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确唤来了雨,却也把自己的身份暴露得差不多了。
司马懿听着身旁礼官们议论纷纷,不由叹了口气。若是他猜的没错,嬴政此时怀里抱的应该是一条昏迷而现出原形的小青龙才对。
作者有话要说:给下篇文搞了个新封面!(*/ω\*)
第131章
太华池上热气缭绕,只有靠近了仔细看,才能分辨出池水中一抹游走的青色身影。
一袭黑衣的帝王此时便屈尊坐在池边,一语不发,也不让侍从靠近,凝神望着那水中涟漪阵阵,焦黑的鳞片被药浴洗濯后渐渐恢复灵动的晶莹青色,一条长尾舒展开来,在水中上下漂浮着。
多年前,他也是这般亲眼看着这条龙尾钻入云间,在雷鸣电光中穿行,血淋淋的鳞片被绞碎溶于云雨之间。后来……
后来的事情,嬴政并不愿去回忆,明知已过去许久,但每每想起心中都一阵痛楚难安。
若是他能阻止……
但是他不能。
那时,对方说得清清楚楚,这是一个死局,让他安然接受。
他还记得那双温柔的眼睛,决意赴死时依然沉着又坚定。
他们曾相伴同行,他曾雄心壮志要一统华夏,成为千古一帝,这条路注定腥风血雨,一将功成万骨枯。就算是再来一次,他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一边是无法回头,一边是心甘情愿。
而如今,大业已成,他坐在这里,却禁不住思绪恍惚,脑海中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一句“如果”,似乎就能亡羊补牢,就能想出一个破局的万全之策。
可世界上哪有什么真正的“重头再来”?
嬴政走神了片刻,不知何时,水里咕噜噜地冒出气泡,一对犄角贴上了他垂在水边的手背,蹭了蹭。
他骤然惊醒,伸手要去回应,一边低头望去,那小青龙又毫无征兆地甩尾转身坠入深池里,激起一大片水花,溅得到处都是。
他收回手,擦去下巴上的水珠,并没有生气。
……哎,要了老命了。
诸葛亮心想。
他醒过来半天,仍然觉得浑身钝痛无力,昏昏沉沉,回忆起之前的事情,大概也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哪有青龙降雨还会被雷劈中的,真是笑话。要此时司马懿在场,一定会毫不客气地嘲笑他一通。
他暗暗叹了口气,这才慢慢睁开眼睛。
诸葛亮发觉自己泡在水里,被暖洋洋的烟雾包裹着。
明明没使出什么力气,也没消耗法力,身体却很自然地浮了起来,反而等他意识到的时候,又突然一沉,水从头顶涌上来,差点让他喝了几口……泡澡水。
他一挣扎,身后便伸出来一只手,牢牢地托起他的手肘,拉到岸边。
“多谢……”诸葛亮呛了点水,连连咳嗽,抹去眼前的水珠,才看清这只是个水池子。
似乎是个温泉,又充斥着硫磺与各种药材混合的怪味,颜色看起来有些可怕。不过,就算如此最深处也才刚到胸口,离没顶还远着。
他不知道自己在这水里泡了多久,只觉得浑身疏懒,心口暖洋洋的,先前被雨水浇得湿淋淋的,还引来了雷电,直到现在,皮肤上还隐隐残留着麻木的痛感。
他下意识地抱紧了自己的手臂,摸了摸之前被灼烧过的地方。
被池水反复浸泡过,已经褪去了一层死皮,伤口迅速愈合,只剩下一圈浅红色,新生的肌肤略显娇嫩,被男人握住时,不适感便很明显。
诸葛亮不由往回缩了缩,对方一愣,随即松开手。
“已经没事了。”低沉的声音响起。
他把自己藏在水里,只露出半张脸,眨着眼睛往上看去。
嬴政正安静地注视着他,沉沉红眸中流动着他看不懂的情绪。
“抱歉。”诸葛亮微微赧然,决定为自己的窘迫解释一下,“以前我用这招的时候都挺正常的,不知道怎么这次就……”
嬴政抬手打断了他的话。
“朕知道,与天意对着干,是要受天罚的。以后这种事,你就不要再做了。”
……啊?
诸葛亮心说,这不至于。
只不过是求了一场雨……等等,他突然想起,邹衍的确说过,他们所学的阴阳术,只能顺势而为,不可逆转乾坤。
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个副本,用点法力也不碍事的。
倒没想到,这里的一切都如此真实。包括他面前的秦王,好像也不只是系统记录里的一串数据,而是活生生存在的——不,曾经存在过的人。
诸葛亮又悄悄往水下面缩了缩。
“这场大旱……已经这么严重了么?”
嬴政拧了拧眉毛,本该是不悦的表情,却被他很快扭转为一抹淡淡的笑意。
“曾有人预言,秦过二世而亡。”
那也不算,诸葛亮默默纠正,好歹是有第三代继承人的。
看到嬴政眼底的漠然,他试着安慰:“预言这种东西,并不靠谱……”
而嬴政轻描淡写地:“你以前也是这么说的。”
诸葛亮怔住。
片刻,他迟疑道:“陛下是不是认错了——”
“不会。”嬴政制止了他的话,斩钉截铁地,那眼神仿佛在说,我是谁?
他的神情又温和许多,低下头,望着他身上一道道口子的礼袍,不自觉地皱眉,抬手替他抚去脸颊上的水珠。
随后他强硬地转移了话题。
“这场雨两个时辰前已经停下,若是之后各地继续大旱,与此同时,两域中下游却洪涝不止,你认为该如何?”
嬴政突然发问,诸葛亮有些意外:“那就……南水北调?”
“嗯?”
想到时代限制,这当然不靠谱的,他干咳一声,认真答道:”若是不能强行扭转天时,便只有尽力而为,按原来的疏通之策,我认为是可行的,继续增建水渠,疏河道淤泥,引导灾民分散。至于荆襄等地,大旱持续数月已久,理应减免税收五成以上。毕竟天有不测风云,非人力所能阻止,只要粮仓充实,当地官员尽心尽力安抚百姓,便能共患难关。”
他以为自己被随意安排了个祭司的位置,只是纯属凑数,嬴政并没打算把他当做正经的手下官员来看待,要论国家大事,自然会去找他的三公九卿商议,却不想此时不紧不慢,都拿出来问了个遍。
“如今胡地匈奴猖獗,朕已命蒙恬率三十万军收服河南,兼修长城……然,各地人心动荡,对服役情绪不满,若按律严惩……”他说到这里,顿了顿,“你是否会觉得,太苛刻?”
意外归意外,诸葛亮对这些问题并非没有准备,很快理清思绪,一一作答。
秦国能从他国眼中的蛮夷之地走到今天,法家思想功不可没。
他研读过管仲、乐毅之学,并深以为然。
然而战时的法制未必适用于任何时期,继续沿用,对百姓而言就成了苛政酷法,不加疏导,一味暴力镇压,将刑与法推向极致,这一点,诸葛亮无法认可。
“……若是我,先修律法,对民对军,不应用同一套旧制。公私分明,又应考虑张弛有度。”他随时注意着嬴政的神情反应,见他并不反对,才继续说下去,“北方战战事虽紧,却不可强征徭役。”
“有些人,你若待他们宽厚,他们也绝不会感激涕零,只会愈生惰性。”嬴政只是淡淡道。
“是,但重点是,如何在劳动力有限的条件下,恰当分配人力资源。”诸葛亮说,“首先,要保证足够的产能,能让百姓丰衣足食,怨言自然平息。”
嬴政若有所思。
他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但问题又回到了起点:“这天气——”
“前几日我初观天象,今日雨后必晴。”
诸葛亮说得有些口干舌燥,抿了抿嘴唇,朝他笑了笑,眸光明媚:“春种将近,正好我有一套‘五谷丰登’大礼包,陛下可愿意一试?”
想到系统发布的血统觉醒任务,没等嬴政应允,他已经跃跃欲试。
嬴政看在眼里,心情似乎也放松不少,勾了勾唇角。
“那就依你的。”
这之后,嬴政又挑了些问题,虽角度刁钻,却也不像是刻意刁难。
诸葛亮思考时总是很专注,压在池边的手臂微微发酸,一时不察,突然滑了下去,又呛了几口水。这时,他被嬴政一把从水里捞起来,扯过来一件皮毛大氅,罩在身上,将陡然逼近的寒意尽数挡在外面。
嬴政看着他,神情难辨,蓦然一叹:“长进不少。”
诸葛亮理了理湿漉漉的头发,抬眸笑:“陛下这是何意?”
“以前……太过单纯了。叫人担心。”嬴政慢慢道。
诸葛亮拧了一把水,看着湿哒哒的发尾搭在胸前,将细碎的水珠抖落,一边说:“听起来并不像我。”
“并不是说你蠢。”他赶紧说。
诸葛亮点点头,莞尔一笑:“这个词离我应该很遥远。”
嬴政陷入沉默。
青龙与他他相处过很长一段时间,他自然很了解对方,天生心思剔透,汲取知识的速度也远超常人,却鲜少接触外人,在深宫中与他陪伴,拥有一身神力,却不识人心险恶,太过天真。为了他理想的太平盛世、为了陌生而遥远的万千百姓……
他的思绪戛然而止。
这时,他感觉到诸葛亮轻轻地握住了自己的手背。
这是他头一次主动,嬴政便也不假思索地反握住他的手,僵硬的指尖逐渐被温热的力量感化。
“如果真有上一世,”他问道,神情平静,眼底里却闪过一丝惴惴不安,“我是怎么死的呢?”
嬴政的手颤了颤,表情生硬起来,显得有些恐怖,猛然将他手腕抓紧,隐隐作痛。
诸葛亮望着那双沉痛的红眸,愈发不安,在心里祈祷着。
拜托了,千万别告诉他真是难产而死的。
要是被李白知道青龙真的能生崽……那还得了!
作者有话要说:五章内……预计能够结束吧。
前世献祭了)
所以评论里说站政哥的时候……其实我想说,已经BE了,这辈子更没可能_(:з」∠)_
前世的故事涉及到一点世界观本质,会在番外里写出来。
*
注:来自《隆中对》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有一些个人理解。
第132章
对着那双熟悉的眼睛,嬴政实在无法开口告诉他真相。
但是避而不答,依然有损君王威仪。他顾忌面子,一时陷入两难境地。
于是,诸葛亮的心跳骤然一停。
这个态度……完了,难道扶苏真是他生的!
想象不出来啊!
诸葛亮心情沉重地走出了门口,身后传来帝王略微紧张的声音:“你要去哪儿?”
“我想静一静。”他如实答道。
嬴政想劝他,先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吧,但看着他一步步走出去,身上湿漉漉的水汽随着法力而自然蒸发,便打住了。
小青龙是不会感冒的,嗯……
还没等诸葛亮想个清楚,扶苏又自己送上门来了。
这次他倒不提娶老婆的事情了,一副乖巧温顺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他爹亲生的。
诸葛亮越琢磨,越心惊,看他的眼神都怜爱许多,又微微挣扎。
扶苏一头雾水,被看得略微有些不自在,想起自己是领着公务来的,便端正起态度,与他详细说明了一遍。
往年春种仪式都由祈福和祭祀开场,从皇家宗室中选贤明之人领头举行典礼,并亲自与民耕种。而今年,嬴政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将扶苏叫过去托以重任,协助治粟内史工作。
诸葛亮听他说到一半,已经有所猜测:“减赋税了?”
大公子眉毛舒展开来露出笑意,正要点头,诸葛亮又说:“光是这样还不够。土地又不归农民拥有,都在当地官员、豪强手里。这减税说得好听,还不是被他们占去全部好处。”
他怕对方没明白,又解释道,他们的目的在于安抚民心,使百姓安居乐业,不单单是改良耕种手段就能解决的。
“若是要改革土地制度……”扶苏微微吸了口气,有些为难。
他想了想,问:“我能去见丞相么?”
嬴政安排完北方战事,才想起来许久没有见到诸葛亮。
打听了一下,才发现他正跟李斯、扶苏等人搞大事,忙得无暇分-身,而从下面递上来的汇报,似乎都经过诸葛亮之手,框架清晰层次分明,最后只需要他点头盖章通过即可。
都是他器重、信任的臣子,提出的各种举措也大多合他心意,新政令颁布下去,每一步都派人严格敦促落实,十分顺利。
他本应该高兴,那种失而复得的情绪又涌上心头。
或许,有些太顺利了……
嬴政隐约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直到有人将一本隐秘的奏章呈到了他面前。
*
司马懿有点烦。
在他看来,诸葛亮只要好好地去争取帝王宠爱就行了,没事搞这么多政绩出来干嘛?难道忘记和自己约定好了么,还是看自己通关在即,闲着没事干纯心给他添堵?
他不太确定诸葛亮有没有这一层捉弄人的爱好,但他确定,自己的任务进度已经严重受到了阻碍。
朝中上下对嬴政的新宠臣态度不一,有刻意去刁难诸葛亮的,最后都被他一一摆平。司马懿便知道,只能从嬴政那边入手了。
诸葛亮连续几日住在扶苏的府中,好不容易忙完工作,休沐日一出门,就被那群禁军侍卫拦住,要送他入宫。
116/130 首页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