵霁不说话,他也不在说话,悠悠然喝了一口茶,“反正本王闲来无事,不像景和是个大忙人,本王就在这里等他回来吧。”
这不是难为人吗。
有九江王这尊大佛在,他们家今天的午饭都吃不好了。
为了能够清清静静的吃一顿午饭,赵霁只好主动谈起九江王要收义女的事情,“原来王爷要收义女,真是恭喜您了。刚才我和我的小徒弟去了宗人府,听说魏王的女儿被您接回府上了,这次要收的义女,不会就是这位小姐吧。可是按照辈分,她应该是王爷的孙女辈才对,怎么就变成了义女呢。”
赵霁主动挑明这件事,正中九江王的下怀,他也不做隐瞒道,“都是自家的孩子,跟着我也算是给她一个正紧的出身吧,但是也要跟之前的一切撇清关系。这话对着景和我还是这样说,万事不能做得太绝。”
九江王想要当老好人,按照赵霁的法治观念也是罪不及子女,但是燕云开是个什么想法赵霁并不知晓。
赵霁不打算掺和这件事,便笑着对九江王说,“这话您说的对,魏王的案子都是景和兄在办理,的确是要问问景和兄的意见,但是他都是要晚间才到我家里来,您这是来早了。”
面对赵霁如此赶客的话,九江王心中不快,但是他没想到赵霁竟然敢直言燕云开夜间到他家里来,看来外间的传闻不是空穴来风。
可正是因为赵霁说的坦荡,九江王反而不能说什么不中听的话,何况他见过赵霁剖腹取子,母子平安的情景,认定赵霁有些非凡的手段,也不敢过分的为难他,只是放软了声音说,“等景和来了,还请小神仙把本王的想法告诉他,再派人到王府通知一声。好了,本王多有打扰了,告辞。”
赵霁把九江王送到门口,原本挺直的腰背眼见的放松了下来,蒋旭略有些嫌弃的看了师父一眼,又开始没正行了。
回到客厅,蒋旭刚好看到杨小二在帮忙收拾,连忙端出严肃的表情问道,“昨天写的字我还没检查,快去拿来我看看。”
杨小二连连答应着,却没有忘记手中的活计,把一托盘没动过的点心送回厨房后,才连忙回房间拿来了自己的练习本。
蒋旭暗暗摇头道,这个杨小二就是个傻子,师父明显是要栽培他,他却不知道抓紧机会,一天到晚偏在这些看不到的地方勤快,有什么用呢。
蒋旭翻看完杨小二的练习本,连忙跑到赵霁跟前说,“杨小二已经认识上千个常用字了,我觉得应该给他加课业了。”
赵霁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但并不点破,同样翻了翻杨小二的练习本道,“文化课你先找成套的书教教他,另外要开始教他算数课了。”
蒋旭决定要教杨小二读《论语》,赵霁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因为他自己都不太懂,以后徒弟都比师父厉害了,这该如何是好呢。
真是令人苦恼啊,如果赵霁的脸色没有挂着慈爱的笑容的话。
等到晚间,燕云开果然到了赵家,赵霁跟他说了九江王的打算之后,燕云开满不在乎道,“九江王小家子气,不过是个小女孩而已,他想收养的话,我没有任何意见,魏王的嫡子嫡女都还在呢,又何况一个私生女。”
“你没意见就行,九江王还说等你回来,让我派人去告诉他,可是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想见客。”赵霁此时手里捧着一本笔记小说,很没有形状的倚靠在大交椅上,身上披着御寒的裘皮大衣。
燕云开坐在他旁边,满脸无奈的看着赵霁道,“真没想到保儿是这么惫懒的人。”
赵霁笑着说,“我这是原形毕露了,景和兄是不是后悔了,遇到了一个懒汉子。”
“懒汉子,亏得你愿意承认。”燕云开眯起眼睛看着赵霁,其中蕴含着危险的光芒,看的赵霁心中一凛。
算了,别去撩拨欲/求不满的男人了。
赵霁连忙装可怜道,“我才刚刚病好,今天又得赶着去给病人拆线,我现在累了,不想应付客人,不可以吗。”
燕云开却不打算放过赵霁,已经看着他,“我不是客人吗。”
赵霁低头道,“你当然不是客人,你是自家汉子嘛。”
“呵”燕云开笑了一声,站起身道,“我亲自去九江王府,你这下满意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晓晓 3瓶
第七十六章
九月二十一日清晨, 位于北城的九江王府张灯结彩,从辰时就有闲散的宗室子弟登门。
做为本家,他们也吆五喝六的帮着忙活, 指挥王府的下人搬桌子抬椅子, 其实这些事情下人们本来就有章程, 但是他们的声音可以使整个厅堂内外热闹起来, 看着这点唯一的好处上,九江王就要原谅他们空手上门的事实。
宗室里也并非人人都富裕, 破落户不少。
这种情况,每个家族都一样,总有几个不思进取的穷亲戚,逢年过节的时候上门又吃又拿,九江王的态度就是尽量的接济。
对此燕云开就很看不惯, 他觉得这些人有手有脚,就该自食其力, 而不是倚靠皇室宗亲的身份吸食国家的血肉。
在这样衣食无忧,游手好闲的状态下,这些人不免染上种种恶习,流连秦楼楚馆, 斗鸡走狗, 醉酒闹事。
最近抓捕的服用致幻药物的人中,就有许多的宗室子弟。
因为抓捕这些人,给燕云开带来了很多麻烦,前段时间赵霁生病了, 燕云开很想多花点时间陪着赵霁, 可是有许多不争气的亲戚正在给他找麻烦。
由于燕云开抓了很多宗亲的儿子孙子,把这些膏粱子弟充军流放了。他们不敢跟燕云开正面对抗, 就想到了挑刺儿的办法。
故意找出一些情理之间有冲突的案件,买通御史在廷议的时候出面提出反对意见,让这些案子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想把事情闹大,引发舆论,让燕云开担上一个断案不清的罪名。
第一次发生这件事的时候,燕云开没有理会御史的意见,在第一次廷议的第二天,就决定采取刑部的意见,判一个灭门案的凶手斩立决。
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隐藏在其中的阴谋,因为他的信念中决策者必须果决,这是他作为一个将军时,就具备的素养。在这件案子里,他心里决定要站在法理这一边,就不在听取情感的辩护,免得犹豫不决,贻误战机。
燕云开曾经给燕云景剖析过自己的思路,他希望燕云景能成为一个遇事果断的决策者。
第一次的案件,就在这样的轻松教学中落下了帷幕,当第二次又出现类似的案件想要在廷议中掀起波澜时,燕云开就察觉到了异常。
像这样的事情的确每年都会遇到几起,但是最近发生的频率未免太高了一些。
事情既然已经被燕云开察觉,本以为可以躲在幕后看燕云开闹笑话的那群人,很快就迎来了致命打击。
因为工部要在崖州修建出海的良港,皇帝从内库调拨了二百万两银子,所以明年暂停供给赏赐宗室的一百万两银子。
这件事情其实是燕云开自己私人资助了工部二百万两银子,用于修建崖州良港,却以皇帝的名义下旨,为内库节省了一百万两银子。
燕云景虽然根本没有亲自花过钱,但是听说自己平白多了一百万两银子,而且以后还会有许多珍奇的海外宝贝进贡,高兴的当晚多吃了一碗饭。
下发这道圣旨的时间,正是九月二十日的下午,当天晚上燕云开依照最近的习惯,到赵家教赵霁下棋,当他对赵霁说起这间事情的时候,赵霁也高兴坏了,“等以后建立了安全的航道,我们也坐船去西方国家看看。”
说话间,燕云开就吃了赵霁五颗棋子。燕云开抬起衣袖,伸出骨节分明的手,在赵霁心痛的目光中收走了他的棋子。又一边笑着对赵霁说,“会有机会的,咱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慢慢的等。”
大晋原本也有海商,不过都是跟一些近海国家交易,比如扶桑,高丽,吕松,爪哇,琉球等小国。此外也有从西域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但是跟西方的直接交流一直是断绝的。
燕云开从赵霁这里听说还有另外的大陆之后,就计划发展船运和海贸了,跟各个部门协商了很久,最终都没有谈好,因为国库的银子一分一厘都有用途,军费,教育,水利,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是嗷嗷待哺的孩子,少了谁都要闹翻天。
46/57 首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