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传给肖老太听,肖老太和肖老爷子都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梁凤霞果然是后妈,故意败坏继女名声,又一场好闹。
所以肖家现在整天鸡飞狗跳,不是这个打了那个,就是那个骂了这个。
肖老爷子说沈鱼是扫把星,害的他们肖家不得安宁,结果沈鱼走了之后,他们家反而更热闹了,邻居们天天看大戏,看的都没意思了。
沈鱼听得直咋舌,幸亏他跑得快,这根本就是一大泥坑嘛。
邻居们讲完八卦,又买了点儿麻辣烫尝了尝,觉得确实好吃,沈鱼有这手艺,以后日子不会差了。
这么一对比,就觉得沈鱼原先待在肖家,着实委屈了。
看看,这才搬出来多久,听说成绩也变好了——家里孩子说的,也学了本事,自己都开始摆摊做生意了。
当然,也有那么两个心眼不好的,想占沈鱼便宜没占上,被他三言两语挤兑回去,这会儿就不怀好意地说:“摆小摊是能挣一点儿,可是个体户,呵。”
一个“呵”字尽显不屑,完全没注意其他小商贩们的冷眼。
“你要是不走,说不定这回,肖老爷子能把工作传给你。”邻居挑拨道。
沈鱼似笑非笑地瞥了眼没安好心的邻居:“不用了,我不姓肖,没资格接肖家的工作,我摆摆小摊,能养活自己就成。”
邻居直翻白眼,难怪你妈说你是个没出息的,现成的铁饭碗不知道抢,宁愿沦落下流,当什么个体户,也不怕哪天被抓起来。
送走了心思各异的邻居,沈鱼静待梁凤霞到来,以她的性子,无利不起早,知道自己赚钱了,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把梁凤霞写得那份协议给带上了,时刻准备着,但凡她要闹,他就把这协议给挂那价格牌旁边,让大家都给看看。
沈鱼猜得一点儿不错,梁凤霞果然来了,还带着肖老太,大概准备让老太太来撒泼对付他。
沈鱼一看这俩,就把协议掏出来,大声念道:“二者再不联系,如果反悔,就……”
梁凤霞一个激灵:“你闭嘴!”
肖老太也疯了一样要扑过来打沈鱼:“你敢咒我孙儿!”
被大龙轻易架住。
沈鱼冷笑:“这协议可是在派出所写的,您要是忘了,我贴出来您仔细看看,也让大家伙都看一看。”
围观的客人都十分好奇,这卖麻辣烫的小老板,生得俊俏,脾气也好,对谁都笑眯眯的。
有些客人爱挑拣,还喜欢占便宜,别人要一勺汤,他得要两勺三勺,小老板都笑吟吟的,不见一点儿生气。
这两个女人也不知道哪来的,一来就让小老板脸上没了笑。
梁凤霞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她听说沈鱼在这摆摊,卖的啥麻辣烫,贵的要死,一片大白菜都好意思卖一毛钱,肯定没少挣。
她想着,她可是沈鱼的亲妈,哪能拿不住他,就想来看看情况,最好能让沈鱼把这个摊子交给她来管。
当然,她要上班,是没时间做生意的。
而且她可是服装厂的工人,哪能自甘堕落当个体户摆小摊,太丢人了。
但是沈鱼不是没事干嘛,正好出来摆摊。
她嘛,作为沈鱼的亲妈,肯定比他见识多,得给他规划规划,不能让他拿了钱乱用。
没想到沈鱼这个狠心的小孽障,竟然开口就提协议,他一张嘴,梁凤霞就心惊肉跳,可不能让别人看见她拿自己儿子赌咒发誓!
梁凤霞拉住要激情开骂的肖老太,摆出一副可怜样子:“小鱼,我是你妈……”
沈鱼嗤笑:“拿着几十块钱工资,粗粮都不给我吃饱的妈?一满十八岁就撵我走,连件换洗的衣服都不给我的妈?在派出所逼我签赡养协议,让我每个月给您一百斤粮食,五十块钱的妈?怕我反悔,让我赌咒发誓,违背协议就断子绝孙的妈?”
虽然赡养协议是他提的,但确实梁凤霞逼他签的,没毛病。
围观群众一片哗然,谁家里没个老人了,他们这些机械厂的工人,给自己老人赡养费都给不了这么多。
况且,还逼儿子立誓,反悔断子绝孙的那种。
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妈?就跟沈鱼反问的那样,这妈谁敢要啊!
梁凤霞呐呐道:“不是一个月五十,一年……”
她不说还好,一说,周围人表情更不屑了,也就是说,沈鱼说的其他的都是真的!
一年五十,一年五十也不少了好吧,你每个月还要了一百斤粮食呢,那也得不少钱了。
沈鱼冷漠道:“妈,您自己写的,不要我跟您有任何牵连,我没有反悔,您要反悔吗?您别忘了,您可是拿您小儿子发的誓,您想让他断子绝孙吗?”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还好意思找来,她来干嘛的?”
“谁知道呢,该不是来要钱的吧,这品德也太坏了。”
“谁知道她是哪个单位的,我得找她们领导反应一下情况。”
“我认识,好像是服装厂的……”
梁凤霞急了:“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服装厂的,我就是路过……”
再也顾不得什么钱不钱的,拉起围巾挡住脸,掩面而逃。
肖老太愣了一下,儿媳妇都已经跑了,她看了眼沈鱼手上协议,眼神不善,想冲过去给撕了,又舍不得赡养费。
沈鱼不紧不慢道:“我复印了很多份,当初派出所那些见证人手里也留了。”
老太太恨恨瞪他一眼,在围观群众的嘘声中,灰溜溜的走了。
碍于他手上那份赡养协议,梁凤霞和肖家人没再来出面找过他麻烦,又或者是家里闹得太厉害,分身乏术,顾不得沈鱼这头了。
反正沈鱼是没少从来买麻辣烫的家属院邻居嘴里听肖家的八卦,天天又吵又闹,以前大家还当热闹看,现在隔壁两家都被闹烦了,还找上门去过。
没了找麻烦的,沈鱼的生活变得规律而安稳。
早上可以赖一会儿床,起来后吃个早饭,看看书,运动一下。
等时间差不多了,大龙会过来,跟他一起去摆摊卖麻辣烫。
卖完回到家一般一点钟左右,吃个有点儿晚的午饭,下午写作业看书或者运动,大龙清洗当天的碗筷竹签,两个婶子过来准备第二天需要的串串。
傍晚或者晚上,就煮骨头汤熬底汤,这个不用每天干,隔几天弄一回就行了,一次多煮一些。
偶尔陈美丽会来找他,一般是下午,一起写作业、运动,聊聊天,沈鱼弄点儿小零食请大家吃。
有时候沈鱼需要去市区买香料,他需要的调味料太多太杂,厂区这边的店里找不全。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沈鱼发现,就连街边的流浪汉都多一些了。
以前那些人,比较懒散,要饭要得不积极,现在恨不得追着路人跑两里路。
关键是现在天气冷了,连行人都少了,来去匆匆,要饭的收入来源少了,饿着肚子,只能主动出击。
沈鱼也被追过两回,他舍得花钱,买了不少食材,很容易被人盯上。
有些人被要饭的缠的烦了,会给点儿零钱,五分一毛的,摆脱纠缠。
但沈鱼不一样,他不给,一分钱都不给。
如果那些乞丐,真的有什么残疾或者病症,无力支撑生活,只能乞讨,那他愿意给点儿吃的给点儿钱。
可那些要饭的,追人的时候跑得那么快,看着也手脚健全。
这种人,就算是个傻子,你捡破烂扛大包,卖力气干活,也比往地上一躺手一伸,追求不劳而获强吧。
沈鱼瞧不起这种人,每次把车蹬得飞快,哪怕有些施舍了钱财食物的路人骂他铁石心肠,他也不为所动。
后来那些乞丐都认识沈鱼的小破三轮了,追都懒得追他,没结果,浪费力气。
沈鱼乐得清静,再次去市区的时候,特意买了两个热水袋。
太冷了,虽然他的厚褥子已经做好了,相当暖和,晚上睡觉之前他也会泡个热水脚,可是进了被窝,要不了多久脚就凉了。
大约是这具身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些损伤,伤到了底子,手脚寒凉,盖再厚的被子依旧暖不热。
沈鱼有些想找个老中医调理一下,但又不想喝中药。
以前沈鱼生病了没钱买药,老巷子的里的老中医,就会给他开点儿药,免费的。
实在太苦了,不光是苦,酸辣涩咸奇奇怪怪的味道中药都有。
光回忆一下都觉得痛苦,沈鱼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先试一下食补。
买了两个热水袋之后,情况稍微好一点儿了,晚上脚边放一个,怀里放一个,能暖大半夜。
虽然没办法保暖一整夜,沈鱼已经很满足了。
一月底的时候,离过年越来越近,兴城开始下起大雪,路滑,沈鱼连着几天没去市区。
后来眼看着香料油什么都不够了,沈鱼找了个雪下的比较小的一天去市区采买。
他照旧裹得严严实实,路过废弃的桥洞时,那些蜗居在桥洞下的流浪汉们又追了上来想要钱要吃的。
沈鱼一样没搭理,车子跑远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
桥洞下还有一个人,靠坐在石墩子上,隔着茫茫的雪花,看不清楚样貌。
第45章
卖了近半个月麻辣烫之后,沈鱼又攒了一千多块钱,他拜托已经混熟的小卖店张老板和面馆王老板,请他们帮忙咨询一下,这条街上有没有卖房子的。
麻辣烫的生意看起来不起眼,其实很有搞头,只要他握着配方,能做很长时间,那就有必要弄个正式的铺子。
光靠小推车,一天就卖中午那一会儿,规模难扩大,还受罪。
这冬天又是雪又是风的,雪下得最大的那两天,根本没办法出摊。
而且就算他卖的热乎吃食,寒风里头,拿出去没一会儿就冰凉了,麻辣烫不烫,连味道都少了几分。
张老板和王老板,两人打小就认识,都是爽气的人,吃了沈鱼请的两顿麻辣烫,就把打听房子这事给他揽下来了。
没两天就给了回复,他们这一条街上都是老房子,一层的老平房,房屋的布局不一,总面积倒是差不多大,都四五十平的样子。
不过原本大门正对着的是另一条街,他们这些做生意的,相当于把卧室后墙砸了开了个门,把门面朝着机械厂的方向。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空间都用来开店了,比如张家的小卖部,只用了一个十几平米的卧室,后头还能继续当住房,或者当仓库。
王家的面馆要大一些,把厨房也扩进来了,大约有二三十平,摆几张桌子不成问题。
沈鱼要买,当然是买整套的房子,否则日后可能会有产权纠纷,不想留这个祸患。
两天老板替他打听了一番,想卖房子的人还真有几家,但是叫的价格都不低。
虽然是老房子,但是那些住户都明白,现在想买他们房子的,都是打算做生意。
他们自个儿低不下身,觉得当个体户丢人,所以哪怕看见张家王家几家开始做小买卖的生活越来越好,一方面心里羡慕,一方面又狠不下心自己也跟着做。
怕丢人,怕赔钱,心里想法多,畏手畏脚,又眼红别人发财。
现在有人要买房子,他们就借机叫个高价,怎么也要狠捞一笔。
最低的一家报价一千,其他各家大都一千多到两千不等,要价最高的一个,直接喊了两千五。
张老板跟他说的时候,还冷嘲了一句:“想钱想疯了。”
沈鱼的预算是八百块钱,这个年代还没到炒房价的时候,房子没有太多溢价,本地房子价格就算有差距,也不至于差的太多。
他买一个院子,虽说偏了点儿,但大大小小的房间加起来,也有几百平,还没算院子和屋后的菜园子,才花了一千五。
再算贵一点儿,两千块也够了。
这些房子呢?四五十平五六十平,还是多年的老房子。
说是能当铺面,可现在是住宅,改成铺面不得再花钱修整?
这样的房子,沈鱼之前打听过,问的是其他厂子附近的平房。
一般情况下价格五百块钱以下就能拿下,如果房子比较破败,三百块左右也有卖的。
如果房子条件好,比如房体修缮过,或者面积稍微大一点儿,沈鱼也愿意多出一点儿,一千块钱也可以接受。
但这些明显狮子大开口,把他当冤大头,那他就不乐意了。
王老板跟沈鱼说:“你要是不着急,就先抻抻他们,这些人,真以为自己抱的是金疙瘩呢。”
沈鱼深以为然,机械厂这边虽然码头好人流量大,但他另外看的几个地方也不差,人家几个厂挨在一起,规模虽然比不上机械厂,加在一起人也不少了。
只要有人流,就不怕生意做不起来,沈鱼心态很平稳。
房子这头就先放下了,一月二十八日,腊八节,虽然沈鱼只有一个人,但他觉得还是得有点儿仪式感,提前两天去采买煮腊八粥的食材。
正好沈鱼的一些日用品也用完了,厂区这边的商店,日用品不缺,可市区的大百货种类更齐全一点儿。
沈鱼骑着他的小三轮,又进了城。
前两天刚下了一场雪,现在路上还有一些未清扫干净的积雪,沈鱼小心翼翼的踩着三轮,怕打滑。
正注意着,前头一个骑自行车的,车轮一滑,骑车的人带着车子出溜老远,摔了个结实。
沈鱼吓了一跳,心有余悸,暗自庆幸自己三个轮子,比两个轮子的稍微稳当一点儿。
从那个废弃大桥旁边经过的时候,沈鱼更加警醒,要是那些流浪汉突然冲出来,他又不敢骑太快,怕打滑。
然而当他小心翼翼经过时,让沈鱼警惕的那些流浪汉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聚集在路边,见到行人就追上来讨要钱财食物。
沈鱼心中好奇,该不会真冻出个好歹了吧,他往流浪汉们睡觉的桥洞那边远远看了一眼,却发现那些人聚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就在这时,那群流浪汉中间突然冲出来一个人,踉踉跄跄朝大路这边跑来。
那些流浪汉们,叫嚷唾骂着追了上来,还有人捡起石头,用力扔出去砸那个人。
沈鱼心头一跳,本不打算管闲事,可前面奔跑的那人,不知道是本就残疾,还是腿上有伤,一瘸一拐,跑得艰难。
40/257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