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在年代文里逆袭(穿越重生)——洛水伽楠

时间:2021-07-17 07:26:21  作者:洛水伽楠
  顾立春笑着问道:“这样也可以?”
  周玉和魏东想了想说道:“食堂规定不准把里面的东西往外拿,可也没说不让把自己的东西往里拿啊。”
  这规定都不用定,谁闲着没事拿自己家的东西补贴食堂?
  小满这么一提议,大家的思路就打开了。
  周玉说她可以从家里拿点猪油,魏东说他家有食堂后厨房没有的佐料调料,田三红这边能出的就更多了,什么豆豉辣椒酱都可以用上派场,吴胖也难得大方一回,主动提出从他们的自留地里拿出几筐蔬菜支援田三红。
  大家商量完毕,周玉和魏东也没回家,三个人一起进厨房,开始试做明天的菜。
  这下可好,吴胖赵高他们先过了嘴瘾。
  看着大家都吃得这么高兴,三人的信心倍增。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吴胖难得的积极,天一亮就去地里摘了两大筐新鲜蔬菜送到食堂。
  赵高和孙厚玉去河边捉了几条鱼,立冬立夏去捞虾,小满带着杨珠珠他们在池塘边弄了些田螺。
  周玉和魏东也各自从家里拿来一大筐东西。
  食堂里的其他职工一看,这三人竟然要作弊。可是再一看食堂规定,也没说不允许从家里拿东西。几个师傅一合计,他们也得跟上,于是一个个忍着肉痛也从家里拿些猪油和腊肉,据说有些人还挨了骂,说去食堂工作捞不着油水就算了,竟然还得往里头倒贴,这是什么道理?
  激烈的竞争从早餐开始了,大家伙早就听说了食堂要搞新政,一大早就涌向食堂,连那些不爱吃食堂的人也来凑热闹。
  田三红他们新开的窗口在9号,最后一个。
  先来捧场的都是熟人,是猪场的职工和家属区的家属们。
  早餐有玉米饼子、素包子和粥,本来没什么惊喜的,因为食材单一,供厨师发挥的余地太小。
  可是,很快就有人发现了不同。比如说,同样是素包子,但9号窗的吃起来就是好吃,皮薄馅香,一口气能干掉三个。不像别的窗口的包子,皮又厚又硬,吃了半个包子才咬到馅,馅还不好吃;同样都是玉米饼,可是9号窗的厨子烙的饼子两面焦黄,又酥又脆,连粗粮都吃出了香味,还有小米粥熬得稀稠适中,散出发一股小米的清香。
  人民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但是嘴巴一定是敏锐的。
  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很快,9号窗口前面就人满为患,排起了长队。
  其他窗口的师傅气得牙疼,他们就不信了,连个素包子和玉米饼也能做出花来。
  不管他们信不信,反正人民群众是信了,9号窗口的早餐最先卖完。
  到了午饭时间,顾立春下班拿着饭盒进食堂的时候,发现他妈那个窗口已经排上长队了。
  这边饭桌上,吴胖和赵高他们已经打好了饭菜在等他。
  “顾哥,这边这边。”
  顾立春过去一看,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的,干煸豆角、辣椒炒空心菜、清炒苦瓜、红烧茄子、麻婆豆腐,还有几个荤菜,红辣椒炒田螺,猪油渣炒卷心菜,还有一盆奶白色的鱼汤,顾立春猜测是估计鱼不够,只能做汤。每一道菜,都颜色鲜亮好看,香味满满。
  大家开始吃饭,一边吃一边品评。
  “油渣炒包菜,这个是百吃不厌。”
  “苦瓜竟然不苦。”
  “麻婆豆腐好吃。”
  ……
  又是一传十,十传百,9号窗口靠人民群众的口碑宣传,队伍越来越长,一直排到食堂门口还拐了个弯。其他窗口的队伍就短多了。
  其中1号窗和2号窗的最惨,根本没人排队,打饭的师傅瞪着一双小眼睛,愤愤地瞅着这边排长队的职工。
  吴胖跟顾立春科普:“顾哥,看见没有,1号窗的那个肥家伙,大家都叫他老肥,别看他吃得胖,做得饭可难吃了,不是咸就是淡;2号窗那个,脸肿得跟猪头似的,他姓朱,大家暗地里都叫他猪头。”
  两人正在说话,忽然人群中一阵骚动。有人跑过来告诉顾立春,是五场的干部来了。
  五场的干部来打饭不稀奇,他们有时也吃食堂。但是大家一起来就稀奇了。
  顾立春站起身往外一看,就看见邓场朱书记还有白大姐、赵志军、吕进步他们正往这边走来。
  白大姐朗声说道:“这是新开的窗口人这么多?队伍都拐弯了。”
  吕进步道:“难道都是熟人捧场?”
  赵志军斜了吕进步一眼,回道:“这么说,其他师傅的熟人更多,怎么不见人捧场?”
  吕进步干笑两声不说话了。
  梁科员笑道:“哎呀,本来还想尝尝鲜的,看样子是没戏了,这得排多久?”
  顾立春起身招呼道:“你们也来打饭,来来,坐我们这边。”
  孙厚玉和赵高对视一眼,他们果断撤离,把位置让给领导们,吴胖仍坐着不动,最后被赵高给拽走了。
  朱书记看了看吴胖他们,说道:“这多不好,我们一来就把你们赶走。”
  陈洁笑着说道:“没事,我们都吃过了,这些饭菜打给顾哥的,你们正好尝尝,也给田姨他们这批新员工提提意见。”
  陈洁悄声允诺大家,一会儿回猪场她做饭。
  大家一听,连忙表示他们来得早,已经吃饱了。
  顾立春见吴胖他们真走了,便回头招呼邓场等人坐下。
  他们一边说话一边品尝饭菜,其他员工虽然没往上凑,但都拿眼睛瞟着他们这边,一个个竖起耳朵听着这边的动静。
  白大姐把桌上的菜尝了一遍,很快就选出了自己最爱的两道菜:“爆炒田螺和麻婆豆腐,我爱吃辣的。”
  朱书记喜欢清淡些的,他喜欢苦瓜和鱼汤。
  赵志军喜欢重口的,辣的带肉的都喜欢。
  邓场,是什么都喜欢吃。
  饭菜好吃就罢了,连主食也这么好吃,又大又宣软的呛面馒头,一掰开,里面一层一层的,嚼起来带着麦香和丝丝甜味,杂粮馒头蒸得也好吃。
  吕进步跟着大家伙一起吃饭,他觉得有些食不甘味。顾立春家里是怎么回事?他受欢迎就罢了,连他妈都那么受欢迎。
  至于齐科,他话不多,大家夸,他也跟着夸。
  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观察着各窗口的情况。
  9号窗这边出现了一点状况,原因是饭菜卖完了,但队伍还在排。后面没买到饭菜的职工就有些不满,问田三红他们为什么不多做些。
  魏东态度诚恳地解释道:“对不起各位,我们是新来的,不清楚大家的饭量,下回一定多做。”
  有人也劝闹事的人道:“是啊,人家新来第一天,哪里料到会有这么多人排队,算了算了。”
  “对对,下回你早点来排队。”
  这场小小的风波很快就过去了。
  邓场吃了个半饱,拿着饭盒去1号和2号窗晃了一下,各打了半拿饭菜。
  老肥和老朱一脸讨好地给邓场打了饭菜。
  邓场看看老肥,再看看老朱,问道:“吃饭了吗?”
  两人一脸懵,连忙摇头:“没,都是职工吃完我们再吃。”
  邓场嗯了一声,接着说道:“别吃自己做的饭了,去9号窗尝尝,学习一下。”
  老肥和老朱:“……”
  两人面面相觑,老脸通红。
  邓场端着饭菜转身离开了。
  他回到桌前,尝了一口菜,以前没觉出什么,现在觉得怎么那么难吃。
  邓场又不愿意浪费食物,正打算强行吃下,一转眼看到悠哉悠哉的顾立春,突然把饭盒推到他面前,“小顾,你尝尝这盒菜,你说说透过这种现象看到了什么本质。”
  顾立春:“……”我做错了什么,要这么惩罚我?
  顾立春稍一思索,转头看看旁边的吕进步,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激动和喜悦,一把抢过饭盒:“谢谢邓场对我的悉心栽培,连吃饭都不忘考校我。”
  吕进步心里犹如万马奔腾,他跟邓场才是同学好不好?凭什么他对顾立春那么看重?
  吕进步犹豫再三,终于放下了矜持和面子,他对顾立春说道:“顾同志,今天是你妈第一天上班,你应该用实际行动支持她。”
  顾立春从善如流,一脸为难地看着邓场的饭盒:“你说得有道理,可惜我只有一个胃。”
  吕进步自告奋勇道:“我来替你总结学习。”他不由分说地把饭盒抢过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顾立春继续吃饭,他要用实际行动支持他妈的工作。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邓场喝了一口鱼汤,慢悠悠地问吕进步:“小吕,你总结出什么了?”
  吕进步咽下饭菜,真想说一句:“这菜真难吃。”可他不能这么说,他憋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两个窗口的师傅需要学习。”
  邓场又望向顾立春,顾立春朗声说道:“我总结出三个点:一是人民内部也需要良性竞争;二是,只要思想红,厨房也能出英雄;三是职工面貌变不变,关键看领导的路线。”
  朱书记拍手叫好:“小顾,你总结得好哇。特别后面两个,人只要思想红,没有什么干不成;思想路线的正确于否,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邓场:“……”
  吕进步默默地望着顾立春,为什么,他连饭都没吃,就能总结出个一二三来。
  9号窗户的职工思想红不红,大家不知道。可是他们做的饭菜爆火了。
  这几天大家讨论得最火的就是9号窗口的伙食。
  “9号窗的田师傅是顾立春他妈。”
  “怪不得,原来小顾的做饭本事是家传的。”
  “听说邓场就是吃了她做的饭,才让她进食堂的。”
  “那是人家有本事,反正我服。”
  “我不服都不行,我们全家都服。”
  “哎,你们打分了吗?”
  “打了,听说老肥和老朱气坏了,人都瘦了几斤。”
  9号窗的三个人也是有说有笑,相处十分融洽。
  三人中田三红手艺最好,任主厨;魏东年轻有气力,负责搬重物,颠大勺,端大锅;周玉手艺也还行,干活麻利,负责协助田三红。三人配合默契,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晚上下班后,三人把东西收拾好,魏东跟着田三红一起来顾家,他歉意地道:“田姐,小顾,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们。”
  原来,小魏到食堂工作,由于太过兴奋,就跟亲戚朋友分享,不料他那个堂弟魏南也想到食堂工作,却一直没成功,这次看到他去了,心里本来就难受。后来又听魏东无意中提到田三红,他一打听就更加气不打一处来。魏东就罢了,他本来就是农场职工子弟,进去也理所当然。那个田三红她凭什么?她进农场本来就不符合规矩,现在却来抢他的饭碗?
  魏东说道:“我听邻居们说,我堂弟魏南那天晚上跑出去,很晚才回家,第二天食堂门口就贴了大字报。”
  顾立春问道:“你觉得以你表哥的能力能写出这样的大字报吗?”
  魏东想了一会儿,摇头:“他文化水平不高,我感觉应该有人指点。”
  顾立春笑笑:“行,我知道了,谢谢你。”
  魏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怪我,太不稳重了,连累了田姐。”
  顾立春反过来安慰他:“没事,不是魏南,也会是别人。好在你们三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魏东嘿嘿一笑,顾立春接着又问:“魏南家跟齐科长家走得近吗?”
  魏东先是一怔,接着突然想起了什么,忙说道:“哦哦,他们两家关系不远不近,不过,两家隔得不远。”
  顾立春点头:“好,我明白了。”
  送走魏东后,顾立春沿着家属区的林荫道一边散步一边沉思。看来,是时候对齐科出手了。
 
 
第86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要对付齐科,  一个关键人物就是齐科的老仇人夏商周。顾立春和这个姓夏的自从在李广田家见过一面后,一直没有往来。对方很沉得住气,顾立春也只得稳住。看来,  他得采取主动。顾立春打算近日就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再去走一趟,  见见夏商周。
  没等顾立春去找夏商周,  对方却主动找来了。
  眼看着到了七月底,  苜蓿生长旺盛,马上就到了收割期。夏商周做为总场行政办公室的员工,  偶尔也负责一下农场的宣传工作。他这次来就是为宣传苜蓿的事情。
  “顾同志,  你这次要多拍一些苜蓿的照片,多写几篇文章,  到时咱们总场那边要弄一个大宣传栏。”
  顾立春点头:“好的,  夏同志,我会好好配合你的。”
  夏商周不动声色地问道:“顾同志,  我听说总场曾有意调你到行政办公室去?”
  顾立春观察着夏商周的神色,  神色纠结:“唉,你说我是不是错过了一个好机会?”
  夏商周委婉道:“顾同志,你年轻有干劲,  其实我觉得你更适合呆在农牧科。行政办公室倒挺适合我们这种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的人呆。”
  顾立春笑道:“夏同志,  你的前一句话跟我们领导讲得一模一样,  后一句就有些谦虚了。”
  夏商周哈哈一笑。
  夏商周跟顾立春接触了一下就离开了,  顾立春租来一台相机,拍了一些照片,写了两篇文章,让赵高送到总场场办。
  与此同时,他还就烧烤晚会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着重强调了领导体恤职工,不用农场的经费,  自掏腰包,给新职工办欢迎宴。而这些职工们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自愿集资购买食材,每人只吃三根肉串,其余全部吃粗粮和蔬菜。这场欢迎宴上的一切都遵循马列主义的思想路线。
  欢迎宴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让新老员工心连心,团结在一起。从此以后,大家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大加快了五分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前面两篇是应付总场宣传科的,后面一篇是投稿用的,也顺便用来回应大字报的指责,省得以后再有人拿它说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