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清十四的奋斗史(历史同人)——初吻江湖

时间:2021-10-06 09:39:47  作者:初吻江湖
  八福晋心虚:“有啊,但是当时额娘在惠妃娘娘那里,我怎么单独拜见?”
  她把责任推给了惠妃。
  八阿哥看了看她,转身走了。
  八福晋却不觉得自己有错,良嫔的出身是挺低的,而且良嫔的上位颇为不光彩,八福晋喜欢八阿哥,但不代表喜欢他亲额娘。
  八阿哥这边不和谐,康熙那边倒是挺惬意的,再次叫了小十四过去用膳。
  头一道就是八糙鹌鹑。
  这鹌鹑不是家养的那种,全身都是肉,而是野生的,看着有些瘦弱,但是这肉却是紧绷绷的,有劲道。
  宫里头做的八糙鹌鹑也算是有讲究的一道菜,虽然主料是鹌鹑,但是配料却一点都不少,有水发香菇,熟肫和嫩笋尖还有干贝和火腿。
  将这些配料全部洗净切成小碎丁后,加入盐后拌匀,放入鹌鹑的肚子中间,用针线缝合,再将鹌鹑放在沸水中烫上一段时间,放入蒸盘内,剪短丝线,将丝线拉出来,上锅蒸上一段时间。
  蒸的时间不能过长,刚刚好后便拿出来,放入烧开的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淋上麻油和细盐。
  这八糙鹌鹑色泽金黄,外表酥脆,绵糯鲜香,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鹌鹑的肚子里面的配料丰富,外形那些都还好说,反正做出来都跟艺术品似的,小鸟儿的造型也好看,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第二道乃是酒糟海鱼干,据说是海边的风味儿。
  第三道竟然是醉河蟹,这东西可不好得,也就在园子里能吃到。
  宫里头做这道菜用的不是料酒,而是绍兴状元红,醉蟹吃着才会更美味,外面用的是酒糟,所以外面的一般不叫醉河蟹,叫酒鬼醉河蟹。
  宫里当然不能这么叫。
  还有一道生醉河虾!
  十几道菜都是跟酒有关系的菜品,有生有熟,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最后上来的是酒酿圆子,是一道甜品。
  小十四还没吃就有些飘飘然了,这么多好吃的,还有一股子甜美的酒香,他这个年纪已经能喝一些酒了,马奶酒啊,果子酒。
  至于烧酒还是不可以的,玉泉啊,惠泉这样最多喝一两杯,烧刀子那是不允许的,怕他喝了伤胃。
  “皇阿玛心情不好,你陪皇阿玛吃点。”康熙坐在桌子前道:“一般地方也吃不到醉河虾这道菜。”
  宫里头没有新鲜的虾子,也做不了这道菜。
  “皇阿玛是因为姐姐的缘故吗?”十四阿哥也有些蔫头耷拉脑的样子:“儿子也不高兴,这嫁出去了,就是旁人家的媳妇儿了,再是公主也不行,以后想见姐姐了,就得出宫去公主府,再也不能跑去皇玛麽那里,就能看到姐姐了,皇阿玛,人为什么要长大啊!”
  “朕的儿女很多,但是贴心的却不多,你算一个,你姐姐算一个。”康熙道:“就因为这个,朕才不想让她去抚蒙。”
  爷俩儿聊了一下五公主,加上康熙让人做的东西,实在是太好吃了,小十四就吃的多了点儿,这些菜都是用酒做成的啊!
  尤其是醉虾,用的是白酒,吃的时候,鲜甜可口,但是吃着吃着,他就吃醉了。
  康熙其实一直想看看醉了的小十四是个什么样子,这回是看到了。
  他只是引导了一下,小十四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他问了一些问题,小十四的回答精辟又准确,另外,还很有见地!
  康熙忍不住拿了朝堂上的事情问他,以前问他他就跟自己装傻充愣,这回喝多了,倒是说的头头是道,尤其是,关于索额图的事情,十四阿哥的切入点很特别,乃是《尼布楚条约》,说起这个条约,十四阿哥很有意见,说索额图是个傻逼!
  “以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为界……。”别看他历史分不高,但好歹也是闯过高考大军的人,历史上着名的《尼布楚条约》能不知道吗?当年还听同寝的两个哥们儿讨论过,那叫一个激烈啊。
  都说这部条约实际上是卖国条约,明明是战胜方,却把大片的土地割让了出去,还握手言和,那个时候沙俄根本没能力继续打下去。
  清朝完全可以要求战争赔款!
  后世围绕条约是否为平等条约以及若为不平等条约、究竟对中俄双方何者更不平等,存在争议。
  以至于两国都认为自己是吃亏的那个。
  但是在小十四看来,这里头是有问题的,那就是语言不通,这个条约用了中文、满文和蒙古文、俄文、拉丁文五个版本,那翻译能都翻译明白吗?
  就像是很多东西,翻译过来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水浒传》的英文版本不是叫“一百零五个男人跟三个女人的故事”么。
  地方翻译过来也有不同的叫法,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字,组成的文件,存在争议一点不稀奇。
  又一次喝多了酒的小十四,站在他皇阿玛的龙椅上侃侃而谈,挥斥方遒,小胳膊抡起来,大眼睛闪闪发光!
  然后?然后他就啥都不知道了。
  仿佛做了个梦,梦里还是在大学宿舍,两个同寝的哥们儿为了一个古代条约激辩,口沫横飞,小十四一会儿帮这个,一会儿帮那个,最后都没帮成,他把自己在梦里头都累睡着了。
  第二天是在康熙的清溪书屋里醒来的,抱着脑袋在炕上打滚儿:“昨天干啥了?”
  “没干什么,你吃个菜也能醉过去,朕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事情。”康熙上前摸摸他的头:“喝点醒酒汤,一会儿跟朕一起用早膳。”
  “还吃啊?”十四阿哥抱着康熙的胳膊,蔫蔫的:“吃什么呀?”
  “早膳清淡,朕让人做了你爱吃的虾仁小馄饨。”康熙一如既往的态度,让十四阿哥摸了摸头,难道昨天他醉酒了之后,给他皇阿玛也开了个“个人演唱会”?
  早上这顿早膳依然丰富,虾仁小馄饨安抚了十四阿哥惊疑不定的神情,走的时候还跟康熙要了晚上的晚膳,一定要有虾仁蒸饺,鱼皮蒸饺和水煮鱼。
  回头十四阿哥问了康熙身边的人,他吃菜吃醉了,失礼了没有?
  “没有,您就是唱歌,万岁爷都笑了。”李德全说的话,基本上就是标准答案。
  十四阿哥这才没头没脑的回去了,可是过了不几日,他就听他来园子里请安的亲哥说,索额图被免职了!
  “不是已经在家闭门思过了吗?”
  “以前多少还挂着个头衔,现在是成了白身,在家闭门思过也不行了,但是索相这么多年经营下来的人脉关系,还是很有用的,保住了他的命。”
  兄弟两个沉默了一下。
  四爷看着十四阿哥:“但是我看皇阿玛并不会就此罢手。”
  “还有直郡王,明相的手笔。”十四阿哥抬头,跟他哥对视一眼:“哥,你怎么想的?”
  四爷一愣:“我?”
  “是啊!”十四阿哥理所当然的道:“哥你该不是还忠心耿耿吧?太子爷那样子也不像是有道明君……。”
  “闭嘴!”四阿哥冷喝一声:“以后少掺和这些事情。”
  “知道了。”十四阿哥是个听话的少年,立刻就跟四爷换了个话题:“晚上在园子里用晚膳,我让人做水煮鱼,还有油爆虾给哥你吃!”
  外面的朝政风起云涌,畅春园里却依然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宁静祥和。
  就连宫里头的一位庶妃陈氏,都生了一位小阿哥出来,算一下,这个孩子应该是十七阿哥。
  果然,康熙赐名胤礼,据说是因为陈氏很懂礼节的关系,加上陈氏其实也是宫女上位,其父二等侍卫陈希阂,是个汉军旗出身。
  生了儿子依然是庶妃的名分,当然,待遇是嫔位的待遇,可跟王氏一样,名不正言不顺,尴尴尬尬的在宫里头杵着。
  生的儿子满月了之后就抱去了阿哥所,让乳母嬷嬷们照顾,陈氏比起王氏来差远了,丝毫没有任何情绪。
  也不折腾,后宫之内一片祥和。
  至于真祥和还是假祥和,那就不知道了。
  端午节的时候,在园子里看到了赛龙舟,虽然地方小,但是龙舟还是划得开的,其中一个队伍获胜,甚至得到了皇帝的接见,反正就是七八十个人得了一百两银子,得了一顿御宴,另外就是一人两身衣服。
  第二名到最后一名,啥都没得!
  倒是十四阿哥,喊得嗓子都哑了,高兴的活蹦乱跳,看的皇太后都笑了,指着远处十四阿哥跟康熙道:“看看小十四,高兴的咧!”
  “这孩子可怜见的,没见过这样的赛事,以前来了园子里,还跑去您的画舫看稀罕呢!”康熙看着十四儿子上蹿下跳,也笑了起来:“后来还是他四哥,带着他跟小十三,去坐了几次画舫,还吃了河鲜。”
  “是吗?那明天哀家也去坐一坐画舫,对了,叫上小十四,让他陪着哀家去!也过过瘾。”难得皇太后想起来那艘画舫,还想去坐一坐。
  “那他可高兴了,儿子还没乘坐过皇额娘的画舫呢!”康熙假装吃味儿。
  “你呀,你等下一波再坐吧!”皇太后也乐了:“这一波只有哀家跟小十四,哦,还有小十三。”
  康熙没能上得了皇太后的画舫,小十四跟小十三却手拉着手,上去了。
  “画舫果然好漂亮!”小十四觊觎这凤凰画舫好久了,上去之后跑了一大圈儿,开心得不得了。
  “喜欢就玩儿一下,陪着我这老太太游湖。”有了两个孩子的大唿小叫,皇太后也觉得热闹得很。
  甚至还在画舫上欣赏了一出歌舞,赏了跳舞的女孩子们。
  下午在画舫用的晚膳,水煮鱼,响油爆虾,辣炒田螺,都是河鲜一类的,皇太后难得吃着这样的东西,还挺好吃。
  园子里的日子过得悠闲又舒适,甚至康熙还准备北巡了!
  十四阿哥知道之后,立刻跑去表示,他也想去。
  “行,带你去!”康熙本来就有将十四阿哥放在跟随的名单里,所以也很痛快的答应了。
  十四阿哥立刻跑回去准备。
  此次北巡,基本上成年的阿哥都去了,最小的当然还是小十四,最大的就是直郡王了。
  听说,直郡王王妃,也就是大福晋,又有了身孕。
  太子爷那里也有庶福晋也怀了身孕,比着赛的怀孕,生孩子,又死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四贝勒府的一个格格怀孕了,一点都不起眼。
  十四阿哥第一次跟着北巡,看什么都新鲜,尤其是这次算是正式走出京城地界了。
  皇帝出行,地动山摇,光是护卫就好几千人,加上沿途迎接的官员,驻守的绿营,八旗子弟等等,到哪儿都有上万人跟随。
  而且比较闹心的是,皇帝的吃用都要从京城运来,包括喝的水,也得必须是玉泉山的山泉水。
  就连一些吃食供给,都是从京城起运,后来过了河北,到了承德,才有当地供给吃食等物,但是皇帝一个人的食材,却依然从京中起运,按照十四阿哥的理解:“简直是劳民伤财!”
  “吃你的吧!”四爷将一块烤羊排塞给了他:“皇阿玛乃是天子,吃穿用度上必须小心谨慎,免得水土不服。”
  十四阿哥啃着烤羊排:“怎么会呢?你看我们不也是活蹦乱跳的吗?”
  “你不懂,在三征葛尓丹的时候,皇阿玛就因为水土不服,很是大病了一场,不然,区区一个葛尓丹,如何能三征?一征就够了。”四爷却说了个往事给十四阿哥听:“幸好有金鸡纳霜,后来才转危为安,以至于现在大家对皇阿玛的饮食都十分注意。”
 
 
第077章 第一次跟着北巡
  十四阿哥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说法。
  另外,他还知道,他们第一站是哪儿。
  清初,避暑山庄所处位置无汉语地名,蒙古语称“哈仑告鲁”,汉译为“热河上营”,因为在其东南五公里武烈河下游岸边有一处“蒙汉村窑聚落”,时名“热河下营”。
  六月十六日,康熙皇帝奉太后同去,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禔、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祯。
  大部队护送康熙皇帝经古北口出巡塞外,至闰六月十四日驻热河下营,沿途停留二十八天之久。
  扈从者有大学士吴琠、张玉书,吏部尚书陈廷敬,礼部尚书李光地,工部尚书王鸿绪,侍郎张英,副都御使励杜纳,起居注官揆叙、张廷玉、满保等,皆长于“勘舆相地”、“考校地理”,其中还有擅长测量计算和对生态地理颇有见识的西洋传教士闵明我、刘应二人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推荐,时任钦天监监正。
  这是两个外国人,但是曾任皇太子胤礽老师,汉文造诣颇深。
  这次带了大小好几个儿子去,年纪最小的就是十四阿哥,但是哪怕最小的一个,也要骑着马,一路上英姿飒爽的走过去。
  不过大夏天的,还是骑马舒服,哪怕晒的直冒油。
  起码在外面,跑起来一阵风,要是坐在车里头,真的跟闷罐似的难受。
  算不上长途跋涉,十四阿哥的骑术与日俱进,到了承德之后,康熙就先找了他十四儿子过来:“今天跟皇阿玛一起用膳。”
  “皇阿玛,十三哥跟十二哥哥跑去四哥那里,说有烤全羊吃!”十四阿哥睁着大眼睛看着康熙,意思就是没有烤全羊,他就不想吃了。
  “有,皇阿玛这里有最好吃的烤全羊,比你四哥那里强多了!”康熙这点底气还是有的:“还有你爱吃的烤蘑菇,草原白蘑菇,进贡来的呢。”
  他就不信小十四不动心。
  “好啊,好啊!”果然,十四阿哥点头:“那就陪皇阿玛用膳,馋他们去。”
  康熙那里的确好吃的更多一些,另外就是十四阿哥见到了一些“外国人”,嗯,现在他们是朝廷的大臣。
  说汉语的水平很好,说的一些专业名词也很有意思。
  他们对大清的江山社稷很感兴趣,测绘也十分出众。
  但是,十四阿哥却对他们在心里防备深深,甚至假装好奇的问了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结果回答的让十四阿哥都想吐血:“臣的家乡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那里和大清完全不同,只会一点手工艺品,种地也不太好,所以臣漂洋过海来到了大清,富足的大清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