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清十四的奋斗史(历史同人)——初吻江湖

时间:2021-10-06 09:39:47  作者:初吻江湖
  每宣召一次,公主、驸马须耗费大量开支才得相聚。
  负责宣召的是随公主陪嫁的保母,俗称“管家婆”,她的权力非常之大。公主如不贿赂讨好保母,即使宣召,在保母的重重阻拦下仍见不到夫君。
  公主大多柔弱之人,入宫见母亲亦不敢曲诉,不得进言。
  可见,清代公主的命运十分悲惨,大多因害相思病郁郁而终。
  清代公主生育子女的凤毛麟角,驸马子女几乎均为侧室所生。
  如果公主比驸马早死,则将驸马驱逐出公主府,公主府房屋器用全部收回充公。
  清代惟一幸运的公主是奕詝独女……荣安公主。
  荣安公主许配给了瓜尔佳氏固山额真符珍。
  然而,由于得不到保母的“照应”,荣安公主与丈夫一年多不曾见面。
  一日入宫,荣安公主跪在父亲面前请命曰:“父皇究将臣女嫁与何人?”
  咸丰帝云:“符珍非尔婿耶?”
  公主答道:“符珍何状?臣女已嫁一年,未之见也。”
  上曰:“何以不见?”
  公主曰:“保母不使臣女见也。”
  上曰:“尔夫妇事保母焉得管?尔自主之可也。”
  荣安公主得到父亲的指令,回府立即斥退保母,召见符珍。
  从此夫妻俩才过上恩爱的生活,生有子女数人。
  皇子的地位虽比公主要高,但孤独同样时刻伴随着他们的童年。
  皇子们的学业功课十分繁重,或许这能使他们暂时忘记孤独。
  但是李德全告诉他们俩,满清皇室的王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
  因为他们俩马上就要去上书房读书了,故而李德全今天讲的规矩里头就有不少关于上书房的,俩小孩这才知道,上书房有多苦逼!
  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
  第一堂课就是文学。
  这些皇室学生走进教室时,老师要从他的椅子上起身,接受学生们的”大请”,他也回敬一个并坐下。
  如果功课记熟了,一个学生会把书放在太师面前,然后回到座位反复默记。
  如果功课没有背熟,太师会叫一个在场的太监拿一根教鞭来,再做一次正确的示范。
  每位皇子由八名学生(满族语”哈哈珠子”,当然,这是翻译后的名称)陪读,他们要与王子学习同样的课本。
  更加严厉地训诫后者是必要的,皇子如果背不上来,哈哈珠子就要代他挨教鞭。
  但另一方面,如果皇子与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他们也会受到嘉奖或得到奖赏。
  对最桀骜不驯的皇子,作为最后手段,只有让他自己挨教鞭。
  尽管太师多数时候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但实在忍无可忍,也会把他带去见皇上。
  这时,清帝会命令一个太监拧他的脸。
  这让小十四想起了一个传说,据说当年的慈禧皇太后,就是用这一方法处罚已故的同治皇帝,让他好好进学。
  而这个事儿,是他去旅游参观的时候,听导游提起来的,算是轶事吧。
  皇子们汉族的文学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做作文。
  教师的级别比太师低一些,称“师傅”,他须在门口恭迎学生,并要先鞠躬,然后才开始上课,学习满族通古斯语和蒙语,有时还要学习地方方言。
  接下来的课是在“谙达”(满语,骑射教练)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
  击剑、摔石,年轻皇子们一整天都用来进行脑力与体力的训练,他们睡得比较早。
  每天饮食也是定时定量,决不允许玩牌!
  这一点执行的很严格,赌博,是皇宫里最最严令禁止的活动,除非是年节的时候,平时决不允许出现。
  据说是怕他们玩物丧志。
  清代皇子教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
  他本人就重视教育本族子弟,广设学校。
  到清太宗时,皇太极曾下令:“今诸贝勒、大臣子弟读书,所以使之习于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实有赖焉。自今,凡子弟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者,俱令读书。”当时设置的弘文院,其职掌之一就是由大学士来给皇帝、皇子以及诸亲王讲学。
  清朝统一全国后,皇子教育在制度上更加正规、完善,逐渐建立起上书房皇子教育制度。这一制度是清代皇位继承制度变革的产物,即为清人昭琏所说:“本朝鉴于历代嫡庶争夺之祸,永不建储,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书。”
  十四阿哥知道,清朝之前的皇位继承制度,一般都遵循宗法制的原则,即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
  但从雍正皇帝起设立的密储制度,不再像往代那样拘于立嫡立长,而是由皇帝从经过严格教育的众皇子中挑选嗣君,这样就使每一位皇子都可能“缵成大统”。
  虽然现在还不是他亲哥哥当皇帝的时候,但是小十四已经聪明的看出来,哥几个已经不合了。
  现在风头正盛的是太子二哥跟大阿哥。
  但是三阿哥现在也悄悄的冒了头,他以学习好而著称,并且礼敬师长。
  自己的亲哥号称“太子党”,半个嫡子的身份,对太子而言是个听话的好弟弟。
  五阿哥学习偏科,他是皇太后养大的孩子,蒙语很流利,汉话一句都不会说,读书也是磕磕巴巴的,不过他摔跤不错,估计是在皇太后那里开了小灶。
  六阿哥早早地夭折了,也是他亲哥。
  七阿哥腿脚不好,读书一般,隐形人似的,可也是最没有威胁的人。
  八阿哥读书不错,就是字儿不太好,每次康熙来都要看看他的字,也算是另类的关注了,他是惠妃娘娘纳拉氏养大的,所以天生就归到了大阿哥的阵营里。
  九阿哥跟十阿哥一样大,只是差了两个月的生日,现在也在上书房里头读书,被八阿哥拉拢了过去。
  至于十一阿哥,因为体弱多病的关系,虽然到了年纪却没有搬去阿哥所,一直住在他亲额娘郭络罗氏宜妃的宫殿里养病。
  十二阿哥则是定嫔娘娘万琉哈氏,这跟春常在不是同一个人,只能说是同族。
  是苏麻喇姑抚养的孩子。
  如今也在上学了,学业平平,但是国语不错,从小苏麻喇姑就跟他说满语。
  清朝的国语是满语,其次是蒙语,汉语是很普及的语种,就连皇帝的遗诏,都是要写上三个语言,才能算数。
  这些都是李德全告诉小十四跟小十三的:“两位小阿哥马上就要满六岁了,到时候,也算是个小大人了,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得清楚。”
  别看李德全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但是这二年来,小十四没少带着小十三跟他套近乎,小孩子卖萌谁扛得住?
  太监也是人,小十四对他亲近,却不拿他当奴才看,李德全这样的人精能感觉不到?
  小十四又十分聪明,结合他上辈子那点可怜的知识,加上李德全提供的消息,他比小十三更清楚清宫里的规矩和状态了。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其实看了宫里的规矩之后……江湖只想说,拜拜了您呐!
 
 
第016章 活泼的小十四
  更新时间:21-06-25 07:07
  不过最近小十四有些郁闷,他已经五岁了,明年六岁,就要离开德妃,去上学不说,还要搬去阿哥所。
  本来小十三早就应该去了,但是小十三表示要跟小十四一起,这小哥俩儿感情好,康熙也是知道的,故而允了小十三的请求。
  反正小十四的生辰大,正月初九的,不差这么点时间。
  德妃这边跟更省事了,准备啥东西,都是一式两份,从来不偏不倚。
  两个人已经定了阿哥所。
  “阿哥所”不是某一建筑的名称,而是清宫皇子固定住所的俗称,主要有“南三所”、“乾东五所”、“乾西五所”几处。皇子诞生之初,一般是住在其生母所居的宫区内。当他们年近六岁时,即将入学之时,便要迁入“阿哥所”居住。
  一般来说,皇子成婚封爵之后就要开府,迁出阿哥所,但也有成婚封爵之后仍留在“阿哥所”居住的。
  乾东五所在乾清宫之东、千婴门之北。实际上是五座南向的院落,自西向东分别称“东头所”、“东二所”、“东三所”、“东四所”、“东五所”。
  “东头所”是原来大阿哥的住处,现在大阿哥开府成婚了,已经空了出来。
  “东二所”是三阿哥的住处;“东三所”就是四阿哥,胤禛的住处。
  “东四所”五阿哥的住处;“东五所”七阿哥的住处。
  乾西五所位于乾清宫之西、百子门之北。
  与乾东五所一样也称“头所”、“二所”等,一共是五个。
  按照规矩,乾“西头所”住的是八阿哥;“西二所”住的是九阿哥;“西三所”住的是十阿哥。
  也难怪他们三个关系好,八阿哥住了乾西五所里的头所。
  而且他的生母位份低,养母乃是大阿哥的生母,惠妃娘娘。
  “西四所”住的十一阿哥,但是十一阿哥身体不好,宜妃娘娘基本上天天都去西四所。
  “西五所”住的就是十二阿哥。
  轮到小十三跟小十四的时候,他们俩就只能去南三所了。
  南三所位于紫禁城外朝文华殿东稍北,又称撷芳殿,是在明朝撷芳殿的地址上扩建而成的阿哥所。
  因为康熙的儿子不少,如今小十三小十四,就要入住南三所,那里一共三个阿哥所。
  另外,在畅春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皇家御苑中,也各辟有皇子阿哥们的住所,不过不是皇子阿哥们常住的地方。
  是去避暑啊,游玩的时候,住的地方。
  南三所反正都要翻修,德妃直接将南三所全部翻修了,这件事情,她是跟康熙报备过的:“两个阿哥所反正都是要修的,不如一起修了,将来再有皇子搬过去,只需要打扫一下就好,不用忙活翻新修缮,您觉得呢?”
  “那就一起翻新吧,赫舍里氏的小阿哥……唉!”康熙叹了口气。
  宫里头这两年生的阿哥和格格,都没站住。
  小十四都快要迁宫了,还是宫里头最小的阿哥呢。
  赫舍里氏是庶妃,但是她还有个身份,是元后的亲妹妹,太子的亲姨妈。
  入宫十年,兢兢业业,刚给康熙生了个小阿哥,孩子在周岁之前是不续齿排名的,这个孩子是赫舍里氏庶妃盼望了十年的孩子,但是孩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乳母每日都喝药,再给孩子喂奶。
  就算是这样养活,孩子还是奄奄一息,太医说,恐怕养不大。
  孩子都六个月了,长得还不如三个月大,刚学会翻身。
  “皇阿玛,皇阿玛!”小十四飞奔进来:“皇阿玛!”
  “小十四,不许没规矩。”德妃一看这个小儿子就头疼,这孩子太皮了,淘气的让人无语,又跟皇上没大没小的,亲昵之中透着那股子亲情,可是宫里头怎么会有亲情呢?
  “无妨。”头前生的几个儿子,已经长大了,跟康熙亲近不足,敬畏有余,反倒是小儿子们,正是活泼可爱的时候,尤其是最小的小十四,他跟康熙的关系十分亲密。
  所以康熙宁愿放纵小儿子天真活泼一些,也不要儿子们都敬畏他,将他当成皇帝,而不是当成一个阿玛。
  “皇阿玛,是要去园子里了吗?小十四也想去,还有十三哥哥,我们一起去啊!”小十四仗着自己年纪小,趴在康熙怀里头打滚儿撒娇:“好不好?还有额娘。”
  “你怎么知道皇阿玛要去园子里啊?”康熙摸着小儿子软软的小辫子,十分喜欢小儿子的亲近。
  “儿臣是听姑姑们说的,她们正在收拾东西,说是额娘给哥哥准备的行李,儿臣就猜到了,儿臣还没去过园子里呢,听说里头可好玩了,夏天很凉快。”小十四抱着康熙的胳膊晃啊晃的:“还有湖水,能上船!船是什么样的,儿臣都没坐过。”
  “嗯,这个么,你可以努力一下,看看你四哥,带不带你去?”康熙抱着小儿子玩了一会儿,却没同意小儿子的请求,他饶有兴趣的看着小儿子,看他能不能有什么办法,随驾去畅春园。
  小十四想了想:“那儿臣可以自己想办法!”
  德妃笑着一甩手帕:“你还不是去磨你四哥?”
  “嘿嘿嘿……。”小十四突然蹦下康熙的怀抱:“儿臣去,那十三哥哥也要去,我们俩一起么。”
  “当然。”康熙看得出,这俩孩子在一起玩的很好:“老九跟老十,你跟你十三哥,从出生开始就滚在一起,如今都五六岁了,还这么黏糊啊?”
  “哥哥们都有事情忙,儿臣就粘着十三哥,嘿嘿嘿……。”小十四活泼的很,但是小十三却很老实。
  小十三这会儿正在他额娘那里。
  康熙晚上没在这里用膳,倒是四阿哥那里,接到了德妃给打包的东西,就是一些夏天穿的衣衫,还有驱蚊虫的熏香。
  “阿哥,这是德主子给您带的蚕丝锦被,一床厚的一床薄的。厚的现在盖着正好,等到了四五月份,那边虽然凉快,但是也要盖一下肚子。”四阿哥身边的大嬷嬷,正在给四阿哥整理行李,对于德妃娘娘送来的东西,还是要唠叨唠叨的,让四阿哥知道,德主子是惦记这个儿子的,话说以前德主子跟四阿哥可不怎么亲近,但是等佟佳皇后去了,这感情反而升温了,现在更是如同普通母子一样,亲亲热热的,但是宫里头的母子关系,就算是亲亲热热的那样,也只能是表面上和睦,不能太亲热,不然会惹事。
  “明天去给母妃请安。”四阿哥看着手里的书,扫了一眼母妃送来的东西,这么多,是怕他在院子里过得不好吗?
  当他是小十四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