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佩瑜第一次见到闻名已久的盛贵妃和林德妃。
盛贵妃与盛泰然有八分相像,却比盛泰然五官柔和许多,看上去就是个很温柔的人,始终老实跟在长公主身侧,长公主一个指令她一个动作。
相比之下林德妃就张扬得多,挺着七个月的孕肚,通身后宫第一宠妃的气派。居然在永和帝来之前,就和顺贵妃为了位置争执了起来。
东宫小学堂的人都跟着重奕借光,位置十分靠前,将顺贵妃和林德妃的争执尽收眼底。
宋佩瑜忍不住看向他身侧的吕纪和,做了个嘴型,‘你不管管?’
吕纪和毫不掩饰的翻了个白眼,以‘她姓林,关我屁事’的口型回以宋佩瑜。转身逮住他后面的平彰,低声吩咐几句。
平彰听了话,迫不及待的离席往外走。
此后无论顺贵妃和林德妃如何往东宫席位这边看,坐在最前边的宋佩瑜和吕纪都仿佛是老僧入定般,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最后两人惨遭长公主各打五十大板,不得不将位置让出来给长公主,百般不愿的往后挪了挪。
偏生长公主坐下的时候,还将始终跟在她身边的盛贵妃也拉着坐下了,让顺贵妃和林德妃气得直捂胸口。
最后时刻,重奕和肃王跟在永和帝身后姗姗来迟。
没人想在这种好日子惹永和帝不痛快,众人轮番献礼给永和帝送上好话,连顺贵妃和林德妃都要扬起笑脸。
宋氏除了每个在朝为官的人单独准备的贺礼,还有个宋佩瑜专门让琉璃坊烧制出的龙形镇纸,虽然个头不大,上面的杂质却接近于无,通体金色做飞舞状的五爪龙,龙爪下还有颗鸽子蛋大小的夜明珠,无论是稀奇程度还是本身的价值都引人侧目。
东宫的贺礼也是宋佩瑜一手准备,重奕在永和帝亲手掀开木盒的盖子前,都不知道木盒里装的是什么。
“这……”永和帝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迫不及待的将木盒里的菽条拿出来,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
刚摘下来不久的菽条上挂着数不清的豆荚,将菽条都压成了弯曲的形状。豆荚里的豆子更是个个异常饱满,几乎要将豆荚撑破的样子。
别说永和帝这种从小就在地里刨食的人感觉到诧异惊喜,连坐在近处的吕氏家主和穆氏家主也纷纷露出惊异的表情。
承恩公急着讨喜气,想也不想的道,“这难道是上天发现了陛下的贤能,降下异象,以示奖励?”
此话一处,原本因为菽枝而头脑发热的人,都如同被当头泼下一盆冷水般的冷静了下来,纷纷对承恩公投去嫌弃的目光。
去年‘天降异象’后的结果还历历在目,怎么这样的好日子还非要提起,真是晦气。
永和帝和颜悦色的对着重奕招手,满脸让人发麻的慈祥笑容,“这菽枝是从哪来的?”
重奕几不可见的倒退了半步才随口猜测道,“从我的庄子上随意折的吧。”
然后呢?
竖着耳朵等后文的众人险些用目光将重奕盯穿。
肃王最缺少耐心,也不似其他人还要和重奕玩心眼,闻言毫无顾忌的开口追问,“你是说你的庄子上种出的菽,都和这支一样?”
重奕记性很好,他还清楚的记得宋佩瑜与他说今年庄子大丰收时,满脸毫不掩饰的骄傲。他对肃王点了点头,漫不经心的开口,“是吧。”
是吧?
什么叫是吧!
这下连永和帝也忍不住了,直接越过他让人糟心的儿子,转头看向他下方的宋瑾瑜,“狸奴可与你提起过这是怎么回事?”
他也知道重奕的庄子都是宋佩瑜在打理,更多的却无暇去关心。
宋瑾瑜摇了摇头,“狸奴是个大人了,早就不事事都与我说。我若是提前知道有这等奇事,必定不会瞒着陛下。”
后面的人听不见前面的人在说什么,却能感觉到不对劲的气氛。
吕纪和悄悄贴近宋佩瑜,问道,“你给东宫准备的什么贺礼?”
宋佩瑜不介意让吕纪和早知道一会,悠闲的品了口茶后才慢悠悠的开口,“是殿下庄子上的菽枝,”
吕纪和闻言更加不解,以粮赠君本就意义不同,况且重奕身份特殊,这份贺礼更是再合适不过,为什么还会引起波折?
等他还想再发问时,宋佩瑜已经被叫走回话了。
宋佩瑜对永和帝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地方,只是在言语间稍稍美化了下重奕在其中的作用。
说是重奕记下了梨花村的菽长势不同寻常,特意招他询问后,才决定今年在皇庄中种梨花村的菽,没想到效果比在梨花村时还好。
宋佩瑜说话的时候,重奕全程都在发呆,但凡有人再问他什么,他都点个头或者‘嗯’一声就算是糊弄过去了。
因着重奕的这番姿态,一时间倒是让众人摸不清宋佩瑜的话有几分真假,看向重奕的目光都不同寻常起来。
有重奕这份寿礼‘珠玉在前’众人再看后面的寿礼时都有些心不在焉,万寿节反而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临近宴席结束,永和帝已经与众位近臣商量好,明日一早就要去重奕的庄子。
重奕和宋佩瑜回到他们的座位,东宫小学堂的同学们不敢问重奕怎么了,就将目光放在了看上去比较好说话的宋佩瑜身上。
在宋佩瑜看来,良种迟早会成为整个幽州的喜事。况且今日让重奕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良种拿出来作为永和帝的寿礼本就是为了讨彩头,根本就没想隐瞒下去。因此松口的格外痛快,挑拣着回与永和帝的话和大家说了。
众人果然如宋佩瑜所料那般,除了吕纪和陷入深思,平彰痛苦的捂住嘴,其他人对良种都不关心。他们更在意重奕的庄子好不好玩,等永和帝去过后,他们能不能也去玩几天。
这边正热闹着,前方突然传来茶盏碎裂的声音。
众人循着声音望去,刚才还满脸喜色的永和帝正脸色铁青,连带着坐在永和帝身边的重臣脸上也都带着怒容。
胆小些的如盛贵妃和林德妃已经满脸掩饰不住的慌乱,反倒是顺贵妃虽然脸色也不好看,却能勉强稳住。
宋佩瑜身体前倾,悄悄扯重奕的广袖,等重奕转过头来看他,以口型问重奕‘怎么了’。
重奕摇了摇头,同样以口型回宋佩瑜,‘不知道’。
宋佩瑜才不信重奕的鬼话,闻言更用力的扯着重奕的袖子,让重奕没法再去拿桌上的糕点。
重奕拖着宋佩瑜的手前去拿糕点,丝毫都不在意袖子已经被宋佩瑜扯到变形,低声道,“燕军压境,使臣来贺。”
同时上方的永和帝沉声开口,“去将使臣请进来。”
吕纪和借宋佩瑜的光,也听见了重奕的话。从知道东宫寿礼是良种后就陷入深思的面容总算是换了其他表情,朝着门口望去。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永和帝口中的使臣是什么意思,却都懂得些察言观色,不知不觉的陷入紧张的状态。
须臾后,孟公公带着一行穿着燕国官服,姿态趾高气昂的人进来。
他们见永和帝却不肯跪,只弯腰拱手,口称,“臣等奉陛下之名,来贺建威大将军生辰。”
此言一出,本就安静的大殿,气氛更加凝滞。
中书令笑着给自己倒了杯热茶,边饮边道,“几位莫不是找错了地方?这里只有赵国永和帝,没有燕国的建威大将军。”
慕容靖收到宋瑾瑜的目光,朝已经自顾自起身的燕国使臣们走去。
慕容靖毕竟是从战场厮杀出来的猛将,燕国的几位使臣却都是嘴皮子厉害的文臣,不等慕容靖走近,他们原本鼻孔朝天的气势就被压了下去。
慕容靖走近几位燕国使臣后,毫不客气的每人赏了一脚,让几位燕国使臣仿佛下饺子似的跪了下去,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宋佩瑜突然拍了两下手,朗声道,“几位使臣莫不是知道陛下勤俭,即使是万寿节也特意吩咐不许我们准备爆竹,才亲自来当爆竹给吾皇贺寿?”
东宫小学堂的人闻言哄堂大笑。
吕纪和展开随身的折扇半掩住嘴角的讥笑,“这响声太少,也不够清亮,哪里比得上爆竹?”
“你们浑说什么?”中书令转身,神色嗔怪得用手虚点东宫小学堂众人坐着的方向,对跪在地上神色屈辱的燕国使臣道,“这帮小孩子们还没见过他国来朝的场面,让你们见笑了。”
燕国使臣中为首的那个人露出不堪受辱的神色,从地上爬起来,指着永和帝破口大骂,“逆贼,昔日若不是先帝提拔,你这个卖姐求荣的卑鄙……”
燕国使臣突然没了声息,软踏踏的倒了下去,慕容靖从容的放下手,在燕国使臣将倒未倒的时候一脚踹出去,让燕国使臣撞翻了张桌子才停下,满身脏污的趴在地上生死不知。
慕容靖笑着望向剩下的燕国使臣,“我看他似在发癫,怕他祸从口出好心帮他一下,却没想到用力过猛了。”
从燕国使臣趾高气昂的进门不过半盏茶的时间,他们的气焰就彻底被慕容靖的武力打压了下去,剩下的燕国使臣甚至连站起来都不敢。
慕容靖看他们老实了,才施施然回到自己的席位上。
中书令嘴角的笑意越发随和,望着个个脸色铁青的燕国使臣道,“你们来与吾皇贺寿,不知贺礼在何处?”
在燕国使臣中为副的任鹏张了张嘴,早就熟背了千百次的挑衅话语就在嘴边,却怎么都吐不出来。
虽然他从踏入幽州境内的时候就已经将生死置身事外,但这个前提是他有把握能说完他想说的话,会因不畏逆臣而名留青史。
而不是如地上生死不知的人那样,一句话还没说完就倒下了。
穆侍中摇了摇头,目光望着燕国使臣,口中的话却是对中书令说的,“你既知燕国穷苦,又何必为难人家?难得燕帝有心,还能记得吾皇的寿辰,千里迢迢派人来庆贺,细枝末节又何必在意。”
中书令似是被穆侍中说服,又端起茶盏敬向燕国使臣,风度翩翩的开口,“如此倒是我失礼了。”
高位上正襟危坐的长公主突然开口,“来人,将我府上剩余的琉璃花取来两朵,给燕帝作为回礼,想来他还不曾见过这等新奇玩意,怪可怜的。”
任鹏被挤兑的退无可退,心惊胆战的从地上爬起来,见慕容靖没再起身,心中默默松了口气,僵硬着脸道,“吾皇自然准备了给建威大将军的赏赐,只是路途遥远,恐怕还有几日才会到。安国夫人也不必去取什么琉璃花,这世上就没有吾皇没见过的……”任鹏目光发直的盯着安公公专门从重奕书房捧来的五色琉璃花。
这也是迄今为止琉璃坊烧制出最华丽的饰品,比刚给永和帝贺寿的金龙也不遑多让,也在花蕊出镶嵌着大小不一的夜明珠,甚至比金龙更华丽耀眼。
只是金龙贺寿的寓意更好,宋佩瑜也知道永和帝不会与重奕计较这些,才将琉璃花放到重奕的书房。
任鹏咬牙将话说完,“宝贝!”
“哈!”百官中传来笑声,“使臣好眼光,这琉璃花确实是宝贝。”
始终一言不发的永和帝饮了杯酒,闷声道,“使臣总说是来找建威大将军,可见是走错了地方。朕今日恰逢大喜,懒得与你计较。来人,将燕国使臣都带下去,择日驱逐出境。”
悄无声息出现在大殿上的十二卫响亮应声,朝着燕国使臣走去。
任鹏没想到赵国国风居然如此彪悍,进门以来连好好说句话都是奢望。眼看着就要被拉下去了,此行的任务却半点都没完成,边不顾形象的躲避十二卫,边不管不顾的将原本该已经昏过去的主使背的讨逆书喊出来,“燕国集合大军讨伐叛臣,昔日……唔唔唔!”
燕国使臣一行人仿佛是误入宴会的猴子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徒留满地笑柄。
然而‘燕国集合大军’的话却被宴席上的每一个人听在了耳中。
永和帝的寿宴在颇为诡异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日,宋佩瑜才知道,早在半个月前,燕国就在悄悄集合兵力往赵国和燕国的边境靠近。燕国使臣更是隐姓埋名,故意混在了富商的队伍中进入赵国,已经潜伏在咸阳多日。
永和帝生辰当天,燕国大军压境,燕国使臣不请自来还带来了讨逆书,就是燕帝给永和帝的生辰礼物。
等边境的消息传回咸阳,双方已经有过数次小规模的摩擦。
好在赵国处理兵难的方式十分妥当,如今边境上的难民并不多,也没人因为又开始打仗就能狠下心舍弃好不容易才开垦出来,正在收获季节的土地,所以边境尚且没乱起来。
宋佩瑜在重奕的书房见到了从燕国使臣那里审问出来的完整讨逆书。
全程抓着永和帝曾经是燕国旧臣不放,却不肯提半句燕国不给永和帝军饷军粮,甚至暗通吐谷浑都要坑死永和帝的旧事。
连宋氏都有幸出现在讨逆书上,宋瑾瑜与建威大将军同谋造反。
宋佩瑜觉得他大哥看到这份讨逆书的时候,心情应该不错。
朝堂紧急商议后,命慕容靖率领十万赵军赶往边境。
骆三任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使,掌咸阳兵事,拱卫咸阳,守卫宫禁。
重奕的皇庄全都被永和帝接手,一个都没给他留。
整个咸阳风雨欲来。
东宫小课堂仍旧正常上课,宋佩瑜仿佛是终于能静下心来安静读书了,不仅自己整日徜徉书海,还将魔爪伸向了东宫小学堂,首当其冲的就是重奕。
重奕的说书人一夜之间都换了本子,天天对着重奕张嘴国家兴亡,闭嘴匹夫有责。宋佩瑜还特意让人收集了些因为战争家破人亡的故事,在众人闲暇的时候,让说书人来讲故事。
骆勇、平彰和魏致远听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能马上去追慕容靖,却被宋佩瑜抓去开小课。
宋佩瑜专门请了些残疾老兵来给他们三个讲战场上的残酷,将他们刚刚烧起来的热血浇了个透心凉。
最尴尬的人莫过于柏杨,从永和帝寿宴后,他就在府上称病不出。
众人都知道柏杨的难处,明白他这是心病,只派了下人前去问候。
最无动于衷的是重奕与吕纪和。
重奕是一如既往的默然,哪怕所有人听说书人的故事听得眼泪汪汪,他仍旧能在大家都哭的时候胃口大开,将提供给整个学堂的点心都吃干净。
46/234 首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