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不生气……不生气个头!
贾玩将目光落回到赵轶身上,道:“先前臣不是派了家人去接张友士吗?算算日子也该到了,所以特意来禀告殿下一声。”
赵轶看着他,不说话,也不想说话,目光渐渐黯淡。
一句“臣”,一句“殿下”,仿佛将他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的遥不可及,连空气都冰冷了几分。
只听贾玩又道:“臣在江南,也学过几天医术,若殿下不嫌弃,臣先帮殿下看看,如何?”
赵轶好一阵没有答话,贾玩又问了一声,才听见赵轶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
贾玩掀起衣摆,在赵轶面前半蹲下来,手按上他的膝盖。
指尖落下的一瞬,感觉赵轶身子微微颤了下,贾玩愕然道:“殿下很冷?”
赵轶闭了闭眼:“不冷。”
不冷,一点都不冷。
从来没有这么暖和过。
当白净的指尖触到膝盖的一瞬,他几乎竭尽全力,才抑制住咽喉深处那一声满足的呻1吟。
就像干渴太久的人,终于喝到第一口清泉,幸福满足的几乎泪流满面。
七年了……
他仿佛又回到了七年前,在狭窄幽暗的船舱里,男孩低着头,在他的伤腿上一寸寸按着,低声说“人贩子都该死”……
他一直以为,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是他人生中最黑暗、最难熬、最不堪的一段,后来才知道,那段时光,恰恰是他这一生最温暖,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赵轶看着贾玩。
他长大了,从一个八岁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好像变了很多,又好像一点都没变。
还是那么好看,比所有人都好看,从头发丝儿,到指甲盖儿,都比别人好看了一万倍。
安静的时候,永远都那么慵懒自在,仿佛随时随地都准备闭上眼睛,睡上一觉。
动起来的时候,却又干净利落的要命。
依旧不管身处怎样的困境,都在他脸上看不见丝毫愁苦绝望,只从从容容做自己的事。
依旧不管遇到怎样卑劣的人,都在他眼中找不到丝毫仇恨愤怒,只平平静静走自己的路。
仿佛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或事,能真正触动他的心。
身在红尘中,心在红尘外。
哪怕近在咫尺,却触之不及……
贾玩低着头,在他腿上几个穴位上反复按揉,口中道:“我听说那张友士,手底下确实有两下子,绝非一般庸医可比。殿下要借他的手治好‘腿伤’,哪怕以误打误撞之名,也骗的过别人,骗不过他,毕竟若真有好转,脉象和反应瞒不过人……虽他应该不会到处乱说,但少一个人,知道总少一份风险。”
赵轶看着贾玩,有些不明白他的意思。
“所以……”贾玩拍拍手起身,道:“不必谢我。”
退后两步,抱拳,转身就走,背影干脆利落的紧。
“你……”
看着贾玩被风扬起的最后一缕黑发、最后一片衣襟消失在拐角,赵轶才察觉不对,他的腿……不见了。
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见,而是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指挥不动,不知冷热,手按上去也没有丝毫知觉。
他的腿,这次是真的废了。
……
忠顺亲王府。
瞥见长史脚步匆匆的过来,赵昱挥挥手,台上咿咿呀呀的几名戏子立刻停下,悄无声息的退了下去。
赵昱淡淡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长史给他倒了杯茶,笑道:“一点小事罢了,已经解决了。”
又细说道:“那贾珍是什么德行,爷您又不是不知道,早就被吓破了胆子,怕爷您一定要他的小命,才病急乱投医的去衙门递了状纸,才递上去,自己就先悔断了肠子……我才透了点口风,他就喜得恨不得跪在地上给我磕头,只要能饶他一条狗命,让他吃马粪都肯……立刻就撤了状纸。”
赵昱道:“那王通呢,他怎么说?”
长史笑道:“我去的时候,那王通正为难呢,见贾珍主动销了案,高兴还来不及,还能说什么?何况爷您给足了他面子。
“爷打发他的那八百两银子,我好说歹说,才千恩万谢的收了。”
赵昱道:“还有那两个废物呢?不是说在贾珍手里吗?”
长史道:“贾珍去告状,原本就只为了虚张声势,好让殿下放过他,哪敢真送他们去衙门?这会儿人还被他藏在城外呢!
“贾珍方才已经派人出城放人去了,不过再半个时辰城门就该关了,恐怕最早也要明儿早上才能回来。”
赵昱冷哼一声,道:“便是回来,这两个人也不能留了!他妈的一群废物,这么简单的差事,竟给爷办成这样!”
长史连声应是,赵昱正要让他退下,忽然又一个激灵,道:“那姓贾的小子就没说什么?”
长史愣了一下,道:“您说的是……贾逸之,贾侍卫?”
赵昱冷哼道:“不是他还有谁?”
长史讶然道:“臣没见着他啊?这事儿,和贾侍卫有什么相干?”
又道:“爷您想多了,先前贾珍一状告到御前,存心要让贾逸之丢官去爵,甚至发配流放,贾逸之就是再大的肚量,也不可能替他出头……没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赵昱皱眉道:“话是不错,但贾珍到底是他哥哥,他哪怕装模作样,也总该问一声吧?”
长史笑道:“爷您忘了,前儿贾逸之可是将贾珍打得半死……若他果然在乎这个虚名,也做不出这种事来。”
赵昱点头,道:“说的也是……你今儿辛苦了,下去歇着吧!”
长史应了一声,又问:“那贾珍那边,要不要……”
赵昱挥手:“且容他几日。”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爱狐狸的颖、鵷雏、扑满满满、陆小快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木桃30瓶;又是一个晴天11瓶;海怀霞想、扑满满满、ad、粽子10瓶;zoe小猪9瓶;狸狸7瓶;枫醉未到清醒时。。、是小笼包呀、祈歌5瓶;彼、迷路的猫、卟噜噜3瓶;游方、me、循逸、吃货本色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贾玩回到宁国府时,已经是黄昏,先令五月去荣国府,给如坐针毡的贾政等人报信,说“且请放心,已然无事,珍大爷在衙门暂住一晚,明儿大约就可回观”云云。(GG doWn)
至于贾政等人接到消息,是放心、忧心还是糟心,就难说了。
回到院子,贾玩草草洗了澡吃了东西,便上床歇了。
昨儿晚上他先去玄真观吹了半夜的北风,好容易办完事,翻了城墙回府,却还没闭眼便又抓住个半夜爬床的小贼,于是抓人打人换被褥外加生气,足足折腾到四更天才睡,偏一早又去当差,末了请客吃饭、应付长辈、去都察院喝茶……
虽谈不上多累,却实打实的熬到现在没合眼,早困的不行。
因他睡的太快,以至于奉命前来打听消息的贾琏只能空手而回。
终于一夜好睡,贾玩第二天一早神清气爽的去宫里当差,却差点迟到。
并不是他去的晚了,而是侍卫所的侍卫虽是按时辰当差,换班的时间却非一成不变,毕竟总不能皇上办正事的时候,他们在一旁进进出出的换岗不是?
譬如贾玩这一班,一惯在皇上下了早朝之后接岗,偏今儿,早朝散的格外早。
而究其原因,和贾玩很有那么一点关系——都察院察院大人王通,今儿一早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上了一封折子。
折子的内容用直白点的话来说,就是昨天下午,都察院接到奉旨在玄真观修行的清心道长,即原宁国府三品威烈将军贾珍的诉状,称忠顺亲王殿下赵昱,派手下于前夜刺杀于他,被当场擒获。
王通不敢怠慢,又恐其间有什么误会,故连夜提审人犯,如今两名刺客已然招供,身份确信无疑,又有贾珍及玄真观数十道人的口供佐证……
因事情牵扯太大,而王通的官职又太小,别说亲王,连个长史他都没有权力拘押传唤,所以只能奏请皇上,看是重新派人来审,还是下道旨意,让亲王殿下纡尊降贵到都察院来坐坐。
王通的话说完,文武百官像死了一样的安静。
王通的话说的委婉——这案子我权限不够,审不了,但听的人,哪一个不心跟明镜似的?
屁的审不了,你审不了你接的什么案子?你审不了,这些口供人证物证从哪儿来的?
分明已经审的一清二楚了吧?
文武百官鸦雀无声,乾帝拍案喝骂一声“混账东西”,怒气冲冲拂袖而去,谁也不知道乾帝这句“混账东西”,骂的是王通,还是赵昱。
是以早朝才刚开始,便散了。
原本每次散朝,文武百官总要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笑着出宫,今儿却都一声不吭,各想各的心事,闷头赶路。
荣宁二府式微已久,早已远离权力中心,贾珍爵位还在时,也不过是个被边缘化的老纨绔,如今更是孑然一身做了道士,对谁都没有威胁。
杀这样一个毫无威胁的人,当然不会是因为他挡了谁的路,非杀不可,只能是灭口或泄愤。
从近日发生的事来看,应该是后者。
于是心寒。
你忠顺亲王心里不痛快,杀个平民百姓泄愤,虽然残暴,却不至令这些达官贵人们心寒。
但问题是,那个人不是什么平民百姓,他便是再不堪,也是四王八公之后,宁国公的正统玄孙,曾经的三品勋爵……竟因泄愤而杀之?
何况贾珍此人,一贯嗜赌好色、欺软怕硬,哪有胆子得罪亲王?便是冒犯了,也只可能是因为蠢,而绝非存心,何以非要赶尽杀绝?
且你看他不顺眼,大可翻出他的旧账,参其不法、依律处置,甚至污蔑陷害……暗杀这种规则外的手段,却委实令人不寒而栗、人人自危。
似这等人,还是莫要得罪,莫要亲近,敬而远之的好。
除此之外,真正让所有人沉默的是,那王通能坐到今天这个位置,怎么会是个冲动莽撞的愣头青?若不是得了授意,他敢将这等事捅到朝上?
至于到底是谁的授意,还用说吗?
唉,说不得,说不得啊!
而始作俑者贾玩也有些目瞪口呆,一是意外王通竟有此魄力,敢于冲锋陷阵,二是意外乾帝竟会选择撕下遮羞布,直接刺刀见红,而最让他没想到的,却是忠顺亲王和太上皇,竟似到了这会儿,还不知道此事。
若他们知道了,只太上皇一句话,乾帝再怎么不愿,孝字当头下,也只能选择隐下此事,换取些无形的好处,怎么会闹到满朝皆知的地步?
可见是有人拦下了消息,而这个人太容易猜——忠顺亲王府长史。
昨天贾玩提醒长史的那句话,确有挑拨之意:如今这案子已然惊动了皇上,甚至派了皇子前来坐镇,想要自己悄悄了了那是休想——既不能悄悄了了,便只能推人顶罪。
惊动了圣上的大案子,岂是随便一个小猫小狗能担的起的?整个忠顺亲王府,也就堂堂长史大人,才有这个资格。
所以——“回去记得吃顿好的”。
贾玩挑唆长史那么一句,原只是一步闲棋,看能不能将时间再拖一拖,毕竟太上皇插手的越晚,案子审的越清楚,便对他们越有利……如今看来,这位长史大人竟是格外的给力。
原本的阵型该是这样的:第一局,贾玩对长史,第二局,赵轶对赵昱,第三局,乾帝对太上皇。
如今因为长史的“帮忙”,以至于到“赛事”终结,赵昱和太上皇都没能上场……
正胡思乱想呢,便听到一声:“逸之。”
贾玩虽走着神,但因反应速度够快,拱手一声“在”,硬没让人看出他心不在焉来。
这场合,能开口说话,且叫他逸之的,也就乾帝一人而已。
乾帝漫不经心的翻着折子,道:“你家里不是有事吗?怎么还在这里杵着?”
贾玩正色道:“臣身为御前侍卫,自然是以陛下安危为重,岂能因家中琐事,耽误了正事?”
“屁的正事!”乾帝将折子朝案上一丢,道:“朕看你是想在赖在这儿看热闹才是真的!还不快滚!”
贾玩摸摸鼻子,低头告退,还未出门,便听乾帝又道:“出去后立刻派人将贾珍送回玄真观,告诉他,这辈子若敢踏出玄真观一步,杀无赦。”
“至于你,这一个月就别来当差了,给朕在家闭门思过,好生念书!你看看你自己,整天只知道打打杀杀、惹是生非,哪有半点你师父的文采风流?简直丢人现眼!”
贾玩耳朵自动过滤,只当乾帝奖励了他一个月的带薪假,应了一声,赶紧走人。
显然这勤政殿,再过片刻就会成为“战场”,乾帝好心将他摘出来,若他自己磨磨唧唧一头撞上去,岂不冤枉?
还好运气不错,一路上没遇见什么不该见的人,倒是一出宫门,见到了正要下马车的赵轶。
贾玩遥遥一拱手,牵马离开。.
第45章
虽是过年,但宁国府的几位主子都在重孝之中,便是贾玩没被禁足,也热闹不到哪儿去。
那日贾玩将吓得魂不附体的贾珍送去玄真观之后,回府就听到下人来报——张友士到了。
原该早几日到的,只因雪深路滑,一日路程足足要走三日,才耽搁到现在。
贾玩陪着吃了顿饭,发现这张友士委实是个趣人,见多识广不说,学问、医术、武功皆有过人之处,并不排斥结交权贵,却又不谄媚攀附,深知进退之道……贾玩自己性子偏冷,一向佩服这种人,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同人相处,仿佛只要愿意,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任何人成为知交。
38/116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