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驻唱虽然能给他带来收入,也给了他经济独立的自信,但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无法赶在学校查寝之前回校,虽然乐队的朋友们都表示随时欢迎宋书文过来蹭房间,但他毕竟还要在白天赶回学校上课,因此只能选择在周边租一间房子。
再考虑到房租和生活成本,宋书文最后只能落脚在学校附近城中村的一个小院子里。
于是电影的第一场第一幕,便是晚上还有演出的宋书文背着吉他,骑着辆小电驴租房子,然后敲开了一户有些破落的小院子。
“我看您这有房间出租?”
宋书文脸上陪着笑,讪讪地问向站在院里,满脸警惕地看着他的赵铭起。而后者打量了宋书文半天,这才将院门拉开了一点,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我这……想租房。”
“我问你是干什么的。”
“哦,我,我是学生。”
“学生?把你学生证拿来我看看。”
不怪赵铭起是这个反应,因为宋书文此时的打扮很不像学生。
他背着一把41寸的吉他,上身穿着一件飞行员夹克,黑裤子下面踩着一双同色的马丁靴。
负责服装的工作人员专门为这场戏给他挑了一件短款的收腰夹克,在视觉上显著拉高了他的腰线,显得他两条腿简直长到丧心病狂。而似乎是为了彰显乐队吉他手的身份,化妆师还专门在他耳朵上加了枚耳钉。
这副打扮看起来其实没什么,但放在赵铭起演的老人家眼中,收腰夹克加耳钉,那就是直接把“不正经”三个字写在了脸上。
好在宋书文真带了学生证,连忙递给赵铭起。而后者接过学生证,又对比了半天,这才将宋书文放了进来。
“我就一件小屋出租,本来是当杂物间用的,前几天顺手收拾了,发现还能住人,没指望真能租出去。”
赵铭起说着话,带着宋书文来到了院里一间怎么看都像是违章建筑的小屋里,这房间看着就十分寒颤,屋里还散发着一股子霉味,而且赵铭起故意没开灯,看得出房间采光也不怎么样。
宋书文见状心里立刻打起了退堂鼓,连价都没问就准备直接离开。
而赵铭起看宋书文的样子就知道他根本没相中这间屋子,心中哂笑一声。
他当然知道自己这房间环境不行,得好好收拾一番才能住人。所以他预计的租金也低得很,仅仅是正常单间价格的三分之一(注1)。但他故意没先说租金,就是为了让宋书文知难而退,毕竟他从里就“膈应”宋书文这么一个带耳钉的大小伙子。
宋书文晚上还有演出,所以他背着吉他便走向了院门,但就在他即将迈出门口的那一刻,却忽然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这房间一个月多少钱?”
赵铭起被问着了,憋着不想开口,但看着宋书文没有走的意思,这才不情不愿地开口道:“月租金……二百五。”
赵铭起的心理价格其实只有二百,临开口加了五十,就是为了凑个“二百五”来恶心宋书文。
但宋书文听到这个价格之后,第一反应却是真便宜,连带着那个快发霉的破旧小房间都顺眼起来。
编导专业是真的烧钱,先不说前期的培训费用和学费,想正儿八经的学编导至少得有一台能剪得动片子的高配电脑,还得有一台画质过得去的单反,以及配套的各类镜头。
宋书文之所以兼职做乐手,就是为了不给家里添负担,虽然赚得不算少,但也得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因此在租房时除了考虑地点,就是考虑租金。
因此他立刻转身走了回来,道:“我长租。”
作者有话要说:
注1:我之前在江城的原型城市读本科,现在也在这边读研,我记得前两年学校周边小区的租金是单间700—800/月,旁边的城中村是600/月。考研的时候在外边租房子的时候还真的看过一个小院里的房间,很破,而且周边环境很乱,不安全,但是真的便宜,就200多一个月。当时想着我好歹是个一米八几的壮汉,正儿八经练过几年拳,乱不乱的无所畏惧,差点就准备租了。
但后来想想自己出来租房子就是为了安静,所以只能添钱租了周边小区。住小区这边最幸福的事就是离食堂和美食城都特别近,下楼就能买到饭(笑)。
第21章 两个人(2)
宋书文搬进了新院子。
年轻人的身上仿佛永远带着勃勃的生机,有用不完的力气。虽然宋书文前一天演出到半夜,但第二天依然拎着行李搬了进来。
赵铭起对宋书文也好像总带着一股子嫌弃的劲头,在思维古板的老人看来,大小伙子带耳钉就是不正经,因此在宋书文搬家的时候压根儿没有伸手帮忙的念头,反而一个人躲在自己的老屋里,像是在躲瘟神一样。
但同样的,年轻人的加入也给这个破旧的小院带来了生机,赵铭起能够感受到宋书文的出现给院子里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
因此他也没能在屋里躲上很久,没过一会儿就将窗户推开了一条缝,悄悄地看着宋书文都搬了些什么进来。
他当然认识吉他,而且宋书文过来问房租的时候,他就见这年轻人背着吉他,自然认为年轻人是玩乐器的。但当宋书文一个人费力地拎着几个箱子进来的时候,赵铭起也坐不住了,忍不住出来问道:
“这是什么玩意儿?”
他的语气带着点讥讽,似乎想证明自己并不是对这东西产生了好奇,但偏偏他语气里的好奇又是掩饰不住的。
因此宋书文也保持了良好的耐心,解释道:“这个是电吉他。”
“我知道这个是吉他,但你上次背的玩意儿跟这个长得不一样啊。”
“上次那是木吉他。我们的乐队玩摇滚也玩民谣。”
“这两种,哪个好一点?”
“什么?”
“我问,这两种吉他,哪个好一点?”赵铭起觉得眼前的年轻人明显没听明白自己的话,一字一顿地问道。
而这样无厘头的问题也彻底问住了宋书文,他练了挺长时间的乐器,也没少出去演出,无论是电吉他还是木吉他都玩的很溜,但从来没想到有人会问这么一个问题。
但面对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宋书文也只能勉强回答道:“这……没什么好不好的,主要是看哪种风格合适就用那种吉他。”
“哦。”赵铭起长长地哦了一声,接着又看向旁边的箱子:“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音箱和效果器。”
“干嘛用的?”
“给电吉他用的,让电吉他能……”
“电吉他还得配上这些玩意儿使用?”
“对……”
“那,木吉他用不用配这些东西?”
“也可以配,但一般不用这些……”
“那就还是木吉他好。”
“……”
赵铭起理论了半天,虽然还是没弄明白电吉他和木吉他的区别,但却用自己的世界观和逻辑思维巧妙地辩证出了木吉他和电吉他哪个更好,于是满意地准备离开了。
但尚未熄灭的好奇心还是让他又看了一眼宋书文脚边的另一个箱子,问道:“这里面还是吉他?”
“对,是静音吉他。”
“静音吉他?”
“就是我弹的时候能插上耳机,只有我自己能听到,别人听不见,不扰民。”
“你特意买的?”
“对,我听说老人都喜欢清净,我练琴的时候总不能吵到您。”
“滚,我不老!”
虽然赵铭起骂了人,但因为这件事儿,对宋书文倒是多了一点好感。
他看不明白宋书文一天天早出晚归,要么背着书包拎着相机,要么背着他那些花样繁多的吉他都在干嘛,但他知道这是个知道不吵到别人的人。
但这点好感,很快因为一件小事儿被消磨殆尽——
宋书文要在院里装WiFi。
最开始宋书文还在用自己的手机流量给自己开热点,但编导专业在传素材的时候,动辄便是几十个G,宋书文的那点流量压根儿撑不住。而这破旧小院里别说WiFi了,连网线都没有一条,赵铭起用的也是个老旧的功能机。
所以宋书文准备找人把网线装上,再把路由器安上,而且全程自掏腰包,根本没有找赵铭起平摊费用的意思。
但赵铭起还是不愿意,甚至在安装师傅上门装网线的时候,直接让人离开,态度很强硬,摆明了是个不好说话的角色。
宋书文眼见着安装师傅都上门了,自己又急着用网,只能问道:“大爷,我就安个网线,又没让您掏钱,等我搬走了这路由器和网线您还能正常用,这对您来说是好事儿啊,您这有啥不愿意的?”
没想到赵铭起吹胡子瞪眼道:“好事儿?好个屁!你没听人说,WiFi对人身体有辐射吗?”
他这话说得理直气壮,听得宋书文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但赵铭起摆明了就是认死理,就是不让人进门安网线,而负责安装的师傅也被消磨没了耐心,提着包就要离开。
宋书文没辙了,只好祭出杀手锏:
“我这安WiFi了,你那屋也能收到信号,到时候你孙子来了玩游戏就方便了。”
这话直接戳进了赵铭起的心窝,他只能闷闷地点点头,挥了挥手:“那安吧。”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宋书文对赵铭起也多了一些了解。
他知道赵铭起年轻的时候在X钢厂当工人,结过婚,但妻子去世的很早,留只给他一个儿子,而他也是极为艰难地将儿子拉扯长大。
但因为种种原因,赵铭起和儿子的关系很一般,而联系他们之间父子情的纽带就是赵铭起的小孙子。但小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他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每个周末都要被父亲送到爷爷这边,只是一个劲儿的埋怨这边网速很慢,玩手游很不方便。
因为安WiFi这件事,宋书文和赵铭起的关系似乎更近了一些。
但紧接着因为赵铭起的孙子,两个人又闹出了不少矛盾。
宋书文作为编导专业的学生,日常有不少作业要完成,这些作业有时便是要求他去拍摄或者采访一些人,最后再剪一份视频出来。
这天他忙完了演出,正准备将相机里的视频导入到自己托朋友装的高配台式电脑里,赵铭起的小孙子便弄得整个院子电路跳闸,宋书文拍了两天的内容全都显示传输失败,而且怎么都恢复不过来。
这种事就像是做了三天的PPT在临交稿的前一天被人误删,拖更了两天的写手好不容易憋出的三千字章节保存失败,是一件足以让人崩溃的事情。
宋书文也真的生气了,和护短的赵铭起大吵了一架。
一个吐槽对方脾气古怪,老了都没人愿意照顾。
一个吐槽对方性格暴躁,以后准没有姑娘嫁他。
但吵归吵,两个人还是在边吵边想着解决办法。
于是在吵到嗓子冒烟之后,两人最终达成了和解——
宋书文再拍一个视频。
而这次的被采访人,是赵铭起。
作者有话要说:
在考虑是加快速度写完这本再开新书,还是直接头铁双开。
有没有小可爱愿意在评论区里留言,说说自己下本书想看什么。
第22章 两个人(3)
采访,是一件非常能拉近两个人关系的事情。
虽然宋书文租住在赵铭起的院子里,但赵铭起却从来没有去过他屋里,因而也不知道宋书文的房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他租出去的房间本来面积就不大,而且出租的时候房间也脏的厉害。所以赵铭起本能地觉得,宋书文搬进去之后最多就是简单收拾了一下卫生,然后将所有的东西都胡乱地往地上一堆,这样一个男孩的房间永远都是杂乱而无序的。
16/28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