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红楼重生成黛玉哥哥后(红楼同人)——三花狸奴

时间:2020-11-01 09:47:24  作者:三花狸奴
  林琅玉点了点头,只听文曲星又低声道:“前儿我得了一笔银子,托人将找了门路将往年的试题以及会试前三甲的文章买了回来,这段时日咱们便好好研究研究这些东西。”
  闻言,林琅玉蹙眉:“这……不算舞弊?”
  “是往年的题又不是今年的,哪儿能算舞弊?”文曲星掸了掸衣袖道,“不就同咱们以前的高考真题似的吗?”
  林琅玉一听觉得有理,文曲星又道:“为了找这些题和文章可费了我不少银子。”
  “花了多少?”
  文曲星笑眯眯的伸出了两根手指。
  林琅玉:“二十两?”
  “二百两。”
  “二百两?!”林琅玉瞪大了双眼。
  车外,槐枝和松绿听车内自己家小爷这么一吼有些摸不着头脑,二百两?二百两怎么了?
  槐枝忙问道:“爷?可是银子丢了?”
  林琅玉轻咳一声,应付道:“没,我和文哥儿说话呢。”
  说罢,林琅玉一把拽住文曲星的手腕儿,压低声音质问道:“你小子可以呀!什么时候背着我存了二百两银子?从实招来!”
  他们林家同贾家不同,贾家上下几百口人,光主子妯娌算下来都一二十个。银子尽归官中,不论是下人还是主子,没人每月领了月例银子便各管各的了。
  一个个千金小姐、奶奶守着那点子月例银子过得紧巴巴的。
  林家虽说也是官宦之家,但人口少,主子也就他们一家六口人,家中银子都是贾夫人管着。
  且林家如今红火,每月收的银子也是贾家比不得的。
  他们每月的开支什么笔墨纸砚、在外头应酬答谢,黛玉的胭脂水粉、头面首饰以及他们兄妹三人的吃穿用度,都是贾夫人每月从林家总账上拨了来的。
  除此之外,他三人每月还有三十两的零花钱,贾夫人时不时的还会给他们添补些。
  这银子虽说是贾府当家奶奶们的好几倍,然而他们在外头行走多,每月来往打点下人都得花上一半去!
  文曲星来林家不过一年多,是如何存上二百两银子的?!
  文曲星嘿嘿一笑:“咱们学理的缮国公府的那个小公爷——方辰,他托我给他弄了一张会试考试的大纲。”
  “不就四书五经策论吗?能有什么大纲?”
  “可不?要不然怎么说他纨绔?话说这缮国公府还真是富贵,二百两银子呢!人背着国公和国公夫人说拿就拿出来了!”
  “………你又坑人方辰银子?”
  “啧!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叫坑呢?这叫巧取、巧取!”
  林琅玉:“…………”
  忠顺王府:
  一出戏罢,段子真无聊的把玩着手中的扇子,明明是初春时节,偏他要故作风流拿把扇子在手上摇,只见他一边摇一边对贤枢说道:“戏也看得差不多了,咱们吃点儿东西?”
  贤枢蹙眉:“今儿你们西宁王府没开火?让你跑到我这儿蹭吃的。”
  “这是哪里的话?虽说成日里三茶六饭的,但是人哪儿不饿的理儿?”段子真歪着头道。
  “我瞅你上辈子就饿死鬼投胎。”
  嘴上虽这么说着,但贤枢仍旧唤了连翘来,吩咐他着人于雨凝轩备好茶点。
  正在几人准备移步雨凝轩时,匡正低眉开口道,“在下瞧着这戏园子里风光正好,想多坐会儿,还望王爷和世子爷允准。”
  闻言,贤枢和段子真二人的眉心同时蹙了起来。
  这哪儿有头一回来人府上做客,便不听主人言之理?
  且这里是王府,与寻常大家又有所不同,岂是他想呆在哪儿便呆在哪儿的?
  若他只是个寻常人家的孩子便罢了,可身为侯门公府的公子这点规矩都不懂?
  平日里他们在学里与匡正接触虽说不多,但齐小公爷却是个分外守节明礼之人,怎么家中兄弟却是这么个德行?
  思及此处,贤枢看向匡正的眼神毫不掩饰的嫌弃。
  段子真则是觉得有些没脸,好歹是自己带来的人,这样不按规矩来,他也跟着难堪。
  匡正这是怎么回事?平日里明明那么明理懂事儿,今儿怎么说出这般没规矩的话?
  不过好歹贤枢是同他打小玩儿到大的,不是外人,也没那么多讲究。若是换个地儿,那自己的脸可是丢大发了。
  啧!他突然有点儿明白齐国公为何这般不重视这个庶子,实在有些难登大雅之堂。
  匡正如何不知道自己这话没规矩?但现在他就偏要留下,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个一直盯着文曲星不放的小戏子。
  那个眼神……真的非常有意思。
  贤枢不愿同匡正过多纠缠,便挥袖道:“罢了。你既然喜欢,便留下吧,让他们再挑着好的曲子唱给你听。听倦了,便让小太监备车来接你。”
  “谢王爷。”匡正拱手行礼。
  段子真略带不耐烦道:“这儿是亲王府,比不得我那宅子,你若是想呆在着戏园子里,便乖乖呆在此处,可别到处乱逛。若是误入了什么不该入的地方,保不准儿连你父亲都要牵连。”
  “是。”匡正低眉顺眼的答道。
  贤枢和段子真乘车去了雨凝轩,走时连翘将自己徒弟甘楠留下,吩咐其好生伺候。
  待几人走后,甘楠捧了新砌的茶放在匡正面前道:“公子想听什么,吩咐他们唱便是,或是想吃什么果子点心,尽管开口。”
  “戏到不必张罗了。”匡正呷了一口茶道,“方才那出《牡丹亭》唱的不错,那个扮杜丽娘的小倌儿我瞧着挺有趣儿,他叫什么?”
  “您说他呀!他是这拨从江南带回来的戏子里长得最标志、扮相最好的!叫棋官儿,俗名儿蒋玉菡。”甘楠笑着说道。
  “蒋玉菡……”
  匡正思索了片刻,从怀中摸出了二两银子放在甘楠手里,道:“我瞧着他挺有趣儿的,我一人在这儿吃茶也腻歪,劳烦公公将他叫过来同我说说话。”
  甘楠惦着手里的银子,想着这点儿小事儿也没坏什么规矩,于是便着人将那小戏子唤了来……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来晚了,请原谅!
  我差点儿死在手术台上,太可怕了!!各位小可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呀!!不要吃那些垃圾食品和刺激太过的食物!少熬夜呀!为此,我得到了惨烈的教训……
 
 
第三十三章 
  眼看着元春省亲的日子越来越近,贾府上下也越来越忙,尤其是熙凤贾琏夫妇,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不过好在熙凤御下有方,忙归忙倒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见府里最近事多冗杂,贾敏便将黛玉从老太太那里接回来住着,虽说贾母如今不管家中之事,但贵妃省亲这样的大事她身为家中的老祖宗也是有得忙,加上黛玉身体又不好,到时候平白的给她老人家添麻烦。
  自黛玉回到母亲身边后,林如海夫妇的院子泽热闹了许多,宝玉和几个姐妹时常来此找黛玉玩儿,李纨也时不时的带着贾兰过来坐坐,一来是为了照看小姑子们,二来是为了躲个清静。
  如今府里上下这样忙,她守寡又不是主事媳妇,何苦在那头呆着,既扰了别人,自己又不得清静。
  从前没怎么来往时,她对自己这位姑妈没什么感觉,如今时常说笑,她才发现自己这位姑妈是个亲切和善之人,于是便更爱朝着林如海夫妇院中来了。
  元春省亲在即,就连林琅玉和文曲星在学里、外头都免不得被人问一嘴这事儿。只因他二人同元春是表亲,又是借着元春的名义入的太学,旁人问上一句也是常事。
  只是文曲星觉得有些奇怪,他分明记得书中元春省亲是在上元节,这如今怎么改在了春日里?
  后来他们几人聚在一起喝茶时问了王爷,王爷才说:“原是定在上元节的,只是贤妃位分再高也不能越过了我皇嫂去。皇后本是上元节召家人入宫团圆,若贤妃当日也回去省亲岂不是越礼?”
  林琅玉和文曲星听了不置一词,看来元春的处境比她上一世还要艰难。
  思及此处,林琅玉心里一阵怅然,虽说他向来不喜他那舅母,但他同他这位表姐还是挺亲近的。
  元春自幼养在老太太膝下,林琅玉幼时常被老太太接到京中玩儿,都是这位表姐带着他,只是没几年元春便进宫了,此后二人就再没见过,元春的事儿他只能从王爷和家中长辈的口中得知一二。
  虽说二人相处时间不多,也不是很长,但林琅玉现在还能回忆起来小时候,元春带着他和宝玉念书,让他和宝玉比认字,每认对一个字,她就会奖励给他俩一块儿她自己亲手做的梨瑰糖。
  他们这样的人家,糖和糕点自然是不缺的,梨瑰糖于平常人家的孩子来说或许稀罕,但在他们眼里却是寻常物。
  只是元春做的梨瑰糖却和寻常的梨瑰糖不同,说不出的香甜,甜又不腻,任京中最好的糕点师傅也做不出来那味道。
  林琅玉和宝玉从前很喜欢吃梨瑰糖,但自打元春进宫后他俩就再也没吃过那玩意儿,原因无他,只因寻常的梨瑰糖都做不出来元春做的味道。
  早早的听说元春要回家省亲,宝玉就开始念叨着长姐做的梨瑰糖。
  熙凤笑话他:“如今咱们的大小姐是宫中的贵妃,哪儿还能再做这些小女儿家的东西?再说,省亲不过一天,各种礼节下来,能说上几句话便不错了,哪儿有时间给你做糖吃?”
  因着这话,宝玉闷了好几天,黛玉找他玩儿,他也是兴致缺缺的。
  见林琅玉神色有些黯然,贤枢便知道他是在担心自己在宫中的那位表姐,于是安慰道:“你表姐如今是宫中的贵妃,娘家又是国公府,在宫里自然是过的好的。她性子娴静、为人和善又不争抢,我母后和几位太妃都非常喜欢她,我皇兄和皇嫂也十分敬她。”
  贤枢这话一出,林琅玉眉头蹙得更紧了:“娴静?”
  贤枢呷了一口杯中的茶,宽慰道:“贤妃毕竟是宫妃,我虽说时常入后宫,也就在我母后那儿见过她几次,是个温和有礼的好姑娘。我皇嫂前儿夸她,说后宫里那么多人,没一个顶用,也就贤妃能帮衬着她。还说日后户部张罗选秀时,眼睛瞪大些,就按着贤妃的模子来!”
  贤枢这话本意是为了让林琅玉高兴,然而林琅玉听了心里却更加不好受了。
  在他记忆里元春虽说是高门大小姐、国公府的嫡长女,但从来不是温柔娴静的,反倒是格外的明艳活泼,又知书识礼,这也是老太太格外疼这个孙女的原因。
  后来老太太这样疼湘云,时不时的将她接到府里来玩儿,便是因湘云的性子挺像元春姐姐。
  林琅玉垂下眼帘,看着杯中碧清的茶,幽幽开口道:“贤枢你还记得我小时候来京中玩儿的时,时常跟你提我有一个喜欢穿石榴红裙带着我玩儿的姐姐吗?”
  闻言,贤枢愣了一秒,只听林琅玉继续说道:“她从来都不是个娴静的姑娘……”
  她性子活泼伶俐,有时还像个男孩子似的,风风火火的,因是家中的嫡长女又得祖母喜爱打小便是被众人捧在手心儿里长大的,小性子也不少。
  从前贾珠大哥还在的时候,还常同祖母开玩笑说:“元春这丫头若是不好好管管,日后许了人家可了不得!”
  想到贾珠,林琅玉的心情则更加沉重了。
  元春性子活泼、贾珠性子却静,他是个“书袋子”就希望元春能像书中所写的那些才女子一样温柔沉静、知书识礼。
  只是元春书、礼到通,但离温柔沉静相差甚远,贾珠嫌她性子太闹腾,元春嫌贾珠太过“迂腐”,因此兄妹二人时常拌嘴吵架。
  只是拌嘴归拌嘴,当他们父亲和叔父提出要元春选秀入宫时,贾珠却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反对之人。
  府中圣眷不比祖父在世之时,如今的国公府已出现了衰颓之照,父辈在官场上无所建树,要想稳固国公府的地位,将女儿送入宫,让女儿在宫中拼个尊位是目前巩固国公府地位最好的办法。
  正因如此,饶是平日里最疼元春的老太太都只是连声叹气、王夫人虽说也心疼女儿,但这种事儿她也插不上嘴,除了在半夜无人之际偷偷抹泪什么也做不了。
  用邢夫人带点儿酸味儿的话说:“况且嫁进宫是何等的荣耀?可是旁人八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
  只是这福气不是谁都想要的,贾珠为了这事儿,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忤逆自己的父亲。
  “元春还小!宫中人心险恶,如今咱们家里不比当年,没法给她撑腰,她一人在宫里孤苦无依,如何使得?!”
  贾政大怒,斥他优柔寡断、目光短浅:“你也知咱们府不比你祖父在世,咱们家若真这么败落了下去,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这可是祖宗从尸山中拼出来的功名,如何能在咱们手上败了?你妹妹聪敏机灵,进宫若能得个尊位咱们家也就成了皇亲,如何不好?”
  “儿子有信心考取公名!这么大个国公府,靠卖女求荣?!难不成父亲就能够向祖宗交代了吗?!”
  贾政当恼羞成怒,当即一巴掌扇了过去:“混账!!你给我去祖宗堂前跪着,看你还敢不敢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
  贾珠什么也没说,独自去祠堂挺拔的跪着,任谁来劝都不管用。
  他试图用这种方式逼家中长辈妥协,将妹妹留在家里。
  毕竟是自己的亲女儿和儿子,这么闹开了贾政心中也是不忍。
  见贾政心生退意,贾赦则不乐意了。再如何金贵不过是个女儿罢了!送个女儿进宫便能稳固家族地位,这样的好事儿如何使不得?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于是,私下里他不住的劝贾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贾政原本动摇的心又坚定了起来。
  贾珠在祠堂跪了三日,水米不粘牙。本是读书人家的贵公子,肩不能提手不能抗,这么一折腾便病倒了,一病就再没起得来。
  元春进宫那日,贾珠坚持拖着病体将妹妹送到了宫门口,应着漫天槐花,兄妹二人含泪道别,谁也没想过,这一别会是天人永隔……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