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上种植灯,徐中磊抱着木箱子去了工具房,那边左边有一排木质的植物架子,右边就是一堆各式工具。黄毛母鸡的鸡窝就放在最里边的炕边上,程昱铭还特意用黑帘子隔出了一小块空间,整个屋子烧得热乎乎的,就是为了让这只母鸡好好孵蛋。
“哎呦,你这条件好呢,比好多女人坐月子都住得好。”徐中磊看着程昱铭为那只母鸡送上的清水和食物,忍不住感慨。
“咯咯咯。”
母鸡看见有人拉帘,警惕地朝着徐中磊“咯”了几声,小眼睛一直看着徐中磊的动作,看起来就是准备随时要飞上来,狠啄一口徐中磊的肉。
“看在你辛辛苦苦蹲了二十一天的份上,懒得跟你计较。”徐中磊瞄了一眼母鸡屁股下边的蛋,又接上木箱种植灯的电源,赶紧溜了,女人惹不起,生孩子的女人更加惹不起。
程昱铭半天都白着急了,这只母鸡今天一整天就一直蹲在鸡蛋上,不动如山,半点焦躁也无,程昱铭来来回回地走动,连午饭所有的菜都没放盐,简直就是磨人得很。
一直等到晚上九点多,程昱铭又一次去了工具房。然后呼的一下跑回来,激动地说:“生了生了!蛋壳子动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要生了,徐中磊心里吐槽着跟过去。
一进工具房,母鸡已经从窝里走出来了,正在眼神慈爱地看着自己的窝,鸡窝里,蛋壳的颜色都已经发白变脆,里面发出“笃笃”的声音,那是小鸡正在用自己还未长成的椽,敲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小鸡出壳得自己努力,谁都不能帮忙。
“哥,你看……”程昱铭悄声指着一个已经裂开了一点点缝隙的蛋壳,“感觉要出来了……”
透明发褐的小尖嘴最先从蛋壳的小洞里边探出来,然后小尖嘴又缩了回去,一下一下,把那个小洞开得更大,最后直接露出半个身子,湿漉漉的小黄鸡就一步一步从蛋壳里边走出来,“唧唧”“唧唧”茫然地叫。
屋子里大炕烧着,不一会,湿漉漉的小鸡崽子就变成了有着毛绒绒小黄毛的可爱生物,踩着小鸡爪子来回在几个鸡蛋上面划拉。
程昱铭简直就是心都要化了,这简直就是猛男必看粉红泡泡超级无敌少女心逗猫棒!他伸手,小心翼翼地用一根手指头戳了戳,又顺着顺滑的黄毛从头到尾rua了一遍,简直就是一本满足。
那只小鸡弱弱地回啄了他一下,黄毛母鸡则是非常愤怒,在程昱铭手上死死啄出了一个小血洞。
两只、三只、四只……
两个猛男就这么在线看了三个小时小鸡出壳,痴迷到连每一只小鸡的名字都想好了。
最后两个蛋里小鸡挣扎了半小时,还是没能自己啄开蛋壳顺利出生,难产去世。
把母鸡小鸡挪到大木箱子里,给小鸡喂了点糖水,又喂了一点点米饭之后,徐中磊用一块黑布把这个箱子蒙上,再清理完鸡窝里的蛋壳鸡屎,都已经快凌晨两点了。
虽然明天一大早还得起来扫雪,喂鸡,连程昱铭都疲劳地睡着了,但是徐中磊现在还是莫名亢奋,总感觉见证了这么奇迹的事情总要留下点什么。
要留下什么呢,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睡梦中,徐中磊脑子里一直在编辑一条微信朋友圈:
望周知:十五胞胎,母子平安。辛苦了,孩子它妈,代孵母亲也很伟大!
配图就是那只黄毛母鸡的照片,还有那十五只小鸡的全家福。
梦里的朋友圈发出去的一瞬间,徐中磊整个人都舒服了,要是还能有人点个赞,评论一下什么的,那就更通透了。
第68章 隐忧与希望 第三更
整个四月份乏善可陈地过去。
狗也打完了, 大棚也盖好了,村里人就简简单单地生活着,勤快一点的会去大棚帮工, 懒一点就在家里躺过了好几十天, 反正不管人在做什么, 日子都就这么过。
蘑菇收获过两次,徐志平都送了一大堆平菇过来, 顺便带走了一小把各类孢子, 说是想换换口味。
程昱铭的小鸡们现在还是雏鸡, 只能跟着那只黄毛母鸡在鸡屋里讨生活, 变得臭哄哄, 它们的黄色小绒毛渐渐褪掉,还喜欢到处拉屎,一点都不可爱了。
大雪就没停过, 徐中磊后山好多树都被积雪压倒了,隔几天就咔嚓地倒上一棵, 村子里的电线不堪重负,断得也差不多了, 那个伫立在公路边的变压器最后也轰然一声掉在了地上之后,徐家老屋就算是断绝了和文明世界的联系。
整个徐家老屋就这么自给自足, 与世隔绝。
徐中磊翻过了5月18日的日历,才猛然意识到,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
最近几天晚上,徐中磊总能听到什么东西爆裂的声音, 就在他的后山,声音轻微,但是沿绵不觉, 一整个晚上都没停过。
徐中磊觉得不对,白天也拉着程昱铭往后山跑,两人都数着耳朵听着山里的动静。走了几趟之后,徐中磊确定了,气温在回暖,后山的冰没有以前那么坚固,一些已经冻好的冰层不能维持之前的结构了,就发出了他听到的那种细微的爆裂声。
最近的气温已经从零下四五十度,提高到了零下十度上下。冰块还有化冻的迹象,看来,凌讯要来了。
山脉地区,冬天气温很低,山上会结起厚厚的冰。等到了春天,气温上升,冰都融化了,融化了的冰变成了水,顺着山脉往下走,溢满整个河道,就会引发洪灾,这个就是凌讯。
但是徐中磊后山这个小山坡,还到不了引发洪灾的地步,但是要是山上的水直接往下冲,那也得他喝一壶的,他家就在山坡脚下的一个低洼地里,直接融化的雪水能把他的围墙泡上好几天,下面的地基都会泡软,要是直接倒了,想想那工程量,徐中磊就得哐哐撞大墙去。
为了解决这种近在咫尺的危机,最近徐中磊一直往山上跑,想要自己沿着自己家围墙挖出一条水道,到时候把水引到竹林或者水塘里边去。
但是不管怎么找最佳距离,这工程量都太大,徐中磊挠破了头皮,薅掉了几百根头发之后,差点在镜子前给自己一个耳光;
谁说的引流只能靠挖,那满山遍野的竹子不好用吗?他脑子里一直都在预设水渠的挖法,都没想到因地制宜。
思维定势,简直就是禁锢人创造力的罪魁祸首。
他院子里刚好围了一小片竹子,冻了一整个冬天,竹子都已经整体泛起黄褐色,竹叶一片不剩,整片林子,全是光杆司令。
徐中磊领着程昱铭出来,每天就在冒着大雪去竹林里锯老竹子,然后用木棍把中间打通,这就是一根优秀的引流管了。再把另外一根竹子的小头,接到这根竹子的大头上,用铁丝死死捆住,那就变成一根长长的水管。
他们俩花了五天时间把十来根竹子打通、接好,把管子一头放在后山的山侧位置,另一头接到了一个小池塘里,那个小池塘他伯外祖父挖了二十多年了,雨天接雨水,晴天直接抽水进水田。小池塘面积只有十个平方左右,但是挖了好几次淤泥,深度还是够用的。
到时候等山上一化冻,徐中磊和程昱铭就要加班加点,在山脚挖出一条排水沟来,挖到管子的一头那个预设的一个小水坑里,到时候雪水就能顺着管子流到小池塘里边,这一路都是由高到低,水往低处流,后续就不用再费时间维护了。
晚上冰层断裂的频率越来越高,不时就有一大块冰砸在地上的声音,外面的气温终于升了零度,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徐中磊知道,挖排水沟的时间到了。
他们俩一人一锄,去了山上,前几天还是白花花一片的,现在隔着冰层就能看到黄色的泥土,“叮!”锄头与冰块的撞击发出清脆的声音,很快,徐中磊就挖到了黄土,现在的冰层就是强弩之末,一点都不硬了。
两人趁着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化冰,锄了一整天的冻土,总算是把排水沟从山脚一直挖到了山侧,然后又花了一天时间,顺着地形,挖出了一个米多深的小水坑,排水沟的水到时候就能在这里汇集,装满之后能顺着竹管流进小池塘了。
心腹大事做完,徐中磊总算是能够松一口气,现在天渐变暖,他也得规划一下下一步的事情了。
一出太阳,程昱铭整天都乐颠颠的,整天就在幻想着灾难已经过去了,但是徐中磊可没有这么天真,就下了两场大雪,对于气候变化来说能算什么?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谁知道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酒精,干货,食盐这些东西徐中磊不担心,毕竟放得住,有些东西包装袋上,甚至都干脆没有写上保质期,意思是放上几十年都没有问题。但是主食大米最多只能放三年,三年之后,味道,营养价值都会大变样,徐中磊买了两百多袋,三年之后他还能吃什么,现在就要考虑了。
这个小菜屋的土豆和红薯,徐中磊现在还不知道产量,但是肯定不够他们两个大男人吃上一个月,这点常识徐中磊还是有的。
还有最重要的油脂,食用油虽然很多,但是两人就这么吃下去,肯定撑不了几年,他们俩现在能够每天干那么多活,还能活蹦乱跳,主要原因就是地下室那一堆食用油,到时候想想肚子里没有油水的生活,徐中磊自己都绝望。
而且,油料作物实在是不好种也不好找,徐中磊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
能源尤其缺,虽然徐中磊现在还有满满四间的煤炭木屑什么的,但是一想到自己家那个炕,五个钢火炉,都是吃煤大户,要靠它们维持温度去种菜,就算是按照之前那几天的消耗速度,那四间煤炭其实也就够用两年时间,能源才是最大的问题。
要是现在还能买东西就好了……
能换东西也行……
但是这么好几个月过去,他们这个就处于公路边上的村子,竟然一个外来人都没见过,徐中磊实在是不敢抱有什么希望了,就算是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人,经历传染病、饥饿、极度寒冷,灾难一轮又一轮临幸过后,还能剩下多少人?
至于现在还能活下来的人,到底是靠什么活下来的,那徐中磊是想都不敢想。
吃土,种植,还是跟野狗拼命,又或者是……吃人……
久违的太阳布施着温暖的光线,但是徐中磊一阵恶寒,饥馁会再现“人食人”的场景吗?徐中磊实在是不敢猜测人性。
“哥,今天吃大蒜叶炒牛肉!我看这蒜叶子,今天能炒一碗!你去外面把最后一片牛肉拿进来散散冰!”
程昱铭在蘑菇房里隔了两层门,中气十足地喊。
徐中磊伤感不下去了,恶寒不下去了,刚刚低沉的情绪被压在心底,脑海里一大盘蒜叶炒牛肉转着圈圈上菜,脑子自己还加上了滤镜,牛肉微辣,蒜叶清脆。看着就很香、很有嚼劲,
有些人破坏氛围,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放在外面的木箱子里的各类肉都消耗得差不多了,牛肉还有最后一小片,大份牛排的大小,猪肉早就没了,还剩半只鸡,一只鸭,各类已经调好味道的油炸肉也还有几片,两个大男人,省着点吃也吃不了多久了。
但是小青菜都郁郁葱葱长起来了,尤其是蒜、葱、韭菜,程昱铭勤勤恳恳浇水施肥,已经可以隔三差五吃上一次。空心菜也长得挺好,但是种子太少,徐中磊就指着它到时候能够长根、长根、拼命长根,最好能够填满一整个种植架,他已经在蘑菇房里挨挨挤挤又摆上了一个蔬菜种植架,就等着空心菜长根,所以一直攒着不让程昱铭采。
菜屋里的土豆叶子长得很霸道,又高又壮,但是不能吃,徐中磊只能看着白流口水。能吃的红薯叶子还太少,这两个的收获期都要到7月份,徐中磊只能捏着鼻子养着它们。
倒是种在犄角旮旯的十棵西红柿,现在都已经开出了小黄花了,还有黄瓜,它们顺着墙角搭起来的木架子正在孜孜不倦爬满了一整个架子,徐中磊拿完肉回屋里的时候,还能撇见黄瓜也长出了很多小花苞。
难怪程昱铭整体乐呵呵地跟小纸一样,他天天跟植物打交道,生长着的一切都是活力的。
就是看见黄瓜也要开花了,徐中磊自己也觉得没有那么沉重,不管外面怎么严峻,怎么险恶,这小小的围墙里面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徐中磊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去担忧两年以后的能源、粮食问题,而是要准备好几根毛笔,为那十棵西红柿授粉。
对,菜屋里没有蜜蜂、蝴蝶什么的,要想吃到红彤彤的果子,还得先授粉。
第69章 谣言 编造:[十个鸡蛋]
徐中磊预想的化冰是某一天“轰”的一下, 山顶上所有的冰就会像石头一样,顺着水流一起滑下来,撞到他的围墙上, 隆隆作响。
但是自从温度上了零度以后, 他家里前前后后全部都是滴水声, 高处屋檐的冰块时不时掉下来几块。
连徐中磊和程昱铭两人出门的时候都要戴着一顶帽子,沿着墙脚走, 生怕飞来横祸, 给他们脑袋上砸出个窟窿来。
滴水声持续了六天之后, 徐中磊再上山, 山上就一点积雪也无, 这个冬天算是正式过去了。
温度升上了十度,徐中磊就想试试把自家外面那个大棚全部种上东北过冬神器--大白菜,这菜耐寒, 营养丰富,还容易保存。
所以两人整天风里来, 土里去,在烂泥地里翻了好几天的土, 平整完土地之后,又挖出小坑, 施上复合肥。
徐中磊把自己家院子里,那几棵看起来一点都没有变绿迹象的竹子, 全部砍了。,在翻出去年买的塑料薄膜, 建出了两大排的蔬菜大棚,一共五百个白菜坑,就等着过上两个月吃上大白菜。
白菜籽在育苗棚渐渐发芽, 变得绿油油一片,徐中磊就等到他们长到足够高,把他们送到坑里去。
“石头!你这是准备种什么呢?”徐志平从他家大棚那边过来,看见徐中磊在菜园子里,自己开了菜园门就进来了。
徐志平的脸大雪天养了两个月,白了不少,不再像一坨黑炭一样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远远的,徐中磊只能根据那橙色的外套认人了。
“白菜,这两个棚全部准备种白菜,”徐中磊手上糊着泥巴,穿着橡胶套鞋,纯粹的乡下老农民的装扮。
“都种白菜?白菜不打霜冻一冻不好吃,春白菜没味道,你不如还种点其他的叶子菜哪。”徐志平讶异,白菜耐寒,一般都是等秋天萝卜、油麦菜是收获完之后再种的,刚好冬天吃。
“没味道也比没得吃好,我都不知道这温度是不是什么时候就又下去了,白菜长得快,省心。”
41/80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