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说:“启奏陛下,建业宫的宫人放出去也便罢了,陛下这太初宫中是否也该征选一批良家女子来充实后宫了?”
萧彧摆摆手:“太初宫人手够用了,就不必征选宫女了。”
王启抬手行礼:“如今天下已定,陛下该立后纳妃了。”
萧彧头疼,怎么就对这事念念不忘呢,他说:“中原大地上,胡人的铁蹄依旧在肆意践踏着汉人同胞的胸膛,怎么能叫天下已定?”
王启跪地而拜:“陛下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江山社稷着想,这大安江山得有继承人啊。请陛下早日立后!”
一大群朝臣跟着他跪拜:“请陛下早日立后!”
萧彧郁闷之极,这是合谋好了一起来逼婚吗?其实也不怪这些朝臣逼他,这些大臣们早就期盼着他选后宫了,好趁机将他们家的适龄姑娘送到宫中来,毕竟不管是地位权势还是萧彧本人,都是最优的选择。可惜他几乎无欲无求,从不需要女人似的,听说后宫中伺候的主要也是些男子,简直是独树一帜。
正好今天他自己提起建业宫中的后妃问题了,所以便趁机跟着央求起来。
萧彧朝殿中扫视了一圈,只有闵翀以戏谑的眼神看着自己,他扶额,苦笑:“此时朕心中自有定夺,就不必诸位替朕操心了。”
当日傍晚,城西礼宁巷的杜府中来了一位客人,杜家家主杜璇亲自来迎接。
客人见了面,朝杜璇拱手:“小侄是来向杜丞相道喜的。”
杜璇连连摆手:“我早已不是什么丞相,杨大人切莫再羞辱老朽了。且不知杨大人所说喜事从何而来?”
客人杨焘说:“今日朝堂之上,你可知陛下说了什么?他打算放出建业宫中的妃嫔与宫人,若是有愿意再嫁的,皆可由父母安排再嫁。”
杜璇激动地站了起来:“此话当真?”
杨焘说:“千真万确,小侄总不能拿这么重要的事来哄骗世伯。”
杜璇又坐回去,喃喃地说:“兰儿总算是可以回来了。”
杨焘露出神秘的笑容:“世侄女不仅可以回来,甚至还有可能再次得到圣上的垂青呢。”
杜璇的胡子都颤抖起来:“此话怎讲?”
杨焘说:“陛下今日说了,建业宫中的妃嫔与宫人皆可由其父母亲人领回,并自行安排婚嫁。小侄以为,这是陛下特意为世侄女开放的条例。世伯想想,如今太初宫中后宫虚空,陛下春秋正盛,却未曾立过任何妃嫔,说明他对世侄女旧情难忘啊。”
杜璇则掩面长叹气,摇头说:“倒是不敢奢望。兰儿毕竟嫁过萧祎,陛下是不可能原谅她的。”
“我看未必,陛下也不是拘泥之人。若是陛下仅仅是面子上抹不开,咱们还可以用旁的方法来消除掉这个隔阂。陛下不能娶杜玲兰,若是杨铃兰、张铃兰呢?只要陛下心意不变,就总有机会的。”
杜璇一听,面上渐渐露出笑意来:“世侄所言极是。多谢世侄告知,回头我便去宫中接兰儿回来。”
萧彧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惦记上了,此时他刚用完晚饭,在庭院中散完步回来,看见霜落与青悠一个正在煮茶,一个正在掌灯,他便在几案后坐下来。
霜落将一个包在棉布中铜手炉取出来,递给萧彧:“陛下今日可有奏折需要誊抄?”
萧彧接过手炉:“今日似乎没有。”
“那奴婢便先告退了。”霜落恭敬地说。
萧彧看着霜落,突然说:“霜落你且先等一等,朕有话问你。”
霜落在几案前跪坐下来:“陛下请说。”
萧彧对青悠说:“青悠你先走吧。”
青悠走了,萧彧笑着对霜落说:“其实是一些私事,朕想替赖都督问一声,你对他是什么想法?”
第148章 攻城
霜落的耳朵都红了, 她低着头不说话。
萧彧笑着说:“赖都督为人忠实可靠,又钟情于你,朕给你们赐婚如何?”
霜落跪拜下去:“多谢陛下美意, 奴婢以为此事不妥。”
萧彧挑眉:“为何?”
霜落红了眼圈:“赖都督与奴婢宛若云泥, 奴婢不配。”
萧彧闻言,轻轻叹了口气, 果然如他预料的一样,哪个女人会不介意自己那样的过去呢, 他说:“感情里没有什么配不配,只有喜不喜欢。”
霜落匍匐在地上,咬咬牙,说:“奴婢不喜欢。”
萧彧错愕地看着霜落,难道是自己会错意了:“你果真不喜欢赖峰?”
“嗯。”霜落低着头,“如果没有别的事,奴婢先告退了。”
萧彧没有说话,霜落却低着头,转过身去,然后才起来,快步朝外走去。
“站住!”萧彧叫住了霜落, 起身走到她面前, 微微低头看着她的脸,那张脸上早已布满泪痕,萧彧叹了口气,“你哭什么?”
霜落迅速抹了一把眼泪, 摇头:“奴婢没有哭。”
萧彧摇头:“朕还没老到眼花。霜落, 朕知道这事你是心口不一。你顾虑赖峰的身份与前程, 怕人说闲话, 对不对?”
霜落咬着下唇没说话。
萧彧说:“赖峰也不是不知道你的出身,但他自己并不介意,你不觉得这样的人尤为难能可贵吗?错过他,你这一辈子都将不会再遇上另一个这样的男人。”
霜落闭了一下眼睛:“赖都督智勇双全,前途无量,奴婢不想为他添上污点。”
萧彧叹息:“你怎知这是污点,又非佳话呢?”
霜落猛地睁开双眼,自己还能成为佳话?
萧彧说:“自古英雄不问出处,这世间对男子尤其宽容,却对女子格外苛求,这岂非是不公平?你的出身不由你选择,也非你之错,为何要用这个来惩罚自己?你看,这世间有一类人,他不审视自身的缺点,却时刻盯着他人的弱点,并以自己达不到的标准去苛求他人嘲笑他人;还有一类人,他看不到别人也有缺点,却只会审视自身的弱点,并以第一类人的标准来苛责自己。你说这第二类人可怜不可怜?”
霜落听到这里,默然不语。
萧彧接着说:“你说,谁给了第一类人严苛他人的权力?而第二类人,是否太过妄自菲薄?没有人是完人。”
霜落忙说:“陛下就是完人。”
萧彧一愣,然后笑了:“朕给了你们这种错觉?其实朕作为一个皇帝,是不算合格的。不过就算不是完人也没关系,我们都在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不是吗?”
霜落轻轻地点头。
萧彧说:“朕救你出囹圄,只是给你新生活的可能。能不能真正打破囹圄,过上新生活,却在你自身。霜落,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姑娘,莫要轻贱自己。”
霜落朝萧彧深深鞠一躬:“谢陛下称赞。”
“不必谢朕。与赖峰的事,你慎重考虑吧。朕以为,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萧彧说。
“奴婢会慎重考虑的,奴婢告退。”
萧彧看着合上的门,看样子赖峰还得等些日子了。
放宫人出宫之前,萧彧去了一趟建业宫,探视了几位尚住在宫中的太妃嫔。萧彧的母亲是皇后,他又早早被立为太子,后宫的妃嫔倒也没有几个对他不恭敬的,就连萧祎的生母赵妃,见了他也是客客气气的,至少表面功夫都做到位了。
不过萧彧对景平帝有怨言,所以也没想过来见几位太妃嫔。
他这次过来,无疑是给平静如死水一般的建业宫投入了一颗石子,涟漪很快便波及到了整个后宫,几乎人人都知道,陛下来建业宫了。
妃嫔和宫人们私下里都在议论这位曾经的东宫之主,他是不是要重修建业宫并搬回来住了,若是新帝搬回宫中来,那么她们这些宫人的日子就不会全然没盼头了吧。
只有萧祎的妃嫔惶恐不安,新帝要搬回来,是不是就要安排她们削发为尼出家了?因为这是本朝后宫的惯例,先皇故去,他的妃嫔中有子嗣的,便安排在宫中或者行宫中颐养天年,没有子嗣的,则都要出家为尼。
萧祎没有儿子,唯有原配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还夭折了。他给过名分的后妃有十几个,这十几个后妃显然只有出家的结局,但都是一二十岁的花样年华,谁愿意与青灯古佛相伴一生呢?
是以萧彧没有来建业宫住,其实对这些后妃来说倒是松了一口气,今日他一出现,几乎令萧祎的后妃们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些人不包括杜玲兰,因为今日一大早,她的家人就捎来了消息,让她收拾好东西,不日便能出宫还家了。
听说萧彧来了建业宫,杜玲兰还紧张了一把,虽然知道他们也碰不上面,但想起他们这些年的遭遇,她心中还是难免伤怀的。
如若当初多坚持一下,是不是命运就截然不同了?不过她心里也很清楚明白,即便不进宫,她也不可能跟萧彧再有交集,她的家人定会帮她安排别的亲事。
萧彧探视完几位太妃嫔,便让人颁布了放人出宫的诏令。此令一出,建业宫中顿时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都喜极而泣,终于可以不用困死在这高墙大院中了。
出宫采取自愿原则,每位出宫的宫人都给了路费,让她们自行返家,萧祎的妃嫔也都可以回去另嫁。
这个举措在建业城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接连几日,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讨论此事,有人夸新帝仁善,也有人认为新帝是瞧不上治平帝用过的女人,将宫人放出来,这是要打算重新选美了吧。
一时间,城内的冰人变得无比忙碌起来,许多人家都打算将自家适龄的女儿赶紧定下婚事,就怕被选中送入宫中,骨肉分离,可能一生都不得见。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着急,就等着自家闺女被选入宫中,要是能被皇帝临幸选为妃嫔,那一家子就能鸡犬升天了。
尤其是对宫中情况知根知底的文武百官和世家大族,他们都巴不得自家女儿能被遴选入宫呢。
但萧彧只放了宫人,却对选美入宫一事只字不提。百官一提,他便以国家百废待兴为由,表示宫中一切从简,不宜铺张浪费。
其实也差不多,整个宫中就他和裴凛之、阿平三个主子,有十几个人伺候着,已经完全足够,区别就是伺候他们的主要是些小子,而不是温软可亲的姑娘。
放出宫人没多久,萧彧便下了一道新的圣旨,全国范围内取缔一切青楼妓馆,取消一切贱籍。
此令自然又掀起了轩然大波,自开年以来,萧彧一直都在做一些匪夷所思之事,先是勒令和尚还俗,没收寺产,接着又是放出宫人,现在又要释放所有的妓女,连贱籍都给取缔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那么多的青楼女子,官府打算如何处置?
官府当然有办法,还是照在广州时一样,愿意还家的还家,愿意嫁人的安排嫁人,不愿意嫁人的,便集中起来安排工作。
有才能的进文艺团,或者去茶馆唱戏。余下的便安排进作坊。安国养了几十万军队,将士们需要大量衣服鞋袜,这些女工怕是还忙不过来呢。
取缔青楼妓馆最令人不满的自然是那些青楼妓馆的老板,他们是做梦也没想到,萧彧会将主意打到这上头来。因为青楼妓馆无论在哪个年代,它都是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这就跟人吃饭喝水一样天经地义。
但不满又能如何呢,百姓喜闻乐见,皇帝他们又动不了。
萧彧在推行这些诏令的同时,裴凛之正领着将士们攻打上洛郡。上洛郡位于长安东南,离长安仅有二百多里。西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旦上洛失守,长安便将失去秦岭的屏障,直接与安军对垒。
一旦安军攻破潼关,长安失守便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西戎派了派了重兵把守,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上洛郡。
当地汉人百姓听说安军打来了,都异常欢迎,他们受戎人压迫奴役了上百年,终于等到汉人王师归来,一些老人见到安军的时候都忍不住跪地膜拜了起来。
这么多年了,统治压迫他们的胡人政权不知道更新迭代了多少回,每次换了皇帝,就要担心一回他们的命运,倘能侥幸活下来,也要接受刮地三尺的盘剥。在胡人眼中,汉人就不是人,而是工具和奴隶。
因此裴凛之率领将士们攻打西戎的时候,除了西戎的守军,就没有遭遇过什么阻力,甚至还受到过不止一次当地汉人的引路和帮助。
裴凛之在西戎待的时间越长,就越想尽早驱逐胡人,收复长安,因为当地百姓的生活实在是苦不堪言,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上洛一战打得极其惨烈,西戎兵以骑兵为主,在这种山地守城战中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他们只能死守城池。
裴凛之指挥将士强攻了两回,都没能攻下来,连火药都用上了,也没能对牢固的城墙造成多大的损伤,己方伤亡很惨重,只得采取围城的下策。
通常来说,围而不打是最省事省力的做法,就是看谁更能耗,通常守城的耗不过围城的。
但为什么说这里围城是下策呢,因为城中很多百姓都是汉人,一旦被围困,百姓也会缺粮,而胡人则会杀汉人充饥,他们吃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围困半个月之后,城内便出现了裴凛之担心的情况,西戎守军开始将百姓的头颅从城楼上扔下来,因为身体被他们吃了。
裴凛之见状勃然大怒,决定再次攻城,无论如何,这次都要将上洛城攻下来。
这一次,吉海主动请缨为攻城先锋。他在这次征西战争中表现十分英勇,如今已经是校尉了。
这一晚,吉海表现得十分英勇,尽管受了伤,他还是第一个登上了城墙,在他的掩护下,又有更多的将士攀爬上了城墙。
西戎守军源源不断地涌上城墙,他们厮杀了半夜,终于在天快亮的时候,将城门从里面打开了。
裴凛之与萧繇亲自率大军冲进上洛城,与城内的西戎军展开决战,跟胡人打仗的时候,裴凛之从未动恻隐之心,能杀都杀了,因为胡人是不会甘心降服的,一旦放虎归山,下一次他们依旧会拿着刀枪戳向你的胸膛。
这一仗一直打到中午才结束。清点人数的时候,两万多西戎兵悉数被杀,己方伤亡也很惨重,死了将近万人,吉海也身受重伤昏迷不醒。
第149章 春游
120/154 首页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