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穿越重生)——凔溟

时间:2021-06-28 11:19:13  作者:凔溟
  “二姐和三姐也快到了,到时候家里就热闹了。”
  “这几天你姐夫就去看宅子了,沈府附近的我们买不起,估计会离得远些,不过都在一个地方,以后要见面也容易。”自从离开老家,沈菁觉得天地都宽了,家里事事她做主,不会再有人指手画脚,仿佛一下子就自由了,如今让她回去她可不想,所以这长安的宅子是肯定要买的。
  “好,你们先看,看好了我找人帮你们去看看,涵哥儿最好也接来,你让姐夫写信回去,就说我准备介绍涵哥儿去青山书院读书,那书院在长安首屈一指,涵哥儿年纪不小了,再不压着学习将来就毁了。”
  “我何曾不明白这个,只是婆母舍不得,也担心我们一家都来了长安她管不到,留下涵哥儿就等于抓着了我们的命脉,你大姐夫又是个孝顺的,岂会反驳她?不过你放心,我肯定要说动他将涵哥儿接回来的。”
  沈菁还在想回去怎么跟丈夫说这件事,杨森那边就已经先定下了将儿子接到身边来管教的想法,他看了赵庭,越看越惭愧,明明是同个年纪的孩子,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赵公子家里想必望子成龙,如此严厉的教养我们家是万万比不上的,我小儿顽劣,比你差太远了。”
  赵庭歪头看了他一眼,他之前听过一些沈嘉家里的事情,刚才听他们谈话也知道了他家有个孩子被留在了老家,异位而处,他如果是那个孩子,肯定更愿意留在父母身边的,而且老夫人也肯定愿意外孙在身边长大。
  他淡淡地说:“虽说我也想玩,外头的花花世界多美好,我家里不缺钱,哪怕不努力也能富足过一生,可人长大以后总要做点什么,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小时候懒散了,长大后又如何能担得起责任呢?我叔父总是一边怜惜我,一边给我增加课业,让人又爱又恨。”
  杨森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被一个小孩子给教育了,而且深觉得有理,他以前总觉得儿子还小,留在母亲身边尽孝也好,如今却不敢这么想了,他儿子是长子嫡孙,将来总要承袭家业的,如果被养成了纨绔,那以后可怎么办?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会儿就写信回去让人送长子来长安,这边有妻弟帮忙,可以找个名师教导,不求他像赵公子这般出色,总要明事理才好。
  赵庭吃完饭就离开了,他只有半天的假期,回宫时还被掌事公公念叨了一番,尤其得知他隐瞒身份去臣子家里用膳,更是震惊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小王爷,您年纪还小,不可与朝臣走的太近,老奴说句大不敬的话,皇上虽然有意立您为太子,但毕竟事情还未定下,将来皇上要是有亲子说不定是要改主意的,您与朝臣走太近容易引起帝王忌惮。”毕竟不是亲生的,谁能猜到皇上的心思呢?
  赵庭也明白这点,但他心里觉得沈嘉是不一样,皇叔对沈嘉的态度太随意了,他甚至见过沈嘉对皇叔大唿小喝,那哪里是臣子对皇帝的态度?
  而且他是真心喜欢沈嘉的家人,那家人相处的太轻松太和谐了,让人忍不住留恋。
  “你不用说了,本王明白的。”赵庭换好衣服去给皇叔请安,顺便跟他说说自己今天去了哪,做了什么,这是他每回出宫回来后都要做的事情。
  赵璋也有意培养他看待事情的眼光,今天听完他的经历,眉头皱了皱,问了杜总管一句:“今日是户部的休沐日?”
  杜总管低头回答:“是的。”
  “哦。”赵璋点点头,对赵庭说:“既然允许你出宫,你喜欢去哪都可以,但不可做出格的事,沈府很安全,你想去就去,但如果是去其他大臣家中得先知会朕,朕替你安排。”
  “多谢皇叔。”
  “嗯,既然你今天看到了地痞流氓打砸欺人的事情,那就以此为题写一篇策论,谈谈该如何整治这些人,若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问问施野,也可以请教沈嘉。”
  “侄儿知道了。”
  沈嘉回家后才得知有人上门,询问了沈母后,就猜出是赵庭来过了,可明明两人在街上分开的,对方明知道他不在家,为什么还要来沈府呢?
  不过小孩子的心思不好猜,人又已经走了,他也就没放在心上了。
  听沈母对赵庭喜爱有加,沈嘉不忍心告诉她那是皇帝的侄儿,将来的太子殿下,既然他们约定了下次还要来,不如就让她平常心对待好了。
  天气热起来以后,早朝已经不再是最难熬的时候,中午反而是最让人受不了。
  去年这个时候,沈嘉还在翰林院,衙门里终日都是热的,今年换到了户部,刚入夏衙门里就供了冰,真是不一样的待遇。
  不过也不是所有官员的办公室里都能分到冰,沈嘉作为皇上宠臣,这点优待还是有的,他还私下掏腰包买了冰给自己的下属们改善工作环境,赢得了大家一片赞誉。
  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沈嘉终于将会计体系的改建做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来,那些原先将目光放在会计司上的官员,见他们久久没有动静,还只当这个会计司不过如此而已,恐怕又是个无疾而终的改革。
  结果三个月后,沈嘉就交出了答卷,一份让内阁大臣看了惊叹且疑惑丛丛的方案。
  内阁大臣们的见识广阔,对于记账那点事也是明白的,原以为沈嘉只是小打小闹,等看完他的方案后才知道,这简直就是投胎重生啊,如果按照沈嘉这个模板来改,恐怕全天下的账房先生都得回炉重造。
  徐首辅提出看法说:“沈司长,一直忘了问,你所提出的方案是想将户部改造成什么模样,如此大的变动,你觉得全天下都能按照你的这个方案执行吗?”
  沈嘉恭敬地回答:“首辅大人请看,下官提出了三个阶段的改造目标,可以分开来一步一步进行,且后面的能否完成并不会影响前面的变动,咱们慢慢来,下官有信心,假以时日一定能将全国各地完善起来。”
  “那沈大人是准备将一生的精力都放在此事吗?如果能做成,那确实是有益于江山社稷,造福后人的大功绩。”
  沈嘉对此不发表看法,他怎么可能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而且他也不觉得改变一套做账方案要用一辈子的时间,要不是这个时代通讯极慢,没有信息化,否则有两三年就足够了。
  “臣会尽力督促此事,能否达成预期还得看成果,也许下官预想的太好,实际执行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些调整。”
  礼部楚荣威略微翻了翻就不看了,反正与他关系不大,就让户部折腾去吧,其他几个衙门的尚书大人也不太在意,东西写的再好也未必能做到最好,沈嘉初出茅庐不懂一项政令传达下去有多难执行,让他跌几个跟头就学乖了。
  “既然内阁没有反对,那就按照沈司长的提案去做吧,朕听说你已经开始教学徒做新账,内务府与内廷司的账房也去跟你学学,朕要第一时间看到新账本,看看是否如沈司长说的那般好用。”皇帝一锤定音,当下就让人去将宫内的相关掌事喊来,每日出宫半天学习。
  沈嘉明白,赵璋这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他,想想看,连皇上都准备将宫里的账换成新的,其他衙门能不照做?
  于是没几天,沈嘉的教室里就多了许多新人,全是各衙门派来的账房主簿。
  沈嘉教学的地方选在一处茶楼,这间茶楼是施野的私产,听说沈嘉在找地方教学,干脆就借给他用,反正这茶楼一直亏本经营,他早就想关了。
  沈嘉付了租赁费,这钱户部能报销,他当然不会让自己准妹夫吃亏。
  他的学生从最开始的七八十人,一下子扩到了一百多人,还好茶楼专门设计了讲台,平日里给说书先生说故事的,也有扩音的效果,但一节课下来,沈嘉还是嗓子冒烟了。
  “今日就到这里,大家有不懂的可以相互探讨,教材明日就能印刷出来了,有了教材大家回去后便可以自己学,与以前的做法大同小异,想必大家很快就能学会的。”
  各衙门的人原本对来这里学习是很不情愿的,他们自觉自己水平不差,账本做的也很好,哪里需要跟一个年轻官员学?但听了沈嘉的课,他们就没话说了。
  沈嘉的课不仅上的极其生动,还举了许多例子,比如如何能看出是假账,听他说完,不少人戏都凉飕飕的,准备回去就把账本重新修正一遍,否则让户部这群人来查,一查一个准。
  ?作者闲话:昨天的章节序号错了,漏了六十五章,感觉脑子里想的是六十五,打出来的怎么就成六十六了呢?
 
 
第六十八章 求我教你啊
  随着沈嘉的名声越传越广,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沈嘉来者不拒,但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够用了,而且再扩大场地,没有话筒和电子屏幕,坐太远的人也听不见看不见。
  沈嘉的正职毕竟不是老师,也不可能无止境地教学生,按他原先的计划,是先教会会计司的学徒,再由他们授业解惑。
  上了半个月的课后,沈嘉做了一次小测验,选出了十名学的最好的学徒,给他们排了个课程表,让他们去教那些自愿来学习的人。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长安,不止是官府的账房们纷纷来探个究竟,连大商会大商铺的东家也派了人来,他们未必知道自己要学的是什么,只是跟风而已。
  “这里就是传授新账的地方?”一位鬓角发白的老账房挤进门问。
  门口有设了接待的地方,每个来学习的人都要登记名字与东家,虽然不收费,但也要以防有人闹事。
  “是的,老先生是第一次来?”
  “嗯,这里的授业恩师是哪位先生?”
  接待人员看了下课程表,告诉他说:“这个时间段上课的是户部佐主事,您要上课请快些进去找个位置坐好,马上就开始了。”
  那老账房嘀咕了一句:“居然真的是户部的官员在授课,太奇怪了,户部居然会有这样的热心肠。”
  后面进来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一看就是贵族出身,身边还跟着护卫小厮,接待人员忙上前拦住人问:“请问小公子来此处有何贵干?”
  男孩好奇地朝里张望着,问:“这里就是沈司长办的私塾?本公子可以进去学习吗?”
  那人听他提起沈嘉便知道是熟人家里的孩子,笑着说:“大人规定想学的都可以进,但也得真心学习才行,小公子如果能坚持上完课,不吵闹也可以进。”
  男孩也就是赵庭点点头,保证道:“嗯,本公子会好好听的。”赵庭还没有接触过账上的事,听得最近宫里宫外都在热议这件事,也就生了好奇心,正好今日能出宫,就带着人来看看,没想到来学的人竟然挺多的。
  “听说一天从早到晚都排了课,那是否随便什么时辰来都行?”
  “我们不建议如此,最好是跟着一位大人从头学到尾,这样才完整,但考虑到大家都有工作在身,大人决定过几日再加开晚上的课。”
  赵庭点点头,心下觉得沈嘉这样的官员才是办实事的典范,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难怪皇叔总对他赞不绝口。
  “小公子您们一行人只能进去一人,最好带上笔墨记一些重点,有些内容难免晦涩。”接待人员并没有因为赵庭年纪小而忽视他,交代的格外仔细。
  赵庭让人赏了他一角银子,然后自己独自进了茶楼,小木子等人根本不放心,眼珠子一转,找个地方换了装扮,再分批进入茶楼。
  赵庭进去的时候里头几乎全坐满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角落的位置,却发现有一根柱子挡住了自己的视线,看不清台上的情形,他的身前是一位老人家,因为位置不佳愁眉苦脸。
  沈嘉让人上课前拉响铃铛,铃铛一下,底下的人就禁止交谈,否则会被维护秩序的衙役请出去。
  佐姜毅上台后,又有几人从门口进来,接待人员看到是沈嘉,笑着迎上去,“沈大人怎么有空来?您的课不是要下午吗?”
  沈嘉刚散朝,皇帝要体察民情,看看他搞的学校是什么样子,于是就带他微服出巡了。
  他小声说:“本官来看看,你忙去吧,不用招唿了。”沈嘉带着赵璋从边上的楼梯上到二楼,二楼的大厅也是课堂,但还有几间包厢封着作为讲课老师们平时休息办公的地方。
  沈嘉带着赵璋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窗户一开,正好就能看到讲台上的情形,内容也听得一清二楚。
  “今日讲到资产的账务处理了,对于一些价值大的不动产,我提出要在账上计提折旧,将每期的折旧算入费用中,这一点恐怕有些麻烦,不知道多少人能接受。”
  赵璋疑惑地问:“为何要如此做呢?”
  沈嘉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说,我要开一家铺子,就以茶楼为例,那期初投入的费用就比较高了,得买成套的桌椅,得买好的茶具,这些都是能用许多年的东西,一次性计入成本就不好算了,不如分个几年每个月摊入成本中,这样算出来的盈利更合理些。”
  沈嘉有自己的更深入的想法,他为什么一定要从账务入手达到全国统一?只有账统一了,以后不管是计算税收还是查账都会更方便,而对于国库最重要的税收不该是粮税和人头税,应该是所得税。
  他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赵璋,“如今朝廷的税收项目纷乱繁杂,好几种税收出现了重复征收的情况,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而且不利于长远发展。”
  赵璋把目光从讲台上收回来,对沈嘉所说的内容极感兴趣,他问:“那你可是想改变税赋?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也不是朕一句话说改就能改的。”
  “臣知道,此事不急,要大变革肯定是难以实行的,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了,臣打算对商税重新调整,目前朝廷对商人的政策太严苛了,只有重税,没有一点鼓励政策,这不利于扩大商贸。”
  赵璋已经完全听不见底下说了什么了,全身心放在沈嘉身上,他看看左右,坐到沈嘉身边,拉着他坐到自己腿上,把沈嘉吓了一跳,“皇上这是做什么?”说正事说的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来这么一下?
  “这里毕竟是人多眼杂,这样说话更隐秘。”赵璋假装自己没在揩油,一本正经地问:“商人本就是做投机取巧的事情,赚的都是别人的钱,加上商人地位低下,若不征收重税,人人都去经商,岂不是动摇了国之根本?”
  沈嘉知道这时期的商人是很被人瞧不起的,否则他小时候就不是立志要当官可是要当首富了,商人地位低下,加上要交重税,朝廷又总是出一些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就导致商业发展缓慢,哪怕日子过不下去了也不愿意从商的境况。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