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不动产再多也不够,他在镇上说的好听是个官,可是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也没有什么好的作用,可能几百年了,还在这个位置上一动不动的。
唯一能用的便是每一次村民们要成婚的时候都说我们廖家村出了一个官,在镇上哪哪哪。
而且还是他亲耳听到的,当时那个尴尬呀!
只有处在这个位置上,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陈主事会那么急匆匆的,感恩戴德的把这位置让给他去做,实在是一年都没什么事可做的,只能拿点朝廷发的俸禄,在被旁人恭维着,日子也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了。
他倒也想过自己亲自弄些好一点的东西献给朝廷,可是这好东西可不是说来就来的。
而且受时代的限制,现在的人其实是很聪明的,却又相当的迷信,奇怪的现象他十分的束手束脚。
他倒是听到过一个相反的案例,是李夫子跟他闲聊的时候说起来的。
是在北郡,一个官家子弟明明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没有想到居然上了战场成为了将军所有的人都恭维他。
而另一个是在前朝同样的败家子,没有高大上的身份,一朝回头是岸结果自己的夫郎居然认为他被鬼上身,活活的被淹死了。
所以只有做了官才能控制人言人心,人看他人都戴着滤镜,官高了自然就心存敬畏不敢胡思乱想。
要想升官,要想往上走,就必须考科举,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努力的学习,为此他还专门去请假在县城里买了好几本考科举的书。
经历了这么些时间和上面的人打交道,廖庭宇发现这里和现代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现代只要你的工龄够在位期间有些政绩,在上面有空缺的时候会考虑你。
而这里,上面没关系就好好呆着吧。
不过好的是这里的县令,基本上是相当于土皇帝。
除了固定的时间向上面汇报工作以外,其他的时候整个县里就属他最大。
想要一展自己的才能,他不需要多大的官,只要上前一步就好。
黄子澜看着窗前,坐在窗前望着树发呆的丈夫安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最近发呆的时候越来越频繁了。你是不是在考虑咱们家银子的问题,你放心,我们家银子还是挺多的,足够买几百亩地了。”
廖庭宇摇摇头,抱着他那又香又软的媳妇说道,“我只是在想为什么现实和想象差距是如此的大?”
黄子澜很疑惑,他不解的看着廖庭宇。
廖庭宇自顾自的说道:“你看咱们村,虽然说都不怎么富裕,也不没有到衣不蔽体的程度,但是叔伯们很多时候吃的都是糙米,一天两顿,一个月也不见得吃的到一回肉。可是他们依然活的开心,到了冬天也没有遇到什么不好的事儿。这是一个太平盛世。
论道理说我应该知足的,可是我仍然无法满足,我想我希望村里的人都能够和我们一样,那想吃肉的时候可以去买一点,不用像以前那般逢年过节成婚才可以看得见一丝油腥味。”
“你有这种报负很好呀。”黄子澜觉得没什么,其实廖庭宇的村子应该也算得上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可是我这个位置就像是一个富贵闲人,还比不如到一个乡下的员外自在。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需要做些什么,感觉自己的人生很是渺茫。”廖庭宇看着树上的花非花落。
心中涌起的是自己曾经以为永远不会出现的伤春悲秋。
“可是一直在做呀!庭宇你不是一直在镇上教孩子们读书吗?这也是你的工作呀,我看那些学子们对你挺在意的。而且也在帮助村子里的人,他们来我们书斋都是免费借阅的,押金都没有收过呀!”
“你还给他们借钱,帮助他们脱离困境。”
黄子澜很奇怪为什么自己的丈夫会生出自己无所作为的感觉。
他现在在学子和富人之间的声望是很高的,每次出去总会受到很多富人的尊重和爱戴。
“子澜你不懂我想要做什么。你知道吗?我曾经幻想自己能够做很多的大事,再不济也能够当一个一方的富家翁,而现在我觉得现实跟着想象的差距着实太大了,我所思所想却被禁锢了,不知道该怎么前进。”
廖庭宇想着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本来想像那些小说里的一样,不求称霸一方,但只要能用自己的知识来改变一下这个落后的社会。
可是自己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不知道是不是日子过得太顺了,他居然生出了这些矫情的想法。
他嘲笑自己现在可笑的样子,望着窗边的那一棵槐树,3月的天气有些冷啊,料峭春寒倒也不是吹的。
但槐树却开得很好,风香扑鼻,花随风而飘落极美,却又极其哀伤。
黄子澜看着身旁人,那与世不融的气质不知,话从何起,不知从何安慰。
或许可以考虑一下,婆婆所说的怀一个孩子或许会更好一些,他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希望他争气些已经嫁进来快两个月了,还没一点响动。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
“我看着槐花做的挺长的挺好,不如做些槐花糕吧。”黄子澜想把人拉回现实,免得他一眨眼就羽化登仙了。
见槐花长得甚是茂盛,不如做些槐花糕来吃。
有了好吃的庭宇的心情便会变好。
看着忙碌的身影,廖廷宇回到现实,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白莲花,娇柔做作,他都被自己给恶心了。
昨天他到学堂和夫子还有院长讨教了一番他明年考举人的事。
这些日子来他进步相当的明显。
夫子倒觉得他考举人的问题不大,用功些进士是没问题的,廖庭宇考试的心态是万里挑一的好。
但是因为朝中人才济济,今年政策变动,原本举人经过考察就可以当官,现在要严格一些,而且他朝中无人,想要分配一个好的职位,怕是有些难了。
所以夫子和院长打算让他去考进士,前三甲倒是没什么希望,毕竟作诗的短板在那儿,为此院长经常骂他是木鱼疙瘩。
好歹难得遇到这么个合乎心意的,院长还是专门去找了他以前的得意门生,了解一下现在朝堂中的风向。
在以前读书的时候廖庭宇了解过进士,他知道进士是多难考的,尽管夫子和院长都说没什么问题,但是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免让他有些不相信自己。
他知道比自己有才的更多,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便是那几千年所积攒的文化。
但作为一个光明磊落有良心的正人君子,他是不会自己盗用他人的东西,尽管那个人是不存在于这个时代。
第八十二章 准备春游
黄子澜将槐花收集起来晒干,拌在面粉里。
廖庭宇在一旁打下手。
看着廖庭宇很自觉的样子,黄子澜微微一笑又马上低下头忙碌。说实话,他能够嫁入廖家,着实是他三生有幸。
公婆从不干涉他们的生活,也就偶尔一起吃饭的时候催促他赶快怀上孩子,而丈夫体贴没有君子远包厨的思想,总是和他一起劳作。
有人邀请他出入烟花场所他也拒绝了,整个镇上的人都很是羡慕他。
黄子澜瞥了一眼很是自觉洗碗的丈夫。
开心的将他遮住眼睛的头发撇在耳后。
“怎么了?突然笑得这么开心,想到什么好事情了吗?”廖庭宇嘲笑的将手指点了点他的额头,抹上了一滴清水。
“你猜我想到了什么?”黄子澜用手擦去了清水,“这水这么冷,你还往我额头上抹。”
“我倒没有感觉,我觉得现在这天气正合适。如今正值草长莺飞的时节,不如你我二人到郊外去踏个青,我记得西山那边好像有座寺庙也正好,去许个愿如何?”廖庭宇想想觉得自从黄子澜嫁给自己后,就基本上在自己的小家和镇上来往两人还没有好好的出去度过蜜月什么的。
不如趁此机会,到郊外去踏一个青,野餐一番,再到寺院里面住几天。
据说西山那边的寺院桃花开得甚早,现在正是盛开的时节,那漫山遍野的桃花,随风而飞舞想想都觉得是难得的美景。
黄子澜也被勾起了向往之情:“那我就多做一些好吃的,咱们把东西备好。要不要喊上阿爹,阿娘大哥大嫂他们,毕竟只有我们两个人,路上会不会有些冷清了些。”
如今的廖家因为在钱财方面很是充足,再加上货源又有黄余金那个老丈人帮忙早就开成了杂货铺,在好不容易过完年后,大多数人都出来买东西了。
廖庭宇笑着摇摇头:“这个时候正是卖东西的好日子,阿爹阿娘大哥大嫂他们是不会出去的,而且你我二人怎么会冷清呢?”
黄子澜想想也觉得是这个理,毕竟大哥大嫂现在是钻进钱眼子里了,永远都是一条街上开门最早的一批关门最晚的那一个。
怎么劝他们开晚一点,他们也不听,时间早了,其实也没几个生意,可他们就是不听。
“那我们去西山那边郊游,我们带上一些糕点,你再做一些卤味,多的给阿爹阿娘他们送去。”黄子澜盘算着自己要去西山那边带的东西。
他觉得还是吃的多带些,再加上这妙俏春寒的再带几件今年缝制的披风,免得着了凉。
他把自己的想法给廖庭宇说了一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我们是驾着自家的马车去,不如在背上一个火盆加些碳买些鲜肉带上调料,我们去做烧烤。再加上要在寺院里面住几天礼佛不如再备几件换洗的衣服,可供来换洗。”毕竟是野餐吧,还是应该做些烧烤什么的才有滋味。
“烧烤?”黄子澜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他期待的看着廖庭宇。
他的丈夫总是这般的博学多才,尤其是在吃这一方面,就拿那个卤味来说,居然为了做那东西,跑到了药房去拿材料,但是味道可是出乎意料的好。
有了卤味的前提,让他对烧烤很是期待:“那我就等着廖大厨的手艺了。”
“请放心,定不会让夫郎失望。”廖庭宇装模作样的对着黄子澜拍着胸脯保证的说。
“油嘴滑舌。”黄子澜被逗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我今天下午再去问一下阿爹阿娘大哥大嫂的意思,如果他们要去的话,我们再多备一些东西。”
“这是应该的。可惜岳父去外面做生意的,不然的话还可以把他也叫上一起。也不知道岳父是怎么想的,这过年还没过多久就跑到外面去了。”
“阿爹就是那性子,只要是能够赚钱的活儿他总是最积极的,一点儿也不管,时间也不顾自己的身体。”黄子澜倒觉得没什么,反正他以前过年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和后院的一群姨娘过的,今年还好顾及着他新婚,所以还陪他过了一次年才走的。
“出去踏青要去多久啊?”邓氏好奇的询问道。
“不久我们打算过个三四天的样子。”廖庭宇说道:“我和子澜是这样打算的,先去西山那边踏青,吃过中饭,然后前往寺庙去烧香礼佛,吃斋饭,吃个两三天再回来。”
“踏青,这有什么好踏的,这满山遍野的不都是那一个样子吗?有什么好看的。烧香拜佛,我记得好像是上回的初一十五我们一家人也去了呀!”邓氏实在是没办法了解自家儿子的想法。
这一年四季都基本上是怎样就怎样的,就拿他们的后山来说,那里面全部种满了果树,每到春天也是繁花似锦,但不也一个样吗?
她罢罢手说道:“你们读过书的人这些想法我是没办法理解的,你们俩要去就去吧,在我眼中那些山啊树啊花还没有这银子来的实在呢!他阿爹你怎么看呢?”
“能怎么看老二就自己去吧,看看山看水的,我早就看够了,还不如守着我这大孙子呢,你们俩就去玩儿吧!”廖明抱着廖石的儿子说道。
文秀儿这些日子也变得开朗了很多而且大胆很多。
让人看得舒心。
现在做生意让两口子变大方很多:“你们俩这一走两三天,那你们那书斋可怎么办?就那么关门吗?我记得好像有很多读书人见了你们那个书,这会不会耽搁啊。”
廖庭宇的书在现在在镇上可是很有名的,很多贫寒子弟都要在这里借书抄书,看书,若是关个两三天恐怕会造成很多人的不方便。
不过他将目光转向了廖明:“大嫂说的是个理,我倒还忘了,不如阿爹帮我们守一下铺子。而且也不耽搁什么,还可以顺便让我大侄子受到一下文化的熏陶呢。”
“这倒没什么,反正我们这也忙得过来,老头子你就去帮老二他们守一下,把大孙子也带过去,好好的让他沾些文气给我,这老婆子考个状元郎回来。”邓氏最喜欢的就是说给大孙子说些好听的,在老人口中这叫封印,说多了也就成真了。
廖明点点头也觉得没什么关系,毕竟都是一家人的地儿,他也经常去帮忙熟门熟路的。
就这么说定了,第二天两人起得早早的高高兴兴的将东西准备好放在马车上,在路过杂货铺的时候,将昨天晚上卤的油光满面的卤味给了廖石。
以前看到这么多的肉粮食还会推拒一番,现在倒不会了,大大方方的接下来:“你这手艺真是够好的,上次阿娘听说是你下厨做的,先是气得把鸡到处赶,后边吃边笑,直说你不管做什么都是能干的。阿爹还算弄来卖呢!”
“这东西好吃是好吃,就是材料太贵了,没几个会买的。咋们自家人偶尔吃一次也没什么。不过这倒是一门手艺。这样我把配料和步骤给你,遇到熟人有意买的可以卖给他一点。”廖庭宇想了想觉得这个可行。
反正技多不压身嘛。
廖石也觉得没什么,他也不占二弟的便宜,从柜子里拿出几两银子,“这点银子肯定是不够的,但也得意思一下。”
这些可是他好久的分成,现在就这么给出去也不带犹豫的。
廖庭宇点点头,不客气的收下了,哪怕他不差这点钱毕竟斗米恩升米仇。
有来有往才是正常:“那我就收下了,我先进去跟阿爹阿娘说一声。”
“嗯。”
邓氏还在伺候家里的鸡,老黄牛悠游自在的吃着草,虽然他们现在不需要频繁来往乡下和镇上了。
牛的食量较大,不过现在他们不需要那几文钱,牛料买就是了,这可是他们家的大功臣,而且廖明去进货时还是可以用一用的。
“阿娘,这么早就起来呀!”廖庭宇顺手拿起豆渣洒向小鸡,小鸡一窝蜂的跑了过来,老牛一动不动静静的看着他们表演。
32/83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