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是三两廖庭宇松了一口气,贵是贵了点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毕竟这里对滴手艺人那不是一般的紧俏。
第九章
“就三两银子呀!”廖庭宇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几个圆熘熘的小银锭子。这是我这几个月来写书的钱,可以给家里备置这东西了。
“这是银的诶!”邓氏惊喜的拿着那几个小东西,看了又看,然后趁着廖庭宇不注意放在嘴里,咬了一口。
“他娘你这是看什么?那银子后面有那个伤痕的啊,何必这样。多不干净呀!”廖明说道。“你又不是没见过银子,快,赶快放下。”
邓氏一脸的不情愿,还是把银子放下了,嘴里嘀咕道:“这是我儿子挣的银子,我咬一咬怎么了?没看到我儿子都没说什么话,你说什么。”
“那要不你问问老二,你看他喜不喜欢你这样做?”廖明一把将邓氏放下的银子,拿到了他的身边。点了点“一共八两。”
廖庭宇点点头,虽然说他写小说得了几十两,但是他是一个不愿意在吃食上委屈了自己。
再加上临近考试,要那些书、笔、纸什么的,也是一个高消费。
还有要孝敬夫子的东西,毕竟怎么对他照顾有加,自己怎么也该表示表示。
这些东西就不必跟家里说了。以邓氏那爱惜银子的脾气,要是说了可不得闹翻了天。
“这些钱应该够了吧,咱们去弄个磨子,反正现在也不忙什么,而且现在地里的忙的差不多了,也该歇一会儿了,我们可以做做小生意。”廖庭宇说道。
“做生意,做什么生意呀?”廖明还是觉得,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弄一个磨子,“这个生意能做多久?如果说就这一段时间要用的话,没有必要,你三伯那里的磨子也就是晚上用一用,我们早上的时候可以去借用一下。”
“不是这一段时间用,而且老是到三伯那里去不太好吧。咱们家自己有个磨子像磨面粉什么的,就不用跑到村子那边去排队了,多方便啊!反正咱们也不差这点钱啊。”廖庭宇努力劝说道。
邓氏把廖明身边的银子扒拉到她那里。她看着儿子一本正经的说,又想到小时候的事儿。觉得是这个理,别人的东西,永远没有自己的好。
“行,咱们就去弄一个,我儿子赚了这么多钱,可以挥霍挥霍,明天阿娘给你买个大猪蹄子。”
廖明瞪了邓氏一眼,他很不赞同这个主意。邓氏不甘示弱的回瞪了回去,眼神里充满了威胁。
晚上关上门,在小房间里,当时还在欣赏那几个银子,她打算将这些好好的保存起来,先用以前的。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同意呢?你难道不知道那个东西根本就没有用吗?”廖明很生气的看着整理银子的邓氏。
“知道啊,可是我儿子想要那个。”邓氏一点也不在乎廖明暴躁的情绪。
“你现在只知道心疼那点银子,你可别忘了,老二是怎么读成书的?”邓氏盯着他的眼睛说道,“我儿子可是整整饿了三天。那时候他才六岁。”
廖明听到这话,就一下子焉了。他静静地坐在床的一角。那几件事他怎么可能会忘呢?
当初老二缠着他要读书,他当时打算买地,没有多余的银子送他去读书。
再加上他也认得几个字,老二聪明很快就学会了,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于是老二就跑到村长家去和长敬学习。
村长家媳妇说的话,他也是知道的,所以他总是让老二去的时候带点东西,毕竟家里真的没有多余的钱带的东西有限,他没有料到,会发生那样的事。
想到失去儿子的感觉,他简直快要疯了。他不知道老二那三天是怎么度过的。
廖明叹了口气,“随你们吧!”说完就脱了衣服躺在床上,只是眼角有些湿润。
邓氏看她侧着身子,也知道他不好受,她也一样,一想到那事她就害怕,害怕她的儿子没了,只要他现在怎么活蹦乱跳的什么都好。
以前那些人嫌弃他们,觉得他们读书就是个笑话,现在谁不羡慕啊!他儿子可是童生,马上就是秀才了,这是她生的儿子。
第十章
终于把磨子盼了回来,廖庭宇围着这东西转着圈。
“二弟,你在干嘛呢?转圈圈吗?”廖石用水清洗磨子,好奇的看着他转圈圈。
“我在看它是不是有点大了。大哥要不要我帮你啊!”廖庭宇回答道。
“大了吗?没有吧,我看三伯那里的和我们的差不多。不用你,两个人不好弄。”廖石过去比划了一下,觉得没什么差别。
“这样啊!”廖庭宇了解的点点头。“那就这样吧,大哥,你去把我们刚刚搬下来的玉米,弄过来。我来教你做好吃的。”
“你教我吗?”廖石疑惑的说道。
突然廖庭宇醒悟过来,应该把大嫂喊上,毕竟大嫂的手艺那可是杠杠的。“我教你,顺便也把大嫂喊上,厨房的事大嫂最有权威。”
三个人坐在小凳子上,将玉米弄成玉米粒,看着差不多了。廖庭宇在一旁充当指挥,廖石在前面冲锋陷阵。文秀儿坐在一旁围观。
将成品送到了厨房。邓氏刚好回来,他看着二儿子像老爷一样指挥两人,一家人挺温馨的,可是……
“大嫂,你的蔗糖弄少了?在多加一勺。大哥,鸡蛋呢?快,放在里面。”
邓氏见屋子里三个人都没有注意到她,就凑过去瞧,这不瞧不知道,一瞧她的心都疼了,看看这碗里是什么,她的糯米粉,还有她的精面粉。
这些可都是金贵的东西,她还打算选一个好日子,用面粉做面条吃呢!
邓氏能怎么办,悄悄的来,悄悄的离开。自己生的娃自己受着。
当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廖庭宇得意洋洋都将他们下午的成品摆放在桌上。
“阿爹阿娘你们来尝一尝,这就是我们今天下午做的。”
廖明看着绿色的玉米叶托着黄色的饼子,看上去不错,吃在嘴里,这口感是比很多糕点好,可是,这是精面粉吧,他还吃出了一股糯米的味道,还有这东西放了多少糖?
廖明感觉自己咽下的不是糕点,而是悔啊!这二小子就该好好的在家读书,不该弄这弄那的。
他扭头看了一眼邓氏,做了多年的夫妻,邓氏那表情就知道和他一样。
“怎么样?味道不错吧?我尝了一下,比镇上的好很多,明天我去找一下陈伯伯他们,让他们帮忙,打几张桌子,让大哥和大嫂到镇上去卖。”廖庭宇就当没看见两人的表情,很是淡定的拿起一个吃了起来。
邓氏也觉得无所谓了,她早就在今天下午自己安慰自己,不停的告诉自己,这些东西用了就用了,反正也回不来了。
而且味道也不错,应该能够挣到钱。所以一家人很积极的计划着明天的事。
“不用找你陈伯伯他们,就你以前小的时候,你阿爹不是给你打过一张桌子吗?那张桌子就很高,拿来用,刚刚合适。”邓氏想起放在角落里的桌子。
以前他们不知道要用多高的书桌,到手艺人那去问结果那人乱说,现在还在柴房里放在,那可是好木头。
廖石也想起来,那个正好,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一家人就起床将东西弄好,邓氏原本不打算喊廖庭宇的,想让他多睡一会儿,结果还是被吵醒了。
他也没什么能帮得上忙的,文秀儿已经学会了,邓氏在一边打下手,廖石推着磨子,廖明在喂牛,他呢?好像就只能去看火了。
能不能卖钱,廖石心里很忐忑,廖明把牛丢给他们两口子让他们独自去,毕竟家里还有东西要收拾。
廖庭宇将自己整理好的广告词送给了他,“大哥,这东西你要好好用啊,看见人,你就照着上面大声喊。大嫂,我把大哥就交给你了。”
文秀儿很是郑重的点点头,廖庭宇挥挥手告别两人,忙他的去了。
牛车上,“这东西,怎么喊得出口啊?”廖石看了看里面的内容,他试着照着上面读出来可是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第十一章
文秀儿在一旁鼓励他:“要不你多看几遍,我听着,小叔子写的挺好的。你把它背下来吧,然后闭着眼睛大声的喊,反正这附近也没有人的,喊顺口了就好。”
廖石觉得也是,左右看看周围没有其他人,于是他鼓起勇气喊道:“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这里有好吃的玉米粑,三文钱一个,就需要仅仅三文钱,来!来!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到了傍晚,邓氏时不时的看着外面说道,“怎么这么久了还没回来?”
还没念叨一会儿,他们就回来了,邓氏看着他们两个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容,就知道今天收获颇丰。
“快,坐下来吃饭,边吃边说。”邓氏说道。
廖石是一个耿直的,他直接从怀里掏出钱袋子将今天所挣的钱放在桌子上。
那破旧的钱袋子鼓囊囊的。邓氏将钱拿过来,清点了一下。廖石两人一副深藏功名的样子,吃着饭。
“居然有一千六百八十三文。”邓氏惊讶的说道,“我们今天赚了……”
“赚了一千五百六十九文。”廖明一口接到。
“这么多呀,我的个乖乖。”邓氏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阿爹,你忘了加咱们家的糖那些东西了,就那些东西,加起来,也有二百多文呢!”廖庭宇见廖明只算今天带的钱,不算材料,连忙补充道。
“嗯,对,要算那些东西,家里面的还能做多少?”廖明问道。
“鸡蛋是咱们自己的,就是糯米面没有太多了。”文秀儿回答道。
“没有了就去买,鸡蛋少了去隔壁那收几个过来。”邓氏摸着铜板心情好的很,她原本还很担心会卖不出去,现在嘛!
“都是二弟教的好,他叫我说的那些话,人家一听就过来了,我按照你说的那样,给那些人尝了尝,他们就愿意买。我从来都没想过原来做生意这样好做。”廖石嘿嘿的笑着。
“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很新奇,不过也就能再弄个半个月来着,毕竟咱们的东西太简单了。要是有人肯钻研一下子,就弄出来了。”廖庭宇一泼冷水下去,浇的廖石凉凉的。
“这是我们弄出来的东西,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廖石不愿意相信。
“人家为什么不可以好了,现在我们只需要在别人还没有弄出来之前,多卖些,你们两个辛苦些。等我和你阿娘将地里的事,忙完了,就去帮你们。”廖明也是知道这镇上的水有多深。“现在吃饭吧!”
吃完饭后,廖庭宇围坐在桌边,“要不这些钱我就不要了,毕竟是大哥辛苦挣来的。”
“不行,这是你的方子,尽管不能传承好歹是安身立命的东西,这钱以后赚回来了,一半充公,另一半你和你哥平分。”廖明严肃的说道。“老大你的意思呢?”
“可以,是我占便宜了。”廖石很赞同,毕竟家里的磨子还是老二出的钱呢!
“那材料的钱怎么算呀?”廖庭宇见大哥不反对也就收下了,毕竟在这个时代,就这么个小方子都是很珍贵的。
“从公中出,还有老大他们一天的吃食也从里面出,一天就十三文吧,出门在外的,也别吃得太差了。”廖明想了想说道。
邓氏也觉得可以,十三文其实很多了,一碗素面也就三文钱而已。
想到以后每天都有银子入账,邓氏大方了很多。
正如廖庭宇所说的,果然有人仿制了他们家的东西,从那天开始,他们所做的量便开始减少了,不过也还好每天得到的钱比起帮人多了很多。
廖明也不打算停手,至少在玉米彻底老掉之前。
廖庭宇忙着自己的事,他现在被邓氏盯着,为考试做准备。
等到要开考的时候,便已经是深秋了正逢农忙。
廖石也没去做生意了,回来帮忙收东西,他们家地虽少,人更少。
开考前几天嫂子和邓氏便忙得脚不沾地,既要下地收拾庄稼又要给自己准备考场衣物。
现在这个时候中午还好到了晚上就凉飕飕的了。
第十二章
考试毕竟在这里算得上是和成家相提并论的大事,村里的族长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也过来看了看还筹钱给他作为路上用的盘缠。
本来廖庭宇是不打算接过来的,毕竟他自己早就将盘缠存够了,而且大家都不富裕。
邓氏暗中掐了他,在安静的地方小声地解释说:“这些钱是长辈给你的,是长辈们的希望,你必须接着。这可是五太爷和族长他们在祠堂里上过香加过祈愿的。大家只希望你能够考中。儿啊,你是我们全村的希望,阿娘这辈子做的最能干的便是生了一个能读书的好儿子。”
廖庭宇看着手上沉甸甸的散钱,里面没几个银锭子,几乎全是铜板。
或许这东西在很多学子手中都拿不出手,但是他感受到了家族的团结。廖庭宇将钱放在自己的小箱子里,好生珍藏这一份心意。
他原本以为考个秀才是他一个人的事,或者是一家人的事,以廖家的情况他要去考试钱肯定是不够的。
尽管邓氏一直在存钱,他还是能从零零碎碎中看出这个家根本就付不起这个钱。
毕竟考试的入场费就要一两,考试的纸笔和吃食都是由官家提供,还有他们一起居住的地方虽说是学院安排的,但这钱还是由自己出。
算下来他都不敢跟家里人说,这些事自己能解决好就没必要再给家人增添烦恼了。
说起来他万万没想到却惊动了村中辈分最高的五太爷,那个老人已经七十了,虽然不迷煳但走路却要人扶着,已是垂暮之年啊。
离开前邓氏一次次重复翻看衣物准备的是否妥当,更是亲自下厨杀了几只老母鸡给他补身子。什么吃的都先紧着廖庭宇,那待遇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廖庭宇早早告别家人,邓氏拉着他的手,“儿子,阿娘相信你,你一定会考上的。”
4/83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