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假驸马,真皇后(穿越重生)——云照君

时间:2021-06-30 11:42:14  作者:云照君
  至于宫中这些时日,给贺家的赏赐,众人更是看的一清二楚。
  那般阵仗,看宫里的意思,竟然还只是在成婚前,给驸马家的一点小甜头罢了,等日后大婚时,真不知,该是如何的十里红妆、声势浩大啊。
  便是那些自恃清贵、从来不愿意沾上外戚名头的清流,眼下见了宫中把那小山一样的赏赐,三天两头、流水样的往贺家送,都忍不住要在心里酸唧唧的刺儿一句——
  不过是胸无大志、贪图富贵的媚上求宠之辈罢了。
  便是真做了驸马,日后不也得看公主脸色过日子,整日摇尾乞怜的吃软饭么?
  哪里比得上靠自己才学博个功名、或是武职、日后凭本事建功立业,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哼,他们根本不羡慕!
  不过人间总是很真实的,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自然也有要上赶着,要来和未来陛下儿女亲家攀关系的。
  长阳侯府贺家,往日里在汴京,也只能算是个不高不低的勋贵门第,如今也因着要和天家结亲,门庭若市起来了。
  贺老侯爷几天前,还以为他可能会因为万姝儿的事,伤感个几天。
  万万没想到,这些日子,各种平常只有一面之缘的同僚、没说过几句话的邻居、八竿子打不着隔了一座山远的亲戚,全都一窝蜂涌过来了。
  贺老侯爷每日,光是接待这些一波又一波的访客,都累的疲于奔命,至于回京前,他想象中,本该平和惬意的养老生活,更是影儿都没看见。
  至于为了万氏伤感……
  那还真没这个空。
  这个暮春四月,对于住在汴京城西大街的人家而言,实在不算平静。
  街头这边公主府紧锣密鼓的修葺,街尾那边长阳侯府,又天天拜客往来如织,门庭若市。
  还挺热闹。
  邻居们心情复杂。
  然而某日,贺老侯爷终于累了,在天黑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后,贺南丰扶着酸痛的老腰,“哐哐哐”的锤门,吹胡子瞪眼的怒道:“闭门!闭门!自今日起,一个也不见了!本侯一个也不见了!”
  与此同时,贺小侯爷却被皇帝传诏入宫了。
  之前还态度不明的皇帝,仿佛忽然变了张面孔,温声细语好一阵关怀,又赐给他一块腰牌,说是恩准他平日,可以凭此牌入宫,进入宫中皇子和宗室子们,念书的宗学堂进学。
  贺小侯爷十分摸不着头脑,他实在不明白,自己一个以后注定要做米虫的驸马,读那么多书有啥用?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事儿,倒也不是皇帝真的闲得无聊,没事找事。
  实在是皇帝,也着实扛不住皇后的一再央求。
  陈皇后求这事儿,原因其实很简单。
  那日皇后醒来,只以为自己是因着日头太大,中暑才晕了过去,没想太多。
  倒是醒来后,长公主告诉她,她终于想通,愿意成婚了,这可叫皇后大为欣慰,暗想女儿总算是开窍了。
  也是,选驸马那日,她毕竟也亲眼看见,贺小侯爷是何等相貌堂堂,文武俱佳的好儿郎了。
  若是为此心动,也再正常不过。
  陈皇后十分欣慰,心道看来之前她不愿成婚,也不是女儿真的就如她所说那般讨厌男子,只不过,是还没有遇见中意之人罢了。
  好在姻缘天定,总算让女儿和贺世子看对了眼,眼下亦是佳期将近。
  一向不善管理庶务的陈皇后,竟为此开始天天守着内廷、内务二司,事无巨细的盯着他们操办长公主婚仪的大事小情。
  二司的管事太监们,叫她给盯得心里七上八下、苦不堪言,整日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小心,哪里做的不和娘娘心意,吃了挂落去。
  皇后也的确认真,上到公主府选址、如何修缮,下到长公主嫁衣纹样、用苏绣还是蜀绣,赶制嫁衣的绣娘又选了谁……
  每一个针头线脑,她都要一一亲自过问,绝不肯含糊。
  皇帝赏赐贺家时,陈皇后更是一再,从她的私房钱里,给未来女婿添赏,最后搞得连长公主都看不下去了,不得不来芷阳宫劝她。
  “母后,这些天宫中对贺家,已是赏赐有加,若再加赏,恩宠太过,恐怕会叫父皇在前朝受言官纳谏,说他过于宠爱外戚。”
  陈皇后皱眉道:“怎么又是这些劳什子的言官?”
  “当初便是他们整日唧唧歪歪,说本宫的珩儿不祥,会妨了元儿,岂不知珩儿与元儿小时候还常一起玩,两兄弟感情好得很,哪里就会妨着元儿了?也用的着这些老妖怪多嘴!”
  “最后害得陛下也没办法,可怜珩儿才七八岁,就独个儿被赶去了金陵。”皇后忿忿道,“本宫最讨厌的,便是御史台这些整日吃饱了饭,没事干,只知道抬杠的言官。”
  长公主:“……”
  “……三弟身子不好,若是留在汴京,入了冬,他也受不得寒,也不能全怪言官和司天监。”
  陈皇后悻悻道:“本宫省得……若不是为着这个,休说是什么御史言官唧唧歪歪,便是玉皇大帝来了,也别想赶走本宫的孩儿。”
  她说到这里,幽幽叹了口气,神情有些落寞,道:“也不知这些年,珩儿一个人在金陵,过得可还好,若是想他母后和姐姐了,会不会寂寞呢……”
  长公主沉默了一会,道:“三弟每年不是都有不少书信回来,母后不是也都看过了吗?”
  陈皇后叹道:“书信是书信,人是人,书信再好,又怎能抵得过一个会说会笑的孩儿,留在亲娘的身边呢?说起你弟弟,本宫便伤心,珩儿身子总也不见好,唉……倒是,就算他好了,恐怕你父皇,也不会放他从金陵回来……”
  她顿了顿,有些出神,也不知想起了什么,半晌却又忽然屏退了殿中宫人,这才继续道:“瑜儿,你要记得,若是日后你弟弟好了,也能回京了,他要是起了和元儿相争的心,你一定要劝他,别淌这个浑水。”
  长公主道:“母后叮嘱多次,我自然记着。”
  皇后叹道:“你父皇总说对不起我,你可知为何?”
  “当年先帝还在,他只是个不受宠的皇子,而我是陈家庶出的小女儿,有一年花灯会,我带着丫鬟溜出门去,买了个鲤鱼河灯,结果还没放,一个不慎掉在了地上,把那灯摔得散了架,我便坐在河边哭,然后就看见你父皇从边上过来,也不同我说话,只捡了那灯,闷不吭声的就给捣鼓好了,他要把灯递还给我,我却没接……。”
  陈皇后眼神悠远,显然已经陷入了多年前的回忆。
  “……其实我那时,也不是不愿意接,只是有些害羞罢了。”
  “……他见我不接,便退了两步,把灯放在地上,朝我行了个礼,转身走了,我那时就想,若是……真有书上写的,那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谦谦君子,大概,便该是他那样的。”
  “后来我回家没多久,你外祖告诉我,宫中四皇子求了陛下的恩典,讨我去做他的皇子妃,陛下也准了,他来府中拜访你外祖,我在屏风后偷偷瞥了一眼,才发现四皇子便是那个在河边给我修灯的公子。”
  “我满心欢喜的等着婚期,谁知宫中太子染了时疫,竟然薨了,四皇子被册封,成了新的储君,你外祖进宫了一趟,回来后,我和他的婚约,就变成了我与姐姐一起嫁给他。”
  皇后叹了口气,道:“你说,我怨他么?其实早些年,说不怨,那是假的。但是后来我也看明白了,他要坐稳这个位置,便需得得了你外祖支持,可我毕竟只是陈家的庶出女儿,身份不够,当然是不配做元后的,他便不得不再娶了姐姐,姐姐也不得不嫁,他俩都很不快活,我也不快活,但是我们都没办法。”
  长公主握了握皇后的手,道:“母后……”
  陈皇后摇头道:“你不必安慰我,我好歹还嫁的是自己喜欢的人,可你姨母,却平白搭了一辈子进去,就算元儿做了太子,她也不快活。”
  “如今元儿长大,心思也重了,我也愈发看不明白,这孩子都在想什么,他如今倒是和你父皇当年越来越像,成了太子,便好像都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可我却还是最喜欢,那个在河边捡灯给我的公子,而不是你父皇如今这副模样。”
  “你说,做太子、做皇帝便快活么?我瞧你父皇,就没多快活,他当初那般喜欢珩儿,也得听言官纳谏,乖乖把珩儿送去金陵,姐姐的儿子做了太子后,她就像是变了个人,整日为了元儿的皇位,算计来算计去,我虽不知她当年做错了什么事,把你父皇惹的生了那么大气,最后……”
  陈皇后顿了顿,叹道:“罢了,不提了。”
  “……总之,你要记得,珩儿是你的亲弟弟,他没养在我身边,我就怕,以后若是我不在了,他错了心思,到时候惹祸上身,你做姐姐的,要记得劝劝他,千万别让他犯糊涂,做个闲散王爷,没什么不好的。”
  “母后这辈子,也没什么别的想头,只盼着你们姐弟俩,都能好好的,一辈子健康顺遂,儿孙满堂。”
  长公主沉默了一会,道:“儿臣……儿臣记住了。”
  皇后这才又想起刚才,说言官的事,又变得气鼓鼓起来,哼道:“如今我嫁自己女儿,拿自己私房钱,赏赐给女婿,又不曾动国库一分银子,这些人还要说三道四。”
  “回头本宫倒要让吴德怀去查查,那几个整日鸡蛋里挑骨头,纳谏来纳谏去的,究竟是谁,我倒要让他家夫人进宫来,好好问问,难道他家孩儿,便不嫁娶的?”
  长公主无奈道:“天家与寻常人家,自然不同,便是父皇自己,一言一行,也落在文武百官眼中,但凡做错一分,揽政殿御案上的折子,都能叠二尺高,儿臣的婚事毕竟只是家事,还是不要让父皇为此烦心了。”
  一向不爱说话的女儿如此好言相劝,陈皇后耳根子软,哪经得住,也只得妥协道:“好吧好吧,说不过你,所以本宫才说做皇帝没什么好的嘛。这样吧,便只有这最后一次,这次赏完了,到你和顾儿大婚之前,本宫都不赏贺家了,这总行了吧?”
  长公主突然看见了皇后手中,一支镶了巨大东珠的金钗,面纱下的嘴角不由得抽了抽,道:“……这东西,就不必赏给贺世子了吧,他一个男子,也用不到。”
  陈皇后道:“就算顾儿用不着,他家中不是还有个嫡亲的小妹么,日后姑娘长大了,也总要梳妆打扮,顾儿做哥哥的,送这个给妹妹,不也很好,哪里就用不着了?”
  长公主:“……”
  陈皇后目光一顿,转头看着女儿,忽然蹙眉问:“瑜儿怎么还是贺世子贺世子的叫?”
  长公主:“……”
  “……父皇赐婚的旨意尚且未下。”
  陈皇后不依不饶,问道:“那瑜儿可还是不喜欢他?”
  长公主:“……”
  半晌她才慢吞吞答了一句。
  “……未曾,我亦中意于贺世子。”
  皇后有些狐疑:“当真?”
  “……当真。”
  陈皇后心中稍稍一松,她就怕是自己乱点鸳鸯谱了,万一误了孩儿的终身大事,她可要后悔一辈子。
  只是瑜儿既然喜欢,为何看起来,却如此别扭呢?
  又心道,也是,这两个孩子,时至今日,毕竟也只有几面之缘,就算互有好感,也难免还有几分生疏,瑜儿是姑娘家,会害羞些,实在再正常不过了。
  这倒好解决的很,只要宣贺世子多多进宫,让两个孩子多多见面,一起读读书,回头她再弄两场园游会、诗会什么的,还怕不能给他两个创造机会么?
  等渐渐熟悉起来,叫司天监选个良辰吉日,甜甜蜜蜜成婚,再给她抱两个大胖外孙,那就再好不过了。
  陈皇后越想越开心,暗自决定,就这么做了!
  女儿面嫩不要紧,不还有她这做皇后的娘么?
  皇帝果然没经住陈皇后软磨硬泡,所幸宫中宗学堂,太子和其他皇子、宗室子都是分开上课的,放了贺世子进来,他倒也不担心会影响太子课业,便允准了。
  贺小侯爷,就是在这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整个宗学堂,最受人羡慕的那个人。
  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别人是来苦哈哈读书的,这家伙却是来谈恋爱的,而且,贺顾和这些来读书的裴家宗室子不同,他得腰牌的时候,皇帝说的是“恩准闲时入宫,宗学堂进学”。
  闲时,闲不闲……还不是贺顾自己说了算,所以,这个书他可以来读,也可以不来读,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
  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世上竟还有这么美的事儿么?!
  宗学堂一众天天被逮个大早起来读书的少年郎们,简直羡慕到流泪。
  只是,此刻的贺顾却完全忘了,长公主在宫中一直进学,与皇子无异这件事,当然也没想到,去了宗学堂就能见到长公主。
  他得了恩旨,足足拖了三四日,才觉得好像皇帝特意给了他恩旨,他却不去,好像有点不知好歹。
  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进宫读书去了。
  贺顾心中暗自决定,以后就七日来一趟,应付应付了事,绝不多来。
  读什么破书,他又不科举。
  只是,虽然皇帝允许他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但既然要去,学堂毕竟是学堂,总还是得尊师重道,不能迟到的。
  而且,能进宫中宗学堂授课的先生,几乎个个都是名满天下的才子,贺顾还是敬重他们,不愿冒犯的。
  他起了个大早,洗漱完随便挑了件衣裳爬上了马车,一路上天光未亮,汴京城的街市上还空空荡荡,只有马车车辙,碾过路面的声音格外清晰。
  贺顾打了个哈欠,道:“征野啊,你说这宗学堂,整那么早上课干什么,我琢磨先生们也都一大把年纪了,就算我们年轻人受得了,多折腾人家上了年纪的先生呢?”
  征野挠头:“书上说,天将降大任于……”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