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衍生出无数的旁支分支。
可是这次选择的嫡福晋里头,唯有四阿哥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也只是沾个边儿。
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五阿哥以前还被皇太后养大的呢,结果一个张保柱之女,就完事了,他塔喇氏是个什么东西?
追根溯源,祖上是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满族人而已!
他塔喇氏远祖在白山黑水之间生活了数千年,到了明朝后期在长白山周围留有四支人,人数不多。
他塔喇是以地名为氏,且祖上真的就是普通的白山黑水里生活的人,没啥传奇色彩。
太祖皇帝起兵后到先帝顺治定都北京,他塔喇氏人均先后来归太祖、太宗。正红旗他塔喇·罗屯的后人,由于国家调拨驻防,又有一支改隶镶红旗。
虽然族谱很厚,可他塔喇氏并没有什么建树,更没有出息的族人,显赫的官位,只是人口众多,仅此而已。
以至于这名字看似好听,实际上,对五阿哥并没有多少帮助,还不如一个蒙古族的福晋呢,起码哪个蒙古部落的贵女能当上嫡福晋,也会对五阿哥有所帮助,可偏偏皇帝选了个他塔喇氏作为五阿哥的嫡福晋!
让皇太后对五阿哥的这个嫡福晋,并没有多少好感。
可是皇帝的圣旨已经下了,木已成舟,皇太后最早希望五阿哥能娶一个蒙古出身的嫡福晋,结果……娶了一个出身最低的嫡福晋。
张保柱这人政绩平平,家世也平平,可以说,这个五福晋选的皇太后不甘不愿,却不敢表现出来。
倒是宜妃,觉得五福晋不错,出身低也有出身低的好处,起码五福晋在五阿哥跟前就不会掐尖要强。
皇太后那里的意见,宜妃可以忽略不计,只高高兴兴的准备娶儿媳妇。
荣妃却不满意儿媳妇的人选,荣妃自己娘家低微,但是她觉得三阿哥是皇子阿哥,又是年长的那几个之一,大阿哥能娶一个伊尔根觉罗氏,三阿哥哪怕不能娶一个红带子,娶一个满族大姓难道不可以吗?
那十几个第一等的贵女里头,就有好几个红带子。
为什么不给三阿哥一个真正的贵女?
董鄂氏,这个姓氏,可不怎么样,因为顺治一朝,这个姓氏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因为他们一族出了名震天下的董鄂妃。
后来的孝献皇后!
你说荣妃能高兴么?
可惜,同样是木已成舟,她以前召见过的那几个贵女,全部被万岁爷,赐婚给了皇室宗亲。
不止一个没有嫁给儿子,就连康熙自己,都只是留了几个的确是千娇百媚女子的牌子,其他的都放下去,要么赐婚给旁人,要么回家自行聘嫁了。
虽然德妃也不太满意乌拉那拉氏,但是比起三阿哥跟五阿哥的嫡福晋人选,乌拉那拉氏自然是上上选。
所以德妃也兴高采烈的准备起了娶儿媳妇的事情。
小十四还抓着四阿哥问了他:“哥,你什么时候把嫂子娶回来啊?小十四要准备礼金的!”
“你能准备什么礼金?”四阿哥摸了摸弟弟的衣服,发现穿的挺厚实,这才没有让人给他披上小褂子:“你哪儿来的礼金?”
“攒下来的呗!”小十四揪着他不撒手,非得要问个清楚:“嫂子什么时候进门啊?”
“那你可有的等了,迎亲的日子,可是定在了明年的三月十六,你从现在开始,好好攒钱吧!”四阿哥乐了,他这弟弟太有意思了,这么点儿大,知道个什么啊?
“我明年二月份迁宫,那就能去哥你那里吃喜酒啦!”小十四在意的是这个。
十三阿哥也是如此,这俩小孩儿还挺有成算的样子。
虽然话是那样说,但是小十四还是给他哥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四阿哥是十月三十日的生辰。
这一个生辰,过得有点严肃,因为德妃带着他,单独去英华殿祭奠了一下孝懿皇后,即佟佳氏。
禀告了一番,四阿哥定亲的事情。
另外,小十四送了他哥两个好大的金元宝!
这是他自己定的礼物,交给他哥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马上就要成亲了,哥肯定有好多花钱的地方,这个给哥吧,哪儿缺钱了就用上,不用留下来作纪念。”
小十三的就简单多了,是他亲自写的一篇最好的一个“福寿”二字。
其他的兄弟们自然也送了贺礼,但只是一些普通的物件,毕竟这生辰每年都过,太贵重的礼物,今年送了明年咋办?
就连康熙帝,也不会给儿子们隆重的过寿辰,最多赏赐一点东西,但是寿面却是每一年都有的,御厨会单独做一桌银丝寿面来给小主子庆贺,都不用万岁爷吩咐。
而康熙在闲暇之余,知道十四阿哥给了四阿哥俩锭大金元宝当寿礼,茶水都喷了出去!
“两锭大金元宝?”这是什么见鬼的寿礼啊?
“是呢,一锭五两,两锭十两,据说是十全十美的意思。”梁九功也有些目瞪口呆。
说实话,这宫里什么宝贝没有?
十四阿哥人是小了点儿,但是这逢年过节的各种赏赐,以及德妃的地位如此之高,他好东西肯定不少。
怎么就给了四阿哥两锭大金元宝呢?
这事儿瞬间就传遍了后宫,万岁爷这也知道了。
“老四他……很缺钱吗?”康熙帝不得不这么想:“可是为出宫的皇子们,都是比照亲王份例供养的……除了钱,他们在宫里头基本上没有花钱的地方啊!”
未出宫建府的皇子们,都是按照亲王的份例供养,其中,亲王就有年例银子一万两、禄米一万斛的规定。
当然,宫里头不可能给皇子们那么多钱和米,但是除却这银子跟米,其他的可都是按照亲王的份例来。
那供给足足的,谁敢苛待皇帝的儿子?
尤其是皇太子,康熙帝怕皇太子这个嫡子受委屈,更是将皇太子的奶爸凌普,安排在内务府,让其专门给东宫提供份例,以防止内务府某些人欺上瞒下,对皇太子阳奉阴违。
可以说,康熙可能对自己的女人不用心,但是对儿子们,是真的用了心。
“奴才们绝对不敢对四阿哥有任何的欺瞒行为。”这一点,梁九功都敢给背书:“但是,四阿哥不至于缺钱啊!旁的不说,当年孝懿皇后那嫁妆,可都留给了四阿哥。”
谁缺钱,四阿哥也不能缺!
“对啊,孝懿皇后可是将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她的嫁妆,都留给了老四,想当初,皇玛麽也是将她的私房,大部分都留给了朕,还给了太子一份,其他的都均分了出去。”康熙帝想起了孝庄太皇太后:“老四可是独得表妹那一份嫁妆,又有德妃的体己帮衬着,乌雅家也不是不照顾他,怎么会缺钱呢?”
乌雅家,哪怕是包衣出身,那也是有根底的人家,起码他们家三代在内务府当差了,不说富得流油,可也绝对是殷实人家。
“要不,请十四阿哥来问问?”梁九功笑着调侃道:“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呢?还是四爷真的缺钱啦?”
“嗯,叫小十四过来,对了,别说的太严重,就说皇阿玛这里有北边进贡来的酸奶豆子,他肯定喜欢吃。”康熙正好无事,拿儿子的事情当休闲娱乐了,还吩咐左右:“去御膳房看看,朕记得那山梅干的奶豆子挺不错?”
“蒙古科尔沁进贡来的奶豆子,里头竟然夹了蓝莓干,味道不错;还有牛乳茶,蒙古奶贝。”梁九功又提了两样出来,都是蒙古特产。
“行,让人备好,叫小十四过来吧!”康熙也想小十四了,这几日忙的很,他都没去后宫。
而且他近几日无心应付后宫的女人们,还是叫儿子过来吧!
小十四正在永和宫里头看书,是《论语》,他需要背诵下来。
他不是真正的幼儿,坐得住,看的进去,而且知道自己无论怎么反抗,这读书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能不能不要那么折腾人捏?
要知道,清朝的公主们需要苦逼的扶蒙,清朝的皇子们,也是要苦逼的去读书练武啊。
他该怎么办呢?
真的不想苦逼的读书啊!
以前高中也只是三年而已,可是这次起码十年起步,惨一点的十几年都有可能,而且根据他的那点历史知识而言,好像十四爷一直在宫里头住的很安稳,三十来岁才被封为贝子,绰号“大将军王”,出去带兵打仗的时候,家里的家眷也是在宫里头生活的,没有出宫建府。
一直到雍正朝,才出宫建府,封为贝勒。
这样看起来,二十多岁的人还在上书房,那岂不是要十几二十几年?这种日子是人过的吗?
小十三今天跟着敏嫔去了英华殿上香。
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除却神佛之外,还有祀神日于案下设小桌,供奉“完立妈妈”。
平时每月供乳饼及水果,设太监专司香烛、扫洒、坐更等事宜。
他正在想办法呢,李德全就来了,德妃才知道,万岁爷宣小十四过去。
“有蒙古那边进贡来的奶豆子,牛乳茶,风干牛肉干,万岁爷说想十四爷了,奴才带您去干清宫养心殿吃好吃的去!”李德全当着德妃的面,可不敢拿架子。
而德妃怎么问,他都不说实话,就一个意思,万岁爷想十四爷了。
德妃才不信呢!
要说小十四在万岁爷的心里是个特别的儿子,那倒是特别了点,但是要说几日不见,就想念什么的,绝对不可能。
可是德妃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万岁爷为什么非得见小十四?
一个才五岁不到六岁的孩子?
“小十四你跟着李谙达去吧。”德妃给小十四换了一身衣服,又派了二十几个人跟着,加上李德全来的时候又带了十几个,四五十个人一起走,小十四是被德妃的肩舆抬着过去的,虽然人小,但也不要人抱,何况离得这么远,走过去不管是小十四,还是抱着人的大力太监,都够累的。
上次他跟小十三跑过去,路上休息了好几次,那是随便他们速度快慢都无所谓,因为是去玩儿的么。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这次可是万岁爷口谕,宣见,岂能耽误时间?
恨不得跑步过去,不过小十四太小了,坐在肩舆上,他们不敢跑快,而且宫里头不许跑,急匆匆的成什么样子?
加上领头的可是李德全,他慢悠悠有的走,后头的人谁敢超过他去?
所以一路上走的晃悠悠,慢吞吞,但是胜在平稳。
等到了干清宫养心殿,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小十四进了养心殿的冬暖阁,首先给皇阿玛请安,这个规矩不能变。
不过等康熙叫起了之后,小十四就麻利的爬了起来,跑过去抱住了康熙的大腿:“皇阿玛,儿臣也想您了。”
差不多半个来月没见面了,康熙的事情很多,忙是肯定的,但是半个来月没见面了,小十四当然要狠狠地刷一把存在感。
以前可没这么久不见啊!
康熙被他抱了大腿,也乐了,把他拎起来放在了身边,摸了摸小脑袋:“皇阿玛这不是接你来吃好的了吗?”
“嗯嗯,皇阿玛,这就是蒙古来的奶制品么?看起来好好吃的样子,儿臣可以吃了吗?”小十四盯着旁边炕桌上摆着的画珐琅蓝地勾莲八宝攒盒。
这可是铜胎镀金的东西。
扁圆体,盖面微鼓,圆折沿,直腹,大圈足。
这个攒盒通体蓝釉遍地洒金的底色,显得富丽堂皇;
盒盖中央绘饰五蝠捧寿纹,外围勾莲纹,中间点缀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八吉祥图案。
盖和盒身的立壁饰暗八仙与杂宝连体图案,中间隔以花卉纹,做得十分精致。
而盒身内置一镀金铜的抽屉,其中排列八个花瓣形和一个圆形小盘,盘内底浅蓝釉地,中绘一蓝釉团寿字,边饰蝠纹,盘壁饰折枝花卉纹。
圈足内则是白釉的光素面儿,上头装着八样小吃,都来自蒙古。
小十四不由得在心里喟叹:当皇帝就是好啊,光是一个装着小吃的盒子,就这么奢侈,这么一个盒子,价值的银钱,足够一家三口吃个一年半载的了。
“吃吧,吃吧!”康熙帝点头了。
小十四就不客气的左右开弓,吃了起来,果然很好吃。
但是就在他喝奶茶的时候,康熙貌似不经意的问了他一句:“小十四啊,你缺钱吗?”
第031章 “钱”啊“钱”!
听了这话之后,小十四一下子就“喷”啦!
康熙让人收拾了一下,还拍了拍小十四的小后背:“怎么了?”
“皇阿玛,儿臣缺钱啊!”结果小十四嗷嗷叫:“真的缺钱,那皇阿玛能赏一点吗?”
“你缺钱?你要钱干什么?”康熙帝有些郁闷了:“你才五岁而已。”
“虽然儿臣才五岁,但是儿臣发现,儿臣是真的缺钱。”结果小十四给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尤其是三哥他们都要成亲了,儿臣这个当弟弟的,咋也得拿出一点钱来当礼金啊!”
然后从皇太后的千秋节,皇帝的万寿节,到后头的各宫嫔妃的寿诞、哥哥弟弟们的生辰,以及成亲的礼金,甚至包括大阿哥的两个闺女的诞生、洗三、满月到周岁……林林总总的算起来,真的很多!
但是康熙不是那么好煳弄的!
“那都是你额娘的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走礼的所有贺仪,都是你额娘准备的,包括你四哥的那一份在内。”结果康熙的话,让小十四几乎是震惊脸。
德妃是永和宫主位,且在宫里二十年,养了两个皇子阿哥,一个公主格格。
她的库房在永和宫里不是秘密,有三五个库房满满当当,那是她压箱底的宝贝。
其次还有两个小库房,是用来打点走礼的库房,里头有金银,有各色物品,甚至是有一个单独的布房,专门放布料的地方。
而且德妃的娘家,也时不时地送东西进来给德妃,但是小十四一直没有见过乌雅家的人。
“儿臣明年就迁宫了,总不能还让额娘帮儿臣出份子吧?”小十四又委屈巴拉的看着康熙:“而且,儿臣好像没啥自己能用的钱,平时就是攒下来的那点儿,儿臣想要钱,想要钱,想要钱!”
23/242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