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穿进男频搞基建(穿越重生)——封玖

时间:2021-06-19 09:54:32  作者:封玖
  想到这,他连忙止住。
  范玉笙哪能不知他所想,遂笑叹:“来之前,是我过于盲目自大。”
  他知道楼喻厉害,但不知道他会这般令人惊叹。
  不论是算无遗策的智计,还是仁德厚世的胸怀,那座宫城里的任何人都比不上。
  太子也远远不及。
  太子虽算得上仁德,但也仅限于纸上谈兵。
  他的眼界还是太浅了。
  他会怜惜身边的小宫女,却看不到天下百姓之苦。
  他就算看得到天下百姓之苦,却远远做不到像庆王世子这般,殚精竭虑地寻求一个周全完美的计划。
  太子做不到,范家也做不到。
  范玉笙是真的被折服了。
  生在范家,他当然心怀宏愿。
  乱世之中,明主何其难得?
  方临见他神情,不由心头一跳:“范兄,你真的改变主意了?可范家支持的是太子殿下,你这样做,就不担心范老爷子……”
  “祖父会明白的。”
  方临却还是担心:“可倘若三皇子发难,咱们两家岂非受难?”
  “阿临,你知道,我本就无心仕途,更别提效忠太子殿下。”范玉笙淡淡道。
  只因他是范家人而已。
  方临:“你就不担心老爷子他们的安危?”
  范玉笙笑而不答。
  当初选择站队,就已做好功败垂成的打算。
  况且,他会在必要时候提醒祖父,看看能否保范氏一族的性命。
  范玉笙也想赌上一赌。
  方临张大嘴巴,突然一针见血:“可是,喻世子现在并不信任你吧?”
  范玉笙:“……”
  他无奈道:“阿临,你这戳人伤疤的习惯何时能改改?”
  府衙外,苗海和伙伴们报了名就各自回家去。
  他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妻子感慨道:“只要能混口饭吃就行。”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隔壁突然传来尖锐的争吵声,混合着男人的喝骂和女子的哭叫。
  苗海和妻子对视一眼,不由叹了一口气。
  隔壁家的女儿之前被叛军掳去,后来庆军剿灭叛军,解救了一干老百姓,其中就包括被叛军欺辱的良家女子。
  这些女子回家后,有些开明的人家自然高兴她们还活着,但有些迂腐的人家只觉得面上无光。
  苗海隔壁家正好就是个迂腐的。
  自家女儿受欺负,不想着去报复那些叛军,反而骂她为什么当时没有贞烈地自杀。
  苗海实在不能理解。
  这是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一定会去找叛军拼命,而不是恨不得女儿去死。
  隔壁传来年轻女子的大叫声:“我要去庆州!我就要去庆州!”
  男人怒斥:“你这样的还想着出去抛头露面?你不嫌丢人老子嫌丢人!滚回去!”
  少女:“告示上都说了,庆州招女工!我去了还能赚钱!”
  “你这样的他们能要你?”
  少女:“我就要去!”
  又是一通怒骂争吵。
  清官难断家务事,苗海即便有心劝解,也不能去劝。
  隔壁愈演愈烈,苗海甚至听到男人一直怒喝“打死你”这种话。
  男人的婆娘哭得凄惨:“别打了!再打小花真的要死了!”
  “死了倒清净!”
  苗海悚然一惊,他可做不到眼睁睁看着别人被打死,于是赶紧跑到隔壁去捶门:“别吵了!还让不让人安生了!”
  门内被按下暂停键。
  苗海松了口气,正要回去,突然院门被打开,一个披头散发的少女奔跑出来,身影消失在巷子口。
  他不放心,连忙回家喊上婆娘一起追上去。
  小花一路奔跑,按照记忆中的路一直跑到府衙西侧门。
  负责登记的小吏已经准备收摊了,突然见到一个疯女人狂奔过来,差点吓掉手中的笔。
  “你干什么!”
  小花喘着粗气,拨了拨头发,露出一张满是巴掌印的脸。
  那脸已经高高肿起,充血通红。
  “我会织布!我要报名!”小花恶狠狠地说。
  她再也忍受不了别人鄙视的眼神,再也承受不了父亲无尽的责骂,再也不想呆在这个肮脏屈辱的沧州城里。
  她就是要去庆州!
  小吏:“好、好,叫什么名字?”
  “汪小花。”
  “多大?”
  “十七。”
  汪小花条件都符合,小吏便替她登记好信息,让她摁了手印,好心交待道:“三日后北门集合,要是耽误了时间,队伍可不会等你啊。”
  汪小花捧着报名表,死死咬着唇瓣,眼泪止不住地流。
  被她爹打得快死的时候,她都没哭过。
  苗海夫妇缀在后头,见状也放下一颗心,由衷为她感到高兴。
  汪小花回过身,见到两人担心的眼神,吸吸鼻子道:“谢谢苗叔苗婶。”
  要不是苗海在外头喊的那一句,她是没法跑出来的。
  以后要是赚了钱,她一定会报答苗叔苗婶!
  苗海是真的可怜她,叹道:“听说庆州是个好地方,你去那儿肯定没错。但你爹不让你去,你这几天可怎么办?”
  汪小花倔强道:“我就是在桥洞底下住三天,也不回去!”
  苗海妻子道:“我认识一个朋友,她是个寡妇,也打算去庆州,不如你这几天就跟着她住罢。”
  汪小花陡然跪地磕头:“谢谢苗婶!”
  三天后,沧州城北门聚集了一大批工人,全都是打算去庆州讨生活的。
  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天堂还是深渊。
  直到他们看到巍峨高耸的新城城墙。
  他们何曾见过这般气派的城墙!
  他们进了城,看到许许多多林立的厂房,这些厂房全都是浅灰色的墙,墙面上还有一扇扇明亮的窗户!
  汪小花和一众女工被带到纺织厂。
  纺织厂很大很大,超出她们想象的大。
  光是站在门外,沧州女工就感受到了震撼。
  再进到门内,全部傻眼了。
  那是什么?!
  那是纺车吗!
  世上怎么会有这么高这么大的纺车!
  汪小花完全呆住。
  这一瞬间,她忘记了曾经的屈辱,忘记了家人的伤害,忘记了沧州城里的一切。
  她只知道,这里跟沧州不一样。
  完全不一样。
  从沧州招收的劳动力全部进入工厂。
  随着劳动力的增多,工厂产出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很快就堆满了仓库。
  春天来了。
  楼喻坐在府衙内堂,听林大井和沈鸿跟他汇报工作。
  沈鸿道:“殿下,今年选择种植棉花的农户增多五倍,这样一来,栽种小麦和土豆的亩数就会减少,届时影响粮食收成该如何?”
  之前做规划的时候,楼喻给庆州划了一条耕地红线。
  而今开垦出的耕地已经达到了红线标准。
  再开垦也不是不可以,但庆州还要发展工业,总不能所有的地都拿来耕种吧。
  但种植棉花的亩数增加,势必会影响粮食的收成。
  沈鸿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
  楼喻道:“不必担心,沧州还有不少地可以种。”
  沈鸿一惊,殿下真是好手段,沧州的地说种就种。
  “是。”
  楼喻吩咐林大井:“沧州目前地多人少,我已和沧州知府商议好,打算划出两块地,一块专门种植土豆,一块集中种植棉花,大井,你带队过去负责此事。”
  林大井恭敬道:“是!”
  说是“块”,其实是很大很大的一片地。
  若是明年没有天灾人祸,必定能够大丰收!
  林大井领命后,浑身充满干劲。
  楼喻处理完公务,回到庆王府。
  冯二笔又是端茶倒水,又是给他按矫。
  “你这手艺倒是又精进不少。”楼喻嘀咕一句。
  他记得很久之前冯二笔似乎跟着一位“小师傅”学的手艺,后来他也忘了问这位“小师傅”是谁。
  而今真心觉得冯二笔按矫技术愈发纯熟,不由道:“要是教你的这位小师傅在城内开一家按矫馆,一定顾客盈门。”
  “哈哈哈哈哈,”冯二笔忍不住笑起来,“殿下,他可没工夫开馆伺候人。”
  楼喻调侃:“你这都快把人手艺都学了去吧?还不快说小师傅是谁。”
  冯二笔偷笑:“这个人呀,不久前刚刚打了一场胜仗,成日忙着训练将士,哪有工夫开馆?殿下,您说是不是?”
  “霍延?”楼喻惊得转过头。
  冯二笔点头。
  “你是如何知道他会按矫的?”
  “他自己说的,还问我要不要学。”
  楼喻:“……”
  他在京城演戏时,还故意让霍延向鸢尾学习伺候人的工夫,万万没想到,霍延不仅会按矫,而且这工夫不比鸢尾差呀!
  藏得可真深!
  楼喻惊叹过后,又问:“你成日跟在我身边,都什么时候去学的?”
  “殿下休息时不需要人伺候,奴便斗胆去找霍统领了。”
  楼喻闻言有些感动。
  他休息时一般都很晚了,冯二笔三更半夜去找霍延学手法,还学了这么长时间,可见是真的有心了。
  “辛苦了。”
  “不辛苦!”冯二笔笑开了花,“只要殿下觉得好,奴就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他顿了顿,又道:“霍统领可比奴要辛苦多了。”
  楼喻深以为然。
  他受惠这么长时间,总得有些表示。
  “你去叫霍延来,今晚我请他吃饭。”
  冯二笔便吩咐人去请。
  不久后,霍延踏着晚霞的余晖来到东院。
  “知道你喜欢吃牛肉,便让厨房给你炖了一大盘。”
  楼喻热情招待他坐下。
  霍延这几年一直在长身体,饭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大。
  这一大盘就是楼喻根据他的食量准备的。
  霍延眉目含笑:“谢殿下。”
  “不用谢,你教二笔这么久的按矫手艺,我还没来得及谢你。”
  煌煌灯火下,世子笑意轻浅,眸色温柔,卸了白日里的威严端肃,多了几分雍容闲雅。
  霍延心尖攒动,连忙低下头去。
  在他身边待得越久,越是会被他吸引。
  明月入怀,恢廓旷达。
  用来形容眼前这人,再合适不过。
  就在这时,冯三墨回来了。
  一般而言,冯三墨是不会打扰楼喻吃饭的,除非有相当紧急的事。
  楼喻放下碗筷。
  霍延起身:“殿下,我先回营。”
  “不必。”楼喻肃容道,“我之前让三墨去调查天圣教,你也坐下听一听。”
  霍延重新坐下。
  冯三墨一袭黑衣,仿佛隐在暗处的幽灵,恭敬禀报:“殿下,天圣教与京城确实互通消息。”
  “与何人通的消息?什么消息?”
  “奴只探听到消息传到宫内,剩下的,恕奴无能。”
  之前能探听到皇帝意图诏令藩王入京一事,不过是因为皇帝身边筛子多。
  而今探听不到,可见那位对内廷的掌控比皇帝还要更胜一筹。
  除了掌管凤印的贵妃,还能有谁?
  事情越发扑朔迷离了。
  楼喻道:“辛苦了,既然查不到就算了,免得打草惊蛇,暗部的安全最为重要。”
  “奴遵令。”
  冯三墨退下后,楼喻沉思片刻,忽然问霍延:“霍家被人陷害,你可有怀疑的人选?”
  皇帝忌惮霍家军权独大,有可能;有人眼红霍家权势故意泼脏水,也有可能。
  还有一种可能。
  霍家忠于皇帝,是某些人成皇路上的绊脚石,而那些人不得不将这绊脚石搬开。
  霍家没了,谢家又算得了什么?
  谢策在桐州久攻不下,早已令天下人耻笑。
  又或者,是这三个因素完美地集合在一起,从而造成霍家的惨烈。
  霍延冷静地分析:“霍家失势,得益者有三,宁恩侯、太子、三皇子。”
  都是武将,一家倒了,皇帝不就只能倚重另一家了吗?
  所以说宁恩侯得益没有问题。
  霍家忠于皇帝,太子或三皇子若是想早点坐上龙椅而不惜使用非常规手段,霍家绝对是最大的拦路石。
  所以,太子和三皇子亦是得利者。
  不过在霍延看来,皇帝才是罪魁祸首。
  无能不是罪,昏庸才是。
  楼喻问:“你认为谁最有可能?”
  烛光下,霍延眉目锋锐,面寒如冰。
  “不论是谁,必会自食恶果。”
  拿天下苍生的性命当作筹码,终将自取灭亡。
 
 
第六十三章 
  沧州百姓正在开展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工作。
  苗海作为船工,自然去了海边的船厂做工。
  船厂的东家因为是城中富户,被叛军洗劫一空,一家老小都被叛军杀害,极为凄惨。
  庆军入城后,船厂无人主事,便收归官府。
  如今管事的来自庆州,为人挺随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