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要攻克的就是茄鲞。
这道菜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吃到的菜,书中借着凤姐的话讲述过制作方式,是红楼梦之中描述最为详尽的一道菜品。
这道菜太关键了,人们来吃红楼宴,一定要尝尝这一道茄子。
如果味道做得不好吃,不符合人们心中的想法,那这红楼宴就算是垮了,后续的菜品再好吃,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花荼仔细研究了,认为这其实是一道卤菜,也可作为凉菜。
茄子本身没有什么味道,水份又多,于是就用鸡油借味,用鸡油替代掉茄子里的水份。
吃的时候既有茄子的口感和味道,又有鸡肉的香味。
《红楼梦》书中描述,茄子炸过以后,配料用鸡汤炖煮收干,随后用糟油拌过,再用油封存在罐子里。
这方法看似详尽,其实却没有说清楚究竟要怎么用料,怎么成盘,更没说清楚需要什么配料,怎么配比,比如蘑菇是哪种蘑菇,糟油又是哪种口味,都需要厨师来发挥。
花荼只能去查阅各种的资料,观看各种影像,为了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还要进行一些改良。
这一道茄子他们反复折腾了快要一个月,到最后花荼终于满意。
除了这一道菜,花荼还下力气开发了宝玉挨打以后喝的小莲蓬小荷叶汤。
这其实是一道面疙瘩汤,汤底要清凉,鸡汤为主,滤去油脂,面点配色要翠绿好看,味道也要好吃,才能够让人念念不忘。
《红楼梦》之中所写,这道菜用的是银子做的模具,现在各色磨具很多,更好压制脱模。
这道菜开发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很快就复制出来。
花荼精益求精,他在面疙瘩和汤的调味上下了功夫,做了各种的改良。
到最后这道汤变成了一道神仙汤,喝下去一口,就能够感觉到满满的安慰感。
就这么一道菜一道菜开发着,花荼一共选择了二十来样有代表性的红楼菜品。
荤素搭配,食材丰富。
到了九月底,他终于和慕颂之商量着,可以开始请人试菜了。
慕颂之看着花荼忙活了这么久,早就对着红楼宴非常有兴趣。
他帮着约了江九宁他们几个过来试菜。
江九宁本来正在外地度假,一听说花荼这里开发了红楼宴,不用多说什么,直接就从外地飞了回来。
彭一航和华严株也来了,几个人好久没聚,都等着开宴。
今天,花荼把红楼宴开在了灵芝轩三楼上最大的一间包间里。
里面还做了一些布置,书架上摆了各式的古书,里屋的桌子上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桌上摆着各式的插花。
最为好看的是一面墙,挂满了工笔图,江九宁走过去啊了一声:“这画的是金陵十二钗!”
那面墙上正挂了十二张画,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元春省亲,史湘云醉眠芍药裀,一张张美人图栩栩如生,仿佛把众人引入了红楼梦中。
众人看了一会,直到开始上菜了才坐下来。
每位客人的面前都摆好了杏仁茶和一份菜单。
花荼把这红楼宴做得十分考究,菜单直接是一本小册子,上面附着红楼梦里的原文,下面配着美食的配料说明。
这菜单翻看起来,一种书卷气就扑面而来。
首先上来的是几道凉菜:糟鸭掌鸭信,枣泥山药糕,松子鸭油卷,炸鹌鹑。
这些菜里道道都有故事,摆盘古意十足,十分精美。
处处都透露了两个字:讲究。
接下来就是大名鼎鼎的茄鲞,每位面前上了一个小碟。
里面的茄子腌到金黄色,配着鸡丁,堆起来像是一座小山。
江九宁顾不得吃别的,直接就奔着茄子去了:“我过去看书,就馋这道菜很久了。”
慕颂之也好奇花荼的开发成果,他夹起来吃了一块,茄子是软的,入口还有着茄子的清香味道。
其他的调料虽然多,但是并没有喧宾夺主,蘑菇碎和笋子的味道还可以尝出来一些,像是腌制后的蘑菇酱。
再品尝下去,茄子不咸,但却味道丰富,最浓郁的,是鸡的味道。
由于腌制过许久,各种味道融入了一起。那香味在舌尖上,经久不散。
花荼等着众人的反应,慕颂之点头道:“这道菜不错,比我看书时想象得还要好吃。”
花荼这才松了一口气,看着文字,人们往往会在脑中进行美化。
复刻菜最怕的就是低于人们的预期。
比想象得好吃,这就算是很高的评价了。
江九宁直接白口吃了一碟:“小花真是了不起,你还真把茄子倒腾出了鸡的味道。”
茄鲞大获成功,这红楼宴就成功了一半。
吃着红楼宴,就像是打开了关于童年的回忆。
那些书中的典故给众人提供了话题,一时间,大家讨论着看过的不同版本的红楼剧,回忆着其中喜欢的人物和情节。
凉菜之后就是热菜,配合着,还有服务员给客人们温了一些酒。
主菜有几道大肉,第一道上来的是火腿炖肘子,这道菜又叫“金银蹄”。
肘子被分出了花刀,非常好夹取,肉被炖到了酥软,入口即化。
火腿特殊的香味融到了肘子里,两相一遇,就会形成反应,合出特殊的味道,这道理一如腌笃鲜。
大菜里还有牛奶蒸羔羊,这道菜用的是牛乳代汤,小羔羊肉炖到酥烂,完全不膻,十分大补。
下面一道是烤鹿肉,养殖的梅花鹿被烤到外焦里嫩,大块的滋滋冒着油,别有一番风味。
到最后,每人一只刚刚上市的菊花蟹。
这些菜品正是几次诗社的重头菜。
品尝着,大家都有点诗兴大发了,江九宁道:“把我的笔墨拿上来。”
慕颂之笑他:“我认识你这么多年,就没见你做过诗。”
花荼递给他一叠调查表:“诗就不用了,回头把表填下就可以了。”
江九宁拍着胸脯:“放心吧,今天附赠八百字小作文。”
最后是几道素菜,鸡髓笋,油盐枸杞芽,蒿子秆,一道道都特别精致。
素菜之后是汤品和主食,随后就是小莲蓬小荷叶汤。
彭一航喝了一口小莲蓬小荷叶汤,汤是清亮的,鸡汤打底,透着一种鲜香暖意,里面的小莲蓬和小荷叶绿油油的,颜色鲜亮,精致极了。
他一边喝着汤,一边感慨:“感觉自己不挨上一顿打,都不好意思喝这个汤了。”
华严株在一旁开玩笑道:“这么合情合理的要求,一会出去哥几个满足你?”
饭菜的主食是茶泡饭,最后的点心是螃蟹小饺。一上来饺子就被分了一空,这道菜虽然贾母嫌弃,食客们可是一点都不嫌弃。
这一顿红楼宴酒足饭饱,所有客人帮着填写了调查表,花荼收拢了所有的资料,准备回头再进行改良。
等到正式推出估计要到十月,那时候螃蟹更为肥美,天气也更冷一些。
到时候在屋子里温上酒,品着美味的菜,聊着红楼,放着《枉凝眉》,就会让客人感觉,好像是穿越到了书中的世界。
新菜品开发完成,花荼终于是轻松了下来。
慕颂之拉着他,俩个人去了家附近的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
等着电影落幕,月明星稀。
慕颂之带着花荼,两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们一边回味着电影中的动人情节,一边回味着晚上吃的各色美味。
慕颂之道:“今天的这一宴挺成功的,我觉得这会成为灵芝轩的一桌特色宴,一定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花荼说:“我想要开发红楼宴,是觉得这席菜特别有意思,每一道菜都有后面的故事,吃起来的时候,就会想到那些事。”
吃的是美味,品的却是后面的文化,背后的故事,人生的酸甜苦辣。
红楼的故事被太多人喜欢,里面的人物被人们记住,看着书中的美食变成现实,借着回忆起当年看书时候的自己。
吃上这么一餐饭,对多少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花荼觉得,他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每天和谁在一起,吃了怎样的美食,就是多年以后,都会记忆犹新。
他想了想总结说:“有时候,美食不光可以改善生活,还可以标记生活。”
“那今晚的标记,就是一餐红楼宴。”慕颂之说完侧头看向花荼。
他喜欢在路灯下看着他。
橙黄色的路灯和莹白的月光交汇,投影下来,映在花荼的脸上,睫毛投下一片阴影,嘴唇看上去也是软软的,柔嫩的,比这世界上的一切美味佳肴更加诱人。
慕颂之伸出手拉住花荼,轻轻落下一吻:“今晚,我会让你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第73章 番外四 中秋快乐!
转眼快到中秋, 花荼开始开发今年灵芝轩的月饼,美食导演林万仲却在这个时候找上了门。
林导认为,现在的大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传统的节日和很多习俗逐渐简化。但是一些古老的优秀文化还是应该更好的保护和进行传承。
林万仲最有名的作品,是一个有关中国非遗的美食记录片,在国外都获过大奖。
现在林导正在拍的这一部纪录片,是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习俗的美食记录片。
这个纪录片从去年的冬天开始拍摄,已经拍了整整一年:春节, 元旦,端午,七夕, 拍的都是中国的各式美食,属于国人的情感,还有中国人的情感。
现在绕了一圈,以今年的中秋作为结尾。
林导演想要把灵芝轩作为压轴, 就找到花荼进行合作。
纪录片拍摄了秋日的风光,各式的菜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肥美的螃蟹, 新鲜的果蔬, 最后一段是要制作中式的月饼。
林万仲邀请花荼来亲自制作传统的月饼。
慕颂之本来想要陪他去,结果正赶上公司有客户来, 没有办法看到花荼拍摄,尤为遗憾。
花荼安慰他:“现在这纪录片都是边审边播的,林导想要赶一下,应该中秋前就播出。回头你肯定能看到。”
慕颂之这才释然了。
当天一早,周起宣和苏亿两个人就陪着花荼去了录制现场。
制作月饼的各种的原材料他们全部自备。
花荼还专门翻了各种的古书, 进行了一番考究。
现场已经搭好了景,布好了灯。
为了录制纪录片,节目组给花荼选穿了一件中式的汉服。
衣服是交领,一套白色古装,看起来仙气飘飘,一尘不染。
林导特别来和花荼沟通:“这袖子会不会碍事?”
花荼道:“和面的那一段,把外面的大袖脱下来应该就可以。”
里面的那一件,袖口并不太宽,他的面和得多了,前期基本用筷子就可以解决。
录制场地选择了一片山清水秀的竹林,风光优美。
花荼还是第一次拍这种纪录片,剧组的化妆姐姐给他打了个淡妆,然后不住在那里夸他皮肤好,底子好看。
等到正式拍摄,花荼准备做蛋黄莲蓉月饼。
他站在了摄像机前,面前有一个木板做成的台案。
做月饼,需要先是用蜂蜜,油还有碱水和面,没过一会儿,花荼就像是变魔术一般很快和好了黄色的面团。
然后开始制作馅料。
花荼使用的所有的手法都是古法。
大粒的莲子去芯蒸好,碾成莲蓉过筛,和白糖一起炒过,一直炒干。那莲蓉看起来细腻,润滑全无杂质,拍摄的现场就闻到一股清甜的莲子香。
金红色的咸蛋黄煮好取出。
两枚蛋黄包了莲蓉裹在月饼皮里,花荼修长的手指灵活包了。
最后放入模具里压制,小心翼翼一枚一枚取出。
不多时月饼烤好,一盘出炉,上面花纹明晰,色泽焦黄,看起来特别诱人。
刚出炉的月饼还冒着热气,花荼用竹片把月饼切开,轻轻一推,摆在摄像机前。
月饼皮薄薄一层,里面两个咸蛋黄镶嵌在莲蓉之中,颜色金黄,层次分明,极其饱满。
林万仲咽下了一口口水,然后才喊了CUT。
整个的制作过程一共拍摄了四个小时。
拍完了,花荼换回衣服,鞠躬道:“大家辛苦了。”
月饼没必要再带回去,林导给现场的工作人员们分着吃了。
花荼做得不少,每个人分到了一个。
那些工作人员们也是第一次吃到刚烤出炉的月饼,咬了一口以后就不住感慨:“我这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月饼!”
“外面的月饼吃起来就一股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味道,这货真价实的,就是不一样。”
林万仲问花荼:“你们灵芝轩的月饼什么时候上市?”
花荼算了一下时间:“大概还有一周左右开始。”
林万仲算了算时间:“回头片子也差不多剪辑好,正好可以上了,估计你这月饼又要卖爆,我可能还要批量定点儿,要不网上根本抢不到。”
花荼让苏亿加了林万仲,现在大客户的销售都在放在他那边。
然后花荼道:“我们最近提高了生产量,应该会比开始好上很多。”
可是连他这个老板,现在都不敢打保票。
每一次花荼以为备货足够多了,现实都会让他意识到,面对大家的热情,那点货量还是远远不够的。
录制回来以后,花荼就加紧了灵芝轩的月饼开发,这一次灵芝轩推出的月饼主要是三大类。
第一种是传统的月饼,包括莲蓉蛋黄,枣泥,五仁等等。花荼立志要给五仁月饼正名,扫去大家的童年阴影。
第二种是苏式的月饼,包括鲜肉的,鲜肉萝卜的,鲜肉榨菜的。这种咸味的月饼能够平衡口味,现烤现发,保证新鲜。
第三种是广式的冰皮月饼,有流心的,还有绿豆的。
灵芝轩的月饼货真价实,个头非常小,花荼严控了里面的糖分,吃起来完全不会让人腻,多吃几个也完全没有问题。
临近中秋,林导的记录片首先上线了。
中秋的这一段纪录片拍得仙气飘飘的,把花荼拍得颜值很高。
66/68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