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莫名其妙,说:“因为这是事实。”
“江州有一座远山,远山上有一座灵应寺。周家人很爱上灵应寺求佛,他们觉得灵应寺很灵的,每年都要去几回、捐功德,还要用素斋,一次住好几天,于是就有许多我不被约束的时间——他们会碍于面子带我去,但不会带我娘去。灵应寺底下,也有一座小破庙,里面没什么人,因为太破了。但也有个池子,投进铜钱就能积攒福气。我就……”周逊说到这个时,脸颊有些微红,似乎是觉得很不好意思,“每次去都会攒一些铜钱丢进去,然后许愿,希望我能离开周家。其实灵应寺里也有个池子,据说更灵,但我不去灵应寺。因为周家每个月捐很多功德,但我没有钱。菩萨或许会更记得他们一些。”
他吐了吐舌头,似乎觉得自己当时有些好笑:“灵应寺是属于周家的,灵应寺里的神像、里的佛也是属于周家的。只有这个小庙里的神,才是属于我的。”
皇帝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
“后来到了京城里,京城里还有白云寺,周家于是又换成了白云寺。然后我来这里时,发现这里也有这样一座很少有人来的小庙,于是我就改在了这里。庙里也有池子,我被赶出周家,一分一文都要省着用。王爷让我用他的钱,但我终究觉得他是周采的朋友,我凡事,尽量都靠了自己,就是用餐,也很少在王府里吃。考试前一天下午,我来这里,带着三个铜子,想投进去,路上却摔了一跤,铜子一个都不见了。”
那夜他回去,挑灯读书。窗外下着雨,王爷满身雨水,醉醺醺地从外面进来。
他掐住他的喉咙,叫他“阿采”。
“我那时想,可能我没有这个福气。小时候有人来周府算命,算命的说我注定亲缘寡淡、一生福薄,看来菩萨也知道。连我的钱都不收了。不过后来……”他抱住皇帝的脖颈,对他道,“你就来了。”
他们静静地靠了一会儿,皇帝突然拉着他的手,到池水边对他说:“第一,算命的都是骗钱的,不科学。一准是你没买他符纸他给你瞎哔哔呢。第二,菩萨才不全知全能,他不仅不知道人心底里有多难过,他也不知道我们周逊有多好。第三,”他另一只手挠挠脑袋,“算命的说我虎头虎脑福气多,以后咱们在一起了,福气就是共同财产,我的福气,分一半给你。而且……”
他挠了一把他道:“原来我是几百铜钱买来的呀,就是发货有点慢。还有,你到处拜破庙,万一里面是送子观音怎么办?”
周逊把头埋进他的脖子里哧哧地笑,不说话。过了一会儿他说:“那你说送的是谁的孩子呀。”
皇帝想了想,严肃道:“咱们应该生不了。”
周逊就笑。
皇帝:“唉……等等,你刚才那句,是不是故意在勾我啊?”
“江州那边太远了,所以,我就带你来这里了。我把只属于我的地方送给你了。”周逊说。
皇帝:“……嗯。”
过了一会儿,他说:“我好像没办法把我在魔都那套房和那辆车送你,你……”
他听见了均匀的呼吸声。
周逊靠在他的肩膀上睡着了。
他一直等着他,到天光乍破。天光照亮了身后的寺庙,寺庙透过来的光,也照在周逊的身上,替他打上一层毛茸茸的光。皇帝看着他,突然想到了一句有些矫情的话。
“神明会照亮人,可神明也会看见被祂所照亮的人。”
皇帝这样想着,抓了抓自己的胳膊。
“早晚发明蚊香花露水……”他嘀咕着。
他想了半天,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大胆的想法。他用暗号招来了暗卫,并交代了他们一件事。
第二天一早,周逊醒了。
然后……
“这里为什么会有车?”他靠在皇帝的肩膀上,有些茫然地问着。
他很怀疑自己没睡醒。
“我让人拉了一车铜子过来。”皇帝豪爽道,“让人把这片池子给填了!”
周逊:……
“这下诚意够足了吧!”
第135章 户部侍郎周逊
这个月里, 京城里的波涛,堪称波谲云诡。
先是严府那幅最终沦为笑柄的传家宝,然后, 是周家与严家婚事的最终结局。皇帝以极为强硬的手段压下了一切非议, 并命人彻查了此事,此事最终的结果,也令皇帝满意、也令任何人满意:周采冒名顶替一事坐实, 替他遮掩证据的相关人等一并落马,同时, 皇上也命人出了一则文章,发给天下所有书院, 好好讲述了一番“苛求女子守节”的坏处。严尚书苛求女儿守节, 却反而被奸人所利用,实在是贻笑大方。也因此,他无颜见人, 称病, 在家休养半年。
然后, 是周采悄声无息地被抓进了诏狱里。过去周逊曾经经受过的地方,如今他终于也待了进去。不过很显然,他在诏狱里所得到的可不是周逊那样的待遇, 无论是因他的花言巧语顾左右而言他, 还是因为他毫无血性。除此之外, 是皇上颁布的圣旨, 圣旨里表达了他对于长公主和严小姐之间姐妹情深的强烈感动, 并赐她们金兰契。当然,这一切要等她们回京城后,才能接下。
最后, 则是户部那名才貌出众的新侍郎了。
说来也是巧,原本的户部侍郎今年恰好要告老还乡。这名新来的状元,便接替了他的位置。虽然有旧侍郎的教导,户部众人一开始原本对这名看起来只是品貌出众的青年有着许多怀疑。然而在短短一个月内,这名新来的侍郎便通宵达旦地理清了这三年来的所有旧账坏账。相关人等情节严重的下马抄家,情节轻微的则被恩威并施。很快,众人便心服口服起来。他们都说,皇上定是慧眼识珠,看出了状元在这方面的天赋,才将状元放在这里的。如今皇上也常常来户部视察,两人可以说是非常地君臣相得。
不过他们有所不知的是,当初可是皇帝将六部等的职位放到了周逊眼前,让他自己来选的。
“吏部管人,户部管钱,工部搞工程,翰林院写文章,礼部管教学。”皇帝大手一挥道,“还有个神机营,就是上回带你看的那个山谷里的地方,搞武器研发的。刑部,最近在和吏部一起反贪反腐反错案编法典……说到法典,你看见京城外面立的那十二根柱子了吧?工部管的天工局修的,这个天工局现在不仅管制造、织造,还鼓励民间的手工人上来申请专利,专利有奖呢。”
周逊:“看见了。”
皇帝:“我要把法典刻在柱子上!!”
周逊:……
皇帝:“十二根柱子!!”
皇帝说完,又道:“其实还有个地方,叫光典总局,也是新成立的。”
“光典总局是什么意思?”
皇帝正色道:“光复荣耀,传承经典……咳咳,主要是搞宣传、写檄文、搞些科普话剧、刷刷标语和科普讲座的啦。”
说着,皇帝又挠挠头道:“要不,我带你到各个部门的地盘上去参观一下,你看看你觉得哪里比较适合你?”
周逊点点头。皇帝于是很高兴,道:“正好让你来看看我这一年来的成就!!”
两人坐着马车便到了各部门办公的地方。六部及各个部门办公的地方由禁城所扩建开来,又被称为外禁城,位于皇宫的南面。沿着长道,过一条桥,两侧便是依次排开的各部门。
刚过了小桥,周逊就看见了旁边的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四个大字“饮水思源”。
“这是?”
“我刻的,摆在这里的。”皇帝严肃道,“每个进入外禁城的路口都有一块这样的石碑。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可赛……亦能覆舟。这是每个官员都应当记住的准则,又叫‘饮水’精神。‘饮水’精神不只是工作的精神,还有他们的行为准则,每个月会评比先进‘饮水’个人。哦,我还在每个部门的院子前都立了一块碑,作为每个部门应该谨记的部训。除此之外,还有团训和部门报,每个部门的风格也不太一样,让他们增加一点集体荣誉感。对了,这儿有个地图,给你看看。”
说着,他将地图拿给周逊。
除刑部以外的六部及宗人府等均在长道东面,刑部、大理寺及督察院等则在长道西面。除此之外,还有些周逊看了便觉得眼生的部门,例如光典总局也在其中。他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地图,又抬头看见旁边的布告栏与贴着报刊的木栏。一眼看过去,布告栏的第一栏上密密麻麻贴着……
“表彰表和考核表,你看的这个是每月一换的,上面有月度先进个人。哦,还有因违反规则而被处分的且打码了的个人的名字,比如在办公区抽烟斗、在同事午休期间大声喧哗、在各部门的食堂里插队等不‘饮水’的行为等。当然,这些被批评的人都是打码了名字的,你看……”皇帝俯下身来指给他,“比如这个在办公时间吃螺蛳粉的,我看看,兵部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某位王姓侍郎……”
周逊:……
皇帝:“怎么了?”
周逊:“没什么,我的确没办法认出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位王姓侍郎。”
皇帝“哈哈”一声,又领着周逊去其他地方。吏部门前标语是“唯贤是举,英雄不问出身”,旁边则立着一只抓耗子的猫的雕像。周逊看了一眼,道:“这个是什么意思?”
皇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
旁边则是户部。户部门前立着一尊铜牛,标语是“开源节流”,旁边的小道上立着一枚路牌,上书三字“华尔街”。
然后是礼部,礼部标语为“只用真理说服”,而它的旁边的雕像则是……
一尊的大炮雕像。
周逊:??
他看了一眼皇帝,皇帝嘿嘿一笑。
然后是兵部。兵部面前倒是没有雕像,只有一座碑。碑上刻着龙飞凤舞的几个字“切莫言之不预也”。
周逊:……
宗人府没什么好看的,两人便直接进了工部。工部虽然是在东面,却是在离其他几部的衙门最远的地方。皇帝道:“工部这边经常挺吵的,所以就挪过来了。它的旁边还有个天工局,名义上是归它管的,实际上是搞发明的,然后还有个登记专利的专利局。天工局里面还分几个部门,什么机械与动力工程部门,船舶与海洋工程部门,还有农生院等,正好,他们在最边上,地盘也最大,方便他们平时自己搞自己的。他们的实验田和实验室就在禁城最边上,噪音比较大的就在城外面,军事相关的就一起在山谷里关着。说起农生院,他们如今正在推广的水稻还是白于行托人从西南带回来的。往那边过去,还有管天气预报的钦天监、丹炉房和管健康的太医院,太医院底下是他们新成立的医学院,每个月都会有各州府的医者过来交流培训。钦天监嘛,目前暂时没什么用,也只能干干天气预报的活,然后平时磨磨镜片、改良下望远镜之类的。当然我对他们的待遇也不错,免得他们没事干召唤三体人。至于丹炉房,炼丹不会炼,搞砒霜和毒药倒是一绝,我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扔到了神机营里去发挥才能,另一部分人扔进了缁衣使里去发挥才能,剩下的就搞搞什么酿酒啊、鹅颈烧瓶啊、研究研究元素周期表啊、搞化学反应啊、玩玩果蝇种种豌豆之类的。让他们每个月写篇论文出来,对了。”
他转向周逊道:“你还记得那个赵越的小太监吗?”
周逊愣了一下,道:“谁?”
“就是那个给咱们送……咳咳,酒的。”皇帝的脸上染上了一点薄红,他抓了抓脑袋,“现在他也被我扔进丹炉房里去了,每天在里面做实验,从早到晚,然后记录数据,写论文,年年读博,永远延毕。最近,他的研究课题是生姜洗发水。”
周逊:……
皇帝得意一笑:“年年读博,永远延毕,还有比这更恐怖的生活吗?这就是最大的报复!”
周逊:……
周逊咳了一声,皇帝又带他到西边去。还未到刑部那边,便又有一座建筑。皇帝说:“这儿就是秘书处,平时其他部门的各种行政事宜都归他们管,包括技术支持,统筹每天的送餐、收集意见建议、组织体检和看病等。他们存在的意义是将每个官员照顾得事无巨细……”
“是让官员们更好地工作吗?”周逊心里有些暖洋洋的,“皇上很体恤下属。”
“不,是把官员们养成除了工作什么都不用干的巨婴。”皇帝冷酷道,“并借机找到那些天天吃空饷假称生病的蛀虫。”
周逊:……
刑部督察院那边果然立着十二根石柱,再过去往更远处走就是绛卫卫所了。似乎正有人在刑部接受讯问,皇帝过去问了两句,便高兴地回来道:“好消息,我们又要发财了!”
“……又要发财了?”
皇帝高兴地点点头道:“是啊,现在钱总是不够用,这个倒不是贪官,不过也能抄家。能抄一点是一点。”
周逊:……没有一点意外。
督察院门口的雕像则是一个人,挥舞着斧头,似乎正在砍一棵树。皇帝见周逊看过来,道:“你放心!这个树是樱桃树,不是枣树。”
周逊:“……这树是干什么的?”
“一个砍樱桃树的典故,教会人诚实。”皇帝道,“这个人姓华,叫乔治华盛顿。”
周逊:……我以为他姓乔?
离开此区域后,便是翰林院、国子监等地,国子监附近还多了个理学院,其中的学徒学会算数等基础知识后,便择优进入工部或者神机营里当算数打工人。以及皇帝最后向他重磅推出的机构——光典总局。
光典总局里面很热闹,不仅有抄录书的人,还有排练剧本的人,堪称文艺广场。
113/150 首页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