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多唔了一声答应下来,往二人碗里添着生滚白粥,和米妈一起准备吃早饭。
煮粥用的大米是烟溪镇今年春季的新米,米粒肥厚丰/满,比陈米的硬度大,更有嚼劲。而且新米自带一股稻米特有的清香,用来生滚白粥,颗颗饱满,香滑绵绸。
米多喜欢在白粥里加几滴酱油提鲜,褐色酱油浮在一层晶莹透亮的米油上,沿着米粒之间的缝隙逐渐蔓延开,米多舀了一勺,入口即化。
不愧是烟溪镇的大米,从小到大吃的就是这个味儿,他幸福得眯起眼睛。
烟溪镇曾经是个农业小镇,从上世纪70年代着力发展科技种植,赶上了一大波政策春风,镇上人民致富得很早。
小镇的老老少少不能一直靠着种大米啃老本,新任政府班子去年一上任,就拿出转型方案。
全镇人民都知道烟溪镇要从农业科技重镇转为现代旅游重镇,力争成为全国的产业转型示范基地。
*** ***
烟溪镇交通位置得天独厚,风景优美,位于两省交界之处,距离两座省会城市均不到2小时车程,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政府班子经过几轮激烈的专家讨论,决定依照地形打造一个休闲型的主题乐园,连系起附近方圆200公里内近千万的居民。
而这座主题乐园,将成为小镇向休闲业转型的标杆项目。
“那块征地就在烟梧山下,等建好了之后,从我们家开车去很方便,最多需要十五分钟。听你爸爸说,将来乐园要是放烟花的话,咱们站在三楼阳台上就能看到。“
米妈说着,又往儿子碗里夹了一大块鸡蛋饼。
“不要光喝粥,不顶饿,多吃点蛋饼。等会儿让小蒋开车送你过去。你不就是学景观设计的嘛,多跟着你爸爸工程部那些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好好学习学习。”
米多往嘴里塞着蛋饼,唔唔了几声表示答应。
吃完早饭没来得及休息,米建国的秘书小蒋就来接米多去工地。
烟溪镇处处群山环抱,放眼四望,青山绿水之间,稻田叠嶂。
烟梧山下的一期征地项目就有300公顷,依托烟溪镇的先天条件,即将打造出一座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世外桃源。
“将来人们到我们小镇游览度假,既可以亲近自然,又能体验到领先的游乐设施。”米建国说道,他身后站着几个同样戴着安全帽的人。
视线里出现熟悉的身影,他冲着远处的儿子挥了挥手,“米多,到这儿来。”
米多应声向着米建国跑去,“爸爸,陶叔叔好,各位好。“
小伙儿礼貌地向前辈们鞠躬打着招呼。
“时间都确定了吗?”米建国问道。
“报告米总,确定好了,每周二至五,来这儿跟着陶叔叔实习。周六至周一就去暑期班复习雅思。”米多答道。
“小子,陶工是Q大建筑系的博士,你要抓住机会多多向前辈请教。”米建国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陶远冲米多笑笑,他是工程部的主管,和米建国共事了十余年,也算是看着米多长大的前辈。他架着金边眼镜,一副睿智果断、又和蔼可亲的样子,总能给米多一种可靠的信任感。
“放心米总,我会努力的。”米多拍拍胸脯保证道。
*** ***
湖海大学暑假的留校生很多。三羊市是沿海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大部分住在外省的学生都会选择留下来打暑期工。
晚饭后,乐怀桐回到宿舍里继续写报告,手机铃声响起,看了看来电人,他忍不住弯起嘴角,这个时候给他打电话的通常都是余怀礼。
电话一接通,那边便传来男孩清脆的童音,”哥哥!“
“嗯,怀礼。”乐怀桐应道,眸底深处闪过一丝温柔。
“哥哥,我已经放暑假啦。你什么时候回来陪我玩呐?”余怀礼问道。
虽然已经预料到余怀礼会问这个问题,乐怀桐还是顿了顿,避开弟弟问的这个问题,“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吗?”
“哥哥你回来我就告诉你。”电话那头的小家伙显然掌握了自家哥哥的套路,暗示自己并不进这个圈套。
小家伙,乐怀桐无奈扶额,只得说:“哥哥完成手里的工作就回去。”
“啊......”余怀礼失望地拖长语调。
“怀礼,你怎么又偷拿妈妈的手机?妈妈不是告诉过你,不可以随便打搅哥哥的吗?”
叶芸的声音响起,对话的主角换了一个人,“喂,怀桐吗?”
“妈,吃饭了么?“乐怀桐礼貌地问道。
叶芸语气沉重地说道,“从过年到现在,你半年没回家了。怀礼每天都在说想你,你不要总是等到十月那天才回来,你忘不掉自己有个哥哥,妈妈也忘不掉,但是你要记得你还有个弟弟,你不能......”
“妈......”乐怀桐忍不住脱口而出打断了叶芸,这一声,疲惫、无奈又冷厉。
叶芸愣了愣,她第一次听到乐怀桐用这样的语气跟她说话。
又顿了几秒,乐怀桐像往常每一次那样,无奈地主动地先放低姿态,“妈,今天就这样吧,这么多年了,让我们都歇一歇,哪怕能歇一次也好。”
叶芸紧紧握着手机,仿佛看到了乐怀桐皱着的眉头和疲惫的表情。
一瞬间,这十几年来的痛苦、狠戾、悲恸,涌上心头,她捂着胸口,噤声了。
乐怀桐暗暗叹了口气,换了个话题:“我今天寄了快递回去,给怀礼买的礼物,应该明天能到。”
叶芸听懂儿子的话外之意,顺着台阶回应,“好,收到会给你发信息。”
“嗯,我8月初要去京市参加一个会议,之后我会回家。你们保重身体。”
“好,那先这样吧。”叶芸挂掉电话。
乐怀桐默然垂首而坐,手里的电话又响起来,他以为是叶芸重新打来,接起来问:“怎么?还有事?”
“诶??”米多顿了顿,试探问道:“怀桐哥?”
听清楚来电人,乐怀桐莫名松了一口气,“嗯,我在。”
“唔......你吃晚饭了吗?”米多问道。他看看时间,晚上八点半,没吃晚饭才奇怪,自己怎么问出一个这么牵强的问题。
乐怀桐却顺着话题低声应道,“嗯,吃过了。你这个月去实习还习惯吗?我看到你发给我的照片了,最近都在景观实验室赶项目,没能及时回复你。”
“哥?你还好吗?”米多听出了乐怀桐声音里隐藏的疲惫。
“知道什么叫做超出知识范围吗?”乐怀桐突然问道。
米多摇摇头表示不懂。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乐还桐解释道:“就是一种无力感。”
“最近写论文遇到难处了吗?你可是我们景观的大师兄啊,舍我其谁?”米多心想学霸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作为小菜鸡只能在精神层面给大佬摇旗助威。
乐怀桐轻声说道,“的确有些问题,不过基本都解决了。”
“我也是,一开始实习就是打杂,什么活儿都得去做。现在熟悉清楚流程后,办公室杂务做得少了,今天领导还放心让我参与CAD画图。”
米多知道乐怀桐不说,肯定是把烦事都压在自己心里,他索性就跟乐怀桐念叨起自己实习的事情来分散他的注意力。
“你不是教过我,凡事建立起信心很重要,信心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用一件件事证明的。我觉得任何事都一样。”
米多悄悄地尝试着安慰乐怀桐,“把眼前的一件件小事做好,把困难一点点攻克。未来就不会差到哪儿去。”
“米多。”
乐怀桐突然出声打断他的话,安静了几秒,似乎下定很大的决心,“我明天去找你,如果你方便的话,我想去见你。”
哈??米多惊呆了,又是找他又是想见他?是要来烟溪镇的意思吗?
小伙子的大脑在反应过来时,已经脱口而出:“烟溪镇到三羊市的高铁已通,40分钟就能到。”
“好,我等会儿就上网买票。”乐怀桐的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
米多却早已心潮澎湃,无法按捺住内心不停叫阵的土拨鼠,他没想到自己打了一个电话而已,老天就听到了他的心声吗?
明天他就能见到乐怀桐!
“那你买好票把时间发给我,我明天去高铁站接你。”米多平复了下心情,尽可能不动声色地说道:“我、我也想见你。”
作者有话要说: 米多:明天就能和心上人见面啦!ヽ(ˋ▽ˊ)ノ
☆、想见你(2)
烟溪镇的高铁站于今年七月初通车,小镇青年米多还是第一次去烟溪站。
烟溪站由三层地下车站和路面两层建筑组成,站前广场的南面是出站口和社会车辆暂时停留点。
乐怀桐买了上午八点半的车票,准时抵达烟溪站的时间是九点二十分。
从米多家开车到烟溪站需要十五分钟,当乐怀桐坐上列车给米多发信息说出发时,米多早已来到南广场的出站口。
出于对专业的敏感,小伙子在等待时也不闲着,仔细打量起烟溪站的整体设计。
烟溪站的建筑设计匠心独运:地面的建筑外形采用仿古典园林亭台楼阁的设计,因地制宜,依托烟溪镇天然的山、水和稻田,把现代化的月台和大堂,合理地嵌入了风景里。
远远望去,仿佛一副浑然而成的山水画。
车站顶部是透明的玻璃天幕,以12座圆形巨柱支撑,巧妙地搭成一个大型通透的天井空间,极大地引入了天然光源,也可供往来的人们观赏日出和日落的景致。
而车站的主体和旅客通道则下沉于地面,用分层设计和不同的扶手电梯分隔开人流和车流。
站前广场是一大片开放性的绿地公园,延伸连接着每一片功能分区。
对一个即将转型为以旅游为主业的小镇来说,烟溪高铁站的建成不仅是新任领导的政绩之一,发展意义也很重大。
烟溪站不仅仅是一个小型的高铁站,而是成为连接三省六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从此把烟溪镇拉进了一线发达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
譬如,以往去三羊市单程需要2个半小时车程,现在乘坐高铁把交通时间缩短到了40分钟。
意味着米多可以在家吃过早饭,乘坐高铁去学校,晚上自习到九点,再搭乘最后一班高铁回家。
*** ***
米多看看手表,已经九点十五分。他不知道为什么乐怀桐突然想来烟溪镇,隐隐感觉跟昨天电话里他听到的疲惫感有关。
乐怀桐要准备申请博士,还要应付各种出差和学术会议,压力的确很大,可要说学霸的压力有多大?米多觉得自己是平凡人,想象不出来。
小伙子认真思考了下自己目前的压力,好像除了追男朋友和写论文,就没有别的什么。肯定跟乐怀桐的压力不能比较,也无法比较。
总之,今天是乐怀桐第一次来自己的地盘,米多一定要极尽东道主的礼仪,以最高贵宾的规格来接待。
让乐怀桐开开心心地来,高高兴兴地回。
终于看到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前方,乐怀桐今天穿着一身N家的黑色运动服,背着一个同色系的双肩包,正垂头看着手机,拇指在屏幕上灵活地跳动着。
听到手机的信息提示音响起,米多笑着按了按喇叭,缓缓发动车。
乐怀桐抬头,对上米多的视线,也颔首报以微笑。
等车停稳在他面前,他打开车门,解下双肩包,坐上副驾驶位。
乐怀桐刚坐稳,扣好安全带,米多就从中央扶手的杯架里拿出一杯冰拿铁递给他,“哥,天热,先喝点冰的解渴。”
小伙子熟练地打着方向盘,往市区方向驶去。
乐怀桐打趣道:“看打方向盘的手势倒是挺熟练,我能相信你的车技吗?”
米多嘿嘿一笑,看了看倒后镜,“哥,你放心。我可是老司机,不是老驾照。以往的寒暑假,每天都是我负责接送我妈上下班。”
驶入烟溪镇的市中心,虽然是城市,随处也能见到整片区的稻田,大片的早稻已经成熟。
烟溪镇的早稻播种一般在4月上旬,在4月下旬插秧,7月中旬后则陆陆续续进入了成熟收割期。
放眼望去,一片片金灿灿的麦浪随着阵阵微风延绵起伏。
时不时可见到三两农民驾驶着割谷机器,在田里来回穿梭。也有人家依旧选择传统的人工打谷来收稻。
米多放下车窗,指着不远处的田地讲解:“人工打谷的话,稻谷不易受损,颗粒更加完整。那边的50亩地就是我家的地啦。现在日常生产托管给我堂叔,营销管理方面还是整个家族一起齐心协力。”
乐怀桐望着窗外不禁出神,他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壮观的麦浪,“今年天气好,一定是个丰收年。”
“哥,我的童年全部都藏在这片麦地里了。在这里笑过乐过,哭过喊过,还被野猫追着掉过坑里。”
男人抿唇一笑,目光在兴奋的小伙子脸上流连。
米多不自然摸摸鼻子,“嗯......先带你车游一遍我们烟溪镇,感受一下自然山水好风光,彻底放松心情后,午饭我们去吃镇上的特产米粥火锅。下午再带你去我实习的地方,米米乐园一期的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工地里一天一个样。”
米多一边开车,一边兴致勃勃跟乐怀桐介绍着自己的导游计划。
乐怀桐看了看米多,笑着说:”好,听米大向导的安排。”
米多骄傲地跟乐怀桐介绍起烟溪镇,从光绪年间名不经传的小镇说起,到家家户户如何以种植大米发家,如何走到今天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米镇。
“烟溪大米的产量每年在3000万吨左右,如果把产量换成斤算的话,全国13亿的人口,平均每人可分配45-50斤呢。”
“烟溪镇发展到现在,不能只靠种大米支撑整个经济。我们都支持农业和旅游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旅游能带来更多的客流量,能刺激镇上的经济发展。家家户户都能有事做,有钱赚。”
13/54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