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我的三个室友都不是人(玄幻灵异)——柴万夜

时间:2021-01-31 10:51:39  作者:柴万夜
  “这么想着,我鼓起勇气,低头看了眼手中的书本。”
  果然,它的上面立刻浮现了这么一行字!!
  甚至就在接下来的那个瞬间,继续出现了“果然,它的上面立刻浮现了这么一行字!!”这句话。
  我忍不住移开了目光,这本书让我感觉毛毛的,就好像冬天出门的第一股寒风一样,透入我的骨髓,而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在害怕。
  其实,要给这本书找借口的话,也不是很难。就比如说,这本书是一本会记录它主人的一言一行的神书,而我刚才从abc手中夺走了这本书,自然就成为了它新的主人。
  可是……
  我又一次看向手中的书本,发现它居然在微微颤抖——我是说,我自己的手居然在微微颤抖,连带着书本一起。
  我在害怕,我在害怕一些不那么对劲,不那么正常的东西。
  ……是什么来着?
  我再次低头,看向书上凭空出现的话语,向前翻动了几页。
  更多的内容涌入了我的视野,在这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在发抖。
  我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了。
  因为这根本不是一本“记录言行”的书。
  *
  一个人,一个正常生活的人,从来不会想到去把自己的言行文字化,哪怕他/她是一个注定要出自传的名人,也不会把自己的一切细密繁琐的事迹在脑子里转化为无谓的文字。
  可这本书居然这样做了。
  它把我这辈子都没有在脑袋里具象化的言行举止化为了文字。
  当我看向这本书的时候,自己的脑子里从来没有闪过“鼓起勇气”这样的词汇,只觉得自己是在恐惧中逼迫着自己,朝这本书投去了目光。然而书上立刻浮现出了“我鼓起勇气,低头看了眼手中的书本”这个句子,因为我早有准备,才会立刻明白这本书是在描写我的举动。
  可如果我没有准备,或者说这个句子再模糊一点,正好只有“鼓起勇气”这四个字,我便不会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因为……在我的概念里,我并没有做出什么“鼓起勇气”的这个动作。
  这本书把我一系列的思维和一系列的动作,自主概括为了“鼓起勇气”。
  这就是我在恐慌的原因。
  虽说表面上,这本书类似于一个监控录像,把我的一切行为化为文字,记录在上面。可监控录像只会一比一地给我传递我的行为,而不会像这样……仿佛有自我意识一般的,自主地描述起我从未在自己脑子里想过的行为。
  甚至,还会予以这些思维与行径高度的概括,将其转化为一个简单的词汇。
  人的思维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有个人问我“你现在在想什么”,我肯定很难做出正确的回答,因为一板一眼地说就是“我正在想我该怎么回答你”,真实地说就是“我脑子里想了太多的东西,既然你现在这么问了,我就回答你最重要的那件吧”。
  大脑是万马奔腾的跑马场,而不是单向通行的人行道。
  如果这是一本真实记录我言行举止的书,那么当记录到我思绪的时候,它一定是混乱无章的,因为我脑子里同时在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这本书的描述,根本就不是真实性的,而是……出乎意料的艺术性的。
  它不会真的把我所想的一切记录下来,它只会选择最重要的,或者,把一系列在现实生活中按顺序发展的行为高度概括为某个词汇,写在上面。
  并且,对我来说,当我弯起胳膊的那一刻,我绝对没有想到这个动作是“弯起胳膊”,而只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个自己所想的动作——所以,当我看到自己的这些行为,被转化为精确概括的文字时,总觉得自己身上毛毛的,仿佛在被监视一般。
  长时间的动作,可能在书里被描述为一个简简单单的词汇;短时间的动作,可能在书里花上整整几页的功夫来描写。这种可怕的转变让我突然感觉到了时间的虚幻与本身的未定,周围的一切似乎又重新变得虚假了起来。
  这是我的行为啊?!这是我的动作啊?!怎么会变成文字呢?!
  是谁,是谁在写我?!是谁在用这个不可思议的速度,每分每秒地记录下我的一切?!
  对了,笔迹!
  我突然想起来,就像那些资料一样,这本书也很显然不是印刷体,而是手写体。
  我又一次举起了这本书,凑到自己的眼前——但实际上,即使我发现这个字迹和我之前看到的白纸上的某个字迹一样,也不能让我发现什么。
  毕竟,我又不认识这些字迹的主人。
  这个想法在我看到字迹的那一瞬间被抛之脑后。
  我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看了又看,翻到前一页,又翻到后一页,不断地重复着这个动作,不敢有一丝纰漏——只是因为,我不愿意,也不敢承认眼前的这个事实。
  我还真的……认识这个字迹的主人。
  或者干脆说,天底下没有人比我更熟悉他的字迹。
  ……这些凭空出现的字迹,是我的字迹。
  *
  震惊是一波一波袭来的,如今的我,已经逐渐习惯了这种情绪,即使很震撼,也很快冷静了下来。
  光在这张着嘴巴傻愣着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干点实事。
  这么想着,不去理会后面时不时出现的新的书页,我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也就是这一遍,让我确认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先,这不是一本记录我的言行举止,或者干脆说是自传的。
  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第一人称。
  书的内容以我的视角展开,有着许多第一人称的缺陷——从来不描写自己的脸(因为看不到),不知道别人的心情(因为无法感知)——确实是非常严格地在从我的角度去叙述一切事情。
  但它又确实是一本,而不是一本记录。书中出现的,只有重要的事情和文雅的事情。譬如我在厕所里是如何褪下裤子方便的,这种描写,就不会出现在书本之中。
  这是有选择的记录。
  在我不知道的时候,一直有一个视角,潜伏在我的身体内部。
  其次,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多。当我看到最后一页,它细密地描写我现在的情绪与动作的时候,还以为它会从我婴儿时期开始记录。
  但没有,它的内容从我进入大学的那一天开始……好吧,更准确地说,是从我见到邓齐的那天开始记录。
  并且,选材大多数与我和邓齐有关,故事总是发生在我们两个之间——这些事情在现实里确实是真的,但它总是在我和邓齐之间的事情结束之后就切换“镜头”,进行下一场场景描述。
  我其他的人生,在这个作者眼里,仿佛根本一文不值。
  看到一半时,我已经确认,如果说这本里,“我”是主角的话,那邓齐就是不折不扣的男二。
  最后……虽然现在不断出现的笔迹确实是我自己的,但书本最开始的字迹,却与我的字迹完全不同。
  是我之前在那些资料上看到的字迹。
  它们一共有三种,在前半程轮流出现。当故事进行到“别墅世界”的时候,字迹突然混乱了起来,一会儿是我的字迹,一会儿又是这三个之中的一个字迹,有的时候甚至像个混合体。
  当我离开“别墅世界”,回到真实世界时,字迹清明了起来,变为了我自己的字迹。
  并且,不断地延伸,直到现在。
  我把书本合上,蹲在地上,闭上了眼睛。
  虽然还有很多事情搞不明白,但似乎有一件事情,可以确认了。
  单这一件事情,就让我非常,非常地想要流泪——这也是我把眼睛闭起来的原因。
  这不是悲伤的泪水,这是愤怒的泪花。
  我能感觉到烈火在自己的心里燃烧着。
  平息了许久自己的情绪,我终于睁开了眼睛。那三团肉块不知何时绕到了我的身边,正关切地看着我,仿佛担心我受不住这个打击,当场轻生——虽然我也很想知道,我现在这个灵魂体状态,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死亡。
  它们三个的头颅已经几乎发育完全,勉强拖着个脖子,在我身边向我投来担忧的眼神。
  来得正好。
  我哑着嗓子,第一次这么冷冰冰地朝它们说话了。
  “我是一个活过来的人物吗?”
  它们三个肉眼可见地慌张了起来,完整的头部不再能够掩藏情绪,这份慌张很轻易地被我发现了。
  过了一会儿,它们紧张兮兮地摇了摇头,又轻轻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什么意思啊。
  我本想让它们开口说话,却发现它们的喉咙还没有发育完全,只得放弃了追问。
  我的疑问还有很多,如果我真的是一本里的人物,那我为什么会活过来?所谓的世界意志,就是作者吗?abc他们三人,就是作者吗?如果邓齐也是里的人物,那他为什么会被作者仇视?为什么作者可以和自己笔下的人物活在同一个位面里?为什么我会莫名其妙地被拖入别墅世界?为什么我会有两条记忆?为什么字迹会出现变化?
  为什么,一本书的字迹,到最后,会变成主角自己的字迹?!
  作者去哪里了?!作者是死了吗?!
  我本来只是在无脑咒骂作者,但这一句话,突然让我意识到一个被自己忽视的细节。
  确实……有一种“作者已死”定律。
  当一部作品写完的那一瞬间,当它面向读者公开发表的那一瞬间,为了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更多的,作者便会退居幕后。从那一刻开始,他/她便不再是作品的主人,而作品的阐释权,来到了读者的手中。
  读者的是构成写作的一部分,读者的诞生,应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来换取——这就是“作者已死”的原因。
  我看到了眼前的书本,想到了它或许有个作者,但我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或许不仅仅有作者。
  它还有读者。
  如果文学原理都能按照字面意义发展,那么此刻,掌握大权的就并不是那个“已死”的作者。
  而是读者。
  此刻,连我这个人物都已经开始自由行走了,那么……文学原理成真,又有什么不现实的呢?!
  一时间,我感觉到自己的心脏猛烈地跳动了起来。
  我想开口,但又有些害怕,我在害怕自己的读者不喜欢自己。我突然意识到它们一直在透过我的视角看这个世界,我内心一切胆怯的猥琐的自私的贪婪的凶狠的东西,都被它们听见了。
  它们就好像一个附身在我身上的幽灵,从我的视角俯视一切,分享我的感官,我的情绪,但它们却又不全是我。
  只要它们想,就可以立刻从我的身上割离。
  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状态。
  我与它们未曾谋面,可却已经与它们共享了几乎一切。我的身体,我的视角,我的情绪,我的一切都变为了它们某个时间点的一部分。
  我被它们看透了……
  我握紧了拳头。
  但无论如何,起码此刻,请你们不要割离!!!请你们继续呆在我的身体里,共享我的视角!!!
  请接收我的情绪!!!
  我不知道这是无用功,还是我的无脑想象,但无论如何,如果真的有人附身于我,此时此刻正在观看这个故事的话,我不能让这个机会从我的手中游走。
  它们和作者处于同一个位面,只有依靠它们,我才有机会打败这个该死的,把我创造出来的作者。
  我才能有机会改写,扭转未来,让邓齐起死回生——我这才明白过来,邓齐当时朝我所说的“时间并不是流逝的”“我看到了未来”“在某个维度过去和未来是同一时间发生的”“根本没有时间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些说法都不是抽象的说法,而是他在努力地朝我暗示……这个世界是一本书。
  很有可能,在作者的存稿箱里,我的未来已经被决定得明明白白了。
  而作为一个曾经不可能碰到作者的人,我自然不可能抢走它的笔,改写自己的未来。
  !
  突然意识到自己思考了太多,或许在书本上会占据很大的空间,让刚才那些读者等了许久了,我赶忙拉回自己的思绪。
  如果,如果这是一本第一人称的话……我是不是只要在心里想着,“我朝着读者们说”,书页上就会出现这行字呢?
  我转过身来,朝着那些可能存在着的读者们,尽可能地做出自己最可爱可怜的表情,虽然我知道,放在第一人称里,这张脸蛋无论多么可爱,都不会被描写到书页上。
  我发自内心地恳求道。
  “你们,能帮帮我吗……?”
 
 
第77章 
  *
  我静静地等待了两秒,并没有声音或者影像回应我。
  我静静地站在原地,脸上还挂着刚刚换上的谄媚笑容,一秒都不敢松懈。
  时间仿佛凝滞在这里,只有偶尔传来的骨肉生长声和书本上凭空出现的字迹,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事件还在继续,故事还在继续,一切都没有结束。
  大约过了几分钟,依然没有任何回应。
  我开始清醒一点了。
  我刚才……在期待什么呢?没有读者存在的书本,在这个世界上多得宛如过江之鳖,我怎么敢确定,此时此刻,就真的有人在透过我的视角看故事呢?
  更何况这本书还没有结束,它还在纸张上不断地延伸,没有完成的故事,有读者的概率是会大大下降的。
  而且……哪怕真的有读者,它们又应该如何与我交流呢?
  我自己看书的时候,也经常会与主角产生共鸣,但即使我真的觉得他很真实,也不会发自内心地觉得他是一个活人——讲真,精神正常的人都不会这么想。
  哪怕我在书上看到像我自己刚才表现出来的那段文字一样的表演,我也只会觉得,这是文学手法的一种,这是表现的内容,而不会真的觉得,此时此刻,书里头站着一个在向自己求救的,活着的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