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皇阿玛恕罪,十四不孝,回来就一直忙着,不过等弘晖大阿哥病好了,我们一起入宫给皇阿玛磕头请安。”十四爷也想康熙,但是现在这个时候,他还真无法进宫,他要守着弘晖大阿哥,给他哥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时间,去解决他家里的事情。
“是,奴才记下了。”魏珠很客气的告辞了。
但是他回去就见了康熙,说了十四的事情:“十四爷看着有些风尘仆仆的憔悴,不过弘晖大阿哥看起来还好,已经能进半碗米粥,半个咸鸭蛋黄了。”
“还是十四有办法。”康熙感到了欣慰。
十四爷回来之后,就闭门不出,专心照顾好弘晖大阿哥,还不知道外面出了什么事情,但是他偷偷的问过留守在这里的大嬷嬷:“太子爷跟雍亲王,除了什么情况?”
“太子爷恩将仇报。”大嬷嬷愤恨的道:“派人去户部借钱,借了很多,雍亲王去河北体察河堤,结果发现那里的河堤修建的非常潦草,查了下来才知道,朝廷拨给河道的银子,连一半都没有落到河堤上,也怪不得河道年年都要维修,却年年决堤决口!今年修河堤的一百万两银子,有五十万两是被东宫的那些官员们给没下了,八皇子廉贝勒的人没下了二十万两,只有三十万两银子下发,层层叠叠的官员都伸了手,最后修河堤的银子只有区区十万两,河堤不决口才怪!”
十四爷并不知道,河道上的银子被人贪污了这么多。
“雍亲王回来之后,一怒之下,参奏了大小官员上百名,万岁爷发了大火,将河北道官员集体撸了下来,换了新的上去,又训斥太子爷生活奢靡,因为不仅太子爷的人贪污了河道的银子,太子爷自己也在户部借了七十万两银子,他借了钱却没有自己花,都用在拉拢官员上了,万岁爷很生气,已经不止一次在人前训斥太子爷了,大概是太子爷觉得是雍亲王的错,那一日,他就找了个不知道是什么的借口,发作了雍亲王,让雍亲王在毓庆宫门前,跪了半天……那天是下雨啊,瓢泼大雨,要不是弘晖大阿哥去了养心殿找了万岁爷……后果不堪设想,雍亲王回来就病倒了,发了高热。”
大嬷嬷虽然不是伺候四爷的人,可是四爷跟十四爷一奶同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都是永和宫那里出来的,大家都是阿哥爷的奴才,这四爷跟十四爷乃是亲兄弟。
大嬷嬷对四爷也是关心的,甚至知道了此事之后,立刻以恂亲王府的名义,送了很多补品去雍亲王府。
“简直欺人太甚!”十四爷气坏了。
他的亲哥是多高傲的一个人啊?虽然人冷淡了一些,但是他知道,他亲哥是个一心为民的人。
河道上的事情,十四爷一直没有听过,他根本不关心那些。
谁知道会因为如此,竟然让亲哥受了委屈。
“当时多亏了九爷,是他消息灵通,叫弘晖大阿哥去求万岁爷的,还有十三爷,将四爷从毓庆宫门前背了回来。”大嬷嬷眼泪都下来了:“听说膝盖都跪青了。”
四爷当初力保太子爷复位。
而太子爷当初落魄的时候,四爷也没有对他怎么样,一如既往地恭敬。
现在太子爷复位了却这么对待四爷。
这背后谁不说,太子爷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雍亲王一番苦心全都喂了狗,自己还被狗咬了一口。
十四爷想了想:“此事爷知道了。”
大嬷嬷退下去之后,十四爷守着弘晖大阿哥的同时,开始奋笔疾书,一套《治河之策》,慢慢的形成。
古代只知道筑堤堵缺口,不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
光是筑堤是不行的,还需要除却束水攻沙外,还要绿化,固定河堤,加大绿化面积,稳固住河床河道。
十四爷没有治理河流的经验,但是他看过一些新闻,加上学过的一些历史知识,乱七八糟的写了一大堆东西。
晚上睡觉还惦记呢。
第二天起来,弘晖大阿哥已经能自己半坐起来吃粥了。
这次的是青菜粥,给了他半个咸鸭蛋,不是只有咸鸭蛋黄了,还带了咸的海鸭蛋青。
就是还得喝那青绿色的药汁子。
喝过了药,十四爷给弘晖大阿哥讲了个小故事,哄孩子开心么,他拿手啊!
三日之后,弘晖大阿哥能下地走两步了,气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了起来,十四爷很是激动:“还是你十四叔有办法吧?”
“嗯!”弘晖大阿哥点头:“十四叔,最好了。”
“乖,今天可以吃一点鸡汤面,十四叔亲自下厨给你做。”十四爷看着这个侄子很是开心,希望这个侄子能长命百岁。
果然,中午的时候,弘晖大阿哥就吃到了一小碗,清鸡汤下的龙须面,没有一点油花,可是弘晖大阿哥就吃了一碗下去,连汤都喝干净了。
下午小家伙儿午睡的时候,十四爷家来了四爷跟十三爷。
四爷跟他说了调查的结果:“很让人心惊,高顺竟然是太子爷的人,本王真是看走了眼!”
高顺跟苏培盛都是四爷的贴身太监,而且高顺比苏培盛资历还老一些。
谁能想到,他是太子爷的人?太子爷一废的时候,他都没有暴露出来。
这次也是太子爷大意了,金鸡纳霜这种东西,非皇亲国戚而不可得,洋人那里这种东西也是数量有限,而且疟疾这个东西,是个恶疾,传染性极强,要是宫里有人得了,肯定是要挪出去养病的,所以太子爷身边的人频繁的跟洋人购买金鸡纳霜,那就不对了!
雍亲王也有一些势力的,一边将家里封了自查,一边在外面寻找贩卖过金鸡纳霜的洋人。
洋人这段日子在京城过得并不太好,大清的皇帝陛下并不信教,他们的传道工作也做的很艰难,京城里的花销又那么大。
最后,终于在胡家圈儿胡同那里,找到了东正教的神父胡可欣,他不是商人,是一个神父,但是他为了填饱肚子,也贩卖一些洋药给大清的人。
其中就包括金鸡纳霜。
他一共前前后后卖给了同一个人上百瓶的金鸡纳霜,获利匪浅。
可是他不知道买的人是用来干什么的,他的解释是大概是远行的商队备用的吧?
毕竟有很多商队,会带着这种药出门走商。
尤其是春夏之交的时候,商队更需要这个。
以备万一。
这位神父是德意志帝国跟沙俄的混血儿。
曾经,康熙的人顾超,曾经派人试探过他。
雍亲王一路追查下去,就查到了宫里,毓庆宫的一个太监,自打十四爷在广州剁了毓庆宫的一个太监,这整个毓庆宫的内侍都跟十四爷结了仇,无奈十四爷远在天边儿,他们够不到!
四爷就成了出气筒,要是以往,他们这当奴才的有眼力见儿,自然会给四爷一个垫子跪着。
到时候别说跪半天了,就是跪着一整日,也不会觉得膝盖疼。
可是他们让四爷就那么光秃秃的跪着,宫里的地面都是石板的好么!
加上弘晖跟弘晰的感情也不好,甚至在尚书房还差点吵起来,这就更让对方怀恨在心了。
所以这事儿,是毓庆宫干的,确凿无疑。
可是给他们牵线搭桥的还有一点八贝勒的影子,这也让九爷很生气,大人怎么争,跟孩子有什么关系?
以至于他跟八贝勒大吵了一架,连十爷都觉得八贝勒过分了。
十四爷坐在书房的大椅子上瞪着他们俩:“我就出去了不到二年,你们就被人欺负成什么样了?”
四爷冷着脸不吭声。
十三爷喃喃自语:“他是太子啊!还是复立的太子……。”
十三爷也恨,他就因为太子吃过亏,现在又因为对方是复立的太子,更是恨到了心里头去,可是却无能为力,就连他老丈人,都是四爷跟十四爷救出来的……他老丈人就是马齐。
“太子失了圣心,大家都心知肚明,复立又如何?既然太子能被废一次,谁也保不准没有第二次!我们弘晖大阿哥遭这么大的罪,说到底还是为了那位置。这次的事若就这么不明不白的了结了,我敢打赌,还有下次等着弘晖,哥,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十四难得杀气腾腾的道:“能废一次,就能废了他第二次!”
听的十三爷半晌回不过神来。
十四出去一趟,回来变得杀伐果决了很多。
四爷却冷漠的点头:“可以!”
十三本以为他们俩是气的,可是第二天,雍亲王就活动开了。
他只是暗暗的来,没有明目张胆,就是不再给毓庆宫支持了。
可是就在四福晋接了孩子们从宫里回到雍亲王府,弘晖大阿哥也同一天回到了雍亲王府,十四爷被通知,第二天大朝会,要他必须参加,且御门听政。
那一天,十四爷打着哈欠起来的,喝了一碗糁汤就被换好了衣服送上了马车。
大家都知道,上朝起的早,御门听政的大朝会更早,十四爷站在那里只打哈欠,困的小鸡啄米一般,可是康熙来了之后,还不等十四爷看看他皇阿玛什么样了,直接就让梁九功宣读了圣旨:二废太子了!
第237章 聪明的康熙
太子爷已经是第二次被废了。
第一次被废之后,复立了一年多,而这一年多以来,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
甚至去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
皇太子大肆搜刮钱财,是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
加上太子爷这也太忘恩负义了,还敢朝孩子下手,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以至于今天大朝会上,梁九功直接宣读了圣旨,根本没有给任何人做准备和反应的机会!
康熙坐在龙椅上,梁九功宣读了废皇太子诏:
“御笔朱书谕诸王、贝勒、贝子、大臣等、前因胤礽行事乖戾、曾经禁锢继而朕躬抱疾、念父子之恩、从宽免宥。朕在众前曾言其似能悛改。伊在皇太后众妃诸王大臣前、亦曾坚持盟誓。想伊自应痛改前非、昼夜警惕。乃自释放之日、乖戾之心、即行显露。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是非莫辨。大失人心。朕久隐忍、不即发露者、因向有望其悛改之言耳。今观其行事、即每日教训、断非能改者。朕今年已逾六旬。知后日有几。况天下乃太祖太宗世祖所创之业。传至朕躬。非朕所创立恃先圣垂贻景福、守成五十余载。朝干夕惕耗尽心血、竭蹶从事尚不能详尽。如此狂易成疾、不得众心之人、岂可付托乎?故将胤礽仍行废黜禁锢。为此特谕。”
“二阿哥两次册立为皇太子、教训数十年、不能成就。朕为宗社及朕身计、故严行禁锢。所以不杀者、恐如汉武帝之后悔、致后人滋其口舌也。朕并无可悔之处。见今时常遣人存问赏赐佳物。其子女仍就宗室身份。凡此皆为父之私情、不能自己、所谓姑息之爱也。人何得因此生疑耶。”
这说的就严重了,彻底断了再次复立的可能。
而且,康熙随后就将皇子二阿哥,胤礽及其全家,全都迁出毓庆宫,搬入咸安宫,幽禁了起来。
按照历史上的走向,康熙会亲自抚养胤礽的二阿哥弘晰,可是这次没有。
因为康熙知道,弘晰跟弘晖之间有矛盾,弘晰的为人可不怎么样,所以康熙没有按照历史发展,抚养他,却将人都关在了咸安宫。
以前咸安宫第一次关了太子爷之后,雍亲王在工部的时候,就找了人,将咸安宫修复一新。
大门三间,供看守的侍卫们站岗和休息用,入了门,是一座影壁,乃是团龙图案,内为三进院,每进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共有房二十七间。
宫门三楹,南向开门,匾曰“咸安门”。
地方不大,但是能容得下胤礽全家,就是容不下其他伺候的人了。
何况胤礽不是太子爷了,用度上都跟普通的皇子阿哥一样,只有不到二百人伺候他以及全家。
不过,四爷早就在周围,修建了一圈儿的下人房,等于是把他们都圈在了一起。
不管是主子,还是奴才。
以后就在这一方天地里生活了。
当然,阿哥们是要去尚书房念书的,格格们就在这里跟着额娘们过日子。
这次,雍亲王没有再次过来,二皇子胤礽等了三天,等来的却是普普通通的饭菜。
蒜蓉菜心,口蘑油菜,红烧豆腐泡,烟笋炒腊肉。
茶香鸡,怪味鸭,胭脂鹅脯和一品红烧狮子头。
汤就是简单的牛骨牛肉汤和人参老母鸡汤。
主食就是香米饭,香酥烧饼和小窝窝头儿。
这次没有四爷送来的奢侈食物,什么燕窝鱼翅的都没有,熊掌猩唇的就更别提了,吃的都是普通的食物,做的并不精细。
太子爷、哦,二皇子,如今他也就是个光头阿哥了。
看着眼前的食物,他根本毫无食欲:“老四来了么?”
“没有。”二皇子身边的人,也很失落,他们从高高在上的东宫侍从,变成了一个被幽禁了的光头阿哥身边的奴才,这能一样吗?
以前还得罪过雍亲王,雍亲王是不会再来了。
雍亲王的确是不会再来了,而且也不再管咸安宫的事情,内务府的人都是见人下菜碟。
八爷那边不吭声,内务府的人就开始对咸安宫下手了。
反正这二皇子,是起不来了。
这比让二皇子胤礽死了还难受,活着遭罪啊!
废太子当天就迁宫了,而第二天,十四爷就进了宫,给康熙请安问好。
十四爷来的悄无声息,当然,康熙也因为心情不好,把自己关在了养心殿里头,十四爷来的时候,康熙正坐在一边发呆,一脸索然无味的样子。
“十四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金安!”十四爷跪在离康熙很近的地方。
“十四啊,你说,朕这两立两废,胤礽他怎么就立不起来呢?”康熙的心情不好,看到十四才有了点精神。
“立不立的起来,二哥现在也不是太子爷了。”十四爷伸手,盖住康熙放在膝盖上的手:“皇阿玛,您身体怎么样?儿子回来之后,事情太多了,搞得儿子都晕头转向,这才梳理清楚,就进宫来看看您跟额娘,对了,皇阿玛,儿子给您带回来一百万两黄金!”
198/242 首页 上一页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