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江停道:“反正是差不了,主要是方便保存,跟你泡的生姜咸菜一样,过了时节想吃也是能吃上的。”
“倒也是这个道理。”
邹筠进辣椒一咕噜倒进了泡菜坛子,随即又往里头放大蒜,鲜花椒姜一类的东西,她道:“也不能光泡辣椒一样东西,总得泡些别的配料,这样卤水才香,腌制出来的泡菜才更好吃。”
楚纤听得津津有味,自己也想上去凑凑热闹,却被郑江停抓去洗米了。
人手多,忙活的也快,泡菜做好饭也好了。
大家一起上桌吃饭,夜里没有做太多菜,郑江停就炒了个甜椒回锅肉,另外煮了个白水青菜汤,怕回锅肉吃了腻着。
邹筠笑话:“以前是想肉吃都没得吃,时下嘴却养叼了,还怕肉吃多了腻着。”
楚纤不怎么爱吃回锅肉,虽然炒的很香,但是实在腻味,他稍稍吃点身子会不舒坦,虽然一直没说过这些,但是郑江停历来体贴他,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他夹了一筷子甜椒到楚纤碗里:“吃吧,这个是甜的。”
“之前又不是没吃过,还骗我说甜的。”
“我何时骗你了。”
楚纤怕辣着,还特地扒了口饭随着甜椒一起吃,不料咬开辣椒还真不辣,甜椒肉质肥厚,一口下去还有汁水,甜丝丝的,伴着炒肉的香味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真是甜的。”
“倒是奇了,还真是甜的。”
郑江停笑了笑。
他总是带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回家,久而久之邹筠和楚纤早都见怪不怪了,倒是洄哥儿还挺震惊的,头次吃到这么稀奇好吃的东西,今儿没在家里吃饭,回去少不了又受到家里一番盘问,到时候母亲又该念叨要是家里人能嫁一个姊妹兄弟到郑家就好了。
后头的日子郑江停都在家里做辣椒酱,酱料做起来也不难,只不过琐碎费功夫。
他去买了些大蒜花椒和姜,以及一些香料,楚纤就帮他剥蒜,他则将辣椒剁成碎末,辣椒切起来切的少还好,多了是真的辣手,不过好在两个人待在一起,时不时还能闲聊几句,倒是也不觉得太乏味。
楚纤剥完了蒜见郑江停忙活不过来,想着自己帮他把蒜切成碎末,但是想到自己的刀工,也只能是给人添麻烦了,于是找来了沙奎,把姜蒜丢进沙奎里碾碎,蒜是脆的,倒是好碾,姜却是不好弄,碾碎有丝。
他只好一股脑把姜留给郑江停切。
“把花椒丢进去和蒜一起碾,碾不碎也没事。”
两人配合着折腾了半日,屋子里弥漫着一股香辣味儿,怪引人口水的。
郑江停把姜蒜香料混入辣椒酱里搅拌,顿时就更香了:“等发酵过几日,味道就更好了,我发现沙奎碾碎的蒜水比切的蒜末要香些。”
楚纤瞧着郑江停把做好的辣椒酱倒进坛子里密封好,舔了舔唇角。
郑江停笑道:“二荆条辣椒没有那么辣,我特地把两种辣椒分开做的,到时候你便吃不那么辣的那坛,素日里用上一勺炒菜或是拌饭,都很好吃。”
“那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吃?”
“你实在是想吃,今晚就可以吃。”
“我可没馋到这个劲儿上。”
晃晃悠悠过了十几日,天气是越来越热了,郑江停在窄小的里屋睡闷热异常,好些日子都是打地铺睡的,这种天气里辣椒几乎是没有什么市场的,得天气凉了下去才还开辟市场,不过一翻到了六月,辣椒虽然难开辟市场,庄稼却是要成熟了,时下他就等着坐收粮食了。
过了两日,他去宅子里验收了车马棚,车马行的人厉害之处就在于能根据地形和一个人的家业修建出不失礼的马鹏,郑江停去瞧的时候挺满意的,结下余款后,又定下了马车,准备进新房时去牵。
马木匠也是说话算话,说加快进程给他做家具,手脚还真是快,大半个月就已经把东西厢房的家具置办好了,今日趁着他在宅子看马棚,差着他的徒弟把正房的床给送了过来。
零件带过来后再组装,郑江停瞧着二米二的床着实不错,做工雕花都很精巧,等床组建好以后,他按了按床板摇了摇床:“挺结实的。”
马木匠打趣:“随意怎么折腾,这床保管结实。”
郑江停干咳了一声,嘴角却挂了丝笑意。
“这床我可费了大功夫,雕花制作都是我做的,没让徒弟上手。您的其余家具也快了,再有个半个月,保管全部妥帖好,到时候您就能搬进来了。”
“半个月。”郑江停喃喃念叨了一句:“好!”
热浪翻滚,时至六月,玉米干壳儿,谷稻金黄,又是一年大丰收之季。
今年天气好,太阳热辣,庄稼也收获的格外早,村野一带村民倾巢而出,背着背篓流连在玉米地里,一片欢声笑语,无人顾忌额间鬓角的汗水,这阵子村里城里都热闹,村野百姓迫不及待拿着新收的粮食进城卖了换钱,或是添置家什油盐,或是为了还账,还有的借粮村民驮着粮食去地主家还账。
有些地主好心,会差遣人亲自去村里收回借出去的粮食,而郑江停便是其中的一个。
黄京意坐在马车上,感慨时间过的可真是快,上回来村子还是送粮来,这回来村里就是收粮食了,他诚惶诚恐的问郑江停:“粮食收回后该如何安置呢?”
郑江停注视着奔跑的马儿,这可是自家的马车,马儿前儿从车马行提出来的,今儿正好试一试马匹如何,若是不好可是要拿去退的,不过就眼下来说,倒是一匹好马。
“还没来得及同你说,我在城北置办了一处新宅子,这朝收了粮食回去以后你就在那边辞了工,到时候宅子里你先打理着,粮食就运到那边去。”
黄京意吃了一惊,片刻后又缓过神来,他早觉得郑江停不是池中之物,果不其然,几个月就置了新宅,暗叹主子有本事的同时,他心下又觉得高兴,如今有了新宅,那他就可以回宅子里办事儿了,处处都方便体面不少。
“是,全凭老爷安排。”
两人到村子时,热情的村民好些已经在村口等着了,不光是人来了,而且还把粮食都给驮到了村口。
村民们见着黄京意一改几个月前的怀疑神色,面上全是感激信服的神采,想上前套近乎却又不敢,只好同郑江停道:“郑师傅,粮食咱们都带过来了,可以验货了。”
郑江停来时没有带什么人撑场面,想着若是让村里人帮忙,大伙儿毕竟会很乐意,便道:“排着队,一个个来。”
还是由蔡凛主持着量谷子和玉米,郑江停则在一边汇算每户应当还多少粮食。
其实汇算起来很麻烦,毕竟要统计一户人家所有的粮食,然后再算出应还量,一户人家就得折腾个一炷香的时间。
蔡凛道:“你放心,每户人家总产量我都去看了事先核实了的,村民明年还想借粮食,都很诚实,报出的总产量不会有错。”
郑江停点点头,要按照总产量归还确实得看诚信,不过他借出多少种子,再估算一下亩产量,大概也能得出数字,虽然不能准准确确,但是也不会差太多,如此一来虽有人能占点滑头,可也占不了大便宜,水至清则无鱼,如此便好。
大伙儿排久了也着急,有人便道:“郑师傅,咱们村子里有个新出的童生,汇算方面很是精通,咱们村子时常让他帮忙,您要是信得过,咱就叫他来给您打下手如何?”
郑江停确实也算的发恼,道:“成,还有能汇算的也可以找来。”
“好咧!”村民风风火火的去叫人了,倒是去的也快,不一会儿就来了三个人,一个白面童生,两个中年男子。
郑江停教三人如何汇算,小童生瞧着十三四岁的样子,穿的破破烂烂的,脑瓜子却是灵光的很,迅速就上了手,倒是那两个上了年纪的男子半天摸不准,好一通功夫才学会,慢手慢脚的,他结算了三个他们还没算出一个,而那小童生比他还快,能比他多算一个。
“倒是个打算盘的料子。”
小童生很客气道:“郑师傅谬赞了,粗手笨脚的还望你不嫌。”
郑江停轻笑了一声,左右这边算的快,他偷奸耍滑去要了村民一碗水,一边歇着一边闲着抓了一把箩筐里的谷子看了看,谷粒儿纤长,颗颗饱满,一把在手里沉甸甸的,少有看见空壳儿的或是一些杂物,是一批好粮食。
村民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笑眯眯道:“郑师傅,这粮食实在是太好了,我种了这么多年的庄稼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收到这么好的粮食。”
“往年地主来收粮食,村民们生怕粮食不够,巴巴儿躲在家,能拖一天算一天,今年还是头一年村民迫不及待要还粮食。”
郑江停笑起来:“可不是嘛,地主老爷原本还想等等再来收,多给村民们一点时间,没想到倒是村民催着要还粮。”
村民道:“到底还是得益于今年的收成,地主老爷的粮食好,就是在卖粮最价廉的时候拿去一准儿也能卖个好价。”
郑江停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时下大丰收的时节,卖粮食的村民多,城里到处都是收粮食的粮庄粮铺,还有私人收粮的,收粮的虽然多,但供应量也大,粮食的价格压的低,前两个月还十六七文一升的谷子现在只卖十四五文了,这是每年的惯例,倒是没什么稀奇的,但是往年不如今年丰收大,价格倒是没有像今年这么低。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3-07 18:00:44~2021-03-08 18:49: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莫等闲、小笨蛋、巴山小子 10瓶;27112868 5瓶;食食物着为俊杰 3瓶;君兮何 2瓶;兔待守株人、dcm520 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下午些时候,太阳热辣,收粮食挪到了颗大槐树下,忙活了一上午,可算把粮食都结算好了。
郑江停捻着的单据一张张都还了回去,原本他的计划里应当会有出现些其他原因而还不上粮食的,到时候他再让黄京意表现成个善人老爷,没成想粮食都给还上了。
他算了算,除却借出去的一千多斤粮食全部收回以外,他还额外赚取了千多斤粮食,借的加上利润就有三千斤粮食,大收获了,脱手出去能赚个几十两银子,不过为了利滚利,他还得继续借粮食。
村民们帮着把粮食搬上牛车,郑江停有先见之明,喊了八辆牛车来,能把粮食一次性驮走,还挺有排面儿的。
郑江停走前,召了三个给帮他汇算的三个村民算了点钱,他也不贪人便宜。
两个中年男子很是高兴的把钱收下了,小童生却是不肯收。
蔡凛笑道:“郑师傅给你就收下吧。”
小童生这才同郑江停道谢了一声,把银子接了下去。
“这孩子脑瓜子灵,小时候在村子里的小私塾听过几天书,只可惜家里太穷了,供不起读书,但他爱又爱读,一有银两就去买些书看,今年去参加科考,竟然还考中了个童生。”
蔡凛眼里满是惊奇之色,让郑江停不由得多看了小童生两眼。
“确是个读书奇才,我瞧你算盘实属不错,正好我那缺个先生,若是你又意便到我那儿去上工吧。”
小童生闻言怔在了原地,蔡凛推了推他的肩膀:“发啥愣子,还不谢谢郑师傅。”
小童生抬头飞快的看了郑江停一眼,连忙答谢:“多谢郑师傅赏识。”
这边耽搁了一会儿,郑江停同大伙儿招呼后跳生了马车,村民们围上来:“郑师傅,你同黄管事说道说道,看看明年还借粮食不?”
“是啊,是啊!”
郑江停在轿子里同黄京意交换了个眼神,黄京意颇为识趣,从帘子里探出头来:“借,大伙儿讲诚信又踏实,老爷肯定是要借的。”
村民得到这样一句答复心里很是踏实,又说了好些答谢的话,一路跟着马车将人送到了村口外,随着走了好长一截路。
“哟,你们村今儿咋这么热闹咧!”
隔壁木云村的村民驱赶着牛车要往城里去还粮,见着阳亩村聚集了一堆人,乡野僻静,有点子热闹村民都爱往上凑。
“老游送粮还地主啊?”
“是咧。”姓游的村民拍了拍牛车上的粮食。
“今年借的是哪家的粮食,是韩家还是仇家的?”
村民道:“是韩老爷家的,今儿去还了今年都松快了。你们村呢,今年借的哪家的,怕是没好借吧。”
语气中还有些得意的味道,一年里借粮还不上的人家就属阳亩村最多,来来去去的地主老爷家都不爱借粮食给阳亩村的村民了,年初借粮的时候几个村的村民去地主老爷家借粮食,就阳亩村的村民被骂咧的厉害。
不料阳亩村村民却道:“你还自个儿送去还啊?咱们村借粮的地主老爷亲自来拉粮食了。”
游姓伸长脖子朝前头望了一眼,虽然没有看到郑江停的车队,可看这架势村民倒是不像胡吹,他接着打趣弯酸道:“怕是地主老爷怕还不上粮食,亲自来盯着。”
阳亩村众人心里都不太爽快,但不得不说往年确实是这样一个状况,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总算是能挺直腰板儿说话了:“咱村啊今年借的粮食都给还上了!”
姓游的村民将信将疑,阳亩村人多势众的,他到底不敢跟人仰着脖子说话:“今年天时当真是好,大伙儿都能还上粮食自己还有得吃了。不多耽搁,走了!”
这会子马车行了老远的郑江停和黄京意还在谈论新买的马匹不错。
“借粮倒是要容易许多,收粮汇算真是怪麻烦,今年还是头,熟悉熟悉过场,等明年可要长好记性了,得提前算算每户该要回缴的粮食,刚开始借粮村民都还老实巴交的,时间长了难免会搞些小把戏,再者下回去是要自己带点会算账的人。”
黄京意应承郑江停的话:“老爷深谋远虑。”
“对了,往后你住在宅子里,免不了要和蔡凛碰面,回去想法子将自己拾掇一下,到时候就说是我新买的仆人,少同他碰面就是了。”
“是。”
郑江停运着粮食径直去了新宅子,虽说城北一带民巷的住户做的生意都不算小,但是这么进进出出的运送粮食,还是引得了一些人的注意,抬眼又瞧着人怪眼生的,到底都是些生意人,惯是会攀谈的。
33/67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