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家的亲戚都发了,那婆家这边也不能厚此薄彼。
秦氏帮他不少,白宁做了一篮子, 让谭明提过去的。还有他兄弟们,他们也帮过忙,白宁也没有忘记。
最后,那董师爷这边,他就送的豪华版本了,冰皮的,酥皮的,面皮的,十二种,每种六个。
这让董师爷十分满意,在其他人还为了个冰皮月饼而上酒楼的时候,他家里什么都有了。
特别看见食盒底下那一百两银票的时候,他夫人就更满意了。
“老爷,你这个后生真是知理,这过节是亲自上门拜礼,还是有心了。”
董师爷默认的点头,“那老爷不是送了一筐大闸蟹吗?差人给那小子送几只去。”
“知道了,妾身回头就去。”
白宁不知道这边发生的事情,他正在忙着做月饼。
酒楼里面的的需求这么多,还要送亲戚朋友们,就他跟李婆两个人,真是差点忙成了陀螺。
不过看着酒楼人来人往的,那银子哗哗的往他口袋里面流,白宁觉得累点也就累点了。
“李婆,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回头我给你涨月钱。”
李婆笑笑,“东家说什么话,你教我做这点心,我老婆子都挺过意不去了,你还提什么月钱啊!”她真是觉得这日子挺好的,比以前他们自己开铺子都还自在,只是偶尔玩帮东家打打下手罢了。
第70章
眼角余光瞄见回来的人, 白宁招呼了一声,“回来啦!”
“回来了。”谭明扫了一下案板,“你还在做?这些都是冰皮的?”
也不用白宁招呼, 他自觉的就去帮忙了。
“对啊, 这些都是冰皮月饼,绿豆沙的, 冰皮月饼配绿豆沙还不错。”白宁飞快的包好一个, 放进模子里面, “怎么样?董师爷什么反应?”
“那还用说,肯定高兴,我去的时候, 他还埋怨我们这吃个月饼不容易。”
“开什么玩笑, 要是这月饼这么容易就吃到了, 我还怎么赚钱?”
“董夫人还打趣, 问你考虑不考虑买点心?说你这些月饼不开个铺子, 简直就是浪费了。”
白宁赶紧摇头, “不准备了,现在吃月饼也就是吃个稀奇, 这个跟火锅不一样,材料就这些,多试几次, 回头说不定有人仿照着做出来。”
“那就不做了,对了, 我过两天要出去一趟。”
白宁抬头, “这不要中秋了吗?你去哪里?”
“去青湾,我是过了中秋才去。”谭明解释道,“我曾在青湾收猪的时候, 吃过一种橘子,要比我们这边的大很多,味道挺好的。在山林中,这个时候已经熟了,我去摘些回来,顺便我看能不能挖回来栽,要是能的话,我们自家就有了。”
白宁好奇的问,“又多大?”
“这么大。”谭明比了一下,大概有海碗那么大。
白宁眼睛一亮,这怕不是柚子吧,这时候的橘子还是原始品种,原身见过的最大的橘子也就拳头大小,海碗大的根本没见过。
“那橘子成熟后,皮是什么颜色的?叶子是不是很大?”
“宁哥儿,你怎么知道?对的,那种橘子成熟过后皮是黄色,叶子也比咱们这边的橘子叶子大很多。”
没错了,看来就是柚子了。
“你什么时候走?我跟你一起去?”
“你要去?”谭明不太愿意带白宁一起去,“那边距离这里有些远,牛车得走一天,来回的山路也不好走。”
谭明上次去那里收猪也是个意外,那边是真正的山林,各家各户都挺穷的,整个村子出来的路也只有一条山路,不像云岭村或者小溪村那样,修了一条土路。他为什么会去,还是因为那段时间附近的猪都没了,那个村掏了一窝野猪崽子,有七八头,还都给喂大了。
“那边牛车根本就过不去,还有翻一座大山,来回大概要四天差不多。还是我一个人去吧!来回大概要两三天。”
一听这么远,白宁是真的不放心他的柚子树了,这边的气候本来就不适合柚子树的成长,挖回来在路上还要走个出来都还有两三天,回来那树还能活着不?
最主要的是,他想去看看那个地方,既然有了一棵柚子树,附近有没有小棵的柚子苗。要是有的话,完全可以移植过来,有了柚子,柚子皮就不远了,洗洁精什么的,也不远了。
“没事,我们一起去,我能给你搭把手。”
两人说定,又开始说起别的事情。
“茅草屋那边还是要再整理一下,我们最近一两年肯定大多数时间都要呆那边,不整理肯定没法长住的。 ”
谭明一想也是,那茅草屋的确简陋了一些,地上还是泥土的,还没有夯实过,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屋里好一些,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连个衣柜都没有,煮饭也只有一个小灶台,吃水也不方便,偶尔应应急可以,常住真的不行。
“好,回头我就整理,现在是简陋了一点。”住人的话,屋里的泥土要夯实,然后外面铺个石板,再砌个灶台,吃水还是得挑。
突然,他想起白宁好像问过山里有没有泉水,这或许可以找一找。
刘老三去了高滩子一趟,直接就把徐老爷子和徐老婆子接了过来。本来姑娘是要回家过中秋的,结果徐娘子没回去,徐老爷子他们倒是过来了。
看见老子娘,徐娘子自然很高兴,她爹娘年纪都这样大了,还不知道能见几次,现在能常见到就多见几次。
放下手里的活儿,徐娘子跑了过去,“爹娘,你们来了?”
刘老三搀扶着徐老爷子下来,两人坐了半天,腿都有点麻了。
“这不来唠叨你们俩了?你忙你的去,生意要紧。”
徐娘子现在在包粽子,不怎么忙,“哎哎,你们先坐,我给你们倒水去。”
不等她动,刘老三就到了两杯水出来。
“爹,你们这次过来,就多玩几天吧,这会儿地里也没啥事儿,你们也没啥好惦记的,就在这县里好好逛逛。当家的也不忙,正好带带你们。”
刘老三也接话,“是啊,以前是家里情况不好,现在咱们一家都在县里,也不会到处跑,刚刚好。”
徐老爷子他们本来打算就是过了中秋就回去的,但是他们听徐娘子说得心动了,他们这辈子过了这么长还没有好好逛过县里,也就答应了。
“也好。”
“那成,咱们家就两个屋子,怕是住不下,你们就住宁哥儿那边,那边的房子有多的,还是上次的那间。”
徐老婆子点着头,她自己也闲不住,看见女儿在包粽子,也跟着动手,“这就是上次你们送过来的那种粽子?”
“嗯,还是宁哥儿教我的,我就只包过绿豆的,原来这粽子还能包肉的。”
“的确没有见过肉味儿的。”徐老婆子叹了一口气,“你们小那会儿,别说带肉味儿的粽子了,就连绿豆的,能吃上一次,那还是老天爷保佑这面年风调雨顺。”
“别说,娘,我在家的时候,还就只吃过一次粽子,娘一共做了十个,一人一个,我多拿了一个,奶还用棍子打了我一顿,说我馋鬼变的,将来过不好。”所以,徐娘子对那次吃粽子映像深刻,那会也的确是苦,想到现在的好日子,徐娘子又舒心的笑了起来,“你瞧,我现在日子过得多好啊!”
“现在啊,你们几姊妹,也就你的日子最好过。”
徐娘子也点头,可不是,她现在存钱,到了年尾她就要去给大山说一说他的亲事了,到时候那才是不愁了。
作者有话要说: 害,本来早就写好了,我也一直以为我更新了,准备来看看,才发现没有更ヾ(^▽^*)))感谢在2020-09-23 23:56:46~2020-09-26 00:01: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九尾狐殿下 5瓶;景兮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1章
徐娘子才这么想, 就听徐老婆子问,“你们住这县里,就没有好好给大山挑一门?”
说起这个, 徐娘子还有点气, “娘,你别提了, 这死孩子简直要气死我。”
“咋个了?”
“前两个月, 我看中一姑娘, 就准备给这小子说,结果他小子死心眼,硬是看上咱们村的一个小哥儿了。那哥儿你应该还有印象, 你见过的, 叫桃哥儿, 年纪与咱们大山也差不多, 其实, 人也还好, 就是他家的污糟事儿不少,这娶了这家哥儿, 他以后还有啥清净日子过?这死孩子,我多说两句,他还不爱听。”
徐老婆子瞪眼, “那你就这样应了?”
“我不应能怎样?左右不过是嫁进来的,还好我生的不是个闺女, 要是个闺女, 打死我也不能让大山嫁过去。”
“哈哈,行吧!”徐老婆子也没话说了,“那你什么时候找人上门去?”
“不急, 大山要腊月才满十五,回头等他满了十五才好。”其实这个时候,徐娘子还抱着一丝念想,要是这段时间里,万一隔壁家的小哥儿就被人聘回家了呢?那她儿子也不能怪她了,人家哥儿好,百家难求,他们只是比人晚了一步。
“行吧,事儿成了就来家说一声。”
徐娘子点头,“肯定的。”
两个人一边动手,一边闲聊,没一会儿就把粽子给把好了。
剩下的就只剩下煮粽子了。
“娘,你先坐会儿,对了,宁哥儿这会儿也在家,你可以找他说说话,他还不知道你要过来呢!”
“欸,老二,宁哥儿跟谭明成亲也都要两个月了,这怎么还没信呢?”
“娘,你着急什么?哥儿怀孕怎么都要比女子艰难,他才成亲两个月呢!不过,宁哥儿身体看着就比别的哥儿好,这半年都没见他生过病,嗨,娘你别说,自从宁哥儿来咱们家后,咱们家也听说过谁生过病,就连她自己都没再咳嗽一声。还有那李掌柜那老妻,听说是个药罐子,结果给宁哥儿使唤两月,这不还好好的……”徐娘子越说越来劲,结果就看见她娘瞪着她。
“你扯到哪里去了?”
“娘,真的,要我说,你还是别急,宁哥儿和谭明都这样年轻,你突然就这么去问,让人家怎么想,这不是平白无故的给他们施加压力吗?”
徐老婆子摆摆手,“知道了知道了,我不说了还不成吗?。”
白宁对于徐老婆子的到来还是挺高兴的,“外婆,你怎么来了?外公呢?”然后又让谭明去搬个凳子过来。
“别别,我站着就好。”
这话明显就是客套话,谭明怎么可能听?
“你外公跟你二姨夫吹牛看船去了,我来看看你。”徐老婆子看见他手上的面点,“你这是在做月饼?听老三说,那些给带来的月饼都是你做的。”
“是啊,这中秋就是要吃月饼,外婆,你说那种月饼好吃?”
“都好吃,都好吃。”徐老婆子见谭明出去了,悄悄凑近了白宁,“宁哥儿啊,你跟明子这都成亲快两个月了吧!有没有去大夫哪里看看?”
徐老婆子虽然刚才还在徐娘子那边答应的好好的,回头她还是没忍住。
白宁起初还没有明白他外婆在说什么,等他注意到徐老婆子的眼神再看他的肚子之后,一张脸顿时就爆红了起来。
“外婆,你……”
“外婆,凳子来了,您坐。”
“好好好,哎呀,明子有心了。”徐老婆子见谭明回来了,立刻终止了刚才的话题,问起了白宁酒楼那边的事情。
“你们这酒楼生意还好啊?这会儿才半下午,里面都有人了。”
“这几天生意还不错,外婆今晚想不想吃锅子,我们弄个锅子吃怎么样?”
徐老婆子想起上次吃到的麻辣鲜香的味道,有点意动,“这不太好吧,会不会打扰你们做生意?”
“没事的,我们就在家里自己做,有锅又碳火的,咱们就在这边吃,不会影响到那边的生意的。”
徐老婆子一听,完全同意,“那你外公准得乐死,他回去还念叨过两回这锅子呢?”
“那你们这次就在县里多玩两天,家里粮食收了没有?”
“收了,哎呀,还好出了几天太阳,都晒干了。”徐老婆子说到这,十分兴奋,“今年雨水太阳都足,地里的粮食都不错,今年比去年多收了三箩筐呢!”
“是嘛,这可是好消息。”
“是好消息啊,回头税收一缴,还能多吃两顿干的。”
“对了,外婆,你们缴税多少啊?”
“十税一,人丁税和户税另外算。”
白宁想,这个税收真的不高啊,他来这里入户的时候,人丁税和户税都缴了的。童丁六文,成人十二文,一户是一百二十文,一年下来就是一百三十八文。
不过他和谭明成亲以后,这户就过到谭明这边了,明年就是谭明这边缴了。
不过他们这是人少,像徐老爷子他们一家子就是九个人,那就是两百多,如果只是下农,两百多个铜板也不是那么好挣的。
“那柱子要不要缴人丁税的。”
徐老婆子看了白宁一眼,“傻外孙哦,柱子这么丁点大的缴什么人丁税?得等他再大些再说。”
挺徐老婆子这么一说,他明白了,古代婴孩成活率一直都不是很高,一两岁就夭折的人很多,所以,一般家里有这么大小的孩子都不会给上户籍,一般得等到六七岁,孩子能站住了再去,顺便还能给省几年的人丁税。
44/84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