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谨言皱眉,“她并未参加, 并不代表没有危险。”
司马毅这下有些说不出话, 张皇后肚子里的孩子,若是可以他不想那孩子顺利出生,不是因为他不喜,而是他知道以那样的身份出生, 日后只会比寻常皇子过得还不如。但好歹是他的亲生骨肉, 所以他一直是放之认之,如果能生下来也是那孩子的命。
一连失去两个孩子的司马毅此时却做不到忽视那个还未出生的孩子, 他当下便叫来宫人去查看张皇后的情况。
等待的过程,司马毅显得有些心烦意乱,郭婵见状并未继续提起其他话题,而是一起等待宫人前去查看的结果。
行刺之事发生后竟然无一人想起张皇后,可知她如今在宫中地位何等低下。
有宫女上了茶和点心,郭婵将点心递到陆谨言面前,“你快吃一些。”
陆谨言不忍拂了郭婵的心意,虽然不饿,还是拿过一块咬了一小口。
香甜可口,的确不错。
“你也吃一些。”陆谨言知道郭婵自从刺客行刺之后便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
“嗯。”
一盏茶功夫后,司马毅派去的人回来复命,张皇后连同她腹中的骨肉都安然无恙。
三人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如果再出现意外,后果不敢想象。
司马毅当即下旨派御林军保护张皇后的安全。
陆谨言叹道:“还好皇后娘娘幸运的避开了今日的千秋宴。”
司马毅虽未开口,但他的神色说明他与陆谨言是同样的感受。
看着司马毅如释重负的模样,郭婵不禁想,张皇后的安然无恙真的只是幸运这么简单吗?
如果幕后之人的目的是司马毅的子嗣,那么理应不该当过张皇后不是吗?毕竟如今的张皇后备受冷落,更好动手不是,如果她是幕后之人,一定会选择一石三鸟。
虽然这么想,但郭婵并不打算此时提出自己的想法,毕竟毫无证据。
司马毅庆幸之余,并未忘记查找真凶,他询问郭婵的看法。他自登基以来,虽一直有抵抗势力,但一切都在掌控中,从未有过像今日这样的事发生,如今看来,似乎有人很不希望他继续坐在这个位置。
郭婵看着他,目光中带着犹豫,将军府的傅先生,她从未告诉过司马毅,因为傅先生的身份不过是她的猜测,而且只要凌齐一口咬定那个傅先生就是寻常的幕僚,她最终也拿他无法。
“你还有不敢说的事?”司马毅与郭婵自小一同长大,对她的情绪感知十分熟悉,当下便看出她心底的犹豫。
思虑再三,郭婵决定引蛇出洞。
“我只是在考虑一事。”郭婵说着不经意的看了陆谨言一眼,继续道:“今日出现刺客,这说明宫中防卫显然出现问题,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守卫皇宫的安全。或许,凌齐不应在他的府上闲着了,凌齐能力出众,又得表哥你的信任,让他守卫皇宫的安全,最好不过。”
司马毅的确信任将军府,现下的情况召回凌齐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话说得在理。”司马毅正要同意,不想郭婵又道:“不过让凌老将军才过世不久,亲人去世的伤痛,凌齐难免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我建议令林靖和凌齐一同担此重任,这样双管齐下,必定能万无一失。”
听见这话,司马毅不由看了郭婵一眼,而郭婵则是坦然的面对他的目光。
“既然如此,便按你说的办。旨意,你替我拟过之后便发出去罢。”
司马毅以为郭婵还在暗中记着凌齐从前让她和陆谨言吃的苦头,所以故意要让林靖牵制着凌齐。
这点心思,司马毅还是愿意成全她的。
郭婵的确想让林靖牵制凌齐,但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压制凌齐。
今日之事虽不知与将军府有没有干系,但那位傅先生,郭婵不敢小瞧。尤其是在不知对方目的的情况下,难保他们不会趁着如今的局面插上一脚。只是可惜如今凌齐借着丁忧的名头,日日窝在将军府不露面,实在难以抓住他的马脚。不如将他放在眼皮底下,总会有所发现。
本来陆谨言听到郭婵的建议还有些不理解,但想了想便明白了她的用意,引蛇出洞,主动引将军府的人露出破绽。
-
翌日,霍如风很快查到昨日行刺司马毅的刺客身份。
那名行刺司马毅的宫女原是江州总督的女儿,十四年前,江州总督因贪污受贿被斩首示众,他的族人也因此被流放苦寒之地。不知为何三年前皇宫大选宫女时,她进了乐舞坊,一待便是三年,周遭的人都未曾看出她有任何异常。
至于行刺萧妃的那位宫女,也是与她同一时期进的乐舞坊。
二人看来是潜伏多年,等得便是昨日的一个机会。
彼时,郭蝉也在御书房,她听了霍如风的话,道:“按理这位前江州总督的女儿应该在苦寒之地才对,是谁将她给救了又将人带到了京城?以我与那名宫女交手的情况来看,她们应该是受过专门的训练。”
霍如风道:“暂且还未查到。时隔十四年,想查到是谁救了人恐怕很难。”
说完,霍如风看了眼一直未曾开口的司马毅。
郭蝉也察觉到司马毅似乎从刚才便很沉默。
司马毅不开口,郭蝉只得道:“霍统领,昨日可查到有任何世家出现异动?”
霍如风道:“回郡主,昨日封锁皇宫后,臣命令属下一一核查昨日入宫的大臣与家眷,并未发现异常。”
话落,司马毅这时突然道:“这段时日,皇宫四周的布防你多留心。没什么事,霍如风你先下去吧。”
霍如风一怔,应了声是,然后退出了御书房。
郭蝉不解,还有许多事未安排,司马毅却突然让霍如风退下。
“表哥,我认为昨日的事涉及储位之争,而涉及到皇储,无外乎两种可能。一,后宫争宠,子嗣一事向来是后宫必争之地,尤其是如今皇嗣并不多的情况下,谁能诞下皇长子意义深远。二,当年表哥继位时,无论是魏王、庆王,皆有不臣之心,这几年他们在封地休养生息,难免不会再生出异心。”
听到魏王和庆王,司马毅不禁想起了当年继位时的情形。
他临危受命,在他的父皇弥留之际被立为皇太子,然而他的几位兄长没有一个赞同。无外乎因为他年纪轻,母家不强势。
但当时在长公主、张家等几位拥护父皇的老臣的帮助下,他成功的守住皇位,也因此失去了两位兄长。如今剩下的只有魏王和庆王,他不忍赶尽杀绝,赐了封地让他们离京。
藩王无诏不得回京。
这一去,便是三年。
郭蝉抿了抿唇,还有一种可能她没有提。
藩王无诏不得回京,但这却不包括汝阳王司马贺。
司马贺自继汝阳王之位后,从未回京,今年还是他第一次回京。且不说他回京到底有何目的,之前他救下凌齐的事,郭蝉总觉得汝阳王府与将军府有着某种联系,将军府出现的“傅先生”也让她有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汝阳王多年来招兵买马,储藏的战力不可小觑,若是汝阳王真的想插上一脚,不是不可能。而且一旦司马毅无嗣,从旁支挑选皇储,魏王与庆王当年与司马懿结下仇怨,几乎不可能从他们两支挑选。
汝阳王便成了最佳选择。
这也是昨日深夜回府后,她与陆谨言探讨出的结果。
正当郭蝉深思时,司马毅忽然道:“你陪我去看看萧妃最后一面吧。”
郭蝉愣了愣,应了下来。
不知是否是错觉,郭蝉觉得一路走过碰上的宫女太监一个个寒若惊蝉。
大抵是宫中一连出了几条命案,人人自危。
刚进萧妃的凝香宫,一大一小的棺材放在正殿中央,有法师正在诵经祈福,按照规矩诵经七日便会下葬。
因为司马毅的皇陵还未修建好,萧妃、小太子还有景秀都会暂时下葬在先皇的皇陵附近,日后待司马毅的皇陵修建成后再迁走。
“打开棺木。”
太监们听到这话有片刻的怔忡,但见司马毅面色如霜,匆忙上前轻轻打开棺木。
宫中保存尸身有特别的方法,因此萧妃看上去面色平祥,脸色甚至比平时还要红润,原本鼓起来的小腹已经变得平坦。
司马毅看着萧妃的尸体,一言不发。他算不得多喜爱这个女子,但他却知道这个女子的温柔妩媚。
见状,郭蝉默默的走到另外一边。
那是小太子。
这一看,郭蝉震惊不已。
小太子是因为在胎中待得太久而窒息,为何脸上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青斑?可当时她看过小太子,脸上并无这些青斑。
郭蝉趁人不注意拉开了小太子的衣衫,发现小太子的身上也是同样的青斑,布满全身。
这下,郭蝉疑惑了。
郭蝉让司马毅也来查看,他见了同样震惊不已,于是司马毅唤来替萧妃和小太子整理遗容的宫女。
司马毅认得此人,正是萧妃的贴身宫女,他指着棺材道:“你来看看,小太子入棺之前可有这些青斑?”
那宫女露出疑惑的神情,上前查看。
“咦.......”
宫女仔细查看后,道:“回皇上,奴婢先前并未发现小太子身上有这些青斑。”
郭蝉道:“可有人动过棺木?”
这宫女闻言却突然落下泪,“自从娘娘和太子殿下去世,奴婢一直守着主子们,并未有人靠近,奴婢不知太子殿下身上为何出现了这些青斑。娘娘一直希望能够为皇上您诞下孩儿,不曾想......不曾想......竟是今日这般结果。皇上,您可一定要给娘娘做主啊!”
郭蝉意识到或许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提议宣太医检查。
司马毅想了想同意了。
第117章
为了准确, 司马毅一连宣了太医院三个太医,其中便有一直负责萧妃的太医何太医,还有一位是为萧妃接生的那位王太医。
三名太医到了凝香宫, 明白司马毅的吩咐后默不作声的开始对小太子的尸身进行检查。
王太医一直对小太子的死存疑, 因此他检查的最为仔细, 相反作为一直负责萧妃养胎的何太医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凝香宫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太后很快得了消息,派赵来仪前来问问情况。
赵来仪到凝香宫的时候, 一眼便看见坐在司马毅身旁的郭蝉。因为宫中出了这样的事,郭蝉也放弃了平日钟爱的艳丽衣裙,而是选择了一件月白色的长裙。清冷孤傲的神情,不知为何,赵来仪看得一时有些恍惚, 竟觉得和陆谨言有些相似。
郭蝉很快察觉到落在她身上的视线,等到她抬头时, 只看到赵来仪忧心忡忡的朝司马毅走去。
后宫格局的变化,郭蝉有所耳闻。
赵来仪一礼后,道:“臣妾见过皇上。太后娘娘听闻您找太医检查太子殿下的尸身,心中担心于是特意命臣妾前来问问可是出了何事?”
司马毅抬了抬手, 淡淡道:“劳母后操心了。你且看看, 今日你来的正好,如今你主持宫中大小事务,此事你也应知晓。”
赵来仪虽疑惑,还是安静的退到司马毅身后等待。
这一退正好站到郭蝉身边。
“郡主。”
“昭仪娘娘。”
二人寒暄点头, 赵来仪明显的感觉到郭蝉对她的疏离。从前郭蝉对她也不热情, 却不会像如今这般拒人千里。
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赵来仪这样想到。
不过没等她多想,便听到王太医想要检查萧妃生前所服用的安胎药。
宫女去拿药的时间, 没有人发现一旁的何太医神色慌张。
很快有人将药包拿来,正是萧妃贴身伺候的宫女,“王大人,这是我家娘娘平日服用的安胎药以及安神宁气的汤药。”
王太医和另外一个太医分别打开药包,他闻了闻,然后用手分拣其中的药材,一边道:“怎么,你家娘娘时常感到心神不宁吗?”
“回王大人,是的,自我家娘娘怀孕后,夜里多有不安稳,何太医看过之后说这是正常现象,因此开了些宁神的汤药。”
话落,王太医只是点了点头,然后看了站在身后的何太医一眼,便又继续查看药材。
郭婵的目光一直落在三个太医身上,见王太医看了何太医一眼后,她也注意到何太医。
忽然郭婵出声道:“何太医,你为何不查看药材呢?”
何太医没想到郭婵会同他说话,吓了一跳,郭婵笑道:“哎呀,怎么好像吓到了何太医。我难道很可怕吗?”
何太医稳了稳心神,“回郡主,是臣一时失神,还望郡主见谅。臣之所以不去查看药材,是因为那些药材出自臣之手,臣一清二楚。”
郭婵不经意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那希望这些药材没事才好,否则何太医只怕会人头不保。”
何太医扯了扯嘴角,看了眼不发一言的司马毅,只好道:“这些都是寻常的安胎药和宁神汤,何来的问题,郡主说笑了。”
郭婵也不纠缠,淡淡道:“没问题便好。”
过了一会儿,何太医打算与那王太医二人商量情况,不想却发现这二人竟然装作不经意的避开了他独自探讨。
这样的情况,他感到大为不妙。再看桌上摆放着的药材,顿时感到心惊胆战。
王太医与另一名太医商量半晌后,决定由王太医来禀告结果,于是王太医走几步上前,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太子殿下之所以夭折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难产在胎中太久,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萧妃娘娘在怀孕时所用的药材有误。”
“有误”是王太医斟酌后的用词。
司马毅皱了皱眉,“有误?难道萧妃怀孕时一直心神不宁,睡眠不稳便跟此有关?”
萧妃心神不宁的情况,司马毅是一直知道的,但是召了太医瞧过都道是正常反应,因此他也没有在意。
王太医道:“回皇上,臣等发现萧妃娘娘的安胎药与太医院存根的药方不同,萧妃娘娘的安胎药里多了两味药,杏仁和马齿苋。这两味药长期服用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心肺不全,极损胎气,这也是为何娘娘会心神不宁的原因。而太子殿下身上的青斑正是由于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而产生的。”
85/105 首页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