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童少悬而言,去往省疏殿的路跟回童府的路一样熟悉了。
沈约发现,童少悬从泽州顺利将佘志业带回来之后,卫袭的状态大为不同。
卫袭一扫孙允翻供时的恼火,如今思路变得清晰,手腕更强硬。
她目标非常明确,先斩断澜氏的一只手臂,削弱澜氏的力量。
而这回,卫袭也不打算再温文尔雅地徐徐图之。既然大老远从泽州将佘志业追回来了,她已经交待卫承先秘密审问,谁也不许打扰,免得御史台再借题发挥。
甭管审没审出来她要的东西,这枚棋子卫袭打算物尽其用。
听完卫袭的打算,童少悬和沈约都不免露出一丝忧虑。
卫袭:“爱卿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卫袭说得拐弯抹角,但童少悬和沈约都听明白了,她这是要伪造佘志业的证词。在还未审出有利证词的时候,直接让佘志业“指认”沈家乃是军资大案参与者之一。
即便军资大案的幕后推手的身份沈家肯定也跑不了,而且这些年在背地里犯的事儿累计起来恐怕足以抄三次家,但卫袭这一手“偷龙转凤”还是让童少悬有些出乎意料,咂摸起来又别有一番滋味——
还能这么干?
卫袭并不觉得自己做得有什么不对,而沈约亦想起了唐见微递给她“百密一疏”的户部文书时,说的那句“兵不厌诈”。
童少悬道:“天子要先铲除沈家,首先要对付的便是那沈长空。沈长空我接触的机会不多,但此人能言善辩的名号却是早就有所耳闻,据说他还想重振前朝的清谈之风。”
卫袭冷笑:“清谈,倒是很适合他,凭一张嘴便能蛊惑人心沽名钓誉。沈约,这次清剿沈家,沈长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你有何良策?”
童少悬心道:天子尽管放心大胆捅娄子,我们就是那跟在身后擦屁股的。
沈约说:“陛下英明,一切按照陛下所想进行便可,那沈长空不足为惧,微臣自有办法对付他。”
卫袭安静地看了沈约片刻后,带着柔软之意道:“你也姓沈,如今朕要清剿的是你的宗族。本来此事你应当避嫌……”
“当初我在绥川遇难,同时妻子背上恶名,被迫离开沈家,这一切都是拜我宗族所赐。宗族给予我血肉,而我可以自己选择拥有什么样的魂。此事由我来办最适合不过。我了解沈家的每一个人。”
沈约清明的双眸依旧锐利坚定,每个字都仿佛在她的心头过了无数遍。
“好。”卫袭上前,握住沈约和童少悬的手,“朕有汝等腹心股肱,幸甚至哉。”
.
石如琢回博陵之后博陵气温大降,她的病起起伏伏一直没好明白。
一场秋风扫过,她又病倒了,额头滚烫,睡得昏昏沉沉,病得不知道自己几岁,不知自己身在何方。
朦胧地有几阵意识,似乎回到了夙县,耳边有阿娘在擀面皮包包子的声音,还有弟弟蹿来蹿去玩闹的声响。
她还在想,什么时辰了,是不是该起床帮阿娘出摊了?
石如琢想起身,可是浑身发软,意识也涣散着,根本动不了。
“给我吧,我来帮她擦。”
吕澜心将婢女打来的热水和投好的软巾接过来,让婢女下去。
将石如琢扶起,把她汗湿的衣衫解去,为她擦身,一边擦身一边在她耳边呢喃。
“攻玉?”
石如琢眉心皱起。
“攻玉?”
“……仰光?”
只是擦身多无趣,吕澜心上演她的拿手好戏——学葛寻晴的声音。
迷迷瞪瞪的石如琢果然被骗了。
吕澜心咯咯地笑,用粉嫩的舌尖舔了舔自己的唇内侧,将石如琢换了一身干爽的衣裳,放回了床面上,用指尖勾她的下巴,依旧用模仿葛寻晴的声线道:“想和我接吻吗?”
石如琢紧闭的双眼睫毛,微微颤动了一番:“……”
吕澜心启开她的唇,品尝着。
也只有“葛仰光”吻她的时候,她才这么乖,这么心甘情愿。
石如琢唇内的温度有些高,方才刚喝过药,有些苦。吕澜心感觉她有些喘不过气,便暂时停止了吻。
石如琢半睁着眼,脸上的绯色不知是因为体热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铺了满脸,脆弱又不满足。
吕澜心看着她,用双眼品尝眼前的美景,竟有些不舍得将其打破。
.
泽州曹县。
来自博陵的一封密信由特使直接递交到葛寻晴的手里。
葛寻晴还在想,这是长思给她的信,还是攻玉?还是阿白?
好大的排场啊,居然都有特使了。
将密信一展,葛寻晴差点一屁股坐地上。
“县尊,怎么了?”县尉见她惊诧的模样,也跟着不安起来,“莫不是,你又要被调走?”
葛寻晴脸上浮现出兴奋到诡异的笑容:“是啊……是啊!我要走了!我终于——”喊到一半,想起这封天子秘旨上所写,让她悄悄回博陵不可声张之事,立即闭了嘴。
要回去了,这么多年我终于要回去了!
葛寻晴一晚上都没睡好觉,翻来覆去的仿佛不是睡在热乎乎的炕上,而是睡在滚烫的铁锅上。
心心念念的博陵,我要来了!
第323章
沈家被卷入军资大案, 一夜之间被提审了十多个人。
当时沈长空在洞春拜访一位贤儒,去的时候沈家还好好的,谁能想到等他一回来发现家里空了一大半。
家奴哆哆嗦嗦地说了是沈约带了一群官老爷来拿人, 不由分说全都给拷走了。
沈长空怒不可遏,到博陵最繁华的西市当街击鼓鸣冤!
沈长空一顿爆鼓吸引来近百人围观,痛斥沈氏嫡长女沈约不识好歹, 乃啄母睛之鸮鸟。当年她前妻在她于北线作战时,不守妇道与下人通奸, 被沈家休了,赶出沈家门。如今沈约回到博陵,竟还要为这荡妇复仇!当真是是非不分辜恩负义!
除了辱骂沈约之外,沈长空自然要为沈家伸冤。
沈家十多人被捕的事情,整个博陵府传得沸沸扬扬, 此事必定是得到了天子支持, 不然沈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朝中多少要员都出自沈家,凭借一个犯人单方面的证词,很难这么强硬地拿人。
天子是不敢骂的, 即便沈长空再以刀子嘴闻名,他也只敢在背地里散播对天子的不利言论, 当街辱骂的胆子必然没有。
所以沈长空将辱骂的目标从天子身上, 转到天子身边的能臣, 他的政敌身上。
除了痛斥沈约之外,沈长空更是直指当今大理寺少卿童少悬奴颜媚骨,之所以能步步高升靠的不过是一张嘴阿谀奉承。
更不用说枢密院的酷吏石如琢,手段凶残屈打成招,这三人结党营私沆瀣一气已经不是一两日。
这些奸佞小人君侧之恶岂可留!继续纵容只怕会污染大苍朝堂的风气, 更会损害天子的威名!
沈长空在博陵素有美名,在言官之中更是九鼎大吕,他在西市这么一闹,博陵府中各大肆作台上立即多了许多关于这三人的檄文,一时间无数歪曲的骂名铺天盖地,全都泼在了三人身上。
有辱骂的自然也有为之辩驳的。
童少卿当年舍身保住了东小门,让博陵百姓免遭胡人践踏,此时才过去几年,博陵百姓还全都记在心里呢。
还有西南讨贼,一去就是三年多,家里刚刚出生的女儿都跟着去那苦恶之地,童少卿牺牲多少,大家都有眼睛,全都看着呢。
更不用说镇国大将军了。沈将军常年在外征战,杀胡贼保九州,还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她如何会是君侧之恶?
即便沈长空能影响童少悬和沈约在士人中的名声,百姓们却都在自主自愿地为她俩说话。
但对于一直在暗中行事的枢密院主事石如琢来说,就没那么好运了。
虽然不知道枢密院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惯用酷刑的恶名在外,除了沈长空混淆视听之外,肆作台上针对石如琢的口诛笔伐并没有人为她反驳。
……
大概是躺得太久,最近一轮的烧退之后石如琢浑身难受,便趁着夜色出来走走,醒醒脑子。
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她没人好团圆,就走到西市最大的肆作台前,看看骂她的人都在说些什么。
今夜虽然不宵禁,但因为中秋节是个特殊的节日,西市经营到前半夜就结束了,这会儿已经是后半夜,市集冷冷清清,应该是没有人的。
但月光下,石如琢看到一个人坐在肆作台前用来给人放置纸笔的石台上,身边点着一盏小油灯,正在埋头狂书。
那人写得极快,写完一张便一挪屁股,从石台上下来,狠狠地拍到肆作台上,愤恨不平道:
“满口胡言,你懂个屁。我看你这下如何辩驳!”
童少悬这一下拍得狠了,拍完才感觉到手掌被自己拍红了,疼得发麻。
她甩手的工夫,似乎看见肆作台的角落里的另一篇檄文,也是骂石如琢的。
她将灯拿来,不另外浪费纸张,直接在那檄文的旁边奋笔疾书,如同批阅文书,给出密密麻麻的“指导意见”。
写完之后她将笔横着咬在嘴里,后退一看,对自己行云流水有理有据的反驳和文不加点的暗讽相当满意。
她一回头,看见石如琢就站在她身后,嘴里的笔一松,掉了,在她素净的衣衫上划下一道长长的墨迹。
童少悬:“啊!”
石如琢:“……”
两人对视,史诗级尴尬。
石如琢双臂交叉在前胸:“你在做什么?”
“练字。”
“……”
石如琢走上前,将童少悬手里的油灯拿了过去,看了一圈肆作台上的言语和童少悬的驳论。
“童少卿的笔力进步不少。”石如琢点评。
童少悬没想到会得到她的称赞,正要回应,眼前灯火一晃,油灯回到了她的手中。
“不过,没必要浪费这种时间,你应该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上。旁人如何说我,对我而言不值一提。”
童少悬点了点头,但并非表示赞同:“那你为何来这儿呢?”
一句反问,将石如琢堵了个正着。
童少悬把笔拾起来,坐回了石桌上。
“博陵府这么大,但肆作台上的气氛和夙县的差不多。现在夙县的童府酒楼还开着呢,我三姐的徒弟掌勺,顺顺当当。”她扭头直视石如琢说,“当初若是没有你一腔孤勇,在肆作台上痛斥鹤华楼种种卑劣行径,或许我们家还会惹上更多麻烦,往后的一切更是说不清了。”
石如琢不自在地看向别处:“说这些作甚……”
童少悬不管她看向何处,依旧牢牢地凝视着她:“你为我们家做过的事我永远记得。无论你将来想要走哪条路,背负了什么身份,你石如琢永远是我的挚友。我会为你做挚友应当做的所有事情。”
……
沈长空派人去贴在肆作台上的檄文,贴多少就有人针锋相对地反驳,那文笔犀利,辞采炳炳烺烺,不仅将檄文全部驳得体无完肤滴水不漏,嘲讽之意淋漓尽致。
毕竟这可是出自进士科状头之笔。
论文章,如今朝堂二十到三十岁的人拎出来画个圈,能出童少悬其右者,恐怕一个都数不出来。
走过路过的坊民们每回看到肆作台上的争夺,都将那些檄文当笑话念,再将反驳的文章拿出来一对比,单从文采来看檄文就落了一大截。
甭管事实如何,坊民自然更信文采更好的,也就信了枢密院所惩处的都是恶人,石主事都在为天子办事,惩奸除恶,不该背负骂名。
一时间,这位忍辱负重的石主事还成了民间各种话本子里的主角,以她为原型的虚构故事在博陵府热卖,几乎人手一本。
吕澜心买了一摞回来,当着石如琢的面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
石如琢:“……再读就给我滚出石府。”
.
沈长空气急败坏,这他娘的谁啊,这么能写。再这样下去可不妙。
沈长空在沈家别馆召集了沈家上下可用之人以及大批的家臣、谋士,共同讨论应对之策。
可单是想要找能够对抗那肆作台上驳文章的都找不到人,一个个看过文章之后竟寻不出反驳的角度。即便勉强写出来也是狗屁不通,当真将沈长空气得够呛,把人全部赶走,准备自己操刀动笔。
351/378 首页 上一页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