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太监抓和尚啦!番子们抓了佛爷!大家快来救命啊!”
被绑住的和尚,一出门就大叫起来,“佛爷被抓走了,天庭震怒,要降下天罚了!快救佛爷!不然京师马上就要成为一片血海!天地永远陷入黑暗,百姓们都要为佛爷陪葬!”
这广济寺靠近西四牌楼,本就是京城最热闹的地界,周围大部分的居民都是广济寺的信徒。
刚才锦衣卫的缇骑们杀到的时候,店铺关门,老百姓纷纷躲回了家,在里面悄悄查看。
没想到,他们居然绑了广济寺的和尚,这还了得!
原本胆小怕事的他们为了保护佛爷,纷纷从家中涌了出来。还有一些眼看事情不好,急忙到别处的信徒家报信去了。
锦衣卫、东厂还有兵马司的官兵们纷纷掏出白刃,对着眼看要冲上来解救和尚的人群。
“大人,怎么办?”
五城兵马司总提督惊恐地望向袁彬。
怀恩太监看着眼前的一切,转头望向皇城的方向。
袁指挥使没想到事情会突然变成这样,看着街上越来越多的人群,听着他们逐渐变味的口号,直觉今晚可能要出大事。
人还是带少了!
一个被绑住手脚的和尚,趁着看押他的官兵不防备,一下子朝他已经拔出的兵刃上撞了过去。
“无上老母,真空家园。弥勒净土,光明出世!”
他大叫道,用自己的脖子去勾那刀刃。
鲜血从大动脉飙出,和尚轰然倒地,挣扎了两下,失去了生息。
“死了……真的死了!杀人了,杀人啦!锦衣卫杀人啦!”
这一下子,仿佛是滚烫的油锅里被人浇上一大盆水,周围的百姓们都激动的炸开了。
“无上老母,真空家园。弥勒净土,光明出世!”
“杀锦衣卫!杀番子!救回佛爷!”
“人间天子,取而代之,建立佛国,共享极乐!”
失去理智的人群,抄起身边任何看得到的东西往锦衣卫和兵马司,这些平时他们在街上看到都要退避三尺的官爷身上抡去。
堂堂天子脚下,为了一个所谓的“佛爷”,居然民变了!
“陛下,禁军已经带人将通往广济寺所在的鸣玉坊的所有坊门和栅栏都锁死,但是城内外依然有很多教徒,朝着广济寺的方向移动,与守卫的官兵起了冲突,已经被扣押下来。”
怀恩太监现在正在广济寺,今晚在大内宿值的是覃昌太监。
从刚才起,一封封来自城内各兵营,衙署以及卫所的线报被源源不断地呈了上来,看的他胆战心惊,听得朱见深不断冷笑。
“小郎舅啊小郎舅,朕只是让你给朕搞点钱而已。”
朱见深站在皇城靠西北的角楼上,寒风吹起他朱红色的衣袍。
望着只隔着一个坊区的广济寺方向,和那边集合的越来越多的灯火,朱见深仿佛闻到了空气中大战前一触即发的味道。
他真的太熟悉这个味道了。
从瓦剌那边传来父皇被俘虏消息的那个晚上,被叔父废弃了太子之位前一天的那个晚上,还有“夺门之变”的那个晚上……无数个生死交加的夜晚,都是万侍长陪伴着他一路走来。
今天,万侍长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在昭德宫睡下,由他一个人来面对这一切了。
“搞钱而已,没让你给朕搞出那么大的事情出来……”
“万大人他也是……”
覃昌受过万达的好处,又一直跟在万贞儿身边,见到如此情景,想要为他说两句好话。
“朕知道,朕不是怪他。”
朱见深甩了甩衣袖。
“这不是挺好么……”
年轻的皇帝微微一笑,“京内潜伏的这些妖魔鬼怪们。朕过去想要抓他们还抓不到,今天自己全部都跑出来了,有何不可!”
上一次那么大规模地清缴白莲教的妖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还是太祖爷爷,和永乐爷爷那是时候的事情了吧?
上一个所谓“佛爷”是谁?
洪武六年,湖广罗田县妖人王佛儿,自称是弥勒佛降生,称帝作乱,被绞杀。
洪武十九年,又来了一个“弥勒祖师”,叫做“全无用”,在江西起兵,被围剿殆尽。
到了永乐十八年,就在北京旁边的河北真定府,有所谓“五百罗汉”集体造反和妖女唐赛儿起义,被太爷爷杀得四下逃窜。
这些人后来隐入民间,朝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当时将全国的道观,尼姑庵都搜了个遍,依然没有找到余党的下落。
这下好了,今天全部都跳出来了。
这位新登基不久的皇帝,自认为虽然不能超越尧舜,但也是一心想要朝着朱家的那些伟大皇帝们靠齐的。
洪武大帝,永乐大帝,宣德大帝,他们就是自己的目标。
子不言父过,他不能对于父亲在“土木堡之变”后的所作所为再多说些什么。
千秋万载之后,自有史书工笔,为这段历史做定论。
但是他不一样,他要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将这个国家引导回正确的,光明的道路上。
杀贪官是第一步。
灭邪教,就当是第二步吧。
“朕命你,即刻带领神机营前往广济寺支援。”
朱见深抬起下巴,看着屋顶上的琉璃瓦,自信地笑了笑。
“相信我,小郎舅这个福相,很快就会为我们带来好消息的。”
第28章 罪大恶极
万达在床边审讯,德昌稍有犹豫,他就毫不客气地用剪刀扎他的胳膊。
要说这个和尚真的是过的锦衣玉食的日子,整个人养的细皮嫩肉、白白胖胖的,根本受不了半点折磨。
万达这两个月里,在诏狱进进出出,就没见过哪个人犯像他这样经不住拷问的。不过戳两下而已,油皮都没划开,就不住地哭爹喊娘。
另一边的书桌上,邱子晋正在奋笔疾书,将这和尚招认的罪行一一记录。一边写,一边恨的咬牙切齿。
“这帮人太可恶了!十恶不赦,简直是十恶不赦。”
他们这群所谓八年前从山西云游而来的僧人,其实压根不是正经和尚,而是从各地集结到京师附近的一群流民。
这群流民来路非常的复杂,有来自山西、山东、和河南等各地的。有的是逃兵,有的是犯了事的罪人,更多的是为了逃避徭役和丁稅的人。加起来有七、八人之众。
其中那个原来叫做丁铁柱,后来叫做法愿的老头,就是原先在家乡因为白莲教事发,被官府缉捕,所以不得不逃出来。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落草为寇。为了躲避官差,通常都是昼伏夜出,埋伏在各州府的交界处,打劫过路的商客和周围的村民。
八年前,一行五、六个从江西来北直隶云游的和尚,在进京烧香的路上被他们截杀。
这些人抢了和尚的衣服、行李,拿了他们的度牒。
丁铁柱和宋天阳两人,是整个队伍里唯二认识字,念过书的人,也是这帮流民的领导。
在他们两个人的提议下,这群人自己给自己剃了头,狠狠心,又用烟头烧出了戒疤。
这两个为首的一老一少,借用原先“法愿”和“德昌”师徒两人的度牒,摇身一变,从流民成为了合法僧人。
剩下的其他人,有的也拿了度牒,有的则化身成为和尚们的使唤行脚,大摇大摆地进了北京城。
八年前,正是夺门之变刚发生没多久,英宗再次复位的时期。各级衙门上下人心惶惶,政务不免怠慢,路口关卡松懈,因而给了这些人可趁之机。
他们来到京城后不久,就看中了被荒废许久的广济寺。以重修寺庙为名目,正式驻扎在京师最繁华的地界上。
要说那个“法愿”,原来在家乡就是白莲教的“香头”,擅长演说佛法经变,借以白莲教教义,很快吸引了一波信徒。
他们慷慨出资,为这个“穷庙苦庙”装修佛寺,重造塑像,广济寺很快就焕然一新。
德昌作为法愿的大弟子,经常伴随他外出化斋,讲经、会客。
因为他长得白净高大,相貌堂堂,和看起来老而睿智的法愿两人在一起,真的宛如一对潜心向佛的高僧大德,让大家更加信服。
莫说普通妇孺百姓,就连许多读书人,也以认识法愿和德昌和尚为荣,经常到寺庙中来与他们品茶谈经,连句赋诗。
说来也可笑,这群读书人平日里刁钻的很,什么都恨不得打破砂锅问到底。
但是只要和尚们闭上眼睛,说一些“花开尘闭”、“欲观来世,犹如梦中”、“不可说、不可说”这样没有逻辑的废话,他们反而会沉吟一番,说自己悟了,悟了。
然后更加钦佩这对师徒的修为,对和尚们顶礼膜拜。
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反正那么多年来,都没人识破他们假和尚的身份。
法愿不但擅长敛财,更是懂得上下迎奉。
他深知要在这京师中立足,发展出更多的白莲教徒,只是修好寺庙还不够的。
怎样才能让自己永远不会被怀疑呢?
法愿看中了一个位置——顺天府都纲。
提举整个顺天府的僧庙尼庵,在整个顺天府的佛教寺庙中,一言九鼎,执掌刑法,成为僧侣中的最高掌管者。
真是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谁想得到,最高宗教领袖本人居然是个假和尚,而且还是搞邪教的呢?
如果做坏事的人也要分等级的话,像是法愿这样的,应该就是坏人中的“艺术家”级别了。
他的所作所为,比起普通罪犯的穷凶极恶,是更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惊人的行动力。
要成为“都纲”,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
就跟全天下很多的官一样,这个说到底也不过是个没有俸禄的九品“僧官”而已。
想要得到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名声。不止在民间信徒中有威望,更必须有朝中的达官显贵的支持;第二,有足够多的钱。有了钱才能收买考核的官员,才能买通本地其他诸多寺庙主持的支持,让他们推举他上位。
在广济寺重修的第二年,法愿老和尚就开始野心勃勃地为上位做准备了。
而德昌,是他最佳的代言人。
他年轻,高大英俊,能说会道,舌灿莲花,长得一团和气,天生让人想要亲近些。
当他捻着莲花,穿着朴素的袈裟站立在佛像边的时候,有很多妇孺信众会忍不住地开始流泪。
法愿在广济寺内开坛讲演,吸引信徒。
而德昌则四处奔走,一面在礼部上下运作送礼,另一边去拜见各寺庙、庵堂的主持,祈求他们在这一年的都纲推举中,推选自己的师父。
然后他去到了西边翠微山的妙音寺,遇到了当时不过二十出头的玄莲主持。
天雷勾动地火。
不得不说,命运的安排让人窒息。
正是因为要推举都纲的行动,让这对“狗男女”走到了一起,开启了一条将无数人拉往深渊的黑暗之路。
法愿不断敛财,收买官员僧尼,终于登上了都纲之位,保证了广济寺和旗下这些僧人的合法性。
为了进一步收容教众,扩大庙产。广济寺以开拓僧田的名义,在城郊逐步建造出了一个庄园,广济寺的和尚就是庄头。
德昌这边,走的更远。
他和玄莲两个人组合在一起,发展出了一整条让人瞠目的罪恶道路。
他们先是在本司胡同收买了一个姓林的女乐户,以她的名义在僻静出开出一个“忘我阁”,专门招待有钱客商。然后利用玄莲的制香、制药特长,一边做皮肉生意,一边做春药买卖。
很快,他们就不满足于这生意的规模了。
只靠讲经说法,求人施舍和卖药来的钱实在是太慢了,玄莲姑且不论,德昌越发对于总被法愿压一头的情况,已经非常不满了。
说到底他们压根不是什么正经师徒,法愿那一套东西,他该学会的早就学会了。
而且他觉得如果由自己出面说法,引入“弥勒下生”那一套的天台宗理论,结合玄莲从罗道典籍中寻觅出来的“无生老母”的法相,比现在法愿的那一套干巴巴的天国说辞能更加深入人心。
最关键的是,法愿这个老头子太贪财了,仗着所谓“主持”的身份,将他们收纳来钱财都放在他的私库中。
为了让他坐上都纲之位,他前前后后如此奔走,居然没有分的多少好处。
德昌早就想要对这个老骗子下手,好取而代之。
但是寺庙里的其他人,无论是一开始跟着他们打家劫舍的那群人,还是之后陆陆续续投靠来的白莲教徒,都像是被法愿洗了脑似得,对他言听计从。
害他想要找个一起干事的帮手都不行,不但如此,还要天天做出一副对师父恭敬的样子。
幸好,他还有玄莲。
幸好,玄莲制药的手段早就出神入化。
他将玄莲炮制好的香料,替换掉了法愿房中原本的香。
法愿每天除了主持寺内事务,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他自己的房间里,烧香,念“白莲宝卷”,祈求能够早日往生极乐世界。
不过短短一个月,本来精神矍铄的法愿就毫无预兆的病倒了。虽然延请了京师内的许多名医,却是始终找不到病因。
法愿虽然无奈,却也只能接受自己将会一点点步向死亡的事实。
这段时间里,德昌比往日更加殷勤服侍,将寺内大小事情都包揽了下来,好让“师父”安心养病。
终于,法愿他在临终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将“得意弟子”推上了下一任“都纲”的位置,并且将整个广济寺都交给他。
德昌终于如愿以偿,以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成为了整个大明帝国最年轻的一府都纲,统领北直隶佛界。
此次往后,德昌与玄莲越发肆无忌惮。
德昌号称自己是“弥勒佛爷”转身,肉身成佛,公然接受信徒们的供奉。以“开光”“灌顶”为名,骗得更多信徒的钱财。
35/188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