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清十四的奋斗史(历史同人)——初吻江湖

时间:2021-10-06 09:39:47  作者:初吻江湖
  “这话以后可别在外人面前说。”康熙十分欣慰,有个儿子跟他贴心。
  父子俩在一起坐了半天,聊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小十四说敏嫔娘娘病了,十三哥这几日着急的不得了。
  康熙就说派御医去看看。
  小十四又说了五姐姐的烦恼。
  康熙也有些伤感:“女儿大了终究是要嫁人的,皇阿玛只能尽量给她挑个好的。”
  小十四没说不要五姐姐抚蒙,反正这件事情有皇太后跟额娘在,康熙也会同意的,就说了尚书房里的趣事,还说他们现在开始学别的了,不单单是论语。
  四书五经都要粗浅的懂一些,然后开始写八股文,还有作诗。
  他们十岁之后学的东西就更多了,今年小十四都八岁快九岁了。
  父子二人聊天很闲适,晚上就在康熙这里吃了。
  现在已经九月份,康熙连中秋都没能在宫里过,所以这个时候已经有些冷了。
  按照这个时候的传统习惯,皇帝每天有早、晚两膳,早膳多在卯正,有时推迟到辰正(早六时至八时前后),晚膳多在午、未(十二点至午后二点前后)。
  两次正餐后,各加一顿小吃,如临时需要饮食,则随时传进。
  到夏、秋两季,早、晚膳则要提早半个时辰。
  清代皇帝用膳有固定时间,无固定地点。
  吃饭的地点不固定,多在皇帝的寝宫或活动的地方。
  而康熙把晚膳时间放到了五点之后,为的是等小十四来一起吃,今天下午他谁也没见,只让人准备好了几个锅子。
  草原上来的牛羊兔子野鸡等等特产,做了一桌子菜。
  炖锅不大,下头有炭火跟着加热,一直都是热乎的烫嘴的温度。
  一锅羊肉炖萝卜,一锅草原野鸡炖蘑菇,一锅麻辣兔子炖白菜,一锅土豆炖牛尾骨。
  还有手把羊肉,全是羊排骨啊,蘸料都是来自草原的韭菜花酱,搭配芝麻酱,精细的青盐,味道好极了!
  “这是从草原上带回来的牛羊肉,吃吧,尝尝草原上的味道。”康熙很喜欢看十四阿哥吃饭的样子,仿佛眼睛都在放光。
  “皇阿玛,草原上也有野鸡的吗?”他以为森林里有野鸡,草原上也有?
  “有,还有草原牧民养鸡的,但是很少,草原太大了,养鸡的成本虽然不高,但是很容易被别的野兽吃掉,何况鸡下蛋是认窝的,而蒙古牧民是逐水草而居,没有定所。”康熙告诉他:“要么这些鸡养来吃,要么就是换钱,很少有人留着下蛋。”
  “哦,那草原大么?儿子学了一句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小十四很是向往,以前去旅游的时候,都感觉草原好美,只不过那里多少都有了一些现代化的影子,这会儿的草原可是纯原生态,不知道有多漂亮。
  “草原很大,如果你好好学习布库的话,皇阿玛下次去北巡,带你一个。”康熙看小十四抓着一根羊肋骨,油乎乎的小嘴儿,偏偏说着如此优美的诗句,真是,太可爱了。
  “皇阿玛金口玉言啊!”小十四顿时露出大大的笑容,灿烂的闪瞎人眼。
  “但是你要学会骑马。”康熙却开出了条件:“我大清的皇子阿哥可不是格格,去草原北巡的时候,不管是谁,都是骑马走的,朕偶尔也会骑马,在草原上策马扬鞭的美好,你去了就知道了。”
  其实还有一点,这也是展现满洲儿郎勇武的一种方式。
  蒙古人就敬佩强者,能人。
  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单薄,同时也很现实。
  康熙能把蒙古各个部落弄成一盘蛋炒饭,已经很不错了。
  要知道很多蒙古人还怀念元朝时期,蒙古盟国那庞大的疆域。
  “骑马?那我得好好练一练骑术了。”小十四赶紧咬了一口肉骨头,这羊肉肥而不腻,一咬一包水似的,太好吃了!
  “这次回来有不少好马苗子,朕让人送给你两匹,送给小十三两匹。”这俩孩子也该学一学骑射功夫了,这会儿都大了,打基础正好。
  满桌子美味佳肴,还有那牛尾骨,小十四是毫不客气的拿了一块最大的给康熙,自己拿了第二大的放到碗里:“谢皇阿玛赏赐,皇阿玛,我们一起吃。”
  “好,我们一起吃。”康熙乐了,他刚吃了一口,就看正啃着骨头摇头晃脑的十四儿子突然停了下来,一脸的不可置信的样子。
  “怎么了?”康熙疑惑的看向小十四,他倒是没怀疑饭菜,这一桌饭菜没经过十个人验毒,也经过八个人试吃了,绝对没问题才会端上来。
  小十四眼泪都下来了,慢吞吞的张开嘴,把肉骨头从嘴里拿了出来,上头镶嵌着一个略带血丝的小乳牙。
  他掉牙了!
  这颗牙好端端的说掉就掉了。
  “掉牙了啊!”康熙舒了口气:“那就别吃硬的东西了,喝大骨头汤,哦,李德全,派人去说一声,小十四禁一年的甜食,这换牙可不能马虎。”
  小十四更生无可恋了,连甜品都给禁止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不能啃肉骨头了,不能吃甜点了,他还能有什么爱好?
  康熙憋笑着让人给小十四盛了骨头汤,还让人去做了鸡蛋羹:“乖,先吃这个吧。”
  小十四抿嘴,不吭声。
  他越是这样,康熙越是想要逗他说话:“小十四啊,张嘴让皇阿玛看看啊!”
  小十四连肉骨头都不要了,双手捂着嘴巴:“呜呜呜!”
  我不要!
  掉了的是大门牙,他知道的,现在他肯定特像宋丹丹老师那经典造型。
  才不要张嘴,说话会漏风!
  康熙哄了好几句,小十四才张嘴让他看了一眼,然后叫了一句“慌啊嘛”,说话果然漏风。
  康熙心情愉悦,送了小十四很多东西,然后把十四儿子打发走了,自己乐了半天,心情好了太多了。
  他是心情好了,小十四心情不美了。
  第二天上课,甚至拒绝回答老师的提问,被老师告到了康熙那里,康熙却大度的让老师不要提问小十四。
  这个口谕有点让先生们莫名其妙。
  甚至那位孔先生还据理力争:“万岁爷,十四阿哥虽然年幼,但其聪慧,又好读书习字,怎可区别对待?”
  “朕的儿子朕知道,他当然聪明了。”康熙不可能说是因为十四儿子掉了个门牙,说话漏风,所以那小孩儿拒绝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这两日已经变得“沉默寡言”了起来,这跟以往的小十四可不一样:“他不想说话就不要勉强他了,反正他都懂你们教导的东西就行了。”
  孔先生还说了两句,但是康熙打定主意,不能让十四儿子太没面子。
  不过,孔先生也是为了十四好,最后康熙还赏赐了孔先生一百两银子,二十匹布料。
  赏的孔先生莫名其妙。
  四阿哥也是莫名其妙,因为小十四突然就闭嘴不说话了。
  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好去永和宫求见德妃,德妃捂嘴乐:“你十四弟掉牙了。”
  四阿哥:“……竟然是这样!”
  这事儿瞒不了太久,很快就有人发下了小十四的不同,尤其是十阿哥,促狭的很,一下课就跑来逗弄小十四。
  “十四啊,来,叫十哥听听?”十阿哥围着小十四团团转。
  “覅哥,泥真挑言!”小十四说话漏风,他想说的是“十哥,你真讨厌”,结果一张嘴,漏风了。
  结果十阿哥听了这话,笑的震天响。
  小十四都无语了,十三阿哥安慰他:“没事的,谁都有掉牙的时候,我不也掉牙了吗?”
  小十四白了他一眼,十三阿哥掉牙那也是掉的后槽牙,除了吃饭不要用后槽牙碾压外,其他的啥事儿没有,同样被禁了甜食,可是十三阿哥吃喝不愁,说话也不会漏风。
  可怜同人不同命,小十四掉牙就被当成珍稀动物一样的逗弄,小十三掉牙啥事儿没有,德妃给小十四做的漱口用的东西,也给小十三一份。
  敏嫔生病的时候,康熙去看了几次,这病就神奇的好了!
  有后宫女人嘀嘀咕咕,说敏嫔是借病邀宠,可实际上在康熙回来之前,敏嫔就时不时的病上了一场,还没养好呢,要不是德妃照顾得好,敏嫔早就病死了。
  后宫从来不缺病逝的妃嫔。
  但是从来没有自杀的妃嫔!
  因为皇宫里的妃嫔自戕是“欺君之罪”,死了也要连累九族的那种。
  小十四在十月份他哥生日的时候,又掉了一颗牙,大门牙!
  这回是彻底成了瘪嘴老太太,小十四都不爱出门了,就是去慈宁宫勤快一点,因为皇太后的牙齿也不是很好,俩人都瘪嘴。
  老太太就护着他:“都不许笑话我们没牙齿瘪嘴的,将来小十四肯定会有一口好牙。”
  “嗯嗯!”小十四努力点头,并且把自己掉了的大门牙,埋在了慈宁宫的门槛底下,据说这样牙齿长得好。
  皇太后也乐的让他埋。
  康熙知道了摇头笑了笑:“小十四倒是有心。”
  去蒙古没带皇太后,老太太其实心里闹别扭呢,但是又不说出来,有个孩子哄一哄老人家也不错,下次带皇太后回去看看吧。
  小十四的牙齿掉落的很齐全,年前就掉的差不多了,还有新生的牙齿白白的看着可结实了,他没少喝汤。
  都快过年了,腊八粥都喝完了,就在这个时候,他亲舅舅给他捎来了消息,他一直关注的戴梓,被贬官了!
  或者说,被去官流放,全家无一幸免,都流放到关外去。
  连年都不让在京里头过了,直接流放走人。
  戴家没什么亲戚,一家六口人,家资也不丰厚,这一被流放,家产低价处理了之后,也就够路上打点之用。
  “陈弘勋者,张献忠养子,投诚得官,向梓索诈,互殴构讼。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这就是戴梓的罪状判词。
  而且戴梓获罪的理由十分强大:私通东洋。
  历史上的戴梓被流放盛京,艰苦的生活了三十多年,哪怕后来大赦了,也没能返京,反而困顿交加,饥寒交迫,受尽苦难。
  小十四一握拳,绝对不能浪费这个天才!
 
 
第063章 戴梓
  戴家已经收拾妥当行囊,一家人恓惶的很,戴梓脸色也不好看,虽然说流放,但是没给他们全家戴枷锁,拴绳子。
  但是家里的东西都减价处理了,房子都没留下,这才换得官差们网开一面。
  就是兜里头钱不多了,这大冬天的还要走着去盛京,而且要在年前到达那里。
  一家人被押送出了京城大门,戴梓甚至都没有回头看一眼,就是担心自己的孩子。
  戴梓有四个儿子,都是他的妻子生的,他没有纳妾,大儿子今年九岁,二儿子七岁,三儿子五岁,小儿子只有三岁。
  两年一个儿子。
  去年的他,意气风发。
  成功制造出“冲天炮”(又称“子母炮”),该炮威力巨大、锐不可当,被康熙封为“威远将军”,后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昭莫多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炮发射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
  他只用了八天就发明了子母炮啊!
  何等的天才!
  连万岁爷都赏赐了他双眼花翎的殊荣。
  可是自己的才华遭到同事的妒忌,加上为人刚正不阿,敢言人过,在朝中也得罪不少人,而他在“冲天炮”一事上更是让南怀仁在康熙面前大大的丢了脸面,埋下了祸根。
  此次事发,没有一人为他求情,他也没有钱财疏通关系。
  走出了京城大门之后,戴梓背着三儿子,妻子抱着四儿子,大儿子跟二儿子亦步亦趋的跟着,全家背着的行囊里是棉被和少数衣物。
  不过过了京城东门的十里亭之后,竟然有两辆马车停在路面,押解他们的差役莫名其妙,那是那两辆马车上的人却出示了一下牌子,是内务府的人!
  差役算什么?尤其是押解犯人去盛京这种活儿,路远且没有油水,加上要过年了,大冬天的出这个差,纯粹是找罪受呢。
  就戴梓媳妇儿的样子,也不是啥倾城倾国的美女,更不是黄花大闺女,胖墩墩的又是个妇人,几个差役还不至于饥不择食的占她便宜。
  戴梓看着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过来:“见过戴先生。”
  戴先生?
  戴梓自认为自己记忆力还好,但是貌似没有跟眼前之人打过交道,或者是自己忘了?
  “戴先生勿惊,小人是奉家主之命,送先生一程的,这里有两辆车,车把式都是盛京来的,一辆车承载先生一家,一辆车给差役们坐,沿途有车把式打点,无须担心。”来人十分有礼貌,还给他塞了个包袱,里头是一些散碎银两和吃的肉干。
  “你家主人是?”戴梓不知道是谁,还会在这个时候,伸出援手。
  “我家主人您日后便知,早点上路,过年之前可得到盛京。”那人说完话就走了,留下四个车把式,以及押送他全家的五个差役。
  本来四个差役加一个差头儿对此差事心不甘情不愿,甚至都想路上不顾孩童年幼,赶紧到达盛京,过年可不想在路上过。
  谁知道竟然有马车坐,而且还是内务府人家。
  姓戴的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已,而且脾气不好,名声也不怎么样,竟然还有人来送他离开京城。
  那差头儿就变了个态度:“戴先生,您看?”
  能坐车,谁乐意走着啊?而且年前到达盛京,一天起码要走三十里地。
  错过了投宿的地方,这冰天雪地的还不得冻死人啊?
  “上车!”戴梓一咬牙,他都获罪之身了,能坐车去盛京,总比妻儿走着去强。
  于是一行人上了车,车把式赶车就走。
  一路上虽然冷,但是车把式安排的很好,在驿站入住也是花了钱的,走走停停,甚至遇到了风雪,耽搁在驿站两天才启程。
  好歹赶在了小年之前到了盛京,进了盛京城之后,车把式就回家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