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骑马全速赶路,那也不过就半个时辰的事情。
这种距离,县太爷想当日往返绝对能做到。巧娘哪里能想到,县太爷他压根就打算好了要驻扎在那里,手把手盯着熬盐这事儿呢?
毕竟路上见到县太爷的人都说了,虽看不到样貌,但是新的县太爷看着瘦的风都能吹走,露在外面的手指也是纤细白皙,据说一看就是这辈子从没做过粗活的样子。
这种人必然是受不得一点委屈的,不可能放着县衙里的高床软枕不睡,而去睡那不舒服的荒郊野外。
巧娘是没想到,就是让大家大跌眼镜,县太爷居然就在那荒郊野外没回来了。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巧娘也不带着期盼等着钱工书自己回来拿东西了,跟婆母商量了一下,今日就匆匆在收拾被褥,扎捆起来,打算给钱工书送被褥去。
他那衣衫单薄,若是风寒了,那就是生命之危啊。
这么想着,巧娘手脚又更麻利了一些,结果正收拾呢,家里母亲就匆匆带着小妹拍门,巧娘开始还吓了一跳,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却听到小妹飞速说:“二姐,听说衙门的李叔回来了,这会儿正让家里有上山的男人的人家领工钱呢。”
“什么?!”巧娘一听,连声问,“这就可以领了?”
“是的,李攒点说,在山上做工,都是包饭食的,使不上钱,就跟大家说了,全部结给家里人。要拿米粮或是铜板都成哩!”小妹今年十三岁,和巧娘一般,都是鲜活泼辣性子,老母亲也不插话,由着她眉飞色舞地跟姐姐报喜。
“娘,有为他发工钱了,我先去领一下工钱!”巧娘听小妹说的头头是道,知道肯定是真的,立刻打算跟母亲妹妹一起,去领钱工书钱有为的工钱去。
“哎,好!”那边,钱工书的老娘听到动静,正走出来,听到这里,忍不住喜不自胜,连声说,“好咧,你便快去罢,这些东西我来收拾!”
和婆母说好,巧娘就跟着母亲和妹妹一起赶往衙门的工房,一去才发现,喜气洋洋的老人和妇人都挤在工房门口排队呢,巧娘他们不懂,就听到李攒点在那儿大吼:“一个个排队啊,不排队不发钱!”
好容易喧闹了好一会儿,跟着回来采买的赵宝儿和李攒点这才约束好人,大家一个个排队上前,第一个老人就听到李攒点说:“周大力,做工三天半,加班半天,算四天,一共十二文,或是四升米,老人家,你要米还是要钱啊?”
老人一听,哆哆嗦嗦连声说:“要钱,要钱!”
赵宝儿排出十二个铜板递给老人,老人接过去,期期艾艾还想说话,赵宝儿就大声说:“要问招工和其他事宜,去旁边兵房问,这边只发钱!”
老人闻言,本来只打算问什么时候回来,一转脚步,立刻往兵房去了。
身后的人个个排队,账都是早就算好了的,加班也是杜长秋按照每个人体力排了的,决不允许为了挣钱不要命地透支自己,因此每个人都是十二文钱,个个家属领了钱,就往兵房去,速度十分快。
很快就轮到了巧娘一家,巧娘的父亲和哥哥都身体很好,这回都去跟着打井了,母亲和小妹一起,一共领了二十四个铜钱,羡煞众人。
“嫂子来啊。”轮到巧娘,李攒点和钱大人一起共苦,在工房挨着,情分不比其他,一看到巧娘,顿时就热情地笑着说,“嫂子,钱大哥拿的是管理岗的工资,一共四十文,您是要换成米还是钱?”
“拿钱就好了。”巧娘一听,心中狂喜,面上也露出个压抑不住的笑来,连声说。
周围都是一片羡慕之声,巧娘接过钱小心地往钱袋放好,才跟着母亲和妹妹,一起到隔壁兵房里去,看看是还有什么招工的事情。
百姓们都是兴高采烈,一边马车路过,赵吏书和陈户书两人一起,看着这个画面,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来。
“在山上打井,从地里挖出盐来。咱们这小谢大人,可真是奇思妙想。”赵吏书摸着肚子,笑呵呵地说。
“全华容都看着呢。”陈户书露出一个促狭的笑,说,“柳员外和人打赌,大家都在押小谢大人到底多久会从山上下来。”
“你们这可是对大人大不敬啊!”赵吏书听着像是在训斥,但是满脸含笑,一丝也看不出斥责,反而是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小心小谢大人听到了哭鼻子,到时候给太子爷和父亲告状。”
陈户书愣了一下,击掌大笑。
两人当下车帘,一路往约好的饮宴去了,少不得又把天真的小谢大人再次当做谈资,又一起嘲讽了一场。
一时宾主尽欢。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清平世界 50瓶;玲 10瓶;深海里的星星 6瓶;天天 5瓶;凉の木 2瓶;
谢谢正版小天使的订阅!爱你们ヽ(*?з`*)?
第90章 乱世华容5
“挑砖的, 一担砖石两文钱,不包饭。”城外的大宅子里,得势的人们举杯嘲讽新来的小县令异想天开, 而兵房人头攒动, 关兵书得了活计,这会儿正在一遍遍地让底下的兵丁衙役们一个个解释活计和工钱。
大家一听,这活计好像不如挖井合算啊, 担过去得大半天,当天不可能往返,回来空着担子,等于是两天下来也就两文钱。
但是话是这么说, 问题是一担砖石两文钱,换成菽和栗或是豆子,那至少有两升,一个壮劳力走一趟,自己吃饱不说, 还能把全家三四天的口粮都挣出来。
往年担柴火卖, 一天到晚下来,也就这么几个钱, 还得担心卖不掉,这个可是板上钉钉能得钱的事情,大家哪会嫌弃?
因此这兵房的人一边解释,来的人除了太老迈和年幼的孩子,俱都纷纷登记,生怕抢不到这个活计。
“哎,我刚巧要给有为送被褥,那我一会儿顺手就担半石过去, 大小也能挣一文。”巧娘在那儿听关兵书说完,立刻利索地回答。
华容县这边有官府的烧砖厂,只是并不在城里,俱都在城外二里地处,刚巧就在去熬盐山上的必经之路旁边绕个弯的距离。
领到了砖石,转身进山,才是考验人气力的时候。
华容县山路难行,进熬盐的那山这段路还算好,好歹没有那悬空的栈道,只是坡道颇为陡峭,人挑着担子爬山,很快就会满身大汗。
到了下山的时候,全身又要紧绷好,也不敢走太快,不然怕冲的太狠,脚下刹不住车,一路冲下去,到时候只怕要摔跤。
这两只山这边没有居民,因为这边地属于官府的地皮,一直也没开垦,都是老林子。往日上山,若是只有一两个人,哪怕有土路,人走进来也难免害怕。
不过这回倒是不怕,这华容县里,人人闻风而动,从未有一次,这整个山中树林里都是人的声音,人多了,偶尔还有性子活泼的人打招呼的笑声,十分热闹。
这一路大家都结伴,只中午休息了一会儿,一路趁着晚霞还在,巧娘就担着半石砖石到了地方。
到地方核对挑的数目无误,便很快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钱。
拿到钱,有些人想着挑担子连夜结伴一起走夜路回去,到家可能得到子时,但是若是能熬夜赶回去,脚程足够快的话,也不用进家门,可以在砖石那地方的茅棚下将就和衣睡一下,第二天便可以早早挑砖石上山了。
其他人忙着呼朋引伴,巧娘没打算连夜赶回去,她另外半个扁担里,挑着给钱工书准备的被褥呢。
巧娘的阿娘刘三婶也跟着挑了一石砖石上山,这会儿也带着给家里男人们加菜的腌萝卜和换洗衣物,两人拿了工钱,就直奔男人们打井的营地那儿。
这一过去,巧娘就吓了一跳,她远远看到男人们都在伐木、清理树木和枯枝,而他们在清理的时候,旁边的地下还有人在挖掘,土被一铲铲地挖起来,倒入旁边的箩筐里。
很快装满,其中一个就出来,很快挑起这些泥土,往不远处倒掉。
“巧娘?你怎么来了?”巧娘正在那里好奇地看着呢,突然就听到了自家男人熟悉的声音,她一转头,就看到钱工书冻得鼻尖通红,飞快地往她这边过来。
“你们一直没回家,我这就给你送被褥来了。”巧娘看到自家男人,立刻抓着他上下打量,发现钱工书虽然看着冻得鼻尖通红,但是身上却带着热气,一点泥巴也没沾上,显然是没轮上做体力活。
巧娘一下子就放下心来,因为钱工书一直身体不是特别好,还有秋咳痰喘的毛病,若是强撑着做了体力活,只怕有碍寿数。
“前几天确实冷了,多亏了谢大人给我借的被褥啊!”钱工书看到自家娘子,心情极好,眉飞色舞地说,“而且我们昨天刚打通了火井,如今虽然屋子没修好,我们晚上都爱睡在火井的灶屋里,可暖和了!”
巧娘和阿娘刘三婶二人都愣了一下,自来只听说过水井,哪里听过火井的事儿?
钱工书知道她们不明白,他自己昨天晚上之前也从没想过,世界上居然还有火井这种东西。
顺着谢大人丈量的地方打下去,打的孔洞极小,用大的竹木削尖之后,扎入泥土之中,一寸寸地挖下去,挖出的火井口子不过大碗大小,深深地扎进去,扎到几米人就使不上力气了。
而钱工书这几日就跟着谢大人,学习做最简单的打孔器,用最简单的杠杆原理。做出来可以绑住竹木,然后人踩着巨大的木头把竹木吊起来,接着跳下去,木材重重扎下地面,就能带出地底深处的土来。
这种方式扎下去,速度极快,很快昨天没弄多久,一直在旁边看着的谢大人突然就开口说:“成了,出气儿了!”
最近跟着谢大人不到一周时间,钱工书对这位谢大人可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在钱工书看起来,谢大人简直是算无遗策,跟真神仙一般,比如那火井,什么味道都没有,深浅不一,方位也是不一,有些打到现在还没出气,但比如昨天那口第一个燃起来的火井,挖的时间是最短的,偏就那么厉害,只短短四天时间大人就说成了。
当时钱工书脑子还是一片迷茫,最近他一直是连轴转,一直没停过,一会儿拉着皮匠捆皮带,一会儿又得忙着漫山遍野地让人砍竹子掏竹子,好方便掏这种小井。
“以后慢慢研究,得让铁匠把这些木滚筒用轮轴连起来,这样一个人就可以操作挖井的之事,而且定位也会更清楚,不会像现在出现打下去打歪了,废了竹子又浪费力气的事情,我们现在是着急,所以先用蛮力,以后若是做好了,就不会这么累。”谢大人还不放过他,每天休息的时间,钱工书和县衙的皮匠、铁匠全都得端着饭碗,跟着挥舞着筷子的谢大人,听谢大人的特殊培训课。
但是辛苦是辛苦,每天饭碗里吃着干饭,肚子吃的饱饱的,还能听到这些神仙一般的技术,钱大人和铁匠皮匠等人那是一点也舍不得不听的,再累,只要听到谢大人一开口,那不由自主就会跟上去,跟被摄魂一样的。
“有为,我问你呢,火井到底是啥啊?”钱工书在那儿发呆,巧娘连忙继续追问起火井的事儿来,她听着,仿佛跟听天书一样,是压根想不到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来带你去看!”巧娘这么一喊,把钱工书喊回了神,巧娘就看到自家男人露出个神神秘秘的笑容,拉着她,招呼着一头雾水的丈母娘,三人一起往远处的屋子走去。
“我们进去没事儿吧?”巧娘四周看着,生怕触到县令大人的霉头,好不容易有一天能拿十文钱的好差事,巧娘可一点都不想自家男人为了在自己面前嘚瑟,到时候丢了县太爷的欢心。
“没事,县太爷说了,以后这地方需要不少人呢,别人看了也学不会的,这是我们华容县的天赐宝贝!”巧娘不问还好,这一问,她发现她就像是挠到了她家男人的痒处一样,眼看着钱工书简直不只是眉飞色舞,他整个人都快飞升一样,嘚瑟的脚都不沾地了。
之后,巧娘跟着钱工书,刘三婶跟着这女婿,三人一起,看到了神仙一般的画面——就看到一进门,才发现这临时搭了个屋顶,四周只架了房梁的大棚子里,大大小小都是奇怪的大木桩子的机器。每台机器面前,都是一个个正在挖掘的深坑。
远处还有很多这种棚子,而巧娘根本来不及看,因为钱工书带着她,神神秘秘地走到一个冒着巨大香气的锅子面前,然后巧娘就看到,这个弯曲的竹枝伸出去的地方,钻到铁锅之下,巧娘看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只是惊讶地瞪大眼睛,大呼一声“呀!”
吓的往后直接退了一大步,巧娘简直是惊魂未定。因为她看到竹子连着井口,深深扎入井中,然后另一头的土灶下,直接燃着明火。
没有任何东西,就竹枝连着,静静地燃烧着。
像是天火一般。
井里合该就应该是出水,然而这口井,却能燃烧火焰。
这对于大业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是神仙做法一个效果。
巧娘看了一圈,十分震惊,没一会儿开饭的时候,看到谢大人的样子,巧娘一瞬间就确定了——谢大人一定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了!
因为只有神仙,才能长成这般品貌。
杜长秋压根不知道,随着钱工书的娘子等人上山送物资,只住了一夜下山,随后直接导致了县城已经有人在传他是神仙下凡,他点一下的地方就能出天火,还能一直不停歇。
也因为这传言十分好笑,赵吏书和陈户书又因着这个传言,好生在饮宴的时候大笑了一场。
他们压根就不相信,底下都你能冒出源源不断的火焰,那除非是把十八层地狱里的火狱挖穿了。
杜长秋却一点也不关心这些风言风语,他这会儿正非常紧张地看着锅子里。
浅口井有三块地方卤水的掩埋层非常浅,大概只到六七米之间,因此这几天没日没夜地赶下去,陆续已经开始出卤了。火井也出火了,万事俱备,自然是锅子架上开始煮。
不过虽然检测器检测成分显示没问题,但是杜长秋心里依然是紧张。
毕竟这前前后后,从住下来到挖掘,到搭棚子,一共小半个月过去了,这冬天干冷干冷的,开春之后就会有商队进广源郡,在春天之前,杜长秋一直在往外扔钱,这些工人、挑砖做活的华容县百姓,每天钱是跟流水一般地往外走。
如果春天不能回本,到时候财政就危险了。
杜长秋心里着急,忍不住就薅着繁星身上的毛,繁星觉得这地方很热,非常想出去,去山上溜达,可看到杜长秋虽然面上毫无表情,但是繁星一下就能明白,长秋这是着急紧张。
他也就忍耐地站在旁边,给如今身体不好的长秋靠着当牛皮靠垫,然后看着看着,没一会儿,这卤水就慢慢地开始结晶,有了白霜。
86/162 首页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8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