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衙内冷笑道:“他花钱给我收拾园子,我有什么不乐意的?”
“郎君的意思是……”
“等他新店开张,园子也收拾好了,咱们再从刘衡手里买过来,让他鸡飞蛋打,哭都没地方哭去!”
小厮一愣,“刘衡不是已经把园子转手了吗?”
张衙内胸有成竹,“衙门没开,如何立契?只要契书没签,那园子就还是刘衡的。”到时候他让人去找刘衡转手,刘衡不敢不同意。
小厮回过味,连忙拍马屁:“还是郎君有高招,这样一来,咱们只管等着他顺顺利利开张就好,到时候给他来个大的!”
张衙内哼了一声:“自然不能让他顺顺利利。他不是拿着妇人做文章吗,我偏要揭开他那张假脸!你去办件事……”
小厮听完,暗地里叹了口气,就觉得吧,自家主子可真损,司小东家对上他,只能自求多福了。
小小地同情了一把司南,这家伙就颠颠地当帮凶去了。
元宵灯会,一对对年轻夫妻相伴着在街上欢喜游逛。也有不少未嫁的小娘子,由长辈领着出来玩。
满庭芳恰在最热闹的地段,不少客人被拉进园中。员工们从晌午一直忙到暮色四合,谁都不嫌累。
前脚刚有一对母女进了店,后面就来了一位年轻妇人。
妇人在门前观望了片刻,对身旁的男人说:“夫君,是新开的火锅店,咱们进去尝尝吧!”
男人点点头,扶着她往里走。
于三娘迎上去,恭恭敬敬地解释:“小店只为娘子服务,还请郎君留步。”
妇人做出一副讶异的模样,“不必如此严苛吧?夫君是同我一起来的,哪里有把夫君拦在外面,我一个人进去的道理?我们又不是掏不起两人份的钱。”
于三娘言语更加和软:“娘子与郎君伉俪情深,实在令人感动,只是店中还有其他娘子,实在不方便让郎君进去。二位贵人若是不想分开,可去玉堂巷总店,店中有专门为夫妻而设的鸳鸯锅……”
自从燃起灯,有不少小夫妻来来往往,这不是于三娘第一次碰见这种情况,应对的话十分熟练。
其余人听了她的解释,都会礼貌地离开,这对夫妻却不是,竟然大庭广众之下纠缠起来。
那妇人声称自己怀有身孕,走不动了,就想进店歇歇。男人也态度强硬,推推搡搡地要进去。
街上不少围观的人,有人带节奏,口口声声同情“孕妇”,说于三娘死板,不近人情。还有几个汉子趁乱围上来,不管不顾地就要往里闯。
司南坐在窗边,暗暗地观察了一会儿便瞧出了问题。
那个妇人声称自己怀有身孕,行动间却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身子,跟男人一起往里闯。那模样,根本不像单纯进店吃饭的。
还有旁边搭腔的几个,明显是在挑事。
司南从楼上下来,三下两下就把闹事的人推开了。
男人叫嚣:“开门做生意,不就是让人进的吗?怎么就你家横成这样,还打上人了?”
司南转了转手腕,微笑道:“打你哪儿了?旁边就是医馆,咱们去验验伤。若我真打了,照价赔偿。还有这位‘有身孕’的娘子,一并查查吧,千万别动了胎气。当然,若这身孕是假,少不得告你一个污蔑之罪。”
妇人一怔,“还有这罪?”
司南挑眉,“你受人指使的时候没问明白吗?”
“你胡说,没人跟我提……”妇人下意识道。
司南笑,“你果真是受人指使的?”
妇人才反应过来被司南诈了。
于三娘上前,作势要去摸她的肚子,妇人猛地一闪身,里面的棉垫歪了。
围观众人看出苗头,冲她指指点点。
“原来是过来闹事的!”
“一准儿是眼红司小东家的买卖。”
“小东家,报官吧,咱们给您做个见证。”
妇人一听,哪里还敢留?
连忙推开众人,灰溜溜地走了。
小郭要去追,司南拦住了。
不用他做什么,有人担着。
唐玄骑在马上,隔着重重人潮,冲他投来安心的眼神。
司南扬起眉眼,这个人啊,总是来得这么及时。
瞧见唐玄身旁的青帐马车,司南笑笑,扬声道:“请诸位作个见证,本店只接待娘子,十三岁以上的郎君小子一律不许入内,哪怕官家来了都不好使。”
刚从马车上下来的赵祯:……
“玄儿啊,司小娃的话你可听到了?”
唐玄点头,“听到了。”
赵祯没好气,“听到了你还拉我过来!”
唐玄毫无愧疚之心,“官家过来,自有官家的用处。”
赵祯扭头就走,“你讨好媳妇,别拉老子下水。”
唐玄拦住他,破天荒地叫了声“义父”,一看就不安好心。
赵祯:……
嫁出去的小子泼出去的水。
不要了!
第120章 帅到了 你若心软,便由我来做。
官家是来给司南撑腰的。
不, 确切说,官家是被唐玄骗来给司南撑腰的。
这个国家被男人统治太久了,突然出现一个地方只许女子入内, 男人被拦在外面, 势必有人闹事。
就算张衙内不使坏, 今天这一出早晚都会上演。所以,唐玄提前找来官家,帮司南造势。
官家骄傲着呢,怎么肯乖乖被两个臭小子利用?当即就要走。
然而,唐玄那句“义父”一出口, 他怎么都走不成了。他千盼万盼才盼来这么一句, 怎么都不舍得让唐玄失望。
也不肯轻易让唐玄得逞。
正想着怎么讨些好处,另一个小机灵鬼就迎上来了。
唐玄顺势把官家一带, 就像俩人要进店似的。
司南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郡王大人请留步, 本店只为娘子开放, 郎君不可入内。”
唐玄配合道:“不是我要进, 是官家。”
司南一本正经, “官家亦是男子, 不可。”
俩人说话的时候, 并没有避着人, 反而故意提高嗓门,让周围的人听到。
围观百姓议论纷纷——
“司小东家未免太过大胆, 官家都敢拦!”
“我倒觉得小东家说得没错, 官家也是男子,自然不能进。”
“话是这么说,官家都走到门口, 他还真能拦着?就不怕官家降罪,砸了他的店?”
众人表面恭敬,实则都在等着看热闹。当然,也有替司南着想的,悄悄地劝他。
赵祯抄着手,绷着脸,在心里骂两个臭小子拿自己当砖,乍一看真像生气了似的。
司南执起手,深深一揖,“小子给官家赔罪了,不若让郡王带您去总店,小子让人给您备一桌好的,可好?”
赵祯哼道:“谁借你的胆子,连我都敢拒之门外?”
“回官家,是您借小子的胆。”司南咧着嘴笑笑,恭敬道,“小子知道,您是位仁德的君主,从来都把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不会因为小小的过错苛责臣民。国有国法,店有店规,若小子今日为您破了例,明日来个王爷、来位大人,小子便不好拦了。官家,您一定会理解小子的苦心,对不对?”
对你个头!
赵祯暗暗地骂了一句,面上却露出笑意,仁爱又宽厚,“好一个‘国有国法,店有店规’。既如此,我便不进了。”
唐玄绷着脸,努力演戏,“官家岂是寻常之人?这店规还能拦住您不成?”
官家摆摆手,一本正经道:“我与诸位郎君同为男子,有何特别之处?不过是姓名之中占了个‘赵’字罢了。”
司南做出激动的神色,扬声道:“官家仁爱,小子铭感五内!官家不愧为千古仁君第一人,是大宋之福,是百姓之福啊!”
这话说得情真义切,极具感染力。人群中有不少外地来的举子,当即被调动起来,操着各地乡音说着赞颂之词。
赵祯笑眯眯地朝着人群点了点头,被唐玄扶着上了马车,朝着玉堂巷去了。
做戏做全套,这顿火锅还得真吃不可了。
百姓们目送官家的马车拐出长街,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司小东家说得没错,官家真是个好官家!
司小东家也真牛逼,连官家都敢拦!
司南扬声道:“此地能为娘子们提供休憩之所,得利的并非旁人,而是诸位的母亲、妻子、女儿,不管是为了孝道还是因着礼法,都该遵守。”
众人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
就算先前有些不满的,此时也不由点头称是。
一时间,原本没打算吃火锅的妇人们,都忍不住丢下夫君,三五成群地进了店。
郎君们留在门外,一脸无奈。
大伙一合计,得了,咱们也去吃火锅吧,进不了满庭芳,还有总店,还有加盟店。热腾腾的锅子一吃,元宵节算是没白过!
司南在众人面前风光了一回,转身就灰溜溜地去了总店。
向官家赔礼道歉去了。
玉堂巷总店,雅间。
赵祯睨着司南,似笑非笑,“胆子越来越大了,连我都敢算计。”
司南腆着脸装无辜,“误会,真是误会。郡王说官家爱吃贻贝,今日又是元宵灯会,小子在总店这边准备好了海鲜锅,想请官家尝尝鲜。没承想郡王会错了意,把您带到分店去了……”
赵祯呵呵一笑:“接着编。”
司南吐吐舌头,一步步挪到唐玄身后,扶着他的肩,只露出半个脑袋,可怜兮兮地瞧着赵祯。
赵祯……可耻地被萌到了。
他此生儿女缘稀薄,最疼的就是这般聪明又懂得服软的小孩子。单论模样性情,司南比唐玄更能博得他的喜爱。
“不是说准备了海鲜锅嘛,还不端上来!”话虽说得凶,眼中的暖意却藏不住。
司南顿时咧开嘴,笑嘻嘻道:“这就去,马上来,小子亲自给您配菜,不让旁人碰一下。”
赵祯笑骂一句,终究没绷住。
唐玄不如司南爱说,他对赵祯的孺慕之情只体现在行动上。不等随侍的宫人动手,他便不声不响地安排好了一切。
看着眼前的方巾小料、杯盘碗碟,赵祯只觉窝心。他虽没亲生儿子,却得了如同亲子般的唐玄,知足了。
海鲜锅上桌,司南和唐玄一左一右,一个挑鱼刺,一个剥虾壳,那叫一个乖巧孝顺。
赵祯不知不觉就吃多了。
司南在小炉子上煮了碗豆浆,拿黑陶茶碗盛了,热热地送到他跟前。
赵祯尝了一口,不由感叹:“今年寒气重,虽已立春,依旧雨雪不止,若那些孤儿老弱都能喝上这样一碗热豆浆,我便心安了。”
“臣明日便去准备。”唐玄道。
赵祯笑问:“你打算怎么做?”
唐玄看向司南。
司南默默地从屁股下面抽出一叠纸,递到官家面前。
那是一份计划书,关于组建“外卖社”的,特别之处在于人员要求,妇人与孩童优先,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时候司南也不忘拍马屁,“小子记得,去岁洪灾,官家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子也想到一句,‘授人以渔不如建个鱼塘’,同郡王一合计,便想到了这个法子。”
赵祯看着他,缓缓地应了声:“好。”
这一刻,他突然不再纠结司南不肯做官了。虽然他没有担着一官半职,却处处为百姓着想。
而且,为的是那些弱势的百姓。
好心总是有好报的,司南在这里跟官家商量着如何帮助百姓,百姓们同时也在为火锅店造势。
有人把司南在满庭芳门口拦住官家的事写成戏文、编成段子,在瓦子里演绎,酒楼食肆传唱。学士举子们作诗词、写文章,夸司南,赞官家,一时间传为美谈。
官家得了名声,司南有了体面,这件事被录在邸报上,送往各府州县。
满庭芳火了。
尤其在女子之中掀起一波涟漪,各地纷纷效仿,辟出一些只接待女子的酒楼茶馆,生意意外的好。
满庭芳更是红火,甚至有西、南二京的贵妇人随着子侄辈来到汴京,就是为了到满庭芳瞅一瞅,转一转。
皇后曾待过的那间暖阁,成了妇人们的打卡圣地——皇后是被高滔滔请来的。
听说了司南的那个“鱼塘”计划,皇后对他更为满意,乐得给他这个脸。
不得不说,自打皇后来了一遭,满庭芳的地位顿时不一样了。在此之前,不少人因着这里曾经是歌伎馆心存偏见,这时候,再也没人敢说三道四了。
皇后都来了,谁还敢说这地方不好?
那些原本不屑一顾的官夫人,纷纷放下架子,来了一遭。而且,专点皇后待过的“凤仪阁”。
难能可贵的是,满庭芳招待的不仅有贵妇人,更多的是平民女子,只需花上二十文,点一份小火锅,就能在园子里游上大半晌。
一位村妇壮着胆子进了一次,回去就嚷嚷开了:“里面好看得不得了,火锅也忒好吃了!吃饱了喊上一声‘服务员’,就有穿着‘制服’的小闺女小伙子过来送豆浆,热乎乎的,美滴很!”
来得人更多了。
司南赚得盆满钵满。
张衙内气歪了鼻子,“不用等了,去找刘衡,把园子买下来,我看姓司的还如何嘚瑟!”
小厮颠颠地去了。
夜深了,司南正要插门,就见刘衡急匆匆拐进巷子。
司南怔了怔,迎了出去,“世叔怎么这时候过来了?可是找刘婶子?”
131/156 首页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