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人们的热情又很快消散,这样一个无聊的新闻也就只配让他们扫上两眼,激不起半点讨论的欲.望。
事实已经证明过了,人们对这个新闻毫无兴趣,在需要蹭热度的时候,编辑们当然不会选择这个已经失败过的主题,只能苦哈哈地把时间线往前倒,指望着能从那些古早信息中淘出有用的信息。
结果还真让他们成功了!
一个幸运儿意外翻到了李贤因刚到韩国时参加《财经访谈》节目的视频录像,这让早就已经忘了这茬的他们眼前一亮,于此相关的话题点在脑海中随便转了两圈,一篇足够吸引眼球的新闻稿就被他们写了出来,然后迅速传上网。
在文章的开头,这篇新闻稿的主笔编辑花费了一定的笔墨,详细地描述了李贤因在节目中提到的有关金融危机的一切话语,其中包括他对金融危机为何会出现的一些浅显分析,但这样的分析只有寥寥几句。
在大部分时候,李贤因都像是一个不太靠谱的神棍,在进行着极度荒谬的预言。
反正当时看过这期节目的观众肯定是不相信的,就算有人被说动后表现得半信半疑,也很快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这就导致金融危机真正来临时,大家一时半会儿都没想起来这么久之前的神预言。
于是在媒体把这件事重新翻出来之后,还对那期节目存在着些许印象的网友瞬间就不淡定了,纷纷在评论区大爆.粗口,悔恨自己在早就获得了提示的情况下却依旧错过了一夜暴富的机会,这简直就是本年度第一大大悲伤事件。
比被裁员还要让人悲伤!
除了惋惜自己没把握住机会之外,所有人的第二反应就是感叹于李贤因的精准预判。
尽管为了不显得太过离谱,李贤因当时特意扩大了金融危机可能会发生的时间段,声称07-10年间都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但谁都不会因为这点时间的不对称就觉得李贤因是瞎蒙的。
事实上,这场次信贷危机确实从07年开始就初见端倪了,只不过一直到今年才大范围爆发,而这场危机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任何人都说不准,也可能真就一直到10年才结束呢……
有关李贤因预言了金融危机的话题迅速爬上热搜榜单,并且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向上攀升,大有一晚上就冲上榜首的架势。
对李贤因有好感的人在评论区大呼牛逼,而反感他的人则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许多专家肯定也能提前预料到这场危机,只是人家不像李贤因这么嘚瑟,还想嚷嚷得全天下都知道罢了。
只要一涉及到李贤因的话题,都会在短时间内变成粉黑大战,这是从“五百亿”事件之后就遗传下来的特色场面,路人一般很难插上嘴,毕竟正常路人除非被激怒了,否则是不会和这些明显说话前就带着立场的人较真的。
但这一次,数量庞大的路人们却开始对黑子的话感到不满了,什么叫做“嘚瑟”啊?什么叫做“嚷嚷得全天下都知道”啊?
你们的语气为什么会这么嫌弃?!我们巴不得他天天在外面嚷嚷这种神预言好吗!
万一李贤因心情好,不经意间又给他们透露点商业机密,他们不就跟着赚了吗!
像这次一样让赚钱机会直接从眼前溜走的事儿他们可不会再做了!
当然,很多人也知道靠着李贤因来赚钱纯粹就是美好的愿景,对于他们这种普通人来说,可能连股市都玩不明白,就算把机会提前告诉他们了,可能也是赚不到钱的。
但明白归明白,那些黑子的话还是让人相当恼火,看李贤因在节目上的语气,明显是好意提醒多过炫耀的,这样都要被骂,那以后怎么还会有人愿意做这种金融或者行业预测?
事实证明,真·路人的数量要远比粉丝或黑粉多,只要他们愿意开口且统一口径,其中任何一方基本是很难说上话的。
特别李贤因也不是艺人,别看他的支持者与抹黑者经常斗得不亦乐乎,其实黏性和真正的艺人比起来是差远了,根本就不可能太团结,平时斗斗嘴还可以,真要把全天的精力都花在给李贤因持续控评这种事情上,不论粉丝还是黑粉估计都受不了。
所以很理所当然的,那些一直以来语气都很嚣张的黑子们这次彻底被怼得闭了麦,整个话题下面全是支持李贤因的言论。
如此景象让李贤因这个当事人都乐了,他的风评很久没有这么好过了,难得一次评论区绝大部分都是支持他的言论,竟然是因为他曾经随口的一次“预言”。
果然命运无常,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神奇,明明他都已经不在意外界对他的评价了,却没想到峰回路转,堪称是无心栽柳柳成荫的典型故事。
在那篇新闻稿中,其实还对李贤因有没有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赚到钱提出了疑问,毕竟S.M现在的状况看起来真的非常不错,很难说是不是因为有了这笔资金的支持才能过得这么轻松。
李贤因也看到了这段话,但他完全没有要回应的想法,至少在他解决SK之前,他在美国赚了大钱的事儿最好还是别大肆宣扬的好,他必须得以防万一。
尽管概率比较低,但如果崔泰源突然间灵光一闪,把这些都联系了起来,那多少还是会给他之后的计划带来一些麻烦的。
李贤因一瞬间有想过花钱把这个热搜撤下来,但仔细想想还是放弃了,撤热搜的手法如果用得不太好的话,很容易显得突兀,到时候反而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就不好了。
而且他也没有忘记自己开这场派对的原因,多少也有点帮少女时代转移注意力的意思,现在目的也达到了,还是不要瞎折腾的好,他可不想再看到顺圭那副生无可恋的丧气脸了。
想到少女时代,李贤因突然转头看向老李,“少女时代是不是还要参加剩下的几场家族演唱会?”
李绣满点头,“没错,我记得下面一场是泰国站。”
“那如果她们又在演唱会上碰到黑海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倒是把李绣满问住了,客观的说,在两次黑海事件之后,少女时代的发展道路确实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李绣满还是觉得,姑娘们此时更应该出去活动,而不是担心再次遭受黑海而缩手缩脚。
“她们确实是有可能继续遭遇黑海,但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毁掉的品牌效应也不会重新回来,其他商业活动也都不邀请她们了,当然要在演唱会上继续露脸,这样多少还能维持住现在的人气,反正再怎么样也不会比现在还糟糕了。”
这次轮到李贤因哑口无言了,他本来是突然想起来,上辈子的少女时代好像不止经历过两次黑海,就想着该遭受的挫折教育也已经有过两次了,好像没有必要再这样放任下去,也许在公司内安心等待下次回归会是更好的选择。
但老李的话又让他把这个想法咽了回去,老李说的也不算错,现在她们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能在舞台上表演,对目前还喜欢她们的粉丝来说算是相当值得庆幸的事儿,至少这证明S.M还没放弃她们。
如果S.M真的连家族演唱会都不让她们去了,那粉丝只会流失的更快。
李绣满并不是很有所谓地耸了耸肩,“从她们出道开始,就该想到最坏的结果,在这个圈子里,大火的永远是少数,悄无声息的扑街、甚至被抵制到退圈,才是大多数,这是她们应该承受的东西。”
尽管之前李绣满也承认过自己的宣传方案有失误的地方,但那并不代表什么,到了这种时候,他依旧还能冷静地分析局势,哪怕少女时代里边儿还有自己的侄女。
第189章
自打新大楼建好之后,李贤因又恢复了每天早起去公司打卡的生活,家里的书房到底还是太狭小了,而且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打发时间的运动器材,对他进一步调整身体平衡性没有好处。
公司里边儿那间新的社长办公室就不一样了,面积宽大、视野辽阔、装修豪华,从小型高尔夫模拟器到市内网球场应有尽有,底下那层还有个标准尺寸的游泳池,可以说是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当然,李贤因也不全是去公司摸鱼的,一个全新且安静的环境确实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除了紧盯着SK之外,他最近也有一些公司内部的事情需要处理。
早上九点。
李贤因刚在宽大柔软的老板椅上坐定,康郑渊就送来了几份早报,其中只有一份是韩国本地报社出版,其余全是其他国家的报纸,有的报纸甚至都没有在韩国境内发行,买都买不到,只能通过跨国传真的方式打印出来。
可能有点影响清晰度,但凑合着还是能看的。
李贤因把几份报纸都翻阅了一遍,自从雷曼兄弟破产以后,次信贷危机已经渗透进美国的各行各业之中,白.宫方面还在不停地发布相关帮扶政策,试图把美国自身的经济危机扩散到全世界,让其他国家来帮自己分担压力。
其实这些通过祸害别人来为自己牟利的政策还挺有用的,只是时间还比较短,所以根本看不到成果,至少以表面现象来说,美国商界目前还陷在一片哀鸿遍野之中,经济负增长依旧在继续。
不过看不到成果归看不到成果,老美官方所制定的最新政策、以及他们疯狂印钞缓解压力的劲头还是让别国媒体暴跳如雷,《法新社》就在今天的报纸中用次版头条的位置严厉指责了老美的不要脸行为。
就老美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别说他们的那些政策,就疯狂印钞这一项就够很多国家喝一壶的了,毕竟谁都知道钱印多了会贬值,可老美总有办法维持住自己的货币价值,最起码短期内的□□是能做到的。
可这贬值是一定要贬值的,总不能印了那么多超过预期的钱钞,结果一点经济变化都没有吧?而美元如果不贬值,那贬值的就只能是别的国家的货币了!
那些深受美国影响的国家差点没气死,区别是有的还敢利用媒体发出指责的声音,而有的只能忍着,反正不管他们发声不发声,也无法改变给老美擦屁股的事实,还不如少给自己找点麻烦。
这些国家之间的恩恩怨怨李贤因也就是当个八卦看看,这和他没啥关系,也不是他有能力插手的,所以很快就翻过了这两页,专注地寻找其他商机。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商业圈子都有些许混乱,而在混乱中永远是最好捡漏的时候,尽管李贤因记得这次危机中的绝大多数重要事件及转折点,但那只能帮助他在危机的中前期赚到钱,之后的很多事情他是没机会插手的。
就比如雷曼兄弟和许多资金链断裂的银行,如果李贤因手里有足够的钱,肯定会选择收购这些企业,这对他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可惜,他还真没那么多钱,几十上百亿在收购这些庞然大物时完全不够看,何况想要趁机充实自身实力的集团企业也不在少数,李贤因可没底气和那些资本大佬竞争。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李贤因才会把视线投向那些专业性较强、且在本专业内有些名气的中小型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有自己看家本领,不然也就不会在各自的领域内闯出名声了,只是他们所处的行业或者自身的产品本身比较小众,又没有进入到大范围盈利阶段,稍微有点冲击就可能猝然暴死。
李贤因就想投资几个这样的公司,这类企业因为有些名气,遭遇破产危机时也很容易见诸报端,在报纸的经济版面或者高新科技版面好好找找,是能够搜寻到目标的,在这种大环境下,能一直撑下去的小众高新企业才是少数。
他已经找到了几个目标,只是除了其中一两个之外,其他几位都有狮子大开口的嫌疑,显然是觉得自己尽管已经破产了,但残留下来的部分依旧属于优质资产,要价高一点并不稀奇。
然而李贤因却不这么认为,双方在收购价格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怎么都谈不拢,所以几个收购案目前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弄得李贤因只能叹气,如此大的价差已经属于双方的经济观念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了,简直难以调和。
按理来说,那些企业老板中虽然也有刚创业的小年轻,但大部分都是业内老手,不会不清楚自家企业到底值多少钱,李贤因很怀疑他们之所以狮子大开口,完全是想在甩手之前再坑一笔。
这让他有点犹豫,投资那些小众企业本来就有风险,不过是趁着有钱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发展几个真正的“副业”罢了,如果要花这么多钱,他还不如收购一家美国的影视制作公司或者特效工作室呢,好歹和S.M的本质业务专业对口。
好莱坞在此次危机中所遭受的冲击也不小,这时候收购一家影视公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肯定比以往要小上不少,可再怎么样,这也是好莱坞啊!
想要在好莱坞立足,光光收购一家制作公司是不够的,后续的资金投入只会比收购款更多,这也是李贤因之前一直没有这方面考虑的原因,现在被那群狮子大开口的吓了一跳,倒是突然想起来这一茬了。
只是左想右想了一阵,他还是觉得在好莱坞收购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回报率太低了,非常容易发展失败不说,S.M现在的艺人也都是黑头发黄皮肤,去美国拍电影那绝对是想多了,火起来的概率可以说是接近于零。
这样一家很难给自己赚钱,又几乎无法成为S.M娱乐产业链其中一环的制作公司,属实有些鸡肋,还不如收购一家特效工作室,好歹还能给韩国这边的自家影视剧做做特效和后期,而且一些技术好的特效工作室还是很赚钱的,最起码能够自负盈亏。
李贤因正思考着,桌上的电话响了,来自门口值班的康郑渊:“社长,胡女士来了。”
“让她进来吧。”
因为有事儿要办,李贤因不得不暂时放下纠结,重新叠起报纸,抬眼看向推门进来的女士。
这位胡娜美女士是李贤因请来的心理医生,不过不是给他看病的,而是公司内新成立的心理咨询室的室长,今天才第二天上班,所以李贤因打算约她谈谈。
心理咨询室这东西李贤因很早就在想了,只是迟迟没找到合适的咨询团队,这才一直拖到现在。
其实真要说起来,他的那位私人心理医生也挺合适的,专业实力不是一般的强,然而人家自己有诊所,是不可能天天到S.M来坐班的。
选来选去,李贤因最后还是选择了眼前的这位女士,有亲和力、耐心足,并且没有诊治不力的黑历史,曾经出国进修过两年,回来后开了个小的心理咨询室,不过或许是比较年轻,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名气。
只能说这是个踏实的人,因为在名校进修过,本身口碑也不错,专业能力肯定是过关的,就是能发挥多少作用还不好说,如果效果不好,他是肯定会换人的。
毕竟现在SHNee都出道了,如果他没记错,这里边儿有个成员的结局也不是太好,而且人家真爱唱歌,想拉他去专职演戏来转移注意力估计是不太行的,除了做好心理预防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124/133 首页 上一页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