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本要奏。”吏部侍郎站了出来,“去年有关南京省地方官员的考核结果已经出来了,请陛下过目。”
周行知点了点头,打开了魏忠转交上来的奏折,一目十行的看着。官员的考核排名是按照品阶从高到低排列的,等看到后面的部分后,周行知就奏折中发现了一个眼熟的官职。
“苏州府的通判,要调到京城来?”周行知问道,“对方是有什么特殊的政绩吗?”
吏部侍郎回忆了一下,“这位郑通判,他尤为擅长进行痕迹鉴定,根据地方长官的描述,他曾经参与勘破了许多案件。”
周行知点了点头,然后又询问了另外几个有调动的官员,最后才首肯这个凋令,“那就先按照上面的办吧”
“陛下,最近匈奴是不是就来犯边境,根据加急军报,在半个月前匈奴突袭了一个城外的村子,然后……”兵部尚书说着有些不认,“而后残忍的屠村,村子里一共一百八十六名百姓,老弱妇孺,无一幸存……”
“边境的守军呢?”周行知的脸一下就变黑了,“难道对匈奴的进攻没有任何反应吗?”
“陛下有所不知,边境的守军要驻守的是主城池,对于一些城外的小村庄,并不能给予庇佑。”兵部侍郎站出来说道,“而且据臣所知,那个村子里居住的都是一些和匈奴人通婚的人,严格来说,并不是我周朝的百姓。”
“不是我周朝的百姓?”周行知微微眯眼看着兵部侍郎,“你从哪来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陛下,恕臣直言,陛下心善或许会怜惜他们,但他们不遵从我周朝的赋税,自然也不是我周朝的百姓。”兵部侍郎说着,“而且陛下有所不知,匈奴人有时候会给这些混种人一些银钱,让他们伪装投诚,然后进城捣乱,导致我无数周朝好儿郎殒命当场,极其可恶!”
“一派胡言,那些混进来的明明都是匈奴人,只有极个别才是被收买的百姓。”兵部尚书出言反对,“你既然提到了这个,为什么不说他们也在我军作战的时候充当向导,为我们带路呢?”
“尚书大人的话我不否认,但是在我从军的时候,我手下一共有二十七名兄弟被他们所害,所以我不会原谅他们,我也没有资格代替我那些死去的兄弟原谅他们!”兵部侍郎说道,他的态度依旧非常坚决。
周行知的眉头微微皱起,兵部尚书虽然以前也驻守在边境,但在他领兵的时候是周朝和匈奴相对和平的时候,双方的交战规模和次数都比较少。
兵部侍郎这人,他虽然是嘉亲王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却是真的上过战场,是砍下过匈奴将军脑袋的人。他的言辞虽然偏激,但也是代表了一部分将领的态度。
“叶丞相,你如何看待此事?”周行知对于边境情况了解有限,只能寻求其他人的看法。
“陛下,两位大人说的都有理,按照臣的看法,陛下完全可以把这些在夹缝中生存的人纳入我朝的保护范围,他们既熟悉当地地形又了解匈奴人的作风,如果把他们训练成士兵的话,对我朝有很大的帮助。”叶丞相说道。
“这些人有匈奴人的血脉,极有可能被策反,臣觉得丞相的提议不妥。”兵部侍郎立马出言反对。
“如果对方的亲人家眷都在我周朝生活,侍郎觉得他们还会被策反吗?”周行知询问道。
兵部侍郎听到这话后犹豫了一下,“臣依旧觉得有可能,只是可能性会小一些。”
周行知点头,然后继续问道,“那如果对方的亲眷都在我周朝生活的很好,有吃有穿、衣食无忧呢?”
“这……”兵部侍郎的回答又犹豫了一下,“陛下,如果是这样,他们反叛的可能性确实非常小,但这样会损耗许多银钱。同样的钱,我们可以养活两倍乃至三倍的周朝本土士兵,这样不划算。”
“侍郎你误会朕的意思了,朕不是要庇护所有人的家眷。”周行知脸色放缓了一些,“可以为我周朝斩杀外敌的,才是周朝,是朕庇佑的对象。匈奴总归会被我周朝的铁骑击退,到时候也谈不上什么混种、反叛了。”
“侍郎,你觉得朕说得对吗?”周行知看向兵部侍郎,两人有了一瞬间的对视。
视线相互碰撞的时候,兵部侍郎从这个年轻的帝王眼里看到野望,而且是充满信心的野望,仿佛只要他一声令下,周朝就可以大破匈奴王廷。
“陛下圣明。”兵部侍郎很快低头,作了一个长揖。
先帝在刚刚登基的时候,也曾经放话过要征服匈奴,但在巨大的军费开支和人员折损上,最后还是选择了默默放弃。不知道现如今的这位新帝,又可以坚持这个想法多久呢?
今天的奏报比往常小朝会要多些,再过了一个多时辰后,周行知才离开宣政殿。
“皇后现在在做什么,忙吗?”批阅了几本奏折以后,周行知忍不住问道。
“陛下稍等片刻,奴才这就去差人看看。”魏忠说道。
“嗯,你顺便和皇后说一声,朕一会和她一起用午膳。”周行知说道,“让御膳房做些皇后喜欢的菜,再炖上一锅燕窝汤。”
“是,奴才这就去办。”魏忠应道,但是却没有移动步伐。
“不对,你想让御膳房把燕窝汤备着,朕要晚些时候取用。”周行知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就按照皇后以往午睡完的时间先备着,到时候先送到朕在的地方。”
“遵旨。”魏忠应道,开始猫着腰往后退去。
周行知单手托着下巴,有一下没一下的翻看着桌上的奏折。昨天因为自己的疏忽,让叶宁萱的一番好意白费了,如今自己用一锅燕窝汤赔礼,应该可以弥补那一碗的,小小错误吧?
第17章
看到周行知端上来的一锅燕窝汤以后,叶宁萱脸上的表情复杂极了,一言难尽地看着周行知,“行知,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我不要那么多的燕窝汤,一碗就足够了。”
“我问过太医,这是滋补的温和膳食,你多喝一点也没有关系的。”周行知解释道,“最近你要操劳许多事情,要养一养身体。”
“如果真的不行,我和你一人一半。”周行知想着又补充了一句,“这样就不会浪费了。”
在周行知的坚持下,叶宁萱一连喝下两碗半的燕窝汤才算作罢。摸了摸自己的小肚皮,叶宁萱微微提气,免得自己出现小肚子。在周行知面前,她还是有些包袱的。
“行知,中午你提过的事情,我认为还是先不要动边境兵权的好。”叶宁萱把话题扯到了正事上,“至于兵部侍郎,他虽然是嘉亲王一手提拔起来的,但他是一位好将军,他的的夙愿就是击破匈奴的王廷,彻底解决边境的隐患。”
“如果不动的话,在边境我们就只能靠着钟元帅。”周行知说道,她现在是和叶宁萱面对面坐着,所以并没有注意到什么小肚子,“钟元帅如今已经五十二岁了,他身上有不少旧伤,我想早点培养一些人可以接过他身上的担子。”
“我记得钟元帅一共有三个孩子,子承父业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叶宁萱说道。
周行知缓缓的摇头,“目前边境所以的驻军加在一起一共是三十万,其中十万是嘉亲王担任主帅,十二万是钟元帅统领,剩下八万只忠义侯的旧部,由都督府两位都督佥事统帅。我说的对吗?”
“对,明面上是这样的。”叶宁萱点头。
“如果我没有记错,钟元帅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是统领先锋军的四品将军了,算起来,他执掌那十二万大军已经有十几年了。”周行知说道,她既然决定留在这里,那她就要为自己和叶宁萱的未来做好打算。
“子继父业的话,兵权交接起来或许会很轻松,但十二万人难免就会被打上固定的标签。”周行知认真的说道,“比如,钟家军。”
听到周行知的话后叶宁萱想要开口反驳什么,但仔细一想周行知说的话确实是事实,如果一支军队连续被一个人统帅了几十年,那么军心所向的就不是皇帝,而是统帅了。
“行知,钟元帅驻守边境二十余年,他的功劳谁都看得见。”叶宁萱找不到什么反驳的话,只能告诫她,“如果突然更换主帅的话,目前没有什么人压得住他们。”
“这个我清楚,所以我目前的打算是让钟元帅辛苦一些,负责一下那些同时拥有周人和匈奴人血脉的新兵的训练。”周行知说着顿了一下,“然后把钟元帅的兵抽调出二到三万人和他们混编在一起,交给钟元帅的几个儿子负责。”
因为担心边境将领功高震主,就用某须有的理由杀害他们这种事,周行知可会去做。她想要的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打散着十二万士兵,在保持最高统帅不变的情况下,对管理层的将军进行一些轮换措施,这样也可以变相的分割一下兵权。
叶宁萱没有马上给出什么回复,而是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过了半刻钟才开口,“按照我对钟元帅的了解,他不是贪恋兵权的人,如果行知你让钟元帅去训练新兵的话,我相信他会明白你意思的。”
“这样最好了。”周行知放松的靠在了椅背上,“只要边境的兵权处理好了,把剩下二十万大军掌控在手里,我们就不需要时时刻刻担心嘉亲王搞事情了。”
“到时候我也可以放心处置那几个在大朝会上和我呛声的大臣,真是烦人很。”周行知说着,一想到他们就忍不住皱了皱鼻子。
看到周行知一脸嫌弃的小表情后,叶宁萱忍不住笑了出来,“是哪几个大臣,敢和行知你呛声?”
“那可多了去了,尤其是那些御史,动不动就开始弹劾谁谁谁,明明就是一点小事,到了他们的嘴里就变成了天大的事情。好像我不处理好的话,我就铁板钉钉上的昏君了。”
提到御史后,周行知就忍不住多吐槽了两句。
不得不说,能当御史的还真的是硬骨头多,就算周行知之前砍了一个御史的脑袋,他们也就是消停了几天。在下一个大朝会的时候,这些御史该参人还是参人,偶尔还会把话题转移到周行知身上,挑她作为皇帝的毛病。
“职责所在罢了,御史们敢进谏,也是侧面代表行知你是明君。”叶宁萱安慰了一句。
“最可恶的还是投靠嘉亲王的那些人,一个个嘴上说得好,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动作。”周行知说道,“等到边境安定了,我第一个要处置的就是他们。”
“嗯嗯,我觉得可以。”叶宁萱说道,虽然语气很认真,但是含笑的眼神却出卖她的心情。
周行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微微挑眉看向叶宁萱,“宁萱,你是在笑话我?”
叶宁萱笑着摇头,“行知,今天是你第一次向我抱怨这些。”以往的时候,周行知也会和她提到朝会上的事情,但是基本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带着主观情绪的倾诉。
“是吗?”周行知想了一下,好像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
说起来,之前的自己似乎都是在履行作为一个皇帝的责任,只要国家保持相对稳定,她就会满足了。可现在不一样了,她是要为自己、为叶宁萱博一个未来,不管未来两人会不会在一起,她都要当一个好皇帝,一个有实权的好皇帝。
这大概就是从打工人变成了创业小老板吧,为自己干活的话,总是会充满干劲些的。
聊聊一会天以后,秦冉派人来传讯,说是有些事情想要和周行知商量,希望她过来坤安宫一趟。
“既然母后找你,行知你就先过去吧,我正好要找青衣商量些事情。”叶宁萱适时开口,“不要让母后久等了。”
“青衣?你是说钟妃?”周行知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宁萱你和钟青衣的关系什么时候那么好了?”
“青衣她是个不错的人。”叶宁萱说道,她感觉得出来,钟青衣对自己不仅没有恶意,还带着非常大的善意,虽然她不知道为什么钟青衣会对她抱有那么大的善意,但这并不影响两人友好的关系。
“行知,过段时间你应该也会觉得青衣人很好,她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叶宁萱又补充了一句。等到钟青衣把那些计算方法默写出来了,周行知肯定会对她改观的。
周行知可有可无的点头,在心里默默提高了钟青衣的重要程度。既然和她的宁萱关系不错,那她也要格外注意一下对方才是。
到了坤安宫以后,秦冉就直接屏退了左右,一副商谈要事的态度,让周行知也不觉得变得认真起来。
“我刚才听到消息,陛下你有意向在边境组建新军?”秦冉虽然已经不正面插手政事,但是有些消息她依旧非常灵通。
“嗯,朕想重新组建一下边境军队。”周行知点了点头,“嘉亲王在边境的势力母后和朕都清楚,为了以防万一,必须要找到可以制衡他的人。”
“钟元帅是保皇党,陛下完全可以用他来制衡嘉亲王的势力。”秦冉说道,“如今陛下亲政不过一个月时间,根基不够稳。”
“母后,你知道钟元帅多少岁了吗?”在面对秦冉的时候,周行知固然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但却没有在叶宁萱面前那么坦诚,只是说了其中的七八。
秦冉陷入了沉思,“这样的法子有也不是不行,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让两位都督佥事配合一下陛下。”
“母后的意思是?”周行知有些惊讶,难道那两个统领军队的都督佥事,是秦冉的人?
“那两人都是我父亲的学生,如果有什么需要,他们可以助陛下一臂之力。”秦冉说道。
秦冉的父亲是定国公,单单从这个封号,就可以看出他父亲的能量有多大。定国公曾经拥护先帝登基,而现在他的嫡女又是曾经垂帘听政的太后,可以说是扶持了两代帝王。
“谢过母后。”周行知从座位上站起来行礼。秦冉这一番举动,完全是把手里的八万兵权交到了自己的手里,这一份恩情,是现在的她回报不起的。
12/67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