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我靠写同人称霸世界(综同人)——白色的木

时间:2021-05-10 09:05:28  作者:白色的木
  他惆怅地喝了一口酒。
  小年轻们啊,就是嘴上说着好听。说着是喜欢他的诗,实际上,就是想投其所好讨好他,哪怕给他出诗集,用的名头也是《青莲剑仙的诗集》。
  一想起来那个荒唐的诗集,特意收集来他送给友人的诗,然后大打青莲剑仙的名头,根本不是真心欣赏他的诗才去做的,李白就脸一黑。
  李白幽幽地:“你知道为何外面没有我的诗吗?”
  林稚水摇头。
  李白把诗集的事说出来,哼一声:“也幸好我提前知道消息拦了下来,不然,那些人冲着青莲剑仙去阅读,对我的诗只会不带脑子地吹捧。”
  林稚水仰头,“先生,我是真心喜欢你的诗的,不是因为你是青莲剑仙。”
  李白一抛酒壶,壶耳高挂树枝,瓷身摇摇晃晃,倒映月光闪烁。谪仙从树上轻飘飘落下,袖袍飞扬,“林稚水。”他慢悠悠地说,“要给我出诗集的人也是那么说的,然后,我问了他们其中一首——我赠给孟襄阳的诗,表达了什么,一群酒囊饭袋,吞吞吐吐,呵。”
  太想讨好他了,拿到诗后,没看就直接拿去印刷,才被他问住。
  “倘若有谁假冒我名号,写出平庸烂俗之作,寻常人分辨不出来,恐怕也会因着崇敬我,刻意去拜读,去拔高,那岂不是我在名不配位。倒不如不将我的诗文传出去。”
  林稚水心里转了一遍。
  孟襄阳……孟……啊,对!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赠给他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眉梢微扬。“对。”似乎是想起林稚水的真情告白,意味不明地:“你既然听过,那也说说这首诗……”
  穿过来前,还是苦逼高三狗的少年条件反射地:“这首送别诗采用了……手法,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袒露……的心迹,抒发……的思想感情,起到……的作用。”
  脑子里还顺便回忆老师的谆谆教诲:六分诗词赏析,必须分一、二、三点来回答,一点两分。
  李白听得一愣一愣的,捋着胡子回想:自己当时真的有这么多想法吗?
  少年说完后,仿佛激活了什么开关,眼睛亮晶晶地凝望诗仙:“我有些问题,想要问您!”
  李白没太反应得过来:“什么问题?”
  “先生,‘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是以‘金市’‘银鞍’这样的地豪与物奢,烘托出少年游侠的意气风发,风流潇洒吗?”
  李白:“?”
  “先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是用典《水经注》那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李白:“是……”
  “那,后面那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是同一处用典,为《水经注》最后那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白还没来得及回复,少年已如炮弹连珠:“《将进酒》磅礴大气,它是写于您第一次游皇城时的意气焕发,还是政途受阻后,哀而不伤的恣肆行乐?我个人认为是后者,《将进酒》字字欲飞,纵横睥睨的豪情,‘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似乐实悲,到‘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似悲实乐,全篇鬼斧神工,悲乐翕张,是轻狂,而非病狂失心,似愤慨,又有豪迈……”
  李白:“……”
  他心情有些复杂。
  先不管说得对不对——反正都没他这个原作者想的对,但是,少年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去分析时,眸中含光的兴奋与盼他解答的期待,无一不在表明对方的真心。
  老天待他不薄。哪怕初时唤醒他的后辈并非如他所想,是一个不拘小节,会拿前人诗文开玩笑,又小小年纪敢杀妖的游侠儿,可后来的小少年却极其对他胃口,尤其是,还喜欢他写的诗。
  ——这才是他想要的传人。
  李白望着林稚水的目光,诡异地多了几分慈爱,“好,我教你写诗。”
  正亢奋提问的林稚水:“……啊?”
  既然做下决定,李白一言一行只全按着对入室弟子的标准去做。
  诗文相通,李白写诗有一股一气呵成的灵气,林稚水跟着他学习,文笔提升的同时,文字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阮小七舒服地畅吟,双臂舒展,一呼一吸吞吐灵气,身上受的伤在极速恢复。
  郭靖打了一套拳,本是风声拳声假做的龙吟声,居然真的出现金龙啸天之意。
  包公更加耳聪目明,看蚂蚁窝也能从蛛丝马迹里推断出它们是要去墙角还是要上树。
  吴用深感头脑转动得更加灵活,倘若再经历一遍水浒传,他觉得自己能直接暗中操作,把宋江坑到稀里糊涂登基,也省得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
  *
  李白越教越觉得这个弟子让他满意,灵性十足,教起来不费力,性子也像他,相处起来极其合拍。
  最让他满意的一点是,林稚水看过他的诗!几乎是信手拈来,他说出上句,林稚水就能接下一句,活像全文背诵后还抄写带默写,刻在骨子里似的。
  教着教着,他们就熟了,李白也就和他说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妙事。
  “我也曾被妖王追杀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那时候我已在思考,要不要拔剑自刎,留个体面。”
  林稚水紧张地抓着自己的手,“这么凶险吗?我怎么记得,大家都津津乐道您运气好,比如这次妖王追杀,正遇上地崩山摧,将妖王掩埋。”
  说到“地崩山摧”时,林稚水觉得这个形容有点耳熟,可越是去想,越是抓不到那根尾巴。烦躁得慌。
  李白点头:“是啊,地崩山摧。”他道:“若说运气好,也得确能那么说,所以,死的才是那妖王,不是我。”
  林稚水忍不住又八卦了一下,关于这边的李白的些许传说:“大家都传师父您确实是神仙下凡,天定之子,那时候海上追寇,海寇仗着弄潮手段了得,几番戏弄于您后正要驱船远去,竟有海波推船,转瞬间,您就追上了海寇,将其头颅斩下。”
  李白:“……天定之子实属夸张,只不过是灵感来了。”
  没等林稚水想明白,李白就着这事顺嘴说:“那时乱世,时局动荡,巨寇出没,我才以长剑清之。后来我发现,只要事态不稳,斩再多草寇,也还会有人铤而走险。”
  “然后,先生就加入了高宗的军队,做了护国神剑。”
  李白瞅他:“还称先生?”
  林稚水一赧:“师……师父。”
  李白这才点头:“不错,若非如此,我也不会掺和逐鹿之事。”
  林稚水有感而发:“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我记得这句诗是师父所作,师父不仅写出来,也确实去做了。”
  李白凝着他,相处以来,某个匪夷所思的念头越发在脑海中明显,忽地笑了:“除邪扶正之事,你不也做了吗?不过舞象之年,便敢杀妖了。”
  林稚水:“咦,师父怎么知晓的?”
  李白答非所问:“你是不是会背《静夜思》?”
  林稚水不见停顿地点头。
  《蜀道难》他都能背下来,何况《静夜思》。
  等等……
  《蜀道难》……
  地崩山摧!!!
  林稚水猛然抬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再想到“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后面那句是“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整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志向就是要如孔子一样,用春秋笔法,除邪扶正,让正义辉映千秋。希望能像前代圣贤一样完成这一使命,不到获麟那样不合适的时候决不停笔。
  林稚水感觉自己似乎摸到了什么重点。
  停笔……
  停笔……
  笔!
  林稚水顿觉口腔有些干燥,“蜀道山崩地裂,是因为……”
  李白抓了一束月光,凝结成露,斟到杯子里,推向林稚水,“月露,算是白玉京的附带效果。”然后才平静地:“就是因为: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运气好?”
  李白感慨:“是啊,运气好。”
  “我少时走遍河山,往往有感而发,便会随手刻下诗句,只是大多是随性之作,并未特意去记,倒没想蜀道也留了一首,关键时突然冒出来帮我,我也有被吓到。”
  说到这儿时,他似乎回忆起往事,会心一笑。
  林稚水拿起杯子,猛地一灌,冰凉的月露很好地抚慰了知道爆炸性消息后,不知所措的心情。
  “那……海寇,长剑……您说是灵感来了!”林稚水惊醒,“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长鲸不是真的鲸,意指巨寇。
  李白满不在意地:“是这首诗,助我海上杀寇。”
  李白:“不过,也是结合剑术才造成的效果,诗可没办法突如其来让海寇头颅落地。这诗是我追寇前一气呵成之作,随手放在袖中,到不曾想它能助我以剑气引动波涛,以我当时的剑术,尚不能保持太久剑气外放。”
  林稚水悟了。这不就是游戏里的BUFF,也就是增益效果吗!
  当然,得看底盘,比如你防御只有1点,再来40点增益效果,那也只是41点,对方攻击力够的,一招就能轰完一管血条。
  “所以,您的剑……您的诗……”
  “相辅相成。”李白深表遗憾,“我早说过,我的诗文才是第一,可惜他们都想学我的剑。”
 
 
第26章 谁更重要
  林稚水张嘴想要说话,李白瞟他一眼,“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他们不清楚真相,可我又不求着他们拜师,对诗文不感兴趣,我还死皮赖脸非要教他们?爱学不学。”
  他傲然:“我之笔,落时摇五岳,我之诗,成则凌沧洲。别人不学,是别人之过,而非我之过。”
  总归,他的剑术是无私放出去了,足够人族杀妖,他最爱的诗文,还不许他任性一些,挑自己喜欢的人来教?
  林稚水眨眨眼睛,忽然道:“我感兴趣。”
  李白欣慰:“是啊,所以,天底下只有一个林稚水。”
  敢杀妖,敢收妖尸,敢‘举头’并且调侃先人诗文的林稚水。
  少年脸一红,“别的我敢认,这个,确实有些夸大了。”
  李白笑了笑,慢悠悠地抽出一沓纸:“文章越有灵气,能唤出的事物越珍贵,诗文亦是殊途同归,想要诗文的帮助,匠气十足可不行。”
  五百张为一沓……
  林稚水眼皮一跳:“师父,这数量是不是有点夸张?”
  倒不是累不累的问题,而是,哪怕是写文章,写小说,接连不断写五百篇,脑洞都要榨干了。
  李白:“别怕,不是让你硬写,你先把我的诗仿一遍——一沓纸可能还不够。”
  “仿写?”林稚水迟疑,“不是说,这样子很容易写得匠气?”
  李白却略微严肃:“连匠气都没到,你还想一步登天,到灵气?”
  林稚水悚然坐直,“师父教训的是,我心态不对,有些急了。”
  少年懊恼地揉揉眉心,“我还以为我能永远保持平常心,倒不想,仍是被拜您为师所影响。”
  飘了飘了。
  毕竟是李白,能和他以师徒相称,确实值得人激动欲死,也让人更加肯定了自身——你没有一定的让人看得上眼的地方,哪怕机缘到了,大佬也只会平静地掠过你,选择别人。
  李白微微颔首,脸上也露出点点笑意:“人之常情。”
  又道:“你很喜欢我的诗?认为我现在的诗写得很好,很有灵气,执笔泼墨便能写出来,挥洒自如?”
  林稚水用力点头。
  李白笑道:“但,在那之前,我也曾仿写过先人的诗。”
  “啊?”
  “《昭明文选》七百多篇各类体裁的诗文,我一篇一篇地仿写过,仿了三遍,后来看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大多数都焚了。”
  林稚水若有所思。
  他同样是下过苦工的人,不论是上辈子写小说做的二十多本练笔笔记,还是这辈子为了诗词用典,对儒道经典、诸子百家的诵读,为了写出来的文章更有立体度,各类杂书也略有涉及。不然也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林稚水思索片刻,开始落笔,先从李白二十岁做的那首《上李邕》仿起。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林稚水把诗默写出来,再另起一张纸,开始仿写。
  李白莞尔,去取了壶酒,还特意出白玉京买了些活人也能吃的零嘴,拿到林稚水对面,边吃边看徒弟用功。
  让他仿写,也并非是一拍脑门做的决定,初时放他自己琢磨,但是最近两天,李白观察到林稚水已经暂时处于初学者阶段的瓶颈,该去融会贯通先人的写法,帮助自己更进一步了。
  *
  李路行学剑学得很认真,他也的确有天赋,从书阁挑的那本剑招,据说出自其他剑术大家,很有难度,他看李白舞个三四遍,已能仿其形。
  尽管神韵还没摸到边,可这才是正常的,天底下能像青莲剑仙这样,看一遍就能记全,自己闭目悟一遍,就能像模像样,再练习几遍,神形具备的人,终究是少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