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晏前生今世心态都算乐观,实在不行,大不了就当特殊一点的纹身了。
四月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府试时间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考府试,然后又要去扬州了,小陆哥哥还会远吗~
小白(歪脑袋大声问):我棒不棒~
谢谢耐心阅读的宝贝们,比心心~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南宋诗人翁卷的诗《乡村四月》。
第17章 有缘扬州来相会
这场府试,苏晏总算有了个熟人可以一起考试了。
小师兄周允文自从上次在崇山县考完县试后便一直留在了这儿,他爹周知县给他在崇山县县衙附近租赁了一个幽静的小院子,周允文便一直在这儿备考。
苏晏这次来崇山县也在那附近租了个院子,师兄弟两个人又开始每日一起读书学习。
周允文听说了季长青谋害苏晏的事儿,大吃一惊,望着苏晏雪白颈子上的小红点皱着眉,小少年一脸正气的脸上苦大仇深,既心疼自己乖巧可爱小师弟居然遭受了这么一番磨难,又义愤填膺这季长青一个读书人,君子德行一点没学到,仁义礼智都喂了狗,干的什么龌龊事情。
“我没事的,别气了。”苏晏弯弯眼睛笑了笑,嘴角浮现出可爱的小梨涡。
苏晏安慰他道:“我现在也挺好的!话说这次我们俩总算能一起考试了!让我们来一决高下吧!嘿嘿嘿!”
周允文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决什么决,小师弟你一定会是府试案首的!”
苏晏???
正常的台词不应该是:“我这次一定不会输给你了!”
看着苏晏露出小白似的呆萌表情,周允文语重心长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师弟,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小师兄,你不对劲。
“这有什么,君子坦荡荡。在举业这方面,我的确不如你。”周允文摊了摊手,一脸无所谓。
他继续说道:“若是小师弟你拿下了双案首,我作为师兄也是面上有光!更何况你是长溪县治下的案首,这对于父亲的年度考绩也是极为有帮助的。”
“所以,小师弟一定要加油拿到案首啊!这些天我会督促你好好学习的!”周允文右手握拳敲在左手掌心,颇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感。
小师兄你变了,怎么整个人都逐渐苏钰化了。苏晏在心里默默吐槽。
府试考场是在崇山县县衙里临时搭建的。
一大早,苏晏和周允文便来到了考场外,周允文就是在这儿考的县试,对此也是轻车熟路了。
崇山县的府试要求考生先交一笔费用,这费用囊括了在考场内的餐食和笔墨纸砚。因此,除了携带一张文书证明自己的身份,其余的东西都不准携带。府试的考前检查也比县试严格了许多,连鞋袜都得脱下来仔细查看,生怕考生偷偷携带了小抄。
府试依旧是三场考试,每场考一天,辰时发卷,酉时收卷,第二日张贴出通过的名单,隔一日后继续考下一场。同县试的流程一样,第一场考经贴,第二场考墨义,第三场才是正场,考查时文、试帖诗、律赋等。
然而比起县试的题目,府试难度上明显提升了不少。不过来参加府试的考生都是各县县试决胜出的佼佼者,不提高难度,怎么拉开差距评判优次。
不过这对于苏晏来说不在话下。
看完了题目,他细细思索一番,蘸墨,提腕,落笔,一气呵成。
这般从容不迫的气度让巡考的崇山县知县不由地暗自点头,在心里称赞一句少年英才。
虽然咸鱼惯性让苏晏每次啃着诘屈聱牙的书本时免不了哭唧唧心疼自己一番,但是不论是老爹苏越布置的功课还是系统红包的触发条件,他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了。
变化是慢慢发生的,就如同水滴石穿,苏晏的学识在一点一滴积累着,不知不觉就达到了他以往未曾想过的高度。
崇山县的考棚比起长溪县扎实了不少,尽管看起来有些年头,但仍然保存得很好,不漏风、不漏雨、灰尘少,也没有奇怪的臭味。不愧是闽州最富庶的首县。
但是考棚内的空间依旧十分狭小,考场提供的餐食也不过是一碗热水和两个硬邦邦的粗面馒头。
苏晏可不想在这儿多待,依旧是早早写完交卷。巡考的衙役看见他起身示意,忙快步走过来将他晾干的试卷小心地放入一个木匣子中,随后便指引他出考场。
这头的动静引得一些考生频频抬头望向苏晏。有的考生看他气度不凡又早早交卷,脸上露出羡慕之色;有的人却看着他身上的锦衣绣袄,眼中闪过一丝嫉妒之色,阴阳怪气地冷哼了几声。
对于这些目光,苏晏都没有在意,他现在只想赶快回去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再吃上冯大厨精心准备的香喷喷大餐。要知道这些年被冯大厨养刁了口味,考场里那可以当做凶器砸人的馒头,他可实在是吃不下。
三场考试结束,苏晏和周允文在崇山县四处逛了逛,欣赏着这明媚春色。
几日后,红榜张贴在了县衙门外,两个高大的官差在门前唱榜。
周允文满面欣喜地祝贺苏晏拿了府试案首,一脸不愧是我小师弟的骄傲模样。
或许是第二次拿到案首了,正式成为了一名童生的苏晏也没有多少激动之色。毕竟,八月之后,他马上就要成为一名秀才了嘛。
倒是放榜时在茶楼里听到一些考生交谈,说是院试去了扬州后,定要去拜拜那鹤山上的文神庙,据说十分灵验。
爬山好啊!他可是许久没有进行过什么休闲娱乐活动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他老早就听说了鹤山的传说,一直想去看看。之前二哥苏钰考府试前特地挑个了苏晏睡懒觉的日子去了鹤山,回来后还得意地跟他描述见闻,气得他两天没理二哥苏钰。
苏晏忙趁机说服小师兄周允文去了扬州以后一起去爬鹤山,拜拜那极其灵验的文神庙,为之后的院试讨个好彩头。
之前的县试、府试都只是预备性考试,通过府试的考生被称作“童生”。只有取得童生身份后,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而院试就是正式科举的门槛。通过院试的佼佼者即可进入所在地的府学、州学、县学成为生员,俗称“秀才”。
八月初拜文神也是许多地方院试考前的习俗。
这段时间扬州鹤山的文神庙香火旺盛。不仅仅是即将参加院试的考生,还有许多家长、女眷们也前来文神庙为家中的考生求个红榜,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苏晏和周允文并未乘坐马车或者轿子,他们徒步来到了位于鹤山山腰处的文神庙。文神庙庙廊绿树环抱,花草簇拥,庙前的院子里种着的几棵参天古柏,挺拔苍翠。杏黄色的庙墙,青灰色的屋脊,沐浴在夏日澄澈的阳光中,显得越发古朴肃穆。
走进文神庙,跨过门槛,一座巨大的文昌帝君坐像便出现在眼前。坐像目光慈祥,微笑着看着前来祭拜的信徒。坐像的两侧还有两个服侍童子的塑像,一个拿着书本,一个拿着墨笔,似是在聆听文昌帝君的谆谆教诲。
两人老老实实地对着文神庙里文昌帝君的坐像磕了磕头,许下了院试一切顺利的心愿,上了香,又捐了些香火钱。
庙后深沉悠远的钟声传来,似是回应着香客们虔诚的心愿。
两人绕着文神庙四周转了一圈,苏晏听闻鹤山山顶还有一座前朝废弃的旧道观,便想再往上爬,去看看那山顶的景色。
“小师兄,我还想去山顶看看,你还想往上爬吗?”苏晏兴致冲冲地向周允文询问道。
“不了不了,我没力气了,我就在这儿等你罢。”周允文爬到这半山腰的文神庙已经气喘吁吁了,休息了许久才缓过来。他抬起头望了望那还有一大半的鹤山山顶,心下一凛,嗐,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你自个上山的时候注意安全,若是路不好走,便别再往上爬了。”周允文细细叮嘱道。
苏晏听完乖巧地点了点头,跟小师兄约定好就上去看看马上回来,便迈步继续往山顶走去。
鹤山山顶的道观也曾香火旺盛,当初也特地修建了一条较为宽敞的上山路。只是如今来往的人少了,路边的杂草已经是郁郁葱葱,青石板路上也冒出了些许斑驳的青苔。
山间空气清新,人迹罕至。极目远眺,那景色青翠淡绿,树高林深。
苏晏许久没做运动量这么大的活动了,细密的汗珠从额角冒了出来,滴落在他白皙秀美的面庞上。他爬累了就停下来在路边休息一会儿,待恢复了一些力气再继续往上爬。
就这样,约莫爬了一个多钟头,终于到了鹤山山顶。
可真是不容易,苏晏心里默默想到,幸好没有带小白来,不然就小白那肥了一圈的胖身子,他要是抱着小白可不一定能有力气爬到最后。
苏晏在山顶处往下眺望,真真是一览众山小!
扬州城的风貌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尽收眼底。沐河碧水荡漾,更远处的田间阡陌纵横,如同一幅淡彩田园画卷。
苏晏走向了那已经荒废的旧道观。道观里原来供奉着的神像已经被挪走了,仅留下坐像前破旧的方形香炉,里面堆满了厚厚的陈旧香灰。
苏晏环顾了一下四周,正准备绕着旧道观转一圈。
突然发现道观后面似乎有人。
他隐隐看见古树下一个英英玉立的身影。
那似乎是……陆弦之?
作者有话要说: 出现了!陆弦之!
给看到这的读者宝贝们一个么么哒,谢谢大家的支持!
又挂了一个预收嘿嘿嘿,文案如下,感兴趣的话点个收藏叭~
国公府小哥儿陆嘉安上辈子被垃圾话本小说洗脑
一天到晚幻想着富家哥儿和落魄书生的爱情故事
结果悲催地成为渣男秀才的人形提款机
重生的陆嘉安佛了,他吸取教训了,直接看脸它不香嘛?
适婚年龄到了,爹娘哥哥们在众多青年才俊里仔细挑选
陆嘉安咸鱼躺,别选了,就嫁那个京城第一帅的小侯爷
小侯爷沈钰,京城二世祖,吃喝玩乐扛把子,世家教儿反面教材
硬要憋出个优点,就那张俊脸分外能打,眉眼如画秀色可餐
小侯爷加冠后,行事愈加嚣张,三天两头闹得京城不得安宁
急得侯爷夫人天天相看儿媳,企图骗个天真懵懂的嫁进来
没想到真有名门哥儿愿意跳坑,立马张罗着把亲事定了
陆嘉安成亲后,本想继续过富贵闲人的日子,和学渣夫郎一起快乐玩耍
嗯?怎么夫郎突然开始用功上进了!
唉?他夫郎什么时候混到一品大员了!
啧,还是看脸香啊。
成亲之前的沈钰一脸不屑:没有人可以限制老子的自由!
成亲之后的沈钰黏黏糊糊:夫人,夫人,再看我一眼嘛!
猫系小哥儿X俊脸狗侯爷
架空朝代,私设如山
第18章 再遇陆弦之
不知道为何,苏晏只看到了他的背影,却笃定这便是陆弦之,他脑海中条件反射般浮现出几年前那个才情艳艳的少年在皎皎月光下的身影。
嗐,怎么总能单独碰到他?独自面对男神太有压力了,苏晏心里默默吐槽。
他愣了一瞬,脸上浮现出些许犹豫之色,不知道要不要上前去叨扰陆弦之。毕竟都过了这么久,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陆弦之也不知道还记不记得自己。要是不记得了,那就尴尬了。
但苏晏心里又有一股强烈的好奇冒了出来,不知道陆弦之如今又是哪般风华绝代的模样。
他好想看看啊!
光是一个背影,就足够让万千少男少女浮想联翩了。
苏晏有种强烈的直觉,如果今天不打招呼,日后肯定会后悔的!
他突然在这一瞬间拥有了勇气,快走上前说道:“陆兄,没想到今儿在这碰见了你。”
少年的声音清澈温柔,带着点稚气未脱的软糯,还有一丝久别重逢纯粹的欢喜。
陆弦之似乎也没想到,有人恰巧会在这时来山顶,他听到少年清糯的声音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一点惊讶,似乎在辨认苏晏是谁。
真的是陆弦之!
他就知道!苏晏美滋滋,心里有种莫名的小欢喜。
陆弦之的颜值怕是大卫朝学子的天花板了吧,苏晏在心里感慨。
他和小师兄下午的时候上山,此时已近黄昏,晚霞灿烂似漫天琉璃。
陆弦之半倚着树,姿态闲雅,一袭月白色锦袍绣着雅致云纹。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苏晏蓦地想到了诗经《淇奥》里的句子,此时他漂亮的杏眼里全部是陆弦之的身影。
苏晏回过神来,脸上微微发热,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陆兄是否还记得,四年前乞巧节在连理桥附近碰见了一个小孩儿?”
苏晏这次到了扬州以后,和小师兄周允文一起逛了逛才知道,那座桥唤作连理桥,一想到这个名字,他稍稍有些不好意思。
陆弦之漂亮的眉毛轻轻挑起。
“嗯,那个小孩就是我。”苏晏挠了挠头,补充道:“当时还有一只白色的小猫咪,你还记得吗?”他有些忐忑地问,耳垂微微泛红。
苏晏现在有点儿后悔不知道怎么就鬼使神差地来跟陆弦之搭讪了,他应该直接转身下山的。这个时候要是对方回答一句不记得了,那这场面可是尴尬极了。
“小白?”
就在苏晏正后悔纠结的时候,陆弦之清冽的声音传来,比起四年前玉珠落盘般的少年嗓音,他如今的声音更加冷冽,似寒潭深处的潺潺水流。
他想起来了!
不愧是陆弦之。
“嗯,是的。”苏晏点头如捣蒜,“我和我小师兄本来是来拜拜这鹤山的文神庙的,听闻了这山顶上还有个旧道观,我便想来看一眼,小师兄在山腰处的文神庙那等着我。”
苏晏看着陆弦之也不像会率先开口的那个,他便解释道。
陆弦之看着苏晏,眼前的小少年稚气未脱,雪肌玉骨,眉眼如画。约莫是爬山后还未平复下来,两颊飘着一抹红霞,那双大大的杏眼尤其漂亮,琥珀色的瞳仁澄澈清润,和记忆中那个粉雕玉琢的小朋友的脸重合在一起。
12/89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